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剧,其实是在看一个过程,过程要跌宕起伏才有意思,戏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弥补我们对平淡、重复的现实生活的无聊、不满,以及对生命有限、能力有限的不甘,所以,越是现实中实现不了的,越是矛盾重重,越是意料之外,拍成戏剧,就越能吸引观众。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60)-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59)》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诗歌到底摹仿的是什么?

苏格拉底对此给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定义:

“那诗人的摹仿艺术是在摹仿正在活动的个人,他们在进行着或是被迫或是自愿的各种行为活动,这些人根据这一行为活动本身来判断自己是成功或是失败,并且,在每一种这样的处境中,他们或者痛苦烦恼或者欢欣愉悦。”

在这样的情境中、这些事情上,人无时无刻不处于自我矛盾的斗争之中——对相同的东西在同一时刻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从而对待自己的行为摇摆不定,跟自己打架,而且,“我们的灵魂充满着成千上万诸如此类在同一时刻自相矛盾的东西”。

可以说,诗歌戏剧最关键的就是矛盾冲突,甚至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所说:“猫坐在自己的垫子上,故事是不能这样开始的,猫在狗的垫子上,故事要这样开头才对。”

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与目的而与阻碍自己的障碍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与斗争。

可见,矛盾冲突的来源就是欲望的对立与冲突,这种欲望来源于故事中的人物,或者说,故事的主人公或主角群是一定需要有明确的欲望与目的的。

因此,在多数好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般会将观众的注意力指向某一个角色,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展现这个人的一些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而且,角色的欲望和需要是随着故事的进展而集中或加强,并非静止不变,一般开始的时候并不需要拥有实现目的的强烈欲望,但欲望必须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增强,主人公追求其目的的过程让故事得以展开,也正是它把观众带入到故事中。

正如人活着是一个过程,我们希望一帆风顺,没有波澜没有冲突,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一马平川的生活更会无聊到死,所以坤鹏论曾讲过,快乐的反面不是痛苦,而是无聊。

我们看戏剧,其实也是在看一个过程,过程要跌宕起伏才有意思,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弥补我们对平淡、重复的现实生活的无聊不满,以及对生命有限、能力有限的不甘,所以,越是现实中实现不了的,越是矛盾重重,越是意料之外,拍成戏剧,就越能吸引观众。

第二,优秀的人何以更能承受不幸的苦难?

因为人对自己的一切活动,一直处于自相矛盾中,并且他和自己一直在做自我斗争,于是总会有不同的斗争结果表现出来,这时,苏格拉底提到了第三卷中的话题:一个优秀的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承受住不幸的苦难,接着他通过对这样的例子进行剖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人会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承受不幸?

并不是他冷血,没有痛苦,而是因为,他在痛苦面前知道如何节制,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其实,当孤独一人的时候,他同样也会像常人一般哀鸣、悲叹,做出很多与之相关却不愿别人看到的事情。

第三,诗人就是助纣为虐的罪魁

苏格拉底指出,让这个人抵御痛苦的是理性和礼法,让他悲哀的是激情和痛楚,面对不幸,他身上同时出现了这样两股相反的斗争力量:

——前者是理性的力量,他灵魂中的理性时刻听从礼法的指示,不管礼法将其指引到哪里。

而礼法也会用某种方式告诉这个人,面对不幸更要心平气和,控制情绪。

因为,首先事情还没搞清楚是好是坏,不能贸然行动,其次,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再次,和永恒的真理相比,人世间的事那都不是事儿,不需要太认真,最后,事情已经发生,就不要再去纠缠为什么会这样,而是赶紧针对既成的情况,按理性欲望为最好的方式来决定安排接下来该怎么办,而且这个还要养成一个永久的处事习惯。

“一个人,如果这样来承担命运和处理逆境,无疑是最正确的。”

“而我们之中的那个最好的部分——理性,是乐意追随这样的理性的论断的。”

不过,理性因为永远自身和自身平静相处,沉默安宁,几乎总是保持一个样子,所以极不容易被摹仿,即使被摹仿出来,也不能轻易被人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看戏剧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情操。

——后者则是欲望的力量,它将人们引向种种痛苦的回忆和悲哀,并且对此从不感到满足,它就是一种缺乏理性、迟钝、亲近懦弱的东西。

恰恰就是这个怨天尤人的部分,它能够为人提供机会对它做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摹仿。

可见,以摹仿见长的诗人天性中就缺乏理性,自然也不会倾向于理性的情操,如果他有意想在人们中间获得声名,他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去取悦理性部分,而是倾向那个感情用事、变化多端的欲望,因为它不仅容易被摹仿,而且更能获得观众的同情、认可。

显然,诗人和画家一样,不仅都擅长制造低劣的东西以假乱真,而且也都选择了和灵魂中低劣的欲望部分为伴,并将其唤醒和喂养壮大,从而扼杀了理性的部分,这种情况就像是某个城邦被本性邪恶的人掌权,将优秀的人消灭掉一样。

总之,诗人的作用就是,相当于把一种恶劣的政体通过诗歌塞进人们的灵魂,在其中建立起一个低劣的城邦,取悦和加强那不智的欲望部分,使理性被湮没,不再追求真理。

因此,让诗人进入城邦,就等于将政权交给恶人,鼓励他们祸害好人,那么,必须坚决禁止诗人在有良好治理的城邦中生活。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60)-坤鹏论

二、诗歌最严重的罪孽

“不过,诗歌最严重的罪孽、最大的罪状还不在于此,而在于,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它能够影响、败坏、腐蚀那些平正持重的人,这才是它真正可怕的力量,有待我们去指控。”

