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信仰,其根源就在于相信所信仰的东西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坤鹏论

在《读<会饮篇> 探讨什么是爱(十)》中坤鹏论分享了阿里斯托芬关于最初人类的神话故事。

它向我们揭示了那个实质属于柏拉图的另一半理论——我的伴侣在远方,她(他)和我是天生一对,凡欲求自己另一半的就是在恋爱。

今、明两天,坤鹏论主要来讲讲自己学习阿里斯托芬颂辞的收获和感想。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十一)-坤鹏论

一、阿里斯托芬——尼采的古希腊先知

在西方阿里斯托芬被誉为最诙谐的喜剧作家,这个“最”是横跨整个人类历史的。

有人说:“他使雅典人捧腹大笑的本领整整二十三个世纪无人匹敌。”

同时,古希腊喜剧作家中最富于巧思的也是阿里斯托芬。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他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作家。

而且,他不仅是伟大的喜剧作家,还是伟大的诗人,因此,他的戏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至今仍受人们喜爱。

另外,尼采在其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对苏格拉底的批判,直接而完全地受到了阿里斯托芬的影响,后者堪称尼采的古希腊先知。

阿里斯托芬认为,苏格拉底代表的希腊自然哲学对传统宗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神意”的退场和“人道主义”的诞生。

尼采则认为,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求真意志”揭去了传统悲剧阿波罗所代表的“摩耶的面纱”,使人不得不直接面对生存的恐怖,无论哪一种情形,最后的结果都是虚无主义。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多处提到摩耶,摩耶是印度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词汇,意为幻。

摩耶的面纱的意思是,变幻不定的面纱,面纱内是无法认知的世界本源,是变幻的本体和动力,大千世界只是面纱表面变幻不定的虚像。

通俗地讲,阿里斯托芬和尼采的意思就是,本来人类相信神灵挺好,很多解释不了都归到神灵、上帝的头上,这样既不必纠结缠绵于得不到答案的难题无法自拔,也会因为坚信有神罩着,活得踏实。

可是,一旦“上帝已死”,又寻不到绝对真理和世界本源,一切都要有个为什么的人类,就会对生存感到迷茫,甚至是恐惧,不知道为什么活,陷入虚无主义。

如同一个无底深渊,它一直被最美好的鲜花覆盖着,人们从诞生那一刻就开始一步步走向它,虽然人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是却对它抱着无限美好的想象、崇敬、信仰,坚信着自己死后灵魂将会进入到其中,其中必然有个比这个世界好上不知多少倍、天堂般的世界。

突然有一天,那些鲜花被一扫而光,深渊的狰狞一下子显露出来,一览无余,人们突然发现它是如此可怕,既深不见底,又黑黢黢、冷冰冰的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感受不到,只有想要吞噬一切的黑暗,人们的所有想象、崇敬、信仰全都被它吸了进去,连一点残渣都不剩,人们一直憧憬的美好未来突然全都成了空,既看不到未来,更不知现在的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还要必然地继续走向它……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十一)-坤鹏论

二、人类的爱欲规定了爱神,人造了爱神

从阿里斯托芬的颂辞以及讲的神话故事看来,他表面像是在颂扬爱神,实质却是在说人类爱欲的诞生。

他直接从爱欲出发,整个过程中甚至没有爱神的出现,只是最后说爱神成全了人们对爱的追求——“如果我们一旦成了爱神的朋友,与他和平相处,那就会碰见恰好和我们相配的爱人”,让我们回归完整、完美的本我,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这说的还是爱神对人的好处。

费尔巴哈说,人之所以信仰,是因为利己主义(或自我实现),神就是人类根据自己最想要的创造出来的。

“上帝的本质是:一个想象中的、并不存在的幻想出来的东西被看成是现实的和实际存在的。”

“上帝就是外在化了的人。”

坤鹏论认为,人之所以信仰,其根源就在于相信所信仰的东西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所有神都是人造的。

毋庸置疑,神确实是万能的,所有解释不了的东西都归到神的头上,这个万能却是人类给神规定好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阿里斯托芬背后的柏拉图潜在地通过人类的爱欲规定了爱神。

他对爱欲的看法试图提供一种原初的解释,将爱欲归结到人的本性,这就是对爱欲的规定。

这不禁让坤鹏论想到了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色诺芬尼,他说: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和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和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也就是说,神,其实都不过是人类自己投射的映像;神,是人创造的;神,与人同形同性。

在阿里斯托芬的颂辞中,柏拉图还对爱进行了分类,从低到高,有凡人的爱——那些由阴阳人被剖开后的男人和女人之爱;也有近神的爱——那些由男人被剖开而造成的男人与男人的爱情。

其中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的交往是延续轮回的低级追求,最高等级的爱是热爱最终可以达到善的理型的智慧和哲学。

另外,柏拉图的爱神是走向至善的灵魂冲动,灵魂是爱的基础,至善是爱的终极追求。

坤鹏论认为,阿里斯托芬的颂辞之所以一直为无数人津津乐道,其中最大原因在于,他对爱欲予以了最正确和最令人满意的描述。

他敏锐地、清晰地抓住了彼此拥抱时男女之间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美妙感受,并将它言传了出来,虽然这个言传并非100%描绘出了感受,却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同身受,轻轻地拨动到了我们内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爱之心弦。

所以,阿里斯托芬的另一半理论正好说中了我们确实感到的东西,并且仿佛已经说得很充分。

更为重要的,它并非高高在上的,既没有超出我们的经验,也没有把我们的经验降低到某种动物冲动或肉体过程。

它让我们在一文一字间不禁返回到了内心深处,返回到了以前的某段时光,重新回味到了爱情的那种现实和精神的美妙纠缠,那种令心悸动的感觉,沉醉于它久藏于心底发酵后的醇美。

正如有人评价的:“阿里斯托芬的颂辞是一篇当我们经历爱时,能够令我们得到满足的永恒文本。”

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他的著名艺术论文《画像及造型艺术》中写道:“在我创作的时候,柏拉图的另一半理论的确是在起作用的,一方面我不知道什么能够使我们安逸下来,一定有心灵上的另一半在等待我寻找……在加布里埃尔的工作室里,我有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另一半,当然我并不是说造型原本就是一半,而是按照柏拉图的理论,寻找心灵中造型的另一半,尼尼微、巴比伦早期的造像艺术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属于表面化的对仗范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也曾说过:“必有一种事物使我们在何时都能找到愉悦,原因在于人本身憎恶分裂和对立、渴望和谐和统一;现在我必须说——不要抗拒与生俱来的本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