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生命,所以每个人都该好好学习如何运用时间。

——坤鹏论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一、时间管理=生命管理

通过《坤鹏论:你的人生有几个来日方长?幸福就是美好时光》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意义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质量,是快乐时光。

金钱只不过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而已。

一天24小时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公平的资产。

同时,它没有保质期,一旦过去就会消失,不给你任何反悔的机会。

那么,如何运用好时间就应该是人们最该关注的事情。

因为生命=时间,时间=生命

从本质上讲,这是个关注生命的事情。

如果换成这个角度看,那简直就是必须、刻不容缓地马上要学习。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高的事吗!

这个领域被称为时间管理,按照上面的等式,我们可以再得出:

时间管理=生命管理

重要,重要,实在很重要!

曾经,坤鹏论对时间管理不太感冒。

认为只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就好,根本不需要去学,更不用那么复杂。

因此,时间管理的书和培训骗人钱财居多。

但是,当坤鹏论深入学习并不断实践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偏见。

就像以前所说,世界上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如果一件事能够存在很长时间,并被大量人认同,必然有其可贵之处。

如果你坚持对其持否定意见,99%是你错了!

要记住,短期的事要保持怀疑态度,因为短期有太多随机、偶然和运气,常常会惩善扬恶。

长期的事情则要对其开放接纳,因为长期经过了时间考验,回归平均值,惩恶扬善。

接下来,坤鹏论将对时间管理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用好最宝贵的财富——时间。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二、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工作8小时?

今天是周五,正好轻松一下,聊点有趣的话题——《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及《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美国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心得体会。

我们先一起思考一个问题:

科技应该是提高效率的,但是,为什么科技越发达,人类反而越来越累呢?

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工作8小时,甚至还要被迫996?

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创造的价值和所得到的工资匹配吗?

之前坤鹏论曾聊过,投资就是人类能够有意识地“牺牲眼前既得利益,用以换取未来的更大好处。”

在人类历史中,这一意识的最大表现就是从狩猎采集升级到农耕。

牺牲今天可以吃掉的种子,将其播种下去,只要忍到农作物成熟,就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所以说,农耕是人类最早的投资,正式开启了人类投资史!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三、他说,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但是,农耕对于人类真的很好吗?

所有学者都在赞美——农耕开创了人类文明。

但是,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就是美妙幸福吗?

狩猎采集为主的部落人就是痛苦悲惨吗?

就像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所说的:

“事实上,我并不想当然地认为工业化国家就一定比狩猎采集部落‘好’,不认为放弃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来换取以使用铁器为基础的国家地位就是代表‘进步’,也不认为就是这种进步为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幸福。”

赫拉利在其《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重点对人类从狩猎升级到农耕表示质疑。

他说,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其真正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对后者来说,农业革命是 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

而戴蒙德则直接将农业革命定义为: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

总的来说,不管是戴蒙德,还是赫拉利,他们都认为,农业就像潘多拉魔盒,它开启了人类文明,人类整体越来越强,但并没有让人类个体更聪明、更幸福!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四、生物数量越多,整体是好事,个体不见得幸福

人口越来越多,人类越来越文明,但这些并不代表个人能够过得越幸福。

因为,有个事实是,生物数量越多,从生物整体上讲是好事,但对生物个体不见得过得更好。

比如:一万年以前,羊、猪、牛、鸡数量并不多,只出现在少数地方。

但是,现在全球约有超过10亿只绵羊、10亿只猪、10亿只牛、250亿只鸡。

比起其他被灭绝的生物,羊、猪、牛、鸡们“演化”得很成功,对吧?

演化越成功,生物数量越多,但不代表它们过得越幸福。

野生鸡的自然寿命是7~12年,野生牛是20~25年。

可是,现在99%的鸡、牛,寿命都只有“几周”和“几个月”。

接着它们就到了最佳屠宰年龄,然后一命呜呼,变成餐桌上的鸡排和牛排。

蛋鸡、奶牛和提供劳力的牲畜,有时候能多活上几年,但代价是过着完全不符合它们天性和渴望的生活。

坤鹏论相信,没有一只牛不想悠哉游哉地在开阔的草原上整天漫步、吃草,有其他牛相伴。

结果,现代化畜牧场的牛,不但寿命短,也许一辈子活在笼子里。

从生物学上来看,这些动物很难被灭绝。

但如果用“幸福程度”相比,它们过的其实是生物有史以来最惨的生活。

也许,这些牛羊宁愿当初选择被灭绝。

类比一下,当人们选择农业后,似乎就跟这些羊、猪、牛、鸡一样,换取更大量的人口,但背后却注定走上了更辛苦的路。

为什么农业会让人类更辛苦呢?