诗歌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也许包括我们中一些最优秀的人,在听到荷马或是其他某个悲剧诗人吟唱的时候,由于他描述一位英雄可歌可泣的行动,如何陷于极度痛苦,如何在阵阵悲泣声中拉开长篇独白,或,英雄们一边咏叹,一边捶胸顿足慷慨陈词,你知道,我们会听得眉飞色舞,恍然自失,将自己交给诗人,步步紧紧跟随,心中充满了同情,兴致勃勃地听诗人吟唱,乃至为之着迷。”

“我们会说这是一个好诗人,无论谁,只要他特别善于把我们引入如此的境界,最有力地打动我们的情感,尽量地让我们魂陨梦倒。”

“但是,在现实中,如果我们中间有谁自己发生了什么痛苦或不幸,我们所自诩的、替自己感到骄傲的却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泰然自若、坚强不屈,这才是男子汉气概,同时,我们还会认为,之前在剧场里所赞誉的英雄的那种态度和做法,是妇道人家的行为。”

“那么,这样的赞誉能够是正确合理的吗?也就是说,看到一个人,你实际上绝对不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甚至完全相反,还会为此感到耻辱,结果你却不是去厌恶他,反而满心喜悦、赞美对方。”

“请你做如下的思考:

这一在那些家庭不幸事件中那个受到强行克制的部分;这一一直在渴望流泪、渴望大哭一场从而得到满足的部分,因为按其本性,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这些欲望的部分,此刻在诗人们的影响之下获得了满足、获得了欢乐,所以,诗人们就是在满足和逢迎这一部分。

而我们本性中最优秀的部分,由于没有受到理性和习俗方面的充分教育,放松了对这一充满悲泣、哀号的部分的监守,因为它从前惯于旁观属于别人的种种痛苦,而且,对此一点也不感到羞耻。

正如诗歌中经常呈现的,一个自称高尚的人失常地陷于激烈的悲痛中,那作为观众旁观的理性,在赞誉和怜悯他的时候,自己是不感到任何羞耻的,相反,它反倒欲望为这种设身处地得到的快乐是莫大的收获,所以,它才不会舍弃这种快感来反对所有的诗歌。

然而,这种快乐会不可避免地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因为当我们代入别人的情感体验久了,会喂养壮大我们的悲悯之情,使得我们在遭受苦难时,这种悲悯情感也会泛滥而生,难以克制。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这个道理。”

确实,悲剧诗人是在满足和迎合我们灵魂的那个(在我们自己遭到不幸时被强行压抑的)本性渴望哭个痛快以求发泄的部分——欲望部分。

而绝大多数人们因为理性部分缺少理性和习俗的教育,从而放松了对哭泣欲望的约束和监督。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它(理性的部分)认为,在看别人的苦难,而赞美和怜悯别人——一个宣扬自己的德性而又表演出极端苦痛的人——是没什么可耻的。

而且,在它(理性的部分)看来,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收益,一个人可不愿意缺少这东西,所以他不会反对诗歌。

岂不知,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使我们开心的东西,必定会演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正如沉浸于别人的情感,同时也哺育、壮大了我们哀怜、同情、悲伤的感情,最终使我们在遇到不幸时,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60)-坤鹏论

“关于那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比如:喜剧、闹剧,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

“你虽然耻于自己去插科打诨,但是,在日常聊天中听到好笑的事情,或者去观看戏剧表演时,你还是会乐不可支,并不认为这些事情和表演是多么可厌、卑贱、低俗不堪。”

“你的态度不正是和在悲哀可怜的事上是一样的吗?”

“平时的你虽然也有说笑话的欲望,并曾一度试图释放它,但你又害怕招来小丑的名声,你不爱听,所以,你就借助理性一直把它压抑克制在内心中。”

“到了观看喜剧表演时,你就放松了这种本能欲望的手脚,将其完全释放出来,并且扶植起它那年轻人式的粗豪不逊,到了你自己的小圈子里经常忘乎所以,于是它的脸皮也就被锻炼得越发厚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使你竟就成了一个喜剧家。”

“同样道理,关于性爱和怒气,以及伴随着我们一切行动的灵魂之中的各种欲望和苦乐(注:对应前面诗歌描述的是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带来的情感),也是这样,诗人的摹仿对我们起到了与此类似的作用,为我们生产了一批相似的情感。”

“为了让我们变得更优秀、更幸福,我们必须管制这些情感,应当让它们枯死,可是,诗歌却反过来,予以这些情感施肥浇水,不断培养和灌溉它们,让它们管制了我们,使我们陷入更可怜糟糕的境地,变得更低劣、更不幸。”

“因此,格老孔,如果你遇到荷马的赞颂者,当他们声称这位诗人教育了全希腊,他不仅在人类事务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并且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根据这位诗人的教诲安排和度过自己的一生,鉴于他们是尽心尽力的,你应该对他们表示敬爱和钦佩,并且应该同意他们说荷马是在诗人之中的最富诗人气质,是悲剧诗人之冠,也是悲剧诗人中的第一人。

但是,你应该在心中明白,在诗里面,我们只能限于把对于诸神的赞美诗和对于好人的颂歌接受到城邦里来,如果你竟要去接受那充满快乐、动人的诗之女神缪斯,不论是以抒情的韵律还是以史诗的语言,那就将是快乐和悲哀双双在我们的城邦里成为主宰,而不是礼法和理性,这一大家历来认为是最善的东西。”

上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如果遇到荷马的赞美者,也别去争论了,表面上认同他们即可,但是心里要明白,除了赞美诸神和好人的诗歌外,绝对不能让那位甜蜜蜜的缪斯来抒情吟史,否则在城邦中称王称霸的就是快乐和痛苦,而不是最好的法律和礼法了。

至此,苏格拉底再次更全面、深入地论证了为什么理想的城邦要将诗歌逐出城外。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