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年轻人同样无法回避,因为谁都无法预知死亡何时到来。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二)-坤鹏论

波勒玛库斯的生拉硬拽,威胁利诱,以及早就想留下的格老孔的促成,苏格拉底决定“既然要留,那就留吧”。

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波勒玛库斯的家,吕西亚斯、欧绪德谟、塞拉西马柯、卡尔曼提德、克利托丰已经在了,还有波勒玛库斯年事已高的父亲凯发卢斯,这下《理想国》里面的重要和不重要的人物都凑齐了。

这篇对话的第一个主题在苏格拉底和凯发卢斯之间展开了,他们讨论了关于年老、财富、正义。

一、老年为何苦恼?

凯发卢斯见到苏格拉底能来非常高兴,表示“那些来自肉体的欢乐越从我身上消失,交谈的愉快就越在我身上增长”,自己老了走不动了,希望苏格拉底以后常来和他聊天。

简单的一句话,他便将老人的一大共同特点——话多爱聊,准确地刻画了出来。

苏格拉底想让别人说话时,他的嘴总是甜如蜜,“我也喜欢跟老年人谈话,我认为,我们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把你们当作先行者,因为你们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道路,这条路我们大概也要走,所以应该向走过的人讨教它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现在我想知道你的想法,因为你已经跨进了诗人们所谓的‘老境’,是觉得活得难受呢,还是怎么样?”

凯发卢斯答道,是啊,我们这些岁数差不多的人常常聚在一起,就像古话所说的,物以类聚。

聚在一起后,多数人总是抱怨,怀念年轻时光的种种欢乐,“感叹当年谈情说爱、花天酒地之类的大好事统统成了过眼云烟,从前的生活是幸福的,现在的生活简直不是味儿”,坚信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失去。

还有人抱怨,自己受到亲近的人疏远,亲朋对老人不尊重。

总之,他们“在悲哀的祈祷中把一切不幸都归罪于老年”,认为年老是遭遇种种苦恼的原因。

但是,凯发卢斯表示,他自己并不这么看,认为这些人“完全没有抓住苦恼的真正原因”。

因为,如果真是年老造成了苦恼,那么“它就该在我以及一切与我同样老的人身上造成同样的效果,可是实际上我却遇到过很多人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比如著名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有人问他,“你对爱神阿佛洛狄忒的侍奉怎么样了,索福克勒斯,你的天然能力还没有消退吗?”

“对爱神阿佛洛狄忒的侍奉”指的是性生活,“天然能力”则指性能力。

索福克勒斯答道:“别提啦,我托天之福,已经摆脱了这种事情,就像脱离一个残暴疯狂的主人一样,不受约束了。”

凯发卢斯认为,“一个人到老年摆脱了这类欲望就得到了很大的安宁。人们发现在欲望的暴力减弱、欲火熄灭的时候,自己就像索福克勒斯说的那样,脱离了一群凶恶主子的羁绊。”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指,年轻时欲望横流,很容易被其控制,迷失心智,既妨碍思考,还容易发生悖德行为。

而至于上面所说的烦恼,以及亲朋冷遇,也并不是他们老了的缘故,“唯一的原因是人的性格,如果有节制的、心平气和的,老年是可以安度的,并不算什么痛苦;如果性情与此相反,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对他来说都同样难受”。

这段话很精辟,指出了老年也有它的优势——安宁,而人痛苦的根源,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性格。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二)-坤鹏论

二、你没苦恼,是因为你有钱!

苏格拉底觉得凯发卢斯说得很好,想引他进一步发挥,于是指出,多数人并不会同意你的说法,“他们认为你之所把年老不看成包袱,并不是由于你的性格好,而是因为你很有钱”,“他们说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安慰”。

其实这种论调不仅仅是在年老的话题上,我们很多时候,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将很多问题的原因归咎为钱,就像说幸福是快乐时光,而不在于多么有钱以及花多少钱,人们会说那还是因为你有钱,没钱你快乐个给我看看。

凯发卢斯表示,“你说得对,他们不信我的话”,不过“他们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是道理并不够充分”,站不住脚。

“有个来自塞利福斯小岛的人诽谤塞米司托克勒(民主派政治家),说他成名不是由于自己的功绩,而是由于他是雅典人”,“塞米司托克勒对他说,‘我要是出生在塞利福斯固然不能成名,而你即使是雅典人也成不了名。’”

“这话也可以拿来回敬那些叹老嗟贫的人,一个明白人同时忍受老年和贫困固然不易,但一个不明智的人老来纵然富有也不会过得恬静舒坦”,仍旧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是啊,世界上最深的不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而是人的贪欲,海沟再深也有尽头,而人的贪欲是无尽的。

所以,万贯家财也填不满这条沟壑,相反地,填得越多,贪欲反而越膨胀。

正如叔本华所说:“财富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苏格拉底继续挑逗凯发卢斯,问他的财产主要是自己挣来的,还是继承的。

凯发卢斯回答说,他的祖父很能赚钱,当初继承的财产和他现在拥有的差不多,结果翻了几番,而他的父亲不太行,把家产减少到了比现在还要少,他挣钱的本事介于他祖父和父亲之间。

