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最艰难、最痛苦的事情是做决定,其实一旦迈出了第一步,硬着头皮执行下去,反而并不如想象的那般艰辛困苦了,所以,面对选择时,最忌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坤鹏论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七十)-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柏拉图的理型论(六十九)》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第八组推论:如果一不是,其他的如何(二):

以下几个推论皆基于第一推论——其他的是异、多、块。

1.第二推论:其他的显现为偶数—奇数

因为其他的是许多块,每一块显现为一,而一是数的开始,所以它们看起来就有数目,有奇数、有偶数。

坤鹏论提醒大家注意,这组推论讲的都是现象,所以巴门尼德特意用了“显现”、“看起来”等词汇,并专门指出,“却并不真是,只是显现而已”。

2.第三推论:其他的是大—小—等的

大于、小于的论证关键:凡看起来是小的再和那从它分裂出的比较看起来又是大的了。

因为其他的是多,是许多块,每一块看起来是最小的,但是每一块又因为是由许多小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所以,那许多是小的块,相对组成它们的更小的东西而言,又看起来是许多且表现为大的。

等于的论证关键:在从大于到小于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中间的等于。

前面讲过,大些的和小些的中间是等,从大到小必然要经过等,当每一块在从看起来是大些的到看起来是小些的这一历程中,达到它们的中间时,它就表现为等,因此其他的也就有等的现象。

其他的每块既表现为大于、小于、又表现为等于另一块。

在昨天的文章中坤鹏论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由于分的无限”,那么,在他看来,无限是怎么回事?

首先,理解这个听上去熟悉深思下来又极陌生的概念比较困难。

一方面,无限似乎随处可见。

所有运动皆发生在时间里,而时间看起来是无限可分的。

一个事物发生位移运动,看起来就是穿过了一个无限可分的空间。

任何一个由具体质料构成的、有大小的事物,看起来也都是无限可分的。

正如《庄子》中所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无限又好像是不存在的。

我们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过有限的距离。

一个物体的大小也总是有限的。

如果对一个有确定大小的东西进行切割,这样的切割也不可能真的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这样看来,无限就好像既无处不在,又并不真正存在。

亚里士多德指出,以上这两个角度都有道理。

不过,我们必须要区分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无限:

一是,潜在意义上的无限;

二是,现实意义上的无限。

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方法,能给一个确定的长度进行划分,从而让它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无限。

如果我们实际划分一个东西,这个划分过程肯定在进行了有限次之后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现实中并不存在无限,或者说,有限的人类还没有遇到过。

但是,另一方面,一个长度上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可能进行划分,因此这个长度又潜在是无限可分的。

正是这种无限可分的潜能,保证了时间、空间、质料这些东西都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理解连续的运动。

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无限并不是一个至大无外可以包含其他事物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潜能,只能被包含在其他东西之内。

也就是说,无限并不能包罗万有,而是被万有包罗。

基于此观念,他指出,宇宙并非无限大,而是有着确定大小,其这个结论其实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宇宙的认识。

坤鹏论在《芝诺的四大悖论(下)》中讲过芝诺提出的运动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的悖论、飞矢悖论,用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两个意义上的无限就能拆解它们:

如果阿基里斯在追上乌龟的之前,要跑过实际存在的无限个点,他确实没有办法追上乌龟。

但是当我们沿着一个长度运动的时候,并没有将无限多的点都实现出来,芝诺所说的“无限的点”仅仅是在潜在的意义上存在的。

3.第四推论:其他的是有限—无限的;一—多

这个推论的关键在于:

其他的每一个块并不是完备的一,完备的一是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不可移动的开头、中间和末尾。

由于其他的每一块远远地、马虎地看上去,就好像必然是一,所以它看上去又是有限的。

但是其他的每一块本质不是整一的,所以只要从近处仔细地看,就会发现其本身没有什么开头、中间和末尾,是无限多的。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七十)-坤鹏论

二、第八组推论:如果一不是,其他的如何(三)

1.第五推论:其他的是类似—不类似的

“它们看起来既类似又不类似。”

“一幅画在站在远处的人看来一切表现为一,表现为有同的性质和类似。”

“对于前进了的人,这些现象就显得很多、显得不一样了,并且由于显得不一样,它们表现为和它们自身异类的、不类似的。”

就像我们看盛大典礼中那些用人组成的图画,远看是一幅画,每一个人并不存在,他们是一个整体——画面。

但是,当我们站到他们中间,画就看不到了,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人。

“于是那些一块一块的东西就必然显得与它自身既类似又不类似,而且相互之间类似和不类似。”

这个推论论证的是其他的和类似及不类似的关系,结论是,它们表现为和它们自身以及彼此类似和不类似。

这个结论的意义在是:如果一和相对的“不是”结合,其他的表现为有以下一对极端相反的性质:类似—不类似。

5.第六推论:其他的是一切

“那它们就显得彼此相同又彼此相异,互相接触又彼此分离,以各种方式变动又绝对静止,既生又灭,既不生又不灭,以及我们很容易遇到的其他的各种样子,如果一不是,是许多个的话。”

这是巴门尼德对本组推论的归总,指出如果一不是,也就是一不是其他的,其他的不是一,其他的是什么样的,不过,他并没有再详细地论述,只是笼统地讲出,详细的论证留给读者自己去补充。

总之,其他推论中未被提到的一切性质都会以同样的理型分沾方式被其他的分沾,其他的既是这样,其他的是一切。

6.第八组推论的总结

这组推论从否定形式的假设出发论证:如果一不是,其他的有什么性质。

而这个性质是感觉的,也就是感官认知上的,是现象。

因此,完全以其他的作为现象进行讨论是本组推论异于其他组推论的特点。

在这里柏拉图借巴门尼德之口指出,在什么条件下,其他的,即个别事物,看起来如此如此,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才有现象。

这个条件是:如果一和相对的“不是”结合。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