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信息时代,为了流量,一些人秉承着没有最极端,只有更极端,不断践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古训,拼命将人们引向偏执、偏激,最后跌入无知的深渊。

——坤鹏论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四)-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普罗泰戈拉篇>德性是否可教?(十三)》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普罗泰戈拉:德性可教(一)

普罗泰戈拉在讲完他改编过的创世神话后,便以此为依据对苏格拉底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像城建、造船的事务,人们只接受建筑师和造船师的意见和建议?

因为神在分配这类技艺时只给了极少数人,让他们服务于大多数人,所以,在任何与技艺相关的讨论中,只有相应的行家里手值得信任,有发言权。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讨论城邦治理方面的事务时,所有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

因为宙斯让赫尔墨斯将政治智慧——敬畏和正义馈赠给了所有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这种德性,都可以对城邦治理这样的政治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接着,普罗泰戈拉又脱离开他的神话,从人们惯常的作法论证:所有人都认为,每个人都分有正义或其他涉及治邦者的德性。

就其他专门的技艺来说,比如:吹笛子之类的,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擅长,实际并不擅长,人们会嘲笑和谴责他,亲朋们会训斥他疯癫。

但是,涉及到正义及其他政治德性时,即使人们明知某个人不正义,但这个人当众说真话讲自己不正义,人们会认为他疯癫。

因为,不管正义与否,人们都会宣称自己正义,谁不让自己显得正义,就是脑子搭错线了,换言之,他就不是个正常人。

由此可见,所有人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政治智慧。

但是,普罗泰戈拉又指出,与神话里讲的不同的是,人们并不认为政治智慧这种德性是天生的或自己冒出来的,而是教会的,靠努力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德性可教。

对于人们天生的、外在的丑,比如:长得丑、个儿矮、身体弱等,人们不会对这样的人生气和训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谁也无法自己做主的事,是天生的、偶然的。

对于人们内在的品质,人们却认为,好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换来,显然,如果某人有坏品质,人们就会认为他是因为没有学习和努力,所以,谁都会对其生气、惩罚、训斥。

而坏品质中就包括不正义、不虔敬,以及与治邦者的德性整个相反的那些品质。

换言之,这就证明了治邦者的德性可以靠努力和学习来获得。

对此,普罗泰戈拉继续指出,其实只要想想与作恶者相关的惩罚就很清楚了。

因为已经做成的事情,不会因为惩罚而不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惩罚为的是将来的事情,以便无论作恶者自己还是看到作恶受到惩罚的他人,都不会再作恶。

人们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想法,就在于他们相信德性可以通过教育来灌输的。

说到底,惩罚只起一种威慑作用、是为了劝阻。

因此,所有采取报复的人,不管以个人方式还是以民众方式报复,都持有这种意见。

按此道理,德性是可以教会的,所以,公民大会才会接受铁匠和鞋匠对城邦事务提出的建言。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四)-坤鹏论

二、普罗泰戈拉:德性可教(二)

“现在还剩下一个困惑,也就是你对好人感到的困惑:为什么那些好人可以把那些凭借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教给儿子,使他们在这些事务上成为专家,但却不能把他们自己的德性教给儿子,使他们变得比其他人更好?”

“在这个问题上,苏格拉底,我将不再给你讲故事,而是向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论证,不像我前面提出的那个论证那样只是一个可能成立的论证。”

刘小枫在注释中这样写道,普罗泰戈拉特别说明不再讲神话故事,无异于暗示前面刚刚讲过的一段实际上是神话,尽管他说过是论证,但故事是不可以用来作为论证基础的。

与此不同的是,柏拉图笔下的神话,则未必一定是讲故事。

那么,普罗泰戈拉这话的意思可能是:我现在才开始正经八百地来对付你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先前说的都是对付孩子们的说法,因为他很明白,这里面能人智士一大堆,绝对不是靠一个编造的故事就能蒙混过去的,而且,真要是这样,他普罗泰戈拉必然自此成为一个笑话,身份、地位一落千丈,更不会再有人追着为了当他的学生给他送来不菲的学费。

从这里开始,普罗泰戈拉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的中间段落,而中间段落往往非常有趣。

“请你这样想,倘若会有城邦存在的话,会不会有一种东西是所有城邦公民必然分有的呢?”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答,你感到困惑的这个困惑本身就会迎刃而解,绝不会是其他什么。”

