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不上这个,看不起那个,总是满腹牢骚,什么都不顺眼,认为社会哪里都是阴暗,到处都是阴谋,其内在是你对自己的评价与现实所给你的出现了巨大偏差,站在你的角度是怀才不遇,站在客观角度讲,长期下来,社会给你的恰恰就是你的价值,别夜郎自大了,别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真有本事的人从不怨天尤人,在他们那里只有一个字:干!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九)-坤鹏论

今天,坤鹏论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下斯巴达严苛到残酷的教育,其内在逻辑和我们现在常说的“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一个道理。

一、教育的几个阶段

1.7岁~12岁:儿童团

进入学校后,7岁~12岁的男童被分入儿童队,并被分成许多班,主要以身量、年龄为标准进行分配,目的是在未来的战争中能够相互配合。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儿童学生的服从性和忍耐性。

每个班里由最有能力、最勇敢的儿童担当首领,其他儿童必须服从他,学会看其眼色行事,作为首领的儿童可以对其他儿童加以处罚。

不过,首领并非一成不变,任何儿童只要能够超越现任首领,就可以取而代之。

2.12岁~18岁:少年组

男童到了12岁时,被认为迈入到了成长的关键期,会转到高一级的少年组进行训练。

这个升级是需要考试的,项目之一就是徒手斗殴,分成两队的孩子在一声令下后便不管不顾地拳打脚踢,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勇敢和残忍。

3.18岁~20岁:士官团

18岁~20岁的男青年就要进入到士官团(Ephebia)成为士官生,这个机构专门针对青年男性,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公民,特别是培训成合格的士兵,包括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以及各种实战,有时还会派往战场。


小知识:Ephebos(埃弗博斯)

古希腊语中专指18岁至20岁的男青年,Ephebia由Ephebos复数ephebi演化而来,直译就是一群男青年或男青年团体。

雅典的教育体系中也有Ephebia,同样也是成为公民前的军事训练团。


入团前,青年们要主动到复仇女神圣殿的祭坛上承受鞭身的考验,届时,忍受了最多鞭笞又没有畏缩或哼声的青年会受到嘉奖,被称为神坛胜利者,其名字会被永刻在神坛上,而哀号求饶者则被剥夺入团资格。

士官生会被遣送到城邦的不同地区,他们住在深山野岭,睡在莽原丛林,自己照顾自己,无需长者监视,也没有队长指挥,以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他们的军训中一个重要项目是秘密服役,也就是参加到城邦的秘密警察组织,侦察民众行动,定期对农奴希洛特人进行包围、捕杀,以培养他们的杀人嗜好,同时加深希洛特人对斯巴达人的恐惧心理,因为前者恼怒自己被征服的命运,而且高达22.4万人,占了斯巴达城邦总人口的60%,统治阶级斯巴达人也就3.2万,不到10%的占比,所以,只要情况允许,他们就组织反叛和暴乱等行动。

总之,18岁以前所掌握的训练技能或知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实际应用。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九)-坤鹏论

4.20岁以后

20岁后,男青年经过宣誓成为正式军人,30岁后获得公民权,可以结婚,但不能久居家中,还要继续过军营生活,一直到60岁。

二、基本的训练项目

学校的训练项目按年龄分为两大类:

年龄小的主要是跑步、跳跃、游泳、投掷标枪和铁饼等;

成年人的项目增加了角力、摔跤、拳击、格斗、赛马、赛车等运动。

其中赛跑、跳远、投标枪、掷铁饼和角力被统称为五项竞技,它在斯巴达起源并深受希腊各城邦人喜爱,公元前708年被定为古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比赛项目,而斯巴达人在此项目上也是频繁夺冠。

每天一大早,斯巴达学生的训练就开始了,每100个学生配备一个教练(一般是20~30岁的青年),其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经过严格、残酷的锻炼迅速成长。

三、挑起斗殴

训练除了正常的负重锻炼、长途拉练、格斗等外,教练还经常故意挑拨关系,制造矛盾,利用儿童的虚荣心使矛盾演变成纠纷,乃至斗殴,从而观察和测试他们的活力和坚忍力,一旦有怯懦的行为表现出来,相应的儿童就会招致很多天的耻辱。

这样的训练旨在,每个儿童都要切身地理解什么叫弱肉强食,在这样的世界生存需要忍受痛苦、困难及逆境而毫无怨言。

教练甚至还会鼓励自相残杀的行为,因为在斯巴达人看来,如果生为一个弱者,与其耻辱地活着,毋宁早点让他死掉。

四、鞭笞是最主要的惩罚手段

学校最主要的惩罚就是鞭笞,违反纪律就要接受鞭笞,国家长老经常会巡视学校,并随身紧跟一批助手,他们的职衔就是鞭打者,当他们鞭笞学生时,学生还要表现出优雅的姿态,满不在乎的神情,以显示自己勇敢坚强。

鞭笞不仅存在于学校,任何一斯巴达公民都有权鞭打一个有过失的孩子,不管是不是他的孩子。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九)-坤鹏论

另外,为了检验儿童学生(12岁前)经受磨练的成果,每个冬季为复仇女神举行的祭典上,他们都要遭受一次鞭笞,祭礼盛况空前,是全城邦的一件大事,远在城邦外围的父母也会前来观看孩子的表演。