为什么现代人一天上8小时的班?

先来让我们看看真实的狩猎采集时代,人们的生活:一天只要工作2~4小时!

现代富裕社会的人每周工时是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

就像我们工作到996,连性生活都木有,还要被富人渲染成福报!

狩猎采集者,即使是在最贫困的地区(例如卡拉哈里沙漠),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

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

而大部分的狩猎采集者,可能每天都只需要工作 2~4小时。

在人类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生活大概是这样:

早上起床后到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抓抓青蛙、挖挖根茎。

中午回家煮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八卦、讲故事,之后就是跟孩子玩,然后有大把的时间闲着没事干。

如果很幸运地出生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地区,例如可以狩猎长毛象、捕鱼等,肉还能就地冷藏,有时甚至一周工作一次都行。

那个时代,也没有房屋的概念,因为不会定居在一个地区,真的就是以天地为家,天大地大,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家。

我国的庄子也曾在《庄子·马蹄》描绘过类似不曾为文明玷污的理想生活:

“民居不知所为,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译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黎民百姓居处不知道做些什么,走动也不知道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这样了。)

但是,自从开始农耕后,人们开始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辛苦不堪。

为什么?

1.农业比狩猎采集更花力气!

“直立人、匠人或是尼安德特人都会采集无花果、猎捕野绵羊,但不会去管究竟无花果该长在哪,羊该在哪片草地吃草,又或是哪只公羊该跟母羊交配。”

就拿小麦为例,它是一种脆弱的植物,是许多野草中的一种。

在短短1000年内,它却突然传遍整个世界,目前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

生存和繁衍正是最基本的演化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目前其产量仅次于玉米。

在全球它占据了大约225万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快有英国的10倍了。

人类(智人)大约在1万年前开始种植小麦,接下来的几千年里,全球许多地方的人类开始种它,为了它,1万年来人类就从来没有消停过,忙得焦头烂额。

比如:小麦不喜欢石头,人类就得把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腰酸背痛;

小麦不喜欢和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人类就要常常除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麦容易生病,人类就要帮忙驱虫防病;

小麦无法抵抗蝗虫或兔子,人类要保护它;

小麦会渴、会饿,人类要引水灌溉、用动物粪便滋养它。

人类为了小麦付出了很多,甚至从爬爬果树、追追瞪羚,变为了整天弯腰捡石头、努力挑水桶。

结果,专家研究古代人类骨骼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因劳作引发的疾病,比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肌劳损……

人类为了小麦花了大把的时间,被迫定居在麦田旁边。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人类驯服小麦,而是小麦驯服了人类,人成了小麦的奴隶,成天伺候着小麦。

“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从日升到日落,人类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一心以为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类。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2.农业使人类营养不均衡,免疫力下降

人类原本是杂食动物,在狩猎采集时代,由于食物种类多样,也被迫多样,所以没有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他们可能早餐吃浆果和蘑菇;中餐吃水果、蜗牛和乌龟;晚餐则是来份野兔排佐野生洋葱。至于第二天,菜单又可能完全不同。正是这样的多样性,能确保远古的采集者吸收到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能够免受饥饿或营养不良困扰的主要秘诀。

在农业革命前,谷物不过是人类饮食的一小部分。

但自从农耕以后,人类开始以谷物为主食,但谷物的问题是,不仅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足、难以消化,而且对牙齿和牙龈大大有害。

考古显示,狩猎采集时代人的骨骼普遍比较高大,也比较健康,比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虽然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但主要是因为当时儿童夭折的情况十分普遍。只要能活过危机四伏而意外频现的生命早期, 当时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岁,有的甚至还能活到超过80岁。 ”

人类对动植物的主要驯化截止到公元前3500年。

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有各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类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驯化的植物: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

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并没有驯化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动植物。

可以说,人到现代还有着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

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的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

“在我们远古祖先所狩猎 采集的成千上万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这几种物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正是农业革命的起源地。”

所以,赫拉利在书中这样阴谋论道:“谁该负责?这背后的主谋,既不是国王,不是牧师,也不是商人。真正的主要嫌疑人,就是那极少数的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小麦、稻米和马铃薯。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这不就是,你在逗猫,何尝不是猫在逗你?

