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知识,认识=智慧=知行合一。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1)-坤鹏论

最近,有没有发现你的朋友圈正在分裂成对立鲜明的两派?

大家纷纷转发着自己相信的文章用以佐证自己的正确。

正如坤鹏论以前讲过的,在认知方面,每个人都存在着验证性偏差这种心理特征,就连最牛的科学家也不可避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去拼命寻找利于自己的证据,证据的真伪反而会放到后面,甚至根本就不去验证。

所以,绝大部分时候,文章到底是不是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种时候,越发感叹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确实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了。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0)》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不利时节生出的统治者会导致城邦血统冲突

苏格拉底指出,如果城邦的卫士弄错了生育时节,没有给(年轻卫士的)新郎新娘选对吉利时间,必然就会造成他们所生育的卫士后代不再优秀或幸运。

这样的话,就算在这些后代中挑选最优秀者担当城邦统治者,因为他们本质不是优秀的,所以,他们必定蔑视立法者,不重视习俗和法律,轻视音乐和体育教育,从而败坏了城邦的年轻人,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无知粗鲁。

而且,正因为他们在血统上并非真正的卫士,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识别人们血统中的金属属性,从而造成城邦的分工一片混乱,破坏了以前由正确分工带来的正义、和谐,人们不再正义,城邦不再正义。

结果就是,金银铜铁的混合破坏了分工,混乱的分工导致冲突,而哪里有矛盾冲突,哪里就必定引发仇恨和战争。

所以,战争冲突本质上都是血统的冲突。

第二,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的诞生

血统冲突一旦发生,以前和谐的贵族城邦的统治者内部就会分裂出两个集团——铜铁集团和金银集团,他们相互争斗,刀兵相见,在取得妥协后方才罢手。

妥协的结果是:土地、房屋私有化,卫士将原先的朋友流放到边远地区,把以前供养他们的人沦为了他们的奴隶。

而卫士在贵族城邦时的职责本该是,保卫朋友和供养人的自由,以及终身从事战争捍卫他们,现在却成了奴役供养人和压迫朋友的人了。

第三,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的特点

在有些方面,它像贵族制度,比如:尊崇统治者;战士阶级专事战争和护卫城邦;公餐等。

在另一些方面,它又像寡头制度,比如:贪财吝啬,花别人的钱满足自己的欲望;只重视体育而放弃音乐教育,受的是强制教育;秘密地寻欢作乐等;

当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不让智慧者担任统治者,而是选择单纯而勇敢的人等。

总之,这是一个善恶混杂的政治制度,但是,因为勇敢这个品质主导这个政治制度,所以,它最突出的、也是唯一的特征就是:好胜和爱荣誉。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1)-坤鹏论

二、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之下的人们是什么样的?

在谈完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的特点后,苏格拉底提出了下面要讨论的三个话题:

“什么样的人对应我们刚刚所说的那种政治制度?”

“又是如何产生这些人的?”

“他们的个性是怎么样的?”

这时候,阿狄曼图被安排上场,他说:“我想,这种人在好胜这一点上,和格老孔相似。”

坤鹏论在以前专门介绍过格老孔其人,苏格拉底对他的评价是:“素来见义勇为、又勇猛过人”,可见,他的主品质是勇敢,就像斯巴达政体,是好胜和爱荣誉的。

苏格拉底表示,其实也就这一点相似,该政体对应的人在以下这些方面和格老孔不一样:

“他们比较顽固,有点自以为是,对文化感兴趣,但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喜欢听别人的演讲,但自身没有演讲才能。”

坤鹏论在前面介绍过,本来斯巴达曾是个以歌唱与艺术著称的城邦,但是,自来古格士以后,它演变成了一个除军事之外,在文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建树的城邦。

而且,他们的文化教育只限于会读写命令和便条,并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比如:一个儿子向斯巴达母亲抱怨剑太短,他的母亲则告诉他:剑太短,就自己上前一步!

