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哪有那么多捷径?所谓的捷径绝大部分都只有一个目的地——陷阱。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4)-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 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3)》,坤鹏论主要分享了:

第一,五年的辩证法集中学习

就像年满18岁的青年要进入士官团进行为期两年以体育为主的集训,苏格拉底认为,学习辩证法也要坚持不懈,全身心地投入,时间至少要两倍于前者——那些第二次被挑选出来的30岁青年,需要花费五年时间进行辩证法的集中学习。

到35岁时,这些青年的灵魂的理性应该能够“看到”实在,灵魂状态从了解上升触摸到了理解境界,可以被称为是准哲学家了。

第二,十五年的实践与考察

为什么说经过五年辩证法的集训后还只是个准哲学家呢?

坤鹏论多次讲过,智慧是知行合一后进而内化萃取出来的产物,所以,真正的哲学家必须要经过实践的历练,将所知行出来、干出来,在行中验证知,在行中升华知,让行与知融会贯通、水乳交融为智慧。

苏格拉底为此又专门设计了十五年的实践:“派他再下到地洞里去,强迫他们负责指挥战争或其他适合青年人干的公务,让他们可以在实际经验方面不低于别人。”

同时,因为这些人未来要担当城邦统治者,“还必须让他们在这些公务中接受考验,看他们是否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不移,或者,看他们是否会畏缩、出轨”。

这段实践与考察期结束之后,他们的年龄大约已经在50岁以上了。

第三,最后的考验、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

“那些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的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考验。”

这个最后考验就是灵魂的理性能够“看见”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可知世界的国王、可见世界国王太阳的父亲——善本身——非假设性的绝对原理——所有知识和理智的最终基础。

因为他们得用它作为原型,管理好城邦、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成为了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担当城邦统治者的哲人王。

在剩下来的岁月里,他们要活得老学到老,需要用大部分时间研究哲学,过哲学生活,并必须轮值管理城邦繁冗的政治事务,过政治生活。

同时,他们还必须培养出和他们一样,可以取代他们护卫城邦的继承人,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辞去公务。

第四,同样适用于妇女

苏格拉底拥有一定的男女平等观念,他不排斥妇女担当城邦统治者,所以关于男人的那些话一样适用于具有统治者和辩证法天赋的妇女。

第五,如何让理想的城邦成为现实

苏格拉底认为,虽然理想的城邦实现起来困难,但并非没有可能,只要照着前面所述的那样做即可。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正义看得高于一切,是最必要且最重要的事情,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使自己的城邦走上正轨。

大家应该还记得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正义的定义吧?

他们所处时代的古希腊人认为,最大的正义是自然法则、宇宙秩序。

那么,对于个人和城邦来说,正义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宇宙秩序的安排,各当其位、各司其职。

简化来讲,正义就是各安天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这样个人和城邦就达到了本然的存在方式——自得、自成、自我实现,实现了自身存在的卓越和完善,真正成为自身之“所是”,即德性的存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正义与现代正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不是关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只关于事情本身,和他物、他人没有任何关系,而现代正义正好相反,是在与外物、他人的关系中生成的。

在这个正义的定义指导之下,哲人王“会把现今一切荣耀的事情都看作是下贱的、无价值的”。

他们该怎么做呢?

苏格拉底认为,要想前面所描述的理想的城邦和制度藉以建立起来,得到繁荣昌盛,并给人民带来最大福利,一个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将要求所有10岁以上的有公民身份的孩子送到乡下去,在那里接受他们的一套教育,改变他们从父母那里受到的生活方式影响,用自己制定的习惯和法律(即我们前面所描述的)培养他们成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4)-坤鹏论

二、《理想国》还是三大教育名著之首

《理想国》除了是西方哲学典籍之首外,还被后世教育学者公认为三大西方教育名著之首。

在结束了第七卷的分享之后,坤鹏论认为有必要专门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

因为它的议题之重要、思路之独特、探讨之系统、见解之精辟,虽然距今已有2500多年,但却依然闪烁着耀目的光芒,有益于国。

而且,由于《理想国》涉及话题众多,展开的幅面甚广,并没有专门就教育理念和体系进行集中介绍和总结,其重点散落于各卷,因此也非常有必要做个柏拉图教育理念的专项总结。


小知识:三大西方教育名著

除了《理想国》之外,另外两大教育名著是:

《爱弥儿》:作者为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

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的代表作。

杜威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三、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柏拉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正义的公民,以达到城邦的繁荣。

正如前面所讲的正义的定义,正义不是“欠债还钱”,也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更不是“强者的利益”,或是弱者寻求的“一种最好与最坏之间的折中”,而是基于出生时就被赋予的天赋的各安其分,各守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那么,如何培养正义的公民呢?

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认为,灵魂由理性、欲望、激情三部分组成,它们同样也是自然法则安排之下各有其职。

根据前面讲过的正义的定义,正义、健康的灵魂就应该是三部分各司其职,各行其事,不兼做他人的事。

也就是说,理性占有主导地位,激情服从理性并协助理性制约欲望,欲望服从理性和激情,灵魂便是和谐有序的状态,是正义、健康的。

而正确的教育就是为了调和这三部分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从而使灵魂实现正义。

错误的教育则会在公民灵魂中植下祸乱的根源,更严重的是,那些禀赋卓越的公民可能会堕落为大奸大恶,干出危害他人和城邦的大坏事,因为能力强既能干大好事,同样也能干大坏事。

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相似的,可以以大见小,也能以小见大。

城邦与个人的灵魂一样也分为三个部分(阶层)——卫士(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

它们分别与灵魂中的理性、激情、欲望相对应。

生产者满足欲望、辅助者提高激情中的勇敢来保卫城邦、卫士(统治者)运用理性思辨来治理城邦。

这三个阶层如果像灵魂的三部分一样,做到互不干涉,那么这个城邦就是正义的。

正义的人和城邦,就是具有德性的人和城邦,公民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德性的形成。

人具有四种德性——勇敢、智慧、节制(灵魂中的善控制恶)、正义;城邦是人的集合,所以它也有同样的四种德性。

智慧属于卫士(统治者),勇敢属于辅助者(军人、公务员),节制与正义则属于全体公民。

柏拉图认为 ,只有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出正义的公民,塑造出正义的城邦,才有助于城邦的繁荣与稳定。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4)-坤鹏论

另外,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教育制度除了育人之外,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从幼儿开始就向公民灌输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政治秩序的思想。

他的教育制度不仅可以挑选出三种阶层的三种公民,还要说服每一个人相信这种社会地位的划分是公平的、公正的,为此他讲了三种金属的故事,讲述这三种人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被创造出来的,有些人生来就具有些许金子的品性,他们最终会成为卫士(统治者),有些人生来就具有些许银子的品性,他们最终会成为辅助者,而有些人生来就具有些许铜或铁的品性,他们最终会成为平民百姓。

尽管柏拉图也承认这个故事是个弥天大谎,但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因为他相信,他的等级社会必须得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到了第二代时,所有人都将相信这个等级制度的神话是自然的且不可避免的。

许多世纪以后,人们用“意识形态”这个词来解释这个谎言如何在现实中运作,指出所有政治与经济权力总是披着“自然天成”的外衣出现的,而公民经过社会化,就会接受这种“自然天成”的权力,在他们看来,这种权力就像是他们自身共识的产物。

不过,柏拉图坚决反对世袭的阶级制度,分别隶属于金、银、铜铁阶层的社会成员不是世袭继承制,而是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身体条件和个人贡献,这是一种举贤任能的政策,但是,它是一种受到严格的、特定的优生学影响的举贤任能政策。

关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和体系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明天继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