另外,远古采集者也比较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

“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传染病(像是天花、麻疹和肺结核)多半是来自家禽家畜,但这要到农业革命之后才传到人类身上。”

“农业和工业社会的永久 居住环境通常非常紧密,但卫生条件又不佳,正是疾病的理想温床。至于采集者,他们总是一小群一小群在广阔的大地上漫游,疾病很难流行起来。”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3.农业看似更安全,一旦遭遇风险,伤害更大

人类在狩猎时的食物可以多达几十种,就算没有存粮,遇到荒年也不用担心饿死。

但农耕一下子将农作物大大缩减,就那么寥寥几种,很多地区甚至只有一种主食。

虽然,农业种植有可预测性,但过度依赖单一作物,如果遇到天灾,伤害会非常巨大,且无法避免。

比如:一旦来场干旱、火灾、地 震,把当年的稻子或马铃薯摧毁殆尽,就会引发严重的饥荒,贫农死亡人数甚至可能达到百万。

再加上人类暴力,以前采集者的部落遇到比较强的对手,跑就行 ,而农民遇到强敌,如果选择跑,就意味着放弃农田、房屋和存粮,这几乎注定要饿死在途,所以,农民常常死守田地,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4.稳定和人口成长的副作用

一万年前,一个区域的资源,也许只能养活一个百人的采集部落。

自从农业出现后,同样面积的土地就能养上千或更多的人。

小麦让食物增加,人口也成长了。

现实则是,每个人分到的食物并没有因此大幅增加,许多时候反而减少!

以往妇女也许3~4年才生一个小孩,并且可以细心照顾。

但农业社会以后,生育大幅增加,小孩得到的照顾、食物都相对大幅减少,造成孩童死亡率大幅增加。

5.我们真的不比祖先聪明!

学者一直宣称着,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是由人类脑力所推动的进步故事。

他们说,演化让人越来越聪明,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于是能够驯化绵羊、种植小麦。

然后,人类就开开心心地放弃了狩猎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

但是,赫拉利认为,“这个故事只是幻想,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类越来越聪明。”

“采集者对于他们周遭环境的了解,会比现代人更深、更广也更多样。

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就算不太了解自然环境也能顺利存活。

像是如果你是个计算机工程师、保险推销员、历史老师或是工厂工人,你真的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吗?

现代人必须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 识,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

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有证据显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人类的脑容量其实是在逐渐减少!

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

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

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那些平庸无奇的基因传下去。”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曾和依然处在狩猎采集时代的新几内亚土著工作生活了33年,他用亲眼亲耳的所见所闻证明,这些土著人通常都要比一般欧洲人或美国人更聪明、更机敏、更富表现力,对周围的事和人也更关心。

而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东西,新几内亚土著确实会看起来呆头呆脑,但是,正如刚进入丛林的西方人面对简单工作(比如:沿着丛林小路行走或是搭建一个遮蔽物),他们在新几内亚土著眼中,何尝不也是呆头呆脑呢!

该书作者对新几内亚土著比西方人聪明列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遗传的物竞天择:西方人几千年生活在有中央政府、警察和法制的、人口稠密的社会里,所以,最大的生命危险是疾病,特别是传染病,谋杀、战争都相对罕见,这样,不管他们的智力和携带的基因如何,一样传宗接代。

也就是说,死亡和智力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取决于人体化学细节的遗传抵抗力有关,比如:B型血比A型血的人对天花有更强的抵抗力。

而新几内亚土著因为人口稀少,无法形成传染病,造成其高死亡率的是,谋杀和长期的部落战争、意外和在获取食物中出现的问题。

而这几件事基本都是考验人的智商,促进的是智力基因的自然选择。

第二,儿童教育:现代社会中的儿童花费大量时间被动接受电视、广播和电影所提供的娱乐。

而新几内亚土著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接受这种被动娱乐,而是把他们醒着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从事积极的活动,比如:和其他孩子或成年人谈话或游戏。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6.农业是条不归路

有人说,那我们能不能回到过去呢?

答案是:不能!

