都说哲学是爱智慧,可人们总是将视线集中于智慧,而忽视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从“重要的不是怎么说而是如何做”这个概率世界最强真理的角度讲,爱,才是关键。

——坤鹏论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一)-坤鹏论

一、最伟大的对话之一

都说哲学是爱智慧,可人们总是将视线集中于智慧,而忽视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从“重要的不是怎么说而是如何做”这个概率世界最强真理的角度讲,爱,才是关键。

从今天开始,坤鹏论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的理解。

《会饮篇》约在公元前385年完成,是柏拉图成熟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会饮篇》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另一篇是《理想国》,但是到底谁更伟大些,则意见不一。

在柏拉图所有对话录中,《会饮篇》有着特殊地位,它讲述的故事最生动、情节最流畅、语言最优美,其中苏格拉底的形象也是最为细致、最具吸引力的。

从语言优美的角度讲,可与其比肩的只有《斐多篇》和《斐德罗篇》。

《会饮篇》主要由参加会饮的七个人的六篇赞美爱神的颂辞加上一篇对苏格拉底的称赞组成。

整篇的主题就是爱,从低到高各种等级的爱。

对话的高潮是阿里斯托芬讲述的原始的三种性别的人因犯罪而被宙斯剖成两半的神话,以及苏格拉底转述女巫关于爱是爱智的精灵的讨论。

这篇对话录不像其他对话录那样充斥着辩证推论,需要读者一直追随论证。

它的写法其实很像戏剧,尤为像喜剧,有着鲜明的戏剧要素,如对话的场景、时间与行动。

里面还用尽了玩笑、戏语、反讽、寓言和隐喻之类。

充分彰显了柏拉图绮丽和谐的词藻、狂乱热烈的诗情和严密精深的推理。

总而言之,《会饮篇》读起来没什么难度,而且由于角度不同,各部分相互之间也不连在一起。

也正因为通俗易懂,它相比《理想国》更为脍炙人口,成为大众了解柏拉图哲学的入门读物。

值得一提的是,其文章结构设计得也非常精巧,呈层层递进。

一开始,肯定了爱是美好幸福的源泉;

接着,区分了迷恋肉体的凡俗的爱,和钟爱灵魂的天上的爱;

然后,上升到对爱神的本性的争辩;

最终,提出了爱是对美本身的追求,是通过生育在有死的凡人身上实现不朽的办法。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其理型论思想及信念——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

具体到爱,人们应该在爱的教育上不断攀登,由爱个别的美到爱一切的美,由爱形体的美到爱美的型,由美的行动到美的知识,最后抵达自在自足的美本身。

在柏拉图看来,灵魂对理型的纯粹追求就是爱若斯,爱若斯代表着纯爱。

而爱若斯恰恰也是柏拉图理型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可以说,《会饮篇》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与深刻意蕴,绝非只凭表层字义就可获知。

即使逐字推敲,大概也无人能彻底明了《会饮篇》所要表达的真正哲思与奥秘。

另外,正是由这篇对话录后人引申出了著名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有西方学者认为,《会饮篇》对爱欲的探究,归根到底“说的是人应该如何生活,并非仅仅是古代雅典人的生活,也是你我的生活。”

中译本译者之一刘小枫先生也曾说过:“柏拉图的作品具有当前性,没有什么时代限制。”

二、什么是会饮?

还是坤鹏论的惯例,开始之前先将其中的背景资料以及人物讲解清楚。

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要有一些提前了解的内容,畏难情绪就会大大减少,让人更容易地投入进去。

就像进入到一个基本全是陌生人的房间,只要发现有一个人是你认识的,即使只是一面之缘,你也会立刻摆脱掉最初的手足无措。

会饮,会,就是一起聚会,指为数不多的几个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聊天、谈话;饮,就是喝,喝酒、喝饮料、喝水,都可以。

会饮就是几个好哥们儿在一起,边喝酒或喝饮料,边聊天、侃大山。

边饮边谈,是为会饮,这个词后来被拉丁语吸收,成了座谈会的意思。

我们看到《会饮篇》的英文是:Plato’s Symposium(柏拉图的会饮,因为还有色诺芬的会饮),如今,Symposium还有专题讨论会、学术讲座、沙龙等意思。

会饮是古希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在荷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主要是为了庆祝一些事情而举办的私人性质的聚会。

