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存在着对立的两面,所以,当你关注它的一面时,千万不要忘了它的另一面会给你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比如:药物。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0)-坤鹏论

第一卷第八章(二)

原文:

假若一切事物都没有一些可分离之物,那么现存的本体也将无可为之申说了。

举例可说明我的这层意思,没有白,没有黑,没有灰,也无其他颜色,就必须是无色;

如果称其有色,必有诸色中之一色。

照这个说法,同样,也必是无味;也无其他属性;

因为,这就不能有任何质,任何度量,也不能有任何的情况明确的物类。

如若不然,事物则为有色,或有味,或有可列举的特殊形态,

只因为一切事物混沌繁杂,这就成为不可能;

因为这特殊形态必是分离之后的属性,但阿那克萨戈拉说这除了理性,一切皆为混沌,唯有理性清楚明了。

由此出发,他就得说原理为“一”(“一”是清楚明了毫不混沌的)与“别”(这个“别”的属性就是某些尚未得到明确形式的未定之物)。

他并未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他意有所指的,后来的思想家似乎掌握得比他自己更清楚明了。

解释:

这段起初读起来会有些不好懂,读上几遍,一边读,一边跟着思考,很快就能明白。

其大意是说,按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如果最初没有什么事物分离出来,那么说那时存在着实体就不是真的了,因为它如果有任何特殊的性质,那么某种东西就会已经分离出来,但是所有事物(除了理性)都是混合着的。

这里的“理性”、“一”,指的是阿那克萨戈拉的Nus(奴斯),它是简单的和未混合的。

“别”,指的是种子,它就像在分有一个“理型”前的“未限定者”。

原文:

总的来说,这些思想家熟知的只是关乎创生与动变的理论;

他们就只是为这些寻求原理与原因。

但倘若人们拓宽视野,审视所有存在的事物,

即一切可眼观或不可眼观的事物,从而清楚彻底地探寻这两类事物,

这样,便会明白我们更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求什么才符合他们的论点,而什么是不符合我们当前的探索。

解释:

亚里士多德指出,这些思想家仅仅在讨论生成、毁灭、运动在行,而且基本只限于可感知的事物,他们忽略或是不承认不可感知的事物,但是,彻底探究这两类事物,才是最值得去研究的。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0)-坤鹏论

原文:

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原理与元素的看法,较之于那些自然哲学家更为奇怪,

(原因在于,他们获取原理源于不可感知事物,然而他们探讨的数学对象,除开天文事物外,都是一些无动变的事物);

然而他们所探求研究的一切却正是这物质宇宙的诸问题;

解释:

讲到不可感知的事物,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个典型。

他们使用了比自然哲学家更为奇特的原理,因为他们从不可感知的、不变动的数学世界来采用它们。

这些原理偏偏又都是关于自然界的。

原文:

他们记述了“诸天”之创生,并观察诸天的各部分与其活动与演变;

他们用各种原理与原因来解释这些现象时,恰恰又与自然哲学家们的言论略同——他们所谓“诸天”包含的事物原来也不殊于这物质宇宙的万物。

然而我们已经阐述过,他们所提示的原理与原因本可以导向更高境界的实是,这些原理与原因,用在自然理论上,自然是不如用在更高境界中来得合适。

但是,他们并未告知我们,世上若只有“有限与无限”与“奇与偶”,动变如何可能,而没有动变,生灭又如何可能,或是运转于苍穹中的众星又如何能按其轨道而行。

解释:

他们观察物质宇宙的事实,运用他们的原理于它们,好像和自然哲学们一致,即凡是存在的东西恰好是可感知的,尽管他们的原理更适合用于更高各类的实是。

“有限”与“无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两个基本概念。

他们用它们阐述了宇宙原理的终极源头。

他们虽然认为数字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万物,但并不相信数字就是终极的成分。

他们认为数字本身可能是由其他某种东西生成的。

那种东西就是阿那克西曼德所说的 “未定”或 “无限的”,或某种与之相似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每当你寻找对任何现象中的秩序或美的解释时,“有限”与“无限”这两个概念一定会出现在最终的解释中——万物皆由 “一”或“多”构成,其性质皆与 “有限”和 “无限”相连。

“有限”与“无限”背后的思想,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表述:把某种形式的限制(或规定)加在宇宙的无限的原料上,便创造出了秩序和美。

这里面还有一个属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最重要的哲学理念——形式的概念。

数与大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在于,数意味着某种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单独的点是“界碑”,它划定了“范围”。

因此,所有形态中,数,远非仅仅是抽象的东西,它们也是特殊种类的实体。

“万物皆数”意味着所有具有形状和大小的事物都有一个数的基础,或者说数的模型。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这种方式从算术转到了几何,然后再转到了实在的结构。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形式还意味着限定(想想前面所说的单独的点是“界碑”,它划定了“范围”),限定尤其要通过数加以理解。

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限定概念的最好体现。

因为在这两门技艺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和谐。

而要达到和谐,就要考虑比例和限定。

音乐,不同音调按照一个数的比例分布便达到了音程的协调。

音乐中的和谐就是:数的比例的有限定的结构,加在乐器的弦所能发出的各种声音的无限可能性之上的那种形式。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比例从不和谐的噪音中创造出了音乐的和谐;同样,其他许多种令人满意的事物,其实都是和谐或协调的例子,比如:健康的身体、贞洁的灵魂、正义的社会等,都是具备了正确比例或正确元素混合的基本材料。

在每一种情况下,和谐的比例或混合都表明了建立起来的秩序或限制。

而“有限”与“无限”这对概念,通过 “偶数”和 “奇数”的算数概念影响了数字。

无限以某种方式对应着(或许是造就了)偶数;

有限则以某种方式对应着奇数。

奇数与偶数共同形成了数字1,而其他一切数字都是1生成的。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0)-坤鹏论

但数字最初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毕达哥拉斯学派讲述的故事始于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吸吮无限,再赋予无限某种形式或限制,不断成长。

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行星、岩石、音乐,也许还有人——都是这种成长的结果。

滋养这种成长的是无形式的、无限的胎盘。

所谓 “吸吮”的意义多少是字面上的,在这个语境中,无限似乎是空气或呼吸(它后来也指“灵魂”)。

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满意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说法,因为不管是“有限与无限”、“奇数”、“偶数”,它们如果不动,如何进行演变,那关键的动因又是什么?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