“另一方面,如果有这样一种东西,那么这一东西一定是最基本的,且它不是建筑、铸造、制陶的技艺,而是正义、节制和虔诚。”

“我把它们概括为一个东西本身,即德性,如果有这东西,它必然是一切公民必须分有的东西,有了它,每个人都想要学习或做什么事情才做得成,否则就做不成。”

“或者,如果有这东西,就必然得训导和惩罚没有这德性的人,无论小孩、男子抑或女人,直到通过惩罚使他变得更好。谁要是拒绝接受惩罚和训导,都必须从城邦里驱逐出去,或者被当作无可救药者处死。”

“如果这些都是对的,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请思考一下,那些好人如果教自己的儿子们时,别的什么都教,就不教这个德性,他们何以会成为好人,岂不怪哉?”

“人们认为,这东西本身可教,在个人和民众方面都如此,对此我们已经做了揭示。那么,既然德性可教,德性可以培养出来,难道他们会只教自己的儿子们别的东西——即使不知悉这些东西也不至于惹上死刑,却不教这些东西,即德性?”

“如果自己的孩子们不学习、不培育德性,就会惹上死刑和放逐,除了死刑还有家产充公,总而言之,整个家都会毁掉,他们还会放弃这方面的教育吗?他们肯定会用全副心思关切这事。”

“必须这样认为,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他们当然应当这样做,他们从孩子幼年起就进行教育和训诫,并且延续终生。”

“一旦孩子能够更快地懂得话语,保姆、母亲、家丁(注:是贵族家庭陪伴小主人出行的奴隶,并在必要的时候纠正小主人的言行)以及父亲本人都会为此奋斗,即孩子怎样才会变得更好,他们会在一言一行上教他和展示给他,向他指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美的,那是丑的,这是虔敬的,那是亵读的,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如果他能听话服从,那么一切都好,如果他不听话、不服从,他们就要像整治一根弯弯曲曲不直展的幼树苗那样,用威吓和抽打把他整直。”

“以后,他们还会把孩子送去上学,叮嘱老师们要多多致力于孩子们的行为端正,而非仅是语文和音乐课(注:指竖琴课),老师们要努力的就是这些事情。”

“一旦孩子们学了识字,想要明白成文的东西一如以前理解口头言辞,老师们就要给坐在自己面前的板凳上的孩子们摆出好诗人们的诗作要他们诵读,强迫他们背诵。”

“这些作品中有许多警言,还有不少古代善人的故事、颂赋和赞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受到鼓舞而去摹仿他们,期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音乐教师则涉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致力于孩子们的节制,以免青少年有失体统。”

“除了这些,当孩子们学会弹竖琴后,老师们要进一步教他们另一些好诗人——抒情诗人的诗作,给竖琴作品配上诗作(注:希腊人的抒情诗适宜用竖琴伴奏),强迫孩子们的灵魂熟悉节律以及和声,让他们更温雅,养成善于更富有节律、更富有和声的言和行。毕竟,人的一生都需要富有节律和富有和声。”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四)-坤鹏论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他们还要送孩子们去体育老师那里接受体育训练,从而使好灵魂能有一个好身体待奉,没有人会因为身体虚弱而在战争和其他严峻考验中成为胆小鬼。”

“做这些的大多是极有能力的人,极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最富有的人,而且他们的儿子入学年龄特别早,离开老师又特别迟,受教育的时间最长。”

“当他们结束了跟随老师的学习,城邦又会强制他们学习礼法,并要求他们在生活上依从礼法,规范他们的生活,使得他们不会凭自己的偏好任意行动,而是简单地就像语文老师用写字笔给不会写字的孩子们刻写下文字笔画,然后把这应该写下的文字给孩子,强制他们按笔画规范写字。”

“同理,城邦把刻写下来的礼法——贤明的古代立法家的发现——给孩子们,强制他们按照礼法来统治和被统治。谁要是特立独行,逾越了界限,城邦就要惩罚他,对于这种惩罚,在你们这里和别的许多地方都叫做矫正,因为,正义就是纠而正之,这恰当地说明了惩罚在起着矫正或指导的作用。”

“由此可见,所有这些关心,私人的也好,城邦的也好,都是为了德性,努力如此之多,那么,苏格拉底,你还会对德性可教感到惊讶和因惑吗?这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如果它是不可教的,那才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