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改变主意,就是因为意见即使是对的,在没有成为牢牢捆绑、扎根在我们灵魂中的知识前,我们既会很快将它们忘掉,也会在别的意见到来后轻易地便丢弃、替换掉它们。

——坤鹏论

坤鹏论:读《美诺篇》和苏格拉底一起论证美德是否可教(中)-坤鹏论

一、有美德的教师吗?

在提出美德即智慧之后,苏格拉底紧接着又说:“如此说来,好人就不是天生的好了。”

那么,“如果好人并不是天生就好的,那是不是由于教育造成的呢?”

前面苏格拉底和美诺的对话是在追寻人类的美德是什么,最终他们在美德即智慧上取得了共识。

但是,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刚才认为对的是不够的,一定要现在和今后都认为对,才有把握。”

他指出,还要换个角度——究竟有没有美德的教师,进行怀疑并讨论。

也就是开始追寻是否存在美德的教师。

苏格拉底的逻辑是:

“如果有那么一样东西是可以传授的,不管它是不是美德,不是一定要有教师和学生吗?”

“如果一样东西既没有教它的人,也没有学它的人,我们不是完全有理由猜想它不是可以传授的吗?”

说到这里,苏格拉底特意邀请了在座的美诺的朋友阿努图斯参与讨论。

阿努图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人,雅典水军指挥官。

公元前409年,他未能从斯巴达人手里夺取皮洛斯。

公元前403年,他帮助推翻了雅典的三十僭主统治,并出任将军。

阿努图斯和美诺一样,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生活的时代,都是相当有名的人物。

他有一位富有、能干的父亲和一个缺乏教养的儿子。

公元前399年,他是起诉苏格拉底的三位主控告人之一。

在与阿努图斯的对话开始之前,苏格拉底讲了邀请其参与讨论的原因——主要是其父亲。

他大加盛赞阿努图斯的父亲是既富有又有智慧,并且,他的富有完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挣来的”,他还是一位“谦和端庄的人”,“此外,他还很好地教育和培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雅典多数人所公认的,他们选他担任最高的官职。”所以,“同这样的人一道研究有没有美德的教师,以及谁是美德的教师,是很合适的。”

有趣的是,苏格拉底根本没有太多提及阿努图斯本人,只是说了说他现在在雅典的荣誉,并说,雅典人公认是因为他的父亲教育和培养得好。

其实,苏格拉底是在暗示:阿努图斯现在在雅典的名誉与他的美德无关。

接下来,苏格拉底与阿努图斯讨论了一般的“技术”教师、智者、城邦的正派人以及四位雅典名人对其子女的教育,一步步引导到了美德是否可以传授的问题。

最终,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如果美德可教,那四位雅典名人———地米斯托克利、阿里斯泰德、伯里克利、修昔底德,肯定不会吝惜将自己的美德传授给儿子们,但事实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他们的儿子具有其父那样的美德。

所以,由此看来美德是不能传授的。


小知识:这四位名人是谁?

地米斯托克利:古希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493~公元前492年任雅典执政官,为民主派代表人物。

他力主扩建海军,并着手兴建比雷埃夫斯港及其联接雅典城的“长墙”,旨在抵御波斯帝国的侵略。

后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大败波斯舰队,其个人声望和权力达到顶峰,雅典人害怕他成为军事独裁者,故通过陶片放逐法将其流放,辗转逃亡,终死于小亚细亚。

阿里斯泰德:古希腊雅典政治家、将军,公元前490年参加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因指挥军队有方而出名。

次年被选为雅典城邦执政官。

公元前483年因与另一执政官地米斯托克利政见不一,被按陶片放逐法放逐国外,但不久即回国。

公元前479年曾指挥雅典军队与波斯人作战,在希腊中部的布拉战役中获胜。

以后又在爱琴海上和中亚细亚地区领导作战,屡建战功。

后在他倡议下,建立了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提洛同盟,联合希腊各邦与波斯人作战,各邦集资,放置于提洛岛,由其负责保管,享有“廉洁管理者”的声誉。