古代雅典没有酒馆,更没有酒吧。

除了在公共庆典上可以饮酒外,人们只能在家里私下饮酒。

在富裕人家,通常有一间男子的专用房间,会饮一般在此举行。

在这样的酒宴上,作家、政客、思想家及年轻的美男子们齐聚一堂,吃饭,饮酒,聊天。

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分享传统的价值观。

在作风严谨的雅典人看来,饮酒是一件非常严肃、近似神圣的事。

因此,每次会饮一般都要以掷骰子的方式选出一名主持人,通常不是主人。

主持人既是会饮规则的制定者,还要事先进行详细的安排,并且在会饮时引导流程,并保证不让场面失控。

所以,会饮有着严格的仪式和规矩,不是那种人人都能开怀畅饮,甚至喝到酩酊大醉的非正式聚会。

在《会饮篇》中我们看到,一向不修边幅的、平时老是光着脚走路的苏格拉底居然“刚洗了澡,穿得整整齐齐,脚上还穿了一双漂亮的鞋”。

另外,那时候的酒几乎都是掺着水喝的,也可以专门添加其他东西,使酒具有甜味,当时糖还没出现,主要用蜂蜜和无花果干,掺多少水、加什么料,以及喝几杯都由主持人决定。

会饮的流程主要是,先是举办赞颂诸神的仪式,接着才是饮酒庆祝。

饮酒期间常有艺妓助兴,一般是一两个女孩吹奏长笛,有时还有舞蹈表演;或者,大家给流行的诗歌谱曲,唱歌助兴。

会饮也可以是严肃的讨论会,热议时事,甚至会成为贵族反对民主、表达激进观点的集会。

而《会饮篇》讲的这次会饮是古希腊著名诗人阿伽通组织的,庆祝的是他的第一部悲剧作品获奖。

当照惯例应当开始饮酒诵诗时,主人阿伽通却表示他前夜为了庆祝剧作夺冠饮酒过量,无力再饮。

席上的医生厄律克西马库也建议众人节制饮酒,并提议以哲学讨论代替了通常的娱乐节目。

讨论的主题也是厄律克西马库提出来的,但他表示自己是借花献佛,因为裴德罗曾经不断抱怨:“各种神道都引起过诗人们作歌作颂,只有爱若斯(也译为厄洛斯、爱洛斯、厄罗斯)除外,从来没有一个诗人愿意创作一首歌赞美如此古老、如此强大的爱神。”

所以,厄律克西马库提议,借此次会饮的良机,每个人都尽其所能的来礼赞爱神,尽心尽力地作一次关于颂扬爱神的演讲,与会者一致赞同。

除柏拉图之外,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弟子——色诺芬(雅典人,军事家,文史学家,以记录当时的希腊历史、苏格拉底语录而著称),也写了《会饮篇》,在其中讨论“爱”与“美”。


小知识:爱若斯

爱若斯是Eros的音译,其古希腊基本词意指任何强烈的欲望,一般有两种用法:

一是作为人的强烈的欲望,尤其是在情感和行为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爱情,它和所欲求那个人的外表美和心灵美有关;

二则是特指希腊神话中的爱若斯,他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情欲之神,他的罗马同位体是比较多人熟悉的爱神邱比特。

一些故事里面认为他是希腊原始神之一。

另一些故事里又说他是阿芙萝黛蒂(代表爱情、美丽与性爱的女神)的儿子,是一群带有翅膀的神厄洛特斯们之一。

早期的爱若斯被描述为一个具有性权威的成年男性,也是一位艺术家。

根据所有希腊文献中最古老的来源:

——赫西俄德的《神谱》中描述,爱若斯是在卡俄斯、盖亚、塔耳塔罗斯之后第四个出现的神,是世界之初创造万物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爱和情欲的象征;

——荷马没有提到爱若斯;

——巴门尼德则将其纳入原始神;

——古希腊著名的俄尔甫斯教和厄琉息斯秘仪教,则将爱若斯作为一个非常早期的神,是夜之女神倪克斯的后代。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一)-坤鹏论

三、转述者——阿波罗多洛

又译为:阿波罗多洛斯、阿波罗多若、亚波罗多洛。

阿波罗多洛没有参加会饮,但他却是整篇对话的转述者,而会饮的内容又是他从阿里司托得姆那里听来的。

阿波罗多洛是苏格拉底的一位忠实崇拜者。

在柏拉图的多个对话录中,他都曾出现过,但都只是边缘人物。

到了《会饮篇》他却是被委以重任——转述。

而且有趣的是,他其实是重新讲了一遍阿里司托得姆跟他讲过的故事,是叙述者的叙述者。

在《会饮篇》、《斐多篇》,柏拉图都对阿波罗多洛有所描述,其中:

《会饮篇》:

