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夯实的是现在,现在夯实的是未来。

——坤鹏论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三十二)-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斐多篇> 论灵魂(三十一)》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

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十三)

在这部分,坤鹏论主要对苏格拉底的哲学人生第二阶段进行了一番总结,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只是希望大家牢记一点,那就是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一切事物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善,正是它将万物约束在一起、维系在一起。

二、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十四)

在对阿那克萨戈拉的Nous(奴斯)论彻底失望后,苏格拉底发现原因既不能自己去发现(对应第一阶段),也无法从别人那里学到(对应第一与第二阶段,特别是第二阶段)。

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哲学人生的第三阶段——自己的探究,并想出了自己解决原因问题的权宜之计。

“在对探究自然精疲力竭并感到失败以后,我放弃了直观‘是者’,并认定必须小心谨慎,不要犯人们常犯的那种错误。”

“也就是好像人们在观察和研究日蚀时,如果不是通过水或其他同类媒介物观察太阳的映像,而是直视太阳,那么肉眼真的会受到伤害。”

据说古希腊最早利用镜面观察日食的人是泰勒斯。

“我意识到类似的危险情况也在我身上发生了,我担心,由于用肉眼观察对象,或试图借助每一种感官去理解掌握它们,我也有可能使自己的灵魂完全变瞎。”

“所以,我认为必须求助于思想,在思想中考察‘是者’的真相,也许我打的比方不大精确,因为我绝没有意思说,一个通过思考研究‘是者’的人从影子看实物,会比从生活实际看它们更清楚。”

对于这句话还有一种翻译:“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逃入种种说法,在其中探究‘是者’的真相,当然,也许就某种方式而言,这种方法并不太像我要比喻的东西,毕竟,我根本不会同意,这个在种种说法中探究‘是者’的人,在比喻中探究‘是者’会比在行为中探究更有成效。”

两种翻译各有千秋,坤鹏论认为,都读一遍,会让自己理解得更清楚些。

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从感官探究事物中抽身而出,转到内在的灵魂,用思想去探究,也就是求助于某些理论、说法(因为理论、说法都是思想的产物),在探究事物真理时使用它们。

不过,苏格拉底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是说,以理论、说法为工具对影像进行的研究比直接对事实行为中的研究更好、更有成效。

为什么?

因为以前坤鹏论多次介绍过,苏格拉底认为的智慧永远是知行合一内化在灵魂中的东西。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三十二)-坤鹏论

“毋宁说,我不过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起步而已。”

“我在各种场合下首先提出被自己判定为最健全的理论,然后把与这种理论相一致的任何东西,与原因相关的也好,与其他事情相关的也好,都假定为真实、正确,而与之不合的就视作不真实、不正确。”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在说苏格拉底的三段论,是他在论证中屡屡击败对手的两大主要武器之一,另一个就是定义法。

三段论本质上是一种演绎逻辑、演绎论证,大家可以看坤鹏论以前写过的《读《高尔吉亚篇》学苏格拉底的三段论(中) 》来对它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

克贝表示,“宙斯在上,我确实不太懂你在说个啥。”

他所不懂的指的是被苏格拉底判定为最健全、最为有力的理论。

苏格拉底说:“我说的这个,其实一点儿都不新鲜,无非是我以前一直不停在说的,尤其在前面的谈话就讲过的东西。”

“我要给你说明我一直研究的那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就要回我们老生常谈那个话题,把它当作出发点,从它起步,并且假设有着那样一些自体自根的美本身、善本身和大本身等。”

“如果你承认这一点,同意有这些东西是存在的,那么,我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依据下,向你解释什么是原因,并且发现何以灵魂不死。”

显然,这里所谓的美本身、善本身和大本身等,就是柏拉图的理型,在苏格拉底那里被称为相,是绝对的美、绝对的善、绝对的大。

克贝说:“你可以假定我同意,请继续讲吧,一路走到底。”

“那么你看看在下一步是不是也同意我的看法,在我看来,美本身之外的任何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那是因为它们分沾了美本身,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你同意这种对原因的看法吗?”