伯里克利: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执政长达三十年,他一直完全掌握着雅典的政权。关于他的介绍可看《古希腊哲学缘何在雅典达到鼎盛?(上)》。

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讲;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智者派的哲学及修辞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军旅,公元前424年被推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率领一支由7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驻扎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岛。

当斯巴达的军队围攻安菲波里斯时,他接到该城求援后立刻率军增援,但在他到达之前城池已被攻破,当局认为他贻误战机、且有通敌之嫌,将其革职并放逐到色雷斯。

此后的20年间,他虽然居住在色雷斯,但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展情况,随时记下具体过程。

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以后,他才获得特赦,得以重返故乡雅典。


一向自视是雅典名人、著名政治家的阿努图斯,在听完苏格拉底的这番话后极为生气。

他认为苏格拉底表面是诋毁这些名人,其实是在对他的嘲讽和攻击,因为据色诺芬的记述,阿努图斯对其子女的教育极其失败,他的儿子是出了名的缺乏教养。

可想而知的是,阿努图斯的愤怒肯定是认为苏格拉底在指桑骂槐,借机嘲讽他教子无方。

所以,他警告苏格拉底要慎重一点,为后来控告苏格拉底埋下了伏笔。

说完之后,阿努图斯突然消失,正如他的突然出场。

同时,阿努图斯的态度也恰恰证明了美德不可教,因为虽然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培养,阿努图斯还是完全不同于他的父亲,缺乏自制、极其傲慢,不智慧,很无知。

接着,苏格拉底和美诺又继续讨论美德是否可教,他们发现正派的人、智者、政治家、诗人都说,美德有时候可以传授,有时候他们又说不能传授。

这些好的、知名的,人类最杰出的代表们,总是这样自相矛盾,一会说“好事从好人学来,坏人却会使你失掉你心中原有的良知”,一会又说“但是你用教育不能使坏人变好”。

美诺还表示,他最佩服的高尔吉亚也从来没有作过美德可教的许诺,“他倒是听到别人这样许诺时就嗤之以鼻,他只是认为自己可以使别人加强说话的能力。”

最后,他们的结论是,“既然智者们和那些为人正派的好人都不是美德的教师,那就显然没有别人是这种教师”了。

苏格拉底逻辑推导出:

“如果没有教师,那就没有学生是吗?”

“那我们就一致认为:一件事既无教师又无学生,也就是不可以传授的。”

“那就是说,美德是不可以传授的”。

按照前面那个倒转的假设——“如果美德是可以传授的,那么美德是知识”,苏格拉底带领美诺得出结论:美德不是知识。

坤鹏论:读《美诺篇》和苏格拉底一起论证美德是否可教(中)-坤鹏论

二、用理性绑牢的正确意见=知识

虽然他们一起得出了美德不可以传授的结论,但是,美诺不相信根本就没有好人,“可是如果有好人,这好人是以什么方式成为好人的呢?”

苏格拉底表示,他们前面的讨论其实并不充分,甚至可笑,因为都“没有看出知识并不是使人正确行事的唯一办法,不愿意承认单凭知识还不能使人成为好人。”


小知识:普罗狄克斯

在这里苏格拉底提到了他的导师之一——普罗狄克斯,普罗泰戈拉的弟子,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文法家、修辞家、怀疑主义者,受普罗泰戈拉影响,提出了著名的“宗教起源论”,对流行宗教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指出神不可信,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宗教观点,具有无神论的特点,比起其他智者,柏拉图对他更为尊重。


这里的知识专指第二层知识、直正的知识、普遍概念、共相。

同时,上面这句话也明确地道出,光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具有美德、成为好人。

“此外还有某种办法,也许我们还不知道它,可以使人变成好人。”

苏格拉底说,好人必定有益,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地指导我们行事。”

美诺追问,“正确地”是什么意思?