因为,农业是条不归路,人类根本无法回到狩猎采集时代。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口增加,自然环境根本无法提供那么多人进行狩猎采集。

“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旦采用农耕之后,村落的人口从100人成长到110人,难道会有10个人自愿挨饿,好让其他人可以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已经再无回头路。人类发现时,已经深陷陷阱、无法自拔。”

其次,当人类定居,拥有土地,建造房屋,累积财产,便会故土难离。

习惯的演化并非一蹴而就,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累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了。

数百、数千年间,一代一代的传承,后代看到长辈都在种田,自然不会想到他的祖先曾是狩猎高手。

再次,这个世界有个不变的道理,原来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变成必需品,而且会带来新的义务。

等习惯了某种奢侈品后,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便是一种依赖。

最后,生活中再也无法离开这种奢侈品了。

想想看,电灯、汽车、电视机、洗衣机、吸尘器、收音机、电话、互联网、电脑、BP机、大哥大、手机、智能手机……

起初都是一小部分人的奢侈品,最后变成大众化,而且人类还要为此付出代价。

甚至核算下来,都不知这种进步值还是不值。

比如:写信和电子邮件。

早期人们手写书信,写和寄都很麻烦,所以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络的事情才会写信,并且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要字斟句酌,考虑再三。

现在的Email呢,因为轻轻一点就能立即送达到世界任何地方。

看着是方便了,但是,每天要回复的邮件却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能更快地响应。

所以,我们以为科技为我们省下了时间。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把我们的生活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快。

于是我们才会越来越忙,越来越累,焦躁不安。

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现在何尝不就是互联网的奴隶呢!

农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人们享受到农业的好处,最后就会变成一种依赖。

其实,实际的生活真没有变得更加轻松,反而更加辛苦。

坤鹏论:每天工作8小时太辛苦 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坤鹏论

7.农业带来文明,文明带来的并不是幸福

农业革命确实带来了文明,但文明带来的并不是幸福!

当人口变多,聚集成城市,农业带来的多余粮食,就可以养活一群精英和专家:

国王、大臣、官员、战士、艺术家、思想家……

他们不从事农业,而是贡献他们的专业,看似很公平的分工合作,但现实是,这些少数人控制了利益分配。

农民交出他们的粮食当税养活了他们,但是,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

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农业带来的压力影响深远,这正是后代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但可悲的是,虽然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来未曾实现。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食粮维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

人类有长达二十万年采集狩猎的进化史,可农业文明产生至今不过一万年,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基因,还没有进化到足以适应现代文明的程度。

为采集狩猎打造的身体,在农田、工厂、办公室里,出现了各种病痛、肥胖、精神压抑。

文明来得太快,进化走得太慢。

那工业革命呢?

那就是另一个更加辛酸的故事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每天要工作8小时,只因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农业。

要不然,你现在很可能刚在中午啃完整整一根羊腿,下午呢,就是在草原上打滚消食。

所以,生物数量越多,也许演化的越成功,但不见得更快乐,看看那些被圈养的鸡猪牛羊,再想想我们人类吧。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们也不必把采集狩猎时代想得多么美好。

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对古罗马时代充满神往,其实那都是小说和电影。

仅11世纪100年里,原法兰克一带就有27年颗粒无收,饥荒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年之久,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狩猎采集时代的部落人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也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 “最初的富裕社会”。

可能他们的生活比农业和工业社会更好,不过当时的世界一样残酷无情, 现在看来没什么的小意外,当时可能就能轻易致命。

今天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换个角度看过去,而这一切都已过去,已成事实,我们正确的态度是,知道,想通,领悟自己该怎么办。

五、这两本书的阅读建议

另外,《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可以看作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通俗版,其中大量借鉴后者的原创观点并进行了缩写,所以,两本书许多论题重复,题材和观点近似。

并且《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赫拉利在写作中确实也得到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的指导。

坤鹏论建议你可以先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然后再看《枪炮、病菌与钢铁》。

前者不管是原著还是译文,用语新颖灵活,读着有时代感。

很多来自比较新的科学研究,或者是作者概括总结的专家们的看法,可信度比较高。

特别是翻译的功力,更是让国人读起来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语言方式太接地气了。

后者用词严谨,逻辑清晰,推理客观,整体也非常顺畅,翻译水平也相当高,但总的来说,偏学术。

有人这样评价道:“可以说,我看完之后很想去敲作者的门,然后鞠上一躬,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人类史学著作!”

坤鹏论看的方式是,主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旁边放着《枪炮、病菌与钢铁》进行补充阅读,效果非常好。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