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风光的时候,最容易招惹羡慕嫉妒恨,这样的情感随着别人风光的程度逐渐转化,但是,当你落魄的时候,你又成了治愈别人心头的一剂良药。

——坤鹏论

坤鹏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哪些?(上)-坤鹏论

我们的世界为什么会走向科学至上的道路,甚至正在向着过分科学化的危险蒙眼狂奔呢?

归根结底,一切之根源就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介绍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坤鹏论就准备开始和大家一起读他的经典著作了。

为什么前段时间会有那么一两天没有更新,除了确实有事之外,坤鹏论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像学习柏拉图的著作那样,逐字逐句地精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为他的著作太学术。

最起码,留存下来的这些著作没有沿袭柏拉图注重华丽词藻的行为习惯,而是创造了科学与哲学的专业术语体系。

如今,我们在谈论科学的时候必然会用到他创造的术语,这些词已经深埋在了我们语言的基础层。

比如:机能、中庸、准则、范畴、能力、现实性、动机、目的、原理、形式……

它们都是哲学思想表达的必备词汇,而它们都始于亚里士多德。

思来想去,坤鹏论认为,就像认识一个人,光听别人介绍,根本不可能真正了解他,因为你所听到的都会带有别人的滤镜。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亲自读一读,就算每天少读一些也无所谓,对于这种人类思想的顶级大餐,不亲自品尝,那简直就是暴敛天物。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基本情况。

一、《亚里士多德全集》

可以说,即使是残缺散失很多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依然堪称古希腊的《大英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一切问题。

但是,多说必然多错,不说才不会有错,因此,难怪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较之其他哲学家的著作错误与谬误更多。

他对人类知识进行了大汇总,其规模史上几乎无人能比。

目前各国出版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参照的标准本是德国伊曼努尔·贝克尔编纂的版本。

19世纪,柏林普鲁士研究院广泛征集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各种文本及诠释本,由贝克尔主编,集中大批专家进行校勘、考证,从1831年到1870年历经40年完成编纂工作。

贝克尔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被认为为亚里士多德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版本是力图从最优秀、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以亚里士多德为名的全部著作的版本。

贝克尔之后,西方各国的古典学者们继续对亚里士多德著作做进一步的加工、订正、诠释工作,也出版了各种文本的版本,不过,它们依据的都是贝克尔的《亚里士多德全集》。

而贝克尔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排,从《工具论》的《范畴篇》开始到《论诗》为止,大体上是依照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分类进行的。

此外,学者们还收集了亚里士多德已散失的著作的残篇,并加以出版。

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亚里士多德全集》,共计10卷。

坤鹏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哪些?(上)-坤鹏论

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主要分类(上)

1.逻辑学著作

包括:《范畴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解释篇》、《论题篇》和《辨谬篇》。

由于当时认为逻辑学既非理论知识,又非实际知识,而只是获得知识的工具,所以古人将亚里士多德这些逻辑学著作合起来称为《工具论》。

显然,“工具”虽然不是亚里士多德自己用的词,但是相当恰当地表达了他的意思。

因为,“工具”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工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作为“物质性”的“工具”,与人们的“存在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精神性”的“工具”,则与人们的“思想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社会学家从“物质工具”的特性划分社会的历史阶段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哲学家从“精神工具”的时代特性划分人类思想意识的形态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等。

《范畴篇》:讨论实体、量、关系、质等问题;

《解释篇》:结合词语、语句讨论判断或命题;

《前分析篇》:讨论推理的有效性、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后分析篇》:讨论证明的条件、种类、方法和构成因素,以及定义和证明的关系等;

《论辨篇》:讨论论辩的艺术、推理的方法等;

《辨谬篇》:专门剖析和驳斥各种谬误和诡辩。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

他为形式逻辑这门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现在形式逻辑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2000多年前的他规定下来的。

因此,人们尊称他为“逻辑之父”。

在西方逻辑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思想的形式和规律问题。

他在总结、概括当时各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先驱们有关逻辑的一些论述,以认识真理反对诡辩为目的,在西方建立了第一个逻辑科学的类型。

逻辑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logos,但是亚里士多德本人并没有使用过这个词,而是称之为分析学。

逻辑学是关于正确思维的学问,确切地说,是关于正确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并非关于其内容。

它并不能表示人必须思想什么,而只能表示人从任何一个既有的事物出发,必然如何思想,以便于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

换言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的功用并不在于告诉读者何者为真,而是告诉读者该采用什么方式探索真理、该如何用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世间万物。

“真理”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被真正确定为一定的意义,即以“知识”——判断、命题的“真”“伪”、“对”“错”方面来理解。“真理”即“命题”、“判断”的“正确性”。

坤鹏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哪些?(上)-坤鹏论

2.自然科学著作

包括:《物理学》、《论天》、《论生成与毁灭》、《论灵魂》(关于记忆和梦)、《气象学》、《动物志》、《动物分类学》、《论动物的行进》、《论动物的起源》。

《物理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的理论物理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在其中讨论了一些非常抽象的物理问题,比如:运动、无限、时间、空间、连续、离散、偶然、必然。

物理学,英文为Physics,其实它原本的意思是“自然”,所以这本书更恰当的标题是“论自然”。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物理学,本来的意思就是“关于自然的学问”。

我们现在一提到“自然”,第一反应肯定是大自然,也就是我们周围这个自然世界,但是这并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意思。

他说的“自然”有一个更狭窄、更确切的含义,主要与生长有关,一个事物的“自然”就是其目的,这个事物就是因为这个自然的目的缘故而“是”。

换言之,每一个“自然的事物”在它自身之中都有运动和静止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自然”。

所以,“自然”一词被赋予了目的论的含义。

和自然的事物相对的是“人造物”,对于这些人造物而言,它们运动变化的原理并不在自身之中,而是在人这个制作者之中。

《论天》、《论生成与毁灭》、《论灵魂》(关于记忆和梦)、《气象学》、《动物志》、《动物分类学》、《论动物的行进》、《论动物的起源》等,属于亚里士多德写的一系列讨论自然问题的著作。

《物理学》是所有这些著作的一个“总论”,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研究“自然”时会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运动、无限、时间、空间这些基本问题。

《物理学》中没有多少对具体的自然现象的经验观察,而是靠着逻辑推理的力量来讨论问题,因此它相当于是理论物理,而不是经验或者实验物理。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思想直到伽利略时代都一直统治着欧洲科学界。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