苏格拉底表示,他这么问的原因在于,他觉得凯发卢斯看上去不像是贪财之辈,因为不亲手赚钱人大多不贪财,赚钱的人才比别人更爱钱。

“他们对赚来的钱有特殊感情,就像诗人对自己的文章、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情有独钟。他们和别人一样因为钱有用而重视钱,更因为这是自己的所有物而爱之如命。所以这种人是很难处的,人们眼里只有钱,没有别的。”

是的,只有通过艰辛付出的才会特别珍惜,无论是金钱,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三、财富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接着,苏格拉底问,“你的万贯家财,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凯发卢斯发表了一段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人到老年时的心理变化的话:

“一个人想到自己不久就要死的时候,是会发生一种以前从来没有的恐惧和忧虑的。”

“那些阴曹地府的故事,说今生作恶会在阴间遭到报应之类,他过去也常常听到,总是付之一笑,这时候却意识到这也许是真的。”

“这种想法的产生大概是由于他年老体衰,也说不定是由于他离这些事情近了,看得更清楚了。”

“因此他战战兢兢,心怀疑虑,回想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场合害过什么人。如果发现自己一辈子造的孽不少,会常常像小孩似的在梦中惊醒,吓得直筛糠,以为噩运就要临头。”

“如果这个人问心无愧,一点坏事都没做,那就始终伴随着美好的希望,从小到老,都像品达(著名的抒情诗人)说的那样好好地活着——一个活得正义和虔诚生活的人‘有希望做他甜蜜的伴侣,会使他的心灵欢乐,会照料他的晚年,这种陪伴着人的希望统治着凡人多变的心灵’(出自品达《残篇》214)。”

凯发卢斯认为,由于这个原因,拥有财富是最有价值的,当然并非对所有人如此,只对好人才这样。

他指出,有钱的好处确实很多,但在逐个比较下来,对于明理的人来说,富有的最大好处在于,有了钱就不用欺骗别人,昧着心亏待别人,存心造假,或者亏欠对神灵的供奉,欠别人的债不还,这样即使去到另一个世界也不用害怕了,可见拥有财产的意义非同小可。

总结来说,在凯发卢斯看来,富有可以让人活得正义和虔诚,能够实话实说,有债必还,这是拥有财富的最大价值。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二)-坤鹏论

四、老年也可以是人生的高峰

这部分的话题相信只有老年人,或者说正在逼近老年的中年人,才会真心关注。

因为如果把人生看作爬山,青年时期正处半山腰,眼中只有向上向上继续向上的山顶,和他们说未来下山的感受,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等到中年真正登顶后,向上无路,四顾都有一路下山,那时候才会真正地感同身受。

苏格拉底通过讨论这个话题,迫使人们去审视自己的生命,理性对待自己的老年,时刻怀着希望,希望就会反过来滋养人们的垂暮之年,甚至领略到“最美不过夕阳红”的老境,而这里面的关键是要过正义和虔诚的生活。

同时,智慧的人最懂得扬长避短,不管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有着优势和劣势,完美的是神不是人,所以智慧的人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充分发挥相应阶段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劣势,并在这个过程中知行合一,积累下一个阶段的优势。

罗马时代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西塞罗曾写过《论老年》,他说,如果认真学哲学,好好过生活,人生的任何时期,都能怡然自得。

而斯多葛学派继承的就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只要遵循自然生活(理性度日),就能坦然接受老化。

西塞罗认为,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年长者无法胜任年轻人的工作,但是,工作最重要的并非体力与敏捷,而是思虑、威严以及见识,而这些恰恰是年轻者普遍无法与年长者相提并论的。

而且,他还指出,老化导致体弱的想法是错误的,只要持续热情并维持活动力,即使是老人也能常保体力不坠。

这个说法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也得到过印证,人们通过考古研究发现,狩猎时代的人类,许多老人直到死之前还在和年轻人一起狩猎,综合能力并不比年轻人弱。

西塞罗还说,老年人也不会有记忆力衰退的问题,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上知行合一淬炼的智慧,反而有助于新语汇的连结。

而且现代大脑科学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头脑会越变越好。

所以,西塞罗在《论老年》中鼓励人们,如果勤奋地淬炼知识、进行精神锻炼,就不会有记忆力衰退的感觉,而持续不断工作的人,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老了。

对于年老对于死亡的恐惧,西塞罗认为,“接近死亡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他说,人生有限度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谁也无法改变,所以死亡就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人生最重要的是,是否够充实。

他宣导“死亡是圆满成熟”的概念,并指出“努力培养美德,实践善行,把人生过得丰富而充实,就不会害怕死亡”。

很显然,这是典型的苏格拉底的人生观。

坤鹏论认为,对于死亡这种人力无法控制的事情,再愁眉苦脸怨天尤人都没丁点用处,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苦也是过,乐也是过,为什么不去大大方方地活,活好每一个现在,因为活着的真正意义永远是现在当下,而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正像鸡汤经常提到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我们就应该努力拓宽它的宽度。

况且,死亡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年轻人同样无法回避,因为谁都无法预知死亡何时到来。

面对死亡,我们该像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死亡或许令人不安,但如果死后灵魂也随之消失,那么死亡也就不足为惧,因为这种情况就像是睡一个不会再醒来的觉,而且不会有失眠和恶梦侵扰,这是多少人的企盼。

反之,死后如果灵魂不减,会到另一个世界去,如此,死亡更应该是心之所愿,不必为死亡感到恐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