这种对原因的看法就是理型论。

“我同意。”克贝答道。

“所以,我从此再也无法理解也没有能力去认识其他那些聪明巧妙的原因了。”

“如果有人对我说,某个特定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它绚丽的色彩或形状或任何别的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会让它们一边去,置之不理,毕竟,所有别的这些只会让我的脑子混乱不堪。”

所谓的颜色、形状等,其实都是美的结果和呈现,它们并非美的原因。

“我简单地、没技艺地、直截了当地,甚至兴许傻乎乎地坚持我自己的假设:使事物美的仅仅是美本身在其身上出现,或跟它发生联系(你爱怎么说都行),无论这种联系方式是什么。”

“我对事物发生的方式不作任何肯定,现在也不想追究那些细节,我只坚持一条:正是由于这美本身,所有美的事物才成为美的事物。因为,我觉得这个回答对我自己以及对别人都最稳妥、最保险,如果我很快地抓住了这个,我想是绝不会被人驳倒的,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别人,作出‘美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的回答,是很稳妥的。”

“那么,大的东西之所以成为大的、比较大的东西,是由于大本身,较小的东西之所以成为较小的,是由于小本身。”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一头是‘因为头’,而那个比较矮的人之所以比较矮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你可不要接受这个说法。”

“你接受的唯一观点是,任何事物比其他事物高的原因只是因为高本身,也就是说由于高本身,任何事物比其他事物矮的原因只是因为矮本身,也就是说由于矮本身。”

“我假定,如果你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的原因是他的头,你恐怕会畏惧遇到这样的反驳:首先,较高的事物之所以较高的原因和较矮的事物较矮的原因应该是同一个——头;其次,较高的人因为一个头而较高,但一个头本身却是矮小的,据此就得说一个人之所以较高的原因在于一个较矮小的事物,这是不合理的,岂非怪事。”

“(基于这唯一的观点)你就不敢说,十个比八个多是由于两个,两个是使十超过八的原因了。”

“你会说,十个之所以大于二的原因在于或由于十是一个较大的数。”

“你还会说,二肘尺之所以长于一肘尺的原因是因为二肘尺是一个较长的长度,而不敢说二肘尺之所以长于一肘尺的原因在于后者是前者的一半。”

“然后呢?如果一个加到一个上,或者把一个分开,你就会避而不谈这加或者分是两个的原因吧?”

“你会大声疾呼地宣布,你认为任何一件事物之所以是其所是,无非是由于它分沾了属于它的那个实体,因此你只承认二得以产生、二之所以是二,除了分沾了二之理型,其他并无产生二的原因,无论什么事物要变成二必须分沾二之理型,无论什么事物要变成一必须分沾一之理型。”

这里的“二之理型”、“一之理型”的字面含义虽然都是“二”和“一”,实际含义是抽象的“二”或“一”,有别于具体数字的“二”和“一”,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的性质”和“二的性质”。

“于是,你就会不顾那些增加、划分之类精巧的说法,把它留给更聪明的人去解释。而你自己,会责怪自己没有经验,会如俗话所说,害怕自己的影子,所以,你会坚守我们的稳妥说法,像我所说的那样据此回答问题。”

“自己的影子”指灵魂的影子。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三十二)-坤鹏论

“如果有人攻击你的这个说法,你先别理会和答复,先去检查据此说法推理的一个个结论,看它们是否彼此一致。”

这句话还有另一种翻译:“可是,如果有谁自己持有假设本身,你兴许也会让它一边去,不予回答,直到你考虑过从这个假设一跃而出的那些东西,在你看来相互一致还是不一致。”

这个方法我们已经在以前那些对话录中多次见识过了,特别是《巴门尼德篇》。

也就是不要先去否定别人的假设,而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假设去一步步地推论,从而让矛盾、问题自现。

“当你不得不陈述这个说法本身时,你也可以按同样的方式开始,做出一个在你看来更加根本的说法,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攀登,直到找出满意、合适的为止。”

“同时,如果你想要找到某种什么存在物的话,你兴许不会像那些好辩者那样,在谈论开端和由此涌现出来的东西时把什么都搅成一团,毕竟,在那些那里,关于这件事情大概既不会有一个说法,也不会有什么关怀。”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耐把所有的东西搅浑,然后他们自己就对自己心满意足、自鸣得意啦。但你呢,如果你属于热爱智慧的人,我认为,你兴许会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去做。”

这段话是讽刺以智者派为代表的一些人,他们只谈根据和推论,想以此发现真情实况,因为那些人是根本不想、不关心实况的,他们聪明一世,纵然把一切都搅得一塌糊涂,还沾沾自喜。

“你说得太真实啦!”西米亚斯和克贝异口同声地说。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