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这话绝对是真理,银行也一样,越是管得严,越不容易犯错,而且,银行本来就是以管理风险为核心的行业。
——坤鹏论
坤鹏论本打算这篇作为银行股系列的倒数第二篇,最后一篇则是一个整体总结。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系列可能还要多出一两篇了。
一切看淡,顺其自然,只要写有所学,只要无愧我心。
这就是坤鹏论写投资文章一直保持的心态。
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咱们共同努力。
您不愿意看,也没关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常。
想想看,就算是15篇,顶多也就是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一共也就不到50个小时,放到人生中,弹指一挥间。
而花费这些时间所能得到的,绝对不仅仅只是投资上的收获。
八、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一)》
拨备覆盖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三)》
贷款拨备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三)》
以上是财报呈现的财务指标中的资产质量指标,坤鹏论在之前的监管指标中详细介绍过。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这三个与拨备相关的指标,构成了监控银行贷款质量的核心数据。
九、资本充足率指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八)》
一级资本充足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八)》
资本充足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八)》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七)》
1.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公式: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总资产×100%
这个在《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七)》讲过,但没有作为重点,坤鹏论再总结一下。
它又叫自有资本比率、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比率。
它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股东)投入的。
它的倒数是权益乘数。
它和资产负债率相加等于1。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工商银行的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其中,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取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合计——2.344883万亿元。
总资产取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27.69954万亿元。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2.344883÷27.69954×100%=8.47%
这说明工商银行的权益乘数是1÷8.47%=11.8,也就是它的财务杠杆相当于是11.8倍。
我们再来算一下它的资产负债率:
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25.354657÷27.69954×100%=91.53%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8.47%+91.53%=1
2.近些年银行股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上面提到了工商银行2018年财务杠杆是11.8倍,近些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
(1)《巴塞尔协议》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还记得前面介绍《巴塞尔协议》时的三大支柱吧?
资本充足率要求;
监管部门外部监督要求;
信息披露规范。
其中资本充足率要求是监管的核心。
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就是参照《巴塞尔协议Ⅲ》制订的,并且给出6年达标时间表,到2018年12月31日,银行必须达到办法中的指标。
不管是《巴塞尔协议Ⅲ》,还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本质在于大幅提高银行资本金的要求,强迫银行降低杠杆倍数。
(2)迫在眉睫的TLAC
对于银行,特别是四大行来说,还有个压力更大、更糟心的事。
2019年初,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新出的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总损失吸收能力)监控指标生效。
TLAC专门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打造,坤鹏论前面讲过系统重要性银行,通俗的说法就是,大不能倒的银行,我国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位列其中。
TLAC的中心思想是,未来几年要求银行将资本充足率提升到16%~20%。
我们看到,国内的银行经过六年努力,去完成《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标准——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0%(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1.50%),也算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四大行及国内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如下: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规定,TLAC分两步实施,同时,我国银行属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为总部,可以延后6年执行要求:
2025年1月1日,TLAC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和杠杆率分母(即调整后的银行表内外资产余额)的6%。
2028年1月1日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8%和杠杆率分母的6.75%。
如果再加上现行的2.5%储备资本要求和1%~2.5%的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那么:
2025年初的总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9.5%~21%。
2028年初将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21.5%~23%。
与此同时,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还设定了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前达标的触发条件:
一旦新兴市场经济体信用债余额超过GDP的55%,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都要在三年内落实TLAC要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披露:
“虽然我国可延期6年执行TLAC要求,但鉴于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深化,信用债券规模上涨幅度较快,信用债/GDP比值很可能提前达到55%的触发条件。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统计口径,截至2017年末,我国信用债/GDP比值已逼近50%......”
换言之,四大行执行TLAC监管要求已是迫在眉睫,最终执行起点时间很可能要比原定计划时间提前2到3年。
总的来说,四大行亚历山大!
要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满足TLAC监管要求,必须依赖本土债市和股市进行相应的一系列“增资扩股”扩大资本金。
但是,我们这两块都还薄弱,短时间难以扛起这样重的重任。
那么,最直接、最可控的方法只能靠央妈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了。
央妈使用的工具应该是特麻辣粉(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扩表,也就是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就是货币宽松。
跟随坤鹏论一直学习的朋友都知道,降息、降准都是货币宽松政策,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但是,扩表却很少见。
实际上,扩表比降息、降准更直接,对经济的影响也更深远。
(3)银行股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TLAC的本质和《巴塞尔协议Ⅲ》一样,都是大幅提高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强迫银行降低杠杆倍数。
还记得之前讲过的公式吧?
ROE=ROA×权益乘数(EM)
银行的ROA非常低,通常只有1%左右,而它们能够获得较高的ROE,全靠使用了较高的权益乘数(财务杠杆率)。
而《巴塞尔协议Ⅲ》和TLAC都倒逼着降杠杆,相当于给银行的ROE加了天花板,正如坤鹏论之前测算的,不用什么高深的模型,只用最简单的杠杆倍数万能法则是10倍,银行未来合理的ROE应该在12%~14%。
这是中国银行业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还会像之前为了满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依靠不断外部补血。
有了明确的增长预期,故事不好编了,同时,银行转型压力大。
这就是近两年银行股一直不那么振奋、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极少数银行完成了《巴塞尔协议Ⅲ》条件下的内生性发展转型(具备了更强的自我持续增长能力),这些银行恰恰就是我们投资者所寻觅的。
另外,坤鹏论认为,严师出高徒这话绝对是真理,银行也一样,越是管得严,越不容易犯错,而银行本来就是以管理风险为核心的行业。
所以,我会在被管得最严的那些银行中(比如:已经是全球系统重要性的四大国有行)挑选,趁它们的PB降到0.7~0.65以内下手。
(未完待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