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决定了世界,因为从根源处追究,世界是每个人的,每个人从出生起便在建筑他的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则是每个人的认知所决定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世界,人存在,世界存在,人消失世界消失。

——坤鹏论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三)-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二)》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黑格尔对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

黑格尔对于普罗泰戈拉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不仅是教育人的老师,还是一位深刻的、彻底的思想家,一位对那些十分普遍的根本规定有所思考的哲学家。

这个评价主要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在黑格尔看来,人是尺度,其实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是尺度,从这里开始,西方哲学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命题旋转,这就是哲学史上所谓的哲学被从天上拉到了人世间。

从普罗泰戈拉说出这句话之后,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内容,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着的主观性的形式,这一形式特别在苏格拉底那里突出地表现出来”。

因为,一切我们所说的真理、共相、理型、善等等,都是思维的产物,是由思维建立起来的东西,思维又是人的,所以,人是规定者,更确切地说,人之灵魂产生内容。

当然,思维之所以能够产生内容,又是因为内容说的普遍的东西是自在自为的,是存在的、固定的、永恒的,“这样一种东西虽是我所建立的,但却也是自在客观普遍的,不是我所建立的”。

普罗泰戈拉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延展出来的意义我们细细品味:“没有任何东西是自在自为的单一”,或者是自同的,独立的;一切都只是相对的,它之所以为它,只在于它对意识的关系中——都只看它对另一个东西怎样,这另一个东西就是人。

其实,所谓思维也可以替换成我们现在常说的认知。

那么,“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就可以平替为“认知是万物的尺度”。

你的认知决定了世界,因为从根源处追究,世界是每个人的,每个人从出生起便在建筑他的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则是每个人的认知所决定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世界,人存在世界存在,人消失世界消失。

所以,这时再看黑格尔的这段话,是不是异常精辟呢!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因此也就是一般的主体;因此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对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意识本质上乃是客观事物的内容的产生者,于是主观的思维本质上是主动的。”

“康德说,我们只认识现象,就是说,凡是对我们表现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只应当从它与意识的关系中来看,而不应该离开这个关系来看。”

请你试着将“意识”换成“思想”再来读上一遍,是不是感触更深刻了?!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三)-坤鹏论

二、认清自己的思想本质,看它是否协调一致

“如果我和你都聪明而且有智慧,早就把心中的一切探索明白了,那么,我们就该用这剩下来的时间来相互考验,以智者的方式开启舌战,以言论交锋,用自己的论证去搞垮别人的论证。”

“但是,既然我们都是平庸之人,首先还是希望审视一下,我们的那些所思自身相对于它们自身来说究竟是什么,它们究竟是相互协调的,还是完全不协调的。”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说,开始任何辩论之前,第一步都应该去认清自己思想的本质,看它是否一贯协调,或者自相矛盾。

“这当然也是我所希望的。”泰阿泰德表示。

“我也是,既然是这个情况,我们又有充足的时间,不妨平心静气地重新反观我们自己,对自己真正做一番省察,看看我们心里面这些表象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表象”是这段话的核心词,甚至是整篇对话录的一个重点名词。

坤鹏论看到有些译本将其翻译为“幻象”,从柏拉图对于可见世界(物质世界)的观念上讲,也不为错,不过,不如“表象”既贴切,又客观。

所以,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表象是什么。

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表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

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自在之物呈现给我的东西才叫表象,它自在的状态不叫表象,只是物质自身。

自在之物是如何呈现给我的呢?

其途径就是自在之物发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我的感官进入主体内,主体利用自己的设备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表象,表象就是自在之物的呈现,表象呈现给我们,我们就看到了事物。

正如有线电视通过光缆把信号传递到电视机中,电视机将信号转化为图像,我们就看到了电视节目。

但是,不能说我们看到了电视信号,我们只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图像。

同理,不能说我们看到了信息,而是,我们看到了通过我们的感官将信息转化来的表象。

也不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而只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的表象。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三)-坤鹏论

三、三个说法总会在我们灵魂中冲突打架

苏格拉底指出,在这个省察当中,人们会主张以下三个表象:

第一,我想我们得肯定,只要事物保持与自身相同,那么没有任何事物会变大或变小,无论是体积还是数量,是否如此?”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本身依然如故,却在体积或数量上变大或是变小。

第二,如果对一个事物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那么它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是始终在量上保持相同。”

简言之,一物无所损益,就不会有所消长,总是如故。

第三,以前‘不是’的东西,如果没有‘已经变易’或‘正在变易’,那么它以后也不可能‘是’。”

“我想,每当我们做出那些关于骰子的论断时,这三个我们共同认可的表象的说法就在我们灵魂中彼此冲突,相互打架。”

“又比如说,作为成年人,我的身材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既不会长高也不会变矮,但与一位像你这样的小青年相比,我可以在一年内既是较高的,后来又变成较矮的,这不是因为我变矮了,而是因为你长高了。”

“如果说后来的这个我显然不是先前的那个我,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变化的过程,我的身体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没有在变化的过程中变矮。”

也就是说,虽然后来那个我“不是”先前那个我了,但却没有“变易”——因为没有“正在变易”,也就不可能“已经变易”,而我其实在身高上没有任何损失,也就从来没有“变得”更矮些。

“如果我们接受这些说法,我还能给你提供无数其他的例子。”

“我想你跟得上我的话,泰阿泰德,不管怎样,我认为这样的难题对你并非完全陌生。”

泰阿泰德说:“诸神在上,苏格拉底,这些难题确实很离奇,我对这些方面感到十分惊奇,审视它们,有时候真的让我头晕。”

“小伙子,这表明塞奥多洛对你的天赋本质所作评价没有错,因为惊奇这种感受原本就是哲学家的标志,此外,哲学别无开端,把伊里斯说成是萨乌玛斯的女儿的人,真是一位好系谱学家。”

在这里一些译本将“感受”翻译为“经验”,坤鹏论认为,苏格拉底的意思是经历过惊奇,有过惊奇的感受,所以用“感受”比用“经验”更贴切,或者也可以译为“惊奇之感”。

在讲哲学的开始,坤鹏论曾讲过,哲学源于惊奇(疑讶),许多人认为它出自亚里士多德之口,如今,我们也算是找到了此句话的渊源,它其实是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说的。

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记载,伊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在荷马史诗中职掌向人传达神的旨意,是诸神的信使。

彩虹象征启发人的智慧,使其走向光明。

萨乌玛斯是一位海神的名字,与名词惊奇、疑惑、疑讶同源,而柏拉图认为哲学始于惊奇,所以说,伊里斯是萨乌玛斯的女儿。

“你现在开始明白,所有这些解释都是根据我们归于普罗泰戈拉的理论提出来的了吧?或者说,这种解释还不清楚?”

“我不能说已经清楚了。”泰阿泰德答道。

“如果说我帮助你发现一位名人,或者不如说一群名人,他们的思想的隐秘真相,你会感谢我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