儿童学生被要求跪在石像前,一位神庙的女祭司不断用举高或放低手里的复仇女神小雕像,指导鞭笞的轻重缓急。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被打得血溅石台,儿童学生也不能流露出丝毫痛苦的样子,更不得叫出来,要表现得毫不畏惧,从容镇定,否则不仅本人会被鄙视,连同前来观看的父母也会遭到别人的不齿。

五、最重要的实际技能——偷窃

为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校还经常通过不开饭或减少食物供给来训练偷窃技能,因为斯巴达人奉行:“如果一个真正的斯巴达人觉得不满足,他应该学会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补偿”,所以学校鼓励学生到附近宅院里去偷柴米和食物。

成功者会受到表扬,如不幸被人抓到,则要遭受严厉的鞭打,鞭打的原因不是因为偷窃本身不道德,而是惩罚偷窃者不谨慎、技术笨拙或行动迟缓。

在普鲁塔克的记述中,还曾出现过一个斯巴达学生因为抢劫谋杀教练而受到表彰的事。

所以,学生在行窃时,最忌被人发现,即使牺牲生命,他们也尽力隐蔽与躲藏。

在斯巴达人看来,偷窃实质上就是埋伏、奇袭、伪装,这些在实际作战时必不可少。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七十九)-坤鹏论

六、服从长官、忠于城邦的道德教育

斯巴达也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服从长官,忠于城邦。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评价道:“有一点斯巴达人应享有最高荣誉,他们尽力教导子女把焦点放到为国服务上。”

主要方法是利用对话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教官或来访的社会人士经常对学生进行政治谈话,向他们提出谁是最好的公民,谁是最坏的公民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简明和正确的回答,答错者以打手作为处罚,国家长老也会从旁监视,一般默不作声,不发表任何评说,只有在教官太严厉或太仁慈时,他才会在事后指点、批评。

为什么道德教育要以对话为主呢?

据普鲁塔克的说法,来古格士不愿意斯巴达的儿童依照书写或文字学习他的法典,他主张依口授并且在成人的细心指导与良好榜样下,自幼年起开始在行动上实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他认为训练一个人能在不经意的习惯上成为好人,较之依赖理论的说服更佳,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适当的教育必然导致一个良好的政府,但是这样的教育应该是道德性的而非智慧性的,品性比智慧更重要。

也正是由于来古格士这样的理念,斯巴达的教育中不重视智育,鄙视知识,虽然也教授阅读和书写,但仅止于能阅读及书写为满足,那些在国外学习了修辞学的人回到国内后,被认为是耍嘴皮子者,甚至会不定期地受到惩罚。

可见的是,苏格拉底对此多有借鉴,比如:他也指出理想城邦的基础是好教育;理想的城邦不欢迎修辞高手,来了也会将其直接送出城……

同时,斯巴达人还训练青少年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反对罗嗦。

所以,斯巴达人讨厌夸夸其谈,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说话惜字如金,简明扼要,就像军事指令一样。

关于斯巴达人的这种说话风格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个邻近城邦的国王给斯巴达发了一封威胁信,要斯巴达人向他俯首称臣,如果(if)不臣服,就要对斯巴达如何如何。

斯巴达人的回信就一个字:if。

由于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laconia),再加上斯巴达人说话简洁,后来人们就用形容词laconic(拉科尼亚式的)来表示简洁的、凝练的、言简意赅的。

另外,斯巴达虽然也教青少年诗歌、音乐,但也都是口头进行的,并且服务于军事的需要——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

比如:用《荷马史诗》教育儿童服从、忠诚和勇敢;称赞牺牲的英雄,嘲笑胆怯者的歌曲;鼓舞士气的战争进行曲;将国家法律谱写成乐曲;反对戏剧等。

再有,舞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被认为可以训练和协调身体活动的节奏。

斯巴达人还训练他们的青年要随时保持清醒和冷静,同时强迫农奴喝过量的酒,以便斯巴达青年可以看出酗酒和醉酒的愚蠢和丑态。

苏格拉底也讲过,卫士必须戒除酗酒,他们是世界上最不应该闹酒的人,人一闹酒就糊涂了。

总之,严苛到几近残忍的训练,艰苦的生活条件,非人道的磨练,确实激发了难以想象的意志和身体潜能,使得斯巴达战士技战术基本个个以一敌百,勇敢到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宁可自杀也不愿战败后苟且偷生。

坤鹏论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它的前面部分就是对斯巴达教育的基本概述。

欧洲后来的一些教育措施溯源于斯巴达,比如:英国的住宿学校,要求学生过集体生活,公学教师教导学生勇敢与服从等都是从斯巴达教育中因袭而来。

在今天依旧存在的一块残碑上,有这样的文字:

……(作为)一个战士,他必须坚定,勇敢,必须能够熟知一切痛苦……

他应该喜爱纪律和一切关于战争的技术……

作为男人,最光荣的事是用敌人的肠线做成经线,用他们的头颅增加重量感,编制成胜利之网……

斯巴达的女人不需要感情,她们渴望(见到)肢体的碎片,那将是最好的奉献给爱神的祭品,

在人们眼中,鲜血可能是真实的,但它却可以在神的支配下,乱七八糟地凝聚成新生(命)。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