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些终有一死,且生命短暂的人类来说,这个世界发生最多的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天性偏爱小概率,更可悲的是,还有相当多的人将小概率当成了大概率,于是人生十之八九都不顺心,比如:暴富是小概率的、赌场得意是小概率的;投资大赚是小概率的;抱得美人归是小概率的……我们却总认为自己是小概率的幸运儿,我们比别人都优秀。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概率世界中,最佳的生存策略就是塔勒布的杠铃策略——两边都下注,大概率这边下重注,小概率那边下小注。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二十)-坤鹏论

一、以大小见,从城邦的正义看起

前面坤鹏论提到,不管是塞拉西马柯相信的——所有人都想为所欲为,强者的美德就是为所欲为;还是格劳孔提出的——独处的灵魂只能听命于欲望;亦或者阿狄曼图指出的——神就是喜怒无常的、有超能力的受贿者,它们都是基于心理利己主义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而心理利己主义因为有着大量事实支撑,很容易自证自信,同时又以难以驳斥。

所以,苏格拉底智慧地没有选择一一驳斥,直接对抗,而是准备从个体的正义跳出来,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位置,更深的源头开始考证正义。

他表示,“我们现在进行的这个探讨非比寻常,需要有敏锐的目光”,在我们的目光都不够敏锐,无法看清正义的情况下,此时可以换个办法,“就好比我们视力不好,而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着的小字,这时候有人发现在另一处有大字写着同样的字”,“那么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看它们是不是同样的。

比如:正义“有个人的正义,也有整个城邦的正义”,城邦比个人大得多,“那么在这个大得多的东西里面也许会有更多的正义,也更容易理解”,所以“先探讨正义在城邦里的性质,然后再到个别人身上考察正义,这就叫以大见小”。

二、城邦的起源

苏格拉底指出,“如果我们的论证能够注意到城邦的起源,我们也就能看到正义和不正义在城邦中的起源”,所以,讨论城邦的正义之前,需要追根溯源到城邦的起源。

他认为,城邦之所以产生,主要基于一个事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原因了。

“同时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后果就是,人们相互之间需要服务,我们需要许多东西,为了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欲求,我们就需要跟别人进行交换,寻求他人的帮助,这就促使人们聚居在一地并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这种整体、这个聚居地称之为城邦或国家。”

也就是说,一种需要迫使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联合,另外一种需要又迫使他与另外一个人联合,由于每个人都会有很多需要,每个人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使用着其他人提供的服务,联合便在人们中间像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地链接着、发生着,也正是这些肉眼看不到的联合将许多人天然地聚集居住在一个地方,这个共同的居住地就是城邦。

“这样人们之间就有了交换,一个人给别人提供一些东西,也从别人那里取得一些东西,每个人都认为这样有进有出、有舍有得对自己有好处”,人们便乐于、安于生活在城邦之中,并且还会将附近的,甚至更远些的人也吸引过来。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二十)-坤鹏论

三、用思想构建起一座理想的城邦

讲了城邦的起源,其实也就揭示了城邦的本质、初心——人们因需要而聚居到一地,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交换来满足相互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共识,以人之需要以及交换为核心,苏格拉底接下来便带着大家展开了一次伟大的思想构建,从无到有地、用思想、用言语“按照我们的理论来创造”一个理想的城邦——理想国。

也有人将这个过程称为旅行,也就是跟随苏格拉底一起,到一个理想的城邦参观考察,认识正义究竟为何物,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整个《理想国》就是一场关于旅行的故事。

1.首先,城邦需要真正创建人,也就是建造它的人。

只要是人,就必然会产生需要,“为了生存,我们第一位的需要是食物”,接着“第二位的需要是住房,第三位的需要是衣服以及其他等等”。

那么,最小的城邦至少也要四五个人,分别是农夫、瓦匠、纺织匠、鞋匠和其他一些照料人们身体需要的人。

2.其次,交换,每个成员把各自的产品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在以下两种方式,哪种更好呢:

方式一:“一个农夫为四个人供应粮食,花四倍的时间和劳动生产粮食来跟其他人分享交换”;

方式二:“不管别人,只为自己生产粮食——花四分之一的时间生产自己需要的粮食,把其余四分之三的时间一份花在造房子上,一份花在做衣服上,一份花在做鞋子上,免得麻烦去同人家交换”;

阿狄曼图认为,还是第一方式更好些。

3.再次,秉承天性,各司其职,心无旁骛,才能做好工作。

苏格拉底接着说道:“你刚才说过我们大家的各种品性生来就不一样,有些人适合做这样工作,有些人适合做那样工作”,“那么一个人做许多工作好,还是只做一样工作好”?

“一个人做一样工作好。”

“是的,人只有从事他所感兴趣的行业时才是幸福的,否则会很悲哀。”

“还有一点很明显,不论做什么事,一个人要是把握不住恰当的时机就会把事情搞砸。”

“我想这是因为这些工作不会等着做这样工作的人有空才做的,做工作的人必须规规矩矩地做要做的事,不能只是偶尔干一下”,也就是说,必须要把这样工作当成自己的主业,而不是副业。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在适当的时机从事与他品性相适应的工作,而不去从事其他副业,那么他生产的东西就会更多,更好,也更容易。”

4.更多的需要促使更多人加入到城邦里来。

如果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只从事一种工作,那么,就一定需要四个以上的城邦人才能满足刚才提出的需要了。

“因为农民如果要有很好的犁,就不能亲自制造它,更不用说锄头、锹和其他农具了。盖房子的泥瓦匠也是一样,他也需要很多别的人,纺织工和鞋匠也是这样。”

于是,“木匠、铁匠和其他许多匠人会加入我们这个小城邦,使之扩大”。

同时,还要“加上放牛的、牧羊的和饲养其他牲畜的人”,有了他们,“农夫就有牛拉犁,泥瓦匠有牲口替他们运输砖瓦,纺织匠和鞋匠也有皮革和羊毛可用”。

“如果这些人都有了,那么这个城邦就不算小了。”

当然,一个理想的城邦仅是以上这些人还远远不够,起码还缺了专职于建立城邦的目的——交换的人,比如:商人、店主等,坤鹏论将在明天具体分享,还有市场、城市、集市等的诞生。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