同时,为了压制斯巴达人的好奇心,斯巴达城邦统治者对其公民施以夜郎自大的训练,严禁人民旅行,使他们相信其他城邦实在没有可供借鉴之处,并对城邦的每种习惯和迷信都牢执固守。

“这种人对待奴隶的态度是严苛的,而不像一个受过充分教育的人那样仅仅保持对奴隶的优越感。”

“他们对自由人的态度是和蔼的,对长官是恭顺的。”

“他们热衷权力和荣誉,但是,为了获得它们,他们会选择以军人的才华去建功立业,而不是选择通过花言巧语去争取 。”

“他们喜爱打猎等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1)-坤鹏论

“这种人年轻时也未必重视钱财,但是会越老越爱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丧失了最善的保障,不再那么纯粹地向着善了,他们天性中的爱财之心开始显露了,向善之心不纯了。”

什么是最善的保障?

“一种融合了音乐的理性,这是人一生所有德性的唯一内在保障,它存在于拥有德性的灵魂里。”

在第三卷,苏格拉底曾讲过,音乐和体育服务于灵魂的两个部分,音乐服务理性部分,体育服务激情部分,为了使理性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

根据线喻以及理型论,只有理性才能“看到”善的理型,而善又是所有德性的基础,人之德性就是能够理性判断善与恶的知。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是深藏于灵魂深处的,只有通过音乐教育的启发、培育、融合,理性之光才会越来越明亮强烈。

对于这种越老越爱财,越老越吝啬的普遍现象,坤鹏论认为,这是人类天生的焦虑和恐惧特性使然。

人类是一种可以脑补未来的生物,同时,人类又是一种深具悲剧情怀的生物,所以,脑补的未来更多是坏而非好,比如: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会失业;担心遭遇不测……

而在越来越青睐年轻而轻视年老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中年以后,人们的焦虑恐惧会日益增强,再加上身体机能的明显下降,病痛增加,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逐渐失去,财富的消耗却在无法控制地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会感到不寒而栗,恐惧感自然生成。

恐惧和焦虑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惧,人们往往采取躲避、逃跑、藏匿、寻求强大力量保护等方法应对。

但是,面对慢慢老去的现实,人们根本无法回避、躲藏,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的固定走向。

在收入方面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去抠支出,去节省,特别是在肉体之欲和口腹之欲消退的人生阶段,吃和穿便成了最明显的减支项,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既舍不得吃,又舍不得穿。

“上述就是爱荣誉的城邦的爱荣誉的年轻人的性格。”

苏格拉底先是解答了“什么样的人对应我们刚刚所说的那种政治制度”以及“他们的个性是怎么样的”这两个命题。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1)-坤鹏论

三、爱荣誉的年轻人是怎样产生的?

“这种性格的形成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打个比方,在一个政局动荡的城邦里,有个年轻人,他的父亲是善的,既不爱荣誉,也不爱权力,对诸如诉讼和各种无事生非的事情,他也不爱参与,为了少惹麻烦,他宁愿放弃一些自己的权利。”

“那他的儿子怎么又会变成爱荣誉的呢?”

“起初,他总是听到他母亲抱怨说,他的父亲不当统治者,致使她在妇女群中也受到轻视。”

“她还在儿子面前哀叹自己的丈夫懒惰、没有男人的刚强,总之是妇女们这时惯常有的唠叨埋怨。而这种哀叹源于她看到丈夫在生活中只专注修炼身心,对其他事物都漠不关心,比如:钱财;对她也不冷不热,不好不坏;在私人诉讼和公众集会上,也从不与人争。”

“在这种家庭中,那些表面看起来很忠诚的仆人,同样也会暗地里偷偷这么告诉这个家庭的孩子,比如:如果主人不去指控作恶的人或欠债者,他们就会告诫孩子以后不要像他父亲那样,而是要做一个刚强的男人汉,长大后要惩治那些人。”

“这个孩子走到外面,所见所闻,都是同样的言论。”

“他还看到,大家都瞧不起安分守己的人,觉得他们蠢,是笨蛋,而到处奔走管闲事,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的人,反而得到重视和褒扬。”

“耳濡目染了外界的这些情况,这个习惯听从父亲的孩子开始近距离观察父亲,发现他的行为举止与别人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这时,他的内心有两种力量在对抗,就像拔河一样,一边是他从父亲那里受到的灵魂理性方面的教养,另一边是受别人影响而变得强烈的本能激情欲望。两种力量的对抗,使这个并非天性本坏,而只是被别人影响变坏的青年,最终形成了中间的性格:在激情和好胜之间,他既能自我控制,又热衷荣誉,同时傲慢自负。”

至此,苏格拉底讲完了第二种城邦政治制度——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或者说荣誉政体),及其对应个人的描述。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