苏格拉底解释说,知识并不是使人正确行事的唯一办法,比如要动身去拉里萨,知道这条路的人自然能够正确地引导,但是并没有亲自走过这条路却对它有正确估计的人也能够正确地引导。

“估计”在这里的意思是,并不确知,却有着某种意见,所以正确估计也可翻译为正确意见。

也就是说“正确的意见在指导正当行为方面并不亚于知识。”

苏格拉底指出,“这正是我们研讨美德的时候所忽视的,我们说只有知识才能引导正当的行为,可是正确的意见也能做到这一点。”

其后,苏格拉底举了代达罗斯的雕像的例子,向美诺说明了知识与正确意见(真的意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代达罗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建筑师和雕刻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为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建造的一座迷宫,因此外语中用他的名字指代迷宫。

世界各地的人都十分赞赏他的艺术品,说他的雕像是具有灵魂的创造物,因为从前的大师创作石像时,都让石像闭上眼睛,双手连着身体,无力地垂落下来。而他第一个让雕刻的人像张开眼睛,往前伸出双手,并迈开双腿好像走路一样,还传说他刻的雕像不捆住就会飞掉。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你有一个未加捆绑的代达罗斯的作品,那么它不值什么钱,因为它会像一个逃跑的奴隶一样溜走,但是一件捆绑住的他的作品,那就是非常值钱了,因为它们都是伟大的杰作。”

此时苏格拉底提出了《美诺篇》中的第二个断言:

“正确的意见也一样。正确的意见只要能够固定在原处不动,那以它是一样好东西,可以用它来做各种好事,可惜的是它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久。它们会从人的灵魂中逃走,所以不用理性来把它们捆住(注:也就是通过理性由多推理出“一”、共相),它们就没有什么价值。亲爱的美诺,这个过程就是此前我们一致同意的那种回忆,正确的意见一旦被捆牢之后,它们就变成知识,成了稳定的东西,这就是知识有时候比正确意见更有价值的原因,而有无捆绑是二者的区别。”

坤鹏论:读《美诺篇》和苏格拉底一起论证美德是否可教(中)-坤鹏论

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意见和知识并非是完全对立,两者是可以转化的,每个人都有很多意见,但是没有经过理性判断的意见,不算是知识。

正确的意见需要用理性这条绳索捆绑,捆绑的过程就是回忆,捆牢变成知识就是能够由原来的多变成一,变成共相、普遍概念,变成第二层知识,变成真正的知识,如同代达罗斯的作品一般伟大。

确实,我们为什么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改变主意,就是因为意见即使是对的,在没有成为牢牢捆绑、扎根在我们灵魂中的知识前,我们既会很快将它们忘掉,也会在别的意见到来后轻易地便丢弃、替换掉它们。

所以,学习永远不能以知道为标准,而要以内化为你打心眼里笃信的知识(或者说真理)为终极目标。

只有这样,它们才是对你有价值的,否则不仅留不住,甚至对你非常有害。

在古希腊,真理与意见经常是相对出现,比如巴门尼德在其《论自然》的雄伟导言所提到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而在苏格拉底这里,他所说的知识基本等同于真理。

不过,巴门尼德是唯真理论者,他的思想是完全摒弃意见的,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正确的意见是可以转化为知识、真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苏格拉底并没有肯定地说一定就能将正确的意见转换成知识,他肯定的是求索的努力,他知道正确意见背后一定有知识,虽然他并不一定知道那个知识是什么,但那个知识的存在保证了求索的努力。

这种情形类似于前面苏格拉底在证明知识即回忆后得出的结论:

“我不想发誓说我的所有观点都正确,可是我们相信自己应该去寻求所不知道的东西,这样才变得更好,变得更勇敢、更勤恳;人不能自以为不可能找到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不该去寻求,那样就安于懈怠了。我要尽可能地为求知而奋斗,这样说也这样做。”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