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这个词真好,人靠着吃它方为人。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4)-坤鹏论

自从进入到《形而上学》的学习中,坤鹏论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这其中确实有其他事情的影响,比如最近孩子生病,焦头烂额;孩子病刚好,我自己又感冒了……

当然,更主要的是,它真的不仅特别枯燥,并且非常难懂。

枯燥,在于全是论证。

难懂,则因为牵扯到许多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语句方面的晦涩,有些在2000多年的辗转流传中遗失只能靠后人猜测填补,还有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等。

于是,一句话常常查阅过很多资料,也不一定完全搞懂。

所以,坤鹏论现在对策是不追求每日更新,追求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的甚解。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坤鹏论发现,许多文字只要花时间再三斟酌,反复品读,居然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今天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型论中数的理论的批评,实话说,真的挺难懂的。

因为在后面的第十三卷和第十四卷还将展开做详尽的讨论,所以坤鹏论也不再特别细致的解释了,以免重复。

第一卷第九章(四)

原文:

又说一切事物“通过”通型而成,这“通过”一词也不是平常的意思。

说通型是某种模型,其他事物分有它,这不过是空文与诗喻的浮夸之词。

对理型进行模仿,是怎么一回事呢?

没有理型为蓝本供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

正如不管有无苏格拉底其人,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一个人总会出现;

即使苏格拉底是超世的,世上也会出现。

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几个模型,所以也得有几个通型,

例如“动物”同“双足”及“人”自身都是人的通型。

通型不仅是可感知事物的模型,同样也是通型自身的模型;

如动植物的科类,本是各个品种所系的种类,却又是科类所系的科类;

如此,同一事物既是蓝本也是副本。

解释: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任何通常的意义上,其他事物并不是由理型构成的,

而把理型叫作模型,并说其他事物分有它,不过是空洞的比喻罢了。

他认为,根本用不着去模仿另外的东西,相似的事物照样可以存在和生成,

比如:不论苏格拉底存在不是存在,和苏格拉底相像的人都可以生成,即使有一个永恒的苏格拉底也一样。

同一个事物会有多个模型,理型也是这样,

正如人的理型,除了人自身这个理型外,人,应该分有动物的理型、两足的理型。

此外,理型不仅是感性的模型,还是自身的模型,

比如:种是属的种,所以模型和模仿品是同一的。

原文:

这样看来,本体不能离开以它为本体的东西而存在;

那么,理型既然是事物的本体,又怎么可能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呢?

在《斐多篇》中,是这样阐述这类问题的——通型同是现有事物与将成事物的原因,

然而通型虽然存在,但除非另外一些事物因其产生动变,否则分有通型的事物便不会生成;

可其他诸多事物(例如一幢房屋或是一个戒指),我们可以说它们并不存在通型,却也生成了。

如此,显而易见,生成上述之物那样的原因同样可能是其他事物存在及生成的原因所在。

解释:

理型作为事物的本体,怎么有离开事物而存在呢?

在《斐多篇》中,理型被说成为“是”(现成事物)与“将是”(生成事物)的原因。

然而,尽管有多种理型存在,如果没有另外一些事物作为发动者,分有理型的事物还是不能生成。

而且,其它许多事物,我们可以说它们没有理型,它们也生成了。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4)-坤鹏论

原文:

又说,如果通型为数,那么它们怎么会成为原因呢?

因为现存事物是其他系列的数吗?

例如,某个数是人,某个数是苏格拉底,某个数是卡里亚。

这样,这一系列的数又怎能成为另一系列数的原因?

即使前一列数是永恒,后一列为非永恒,这仍不能充分为之佐证。

如果在这可感觉世界中的事物(例如音乐)是数的比例,那么,当然要有一种数以其为比例的东西。

倘若这是质料,很显然,数自身将是某种此物对彼物的比例。

比如,假设卡里亚为火、地、水、气之间的一个比例,他的理型也必包含一些底层物质;

而人本身,不管是否确实是一个数或不是一个数,都应该是某些事物之间的一个比值,而并不是数本身;

不应因为这是(某些底层物质的)数的比值,就将理型作为数。

解释:

如果理型是数,它们怎么会是原因呢?

首先,如果因为事物是不同的数,甚至不同的人都是不同的数,为什么这些数就是这些存在着的东西的原因呢?

数是永恒的,事物却是非永恒的,如果按这样的说法,永恒的东西和非永恒的东西就没有差别了。

其次,如果因为在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是数的比例,如同音乐一样,显然,它们是某种事物的比例,而数自身(理型)也将是如此,而不是真正的数了。

原文:

再说,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构成,一个理型怎样由几个理型构成呢?

如果说一个数,比如10000,并不由众数组成而是由多个单位一组成的,那些单位又是怎样?

不管是说它们在某种性质上是相似或不相似的,都会引发谬论(不管是说一个数中的多个单位不同,或是说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中的多个单位不同);

它们既是各无特性的,又凭什么可以令其不同呢?

这并不是个值得称赞的观点,且与我们对单位的理解不相符。

解释:

一个数从许多数中产生出来,但是一个理型怎样由几个理型产生出来呢?

如果它不是从数而是从它们之中的单位产生出来,比如:10由10个1组成,1就是单位,我们可以说10从1产生出来,

但是,单位从何而来呢?

如果每个单位都是一样的,许多两难推理就会产生;如果每个单位是不同的(既包含在一个数中的单位,也包括在不同数中的单位)也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是怎么才会不同的呢?它们既然没有规定性,都是不受到影响的话,怎么进行区别呢?

原文:

另外,我们必须创建第二类的数(在算术上运用这些),并引出被一些思想家称为“居间者”的东西;

而这又如何存在,由何而起?又会问,于现世事物与理想数之间为何必须有“居间者”存在?

解释:

我们必须要设置另外一种数,也就是算术用到的数,它们只是一种符号、名称。

以及所有所谓的居间者,这样,也会出现以下两个疑问:

第一,这些居间者根据什么原理被产生出来的?

第二,为什么此间的事物与理型的数必须要有这些居间者?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