“我跟苏格拉底在一起,向他请教,天天获悉他的一言一行,还不到三年光景。”

“在这以前,我在各地转来转去,自以为做了点事,其实很不行,比谁都不如,和你一样以为干什么都比爱智慧强。”

“我认为没有比谈论和聆听爱智慧的事更令人愉快,至于别的谈话,比如你们这些富户和有钱人谈生意和金钱,我都觉得索然无味。当我的朋友们在做那些绝对没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还以为自己非常忙碌的时候,我真为他们感到遗憾。也许你们也在怜惜我,认为我不中用,我却认为你们是自以为是:我不仅认为你们不行,而且知道你们不行。”(这段坤鹏论将王晓朝和王太庆的译本进行了整合)

“阿波罗多洛!你老是喜欢咒骂自己,也咒骂其他所有人,我看你有一种过分的想法,认为世上所有人,除了苏格拉底,全都处在极度不幸之中——从你开始。这也许就是人们把你当作疯子看待的原因,你老是怨恨自己,也怨恨其他所有人,当然了,苏格拉底除外。”

《斐多篇》:

在开头部分,斐多说:“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笼罩着我,感到既乐又苦,因为心中想到我的朋友行将逝世了。我们这些在场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时而欢笑,时而悲泣,特别是我们中间的那位阿波罗多洛,你是知道他的为人的。”

苏格拉底在喝了毒药之后,斐多说:“为了不让自己泪如泉涌,我用大氅遮着脸,暗自饮泣,这并不是为他而泣,而是因为我不幸失掉了这样一位朋友。克力同在我之前站起来走出去,因为他不能制止泪珠了。阿波罗多洛原来一直在啜泣,这时悲痛得放声大哭,使大家都哀痛欲绝,只有苏格拉底例外。”

从上面这些信息,一个陌生而模糊的阿波罗多洛渐渐清晰起来,跃然纸上:

——他是我们常说的性情中人,悲喜随情而形于色;

——他身上有一种疯狂的精神、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这种愤怒从一开始就弥漫在对话当中;

——他深爱着苏格拉底,并由此爱屋及乌地爱上了哲学,唯苏格拉底独尊,唯哲学独尊。

在《会饮篇》中我们看到,只要一提苏格拉底,阿波罗多洛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并抓住机会现身说法宣传投身哲学的好处。

学习哲学前,他认为哲学最没用,干什么都比爱智慧好,那时候他整天都忙得晕头转向。

学习哲学后,他才明白以前那些忙碌都不过是漫无目的的瞎忙,投身哲学才是真正值得过的生活。

作为正走在哲学入门路上的坤鹏论相信,阿波罗多洛会让许多喜欢哲学的朋友产生惺惺相惜的认同。

在别人眼中,阿波罗多洛对于哲学的热爱是疯狂的。

但是,哲学本身就是一种疯狂,若无这种疯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的哲学便不可能。

阿波罗多洛对非哲学生活的轻蔑与苏格拉底的牛虻精神也正相吻合。

是的,也只有拥有这种疯狂的人才能被引入哲学之道。

四、阿里司托得姆是谁?

又译为:阿里斯多兑谟。

“他是个小矮个,喜欢赤脚走路,他参加了那场会饮,我想他是苏格拉底当时最热烈的崇拜者之一。”阿波罗多洛如是说。

色诺芬在其著作中记载了阿里司托得姆,称其绰号为小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既不向神明献祭,也不从事占卜,反而讥笑那些做这类事情的人。

可见,阿里司托得姆是个典型的无神论者,甚至是公开地肆意讥笑神灵,色诺芬还这样写道:“苏格拉底信奉神灵,他显然不同于、而且还教育过不信神灵的阿里司托得姆。”

根据《会饮篇》的说法,阿里司托得姆是在苏格拉底赴宴途中与其相遇,并被苏格拉底邀请一同前往,从而记下宴会中的讨论内容。

对于阿里司托得姆的叙述是否准确而恰当地转述了会饮当晚发生的情形呢?

阿波罗多洛特意强调,“我后来就一两个细节问过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回答进一步证实了阿里司托得姆的话”。

五、朋友格老孔是谁?

开篇和阿波罗多洛对话,询问会饮中谈话情况的朋友,他叫格老孔(也译为格劳孔)。

现实中,格劳孔和柏拉图是两位亲兄弟之一,他们同为阿里斯通的儿子,出身贵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代表。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赞美他“素来见义勇为、又勇猛过人”。

按当时的社会风俗,对于青年人赞美其勇敢是相当大的肯定。

格老孔在《理想国》中也出现过,是该对话的主要人物之一。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