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两个视域,一个是物理视域,它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另一个则是认知视域,它也叫眼界。

——坤鹏论

坤鹏论:悬置的方法有哪些?-坤鹏论

一、胡塞尔如何证明世界在主观之外存在?

胡塞尔的现象学源于以下疑问:

世界真实存在吗?

眼见之物是否如眼见一般真实存在?

眼前的物体可能只是一个主观判断,但为什么人们会坚信它“存在”呢?

这些疑问如果用以前的哲学方法,是无解的。

因为,人根本不可能跳出自己的主观,同时观察自己和世界,来确认两者是否一致。

所以,胡塞尔提出了朝着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它的核心关键词是直观,用直观发现事物本质。

谁也不能保证世界在主观之外是存在的,但人们都确信世界是存在的。

这是为什么?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胡塞尔描绘的我们确信世界实际存在的过程。

首先,我是有自我意识的(可惜这个后来也被怀疑了,可以参看《一切,为意识而存在?》)。

然后凭借自我意识我能够活动身体,这样就确信了“我的身体”存在。

接下来,就是获得非自我身体的感觉。

这一阶段的对象并非客观世界,而是像外在刺激一样的事物,比如:某个物品,从而确信自我身体以外的事物存在。

然后,通过对和我们一样拥有自我身体的他人同感、移情。

胡塞尔对此提出的是“好像我曾在那里一样”,坤鹏论认为,这和换位思考类似。

就是把我自己的“自我”“移入”到那里的陌生身体中,当我在陌生身体上经验到了与我的身体类似的动作、行为、表情,而我又知道我的这些动作、行为、表情恰恰是因我的自我支配着我的身体时,也就确信了他人的身体的存在,也就是不是自我的他人的自我,即他我的存在。

注意,这里的用词是——他我,注意,这段文字挺绕,多读几遍就好。

因为是“好像我曾在那里一样”,所以,就是作为自我的他人,作为跟我一样的主体的他人。

胡塞尔将对他我的确信称为交互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就是确信自我构造的世界与他我构造的世界是相同的。

比如:苹果对于自我而言,和对于他我而言,是相同的。

最终,确信一个共同的世界是存在的。

胡塞尔认为,交互主体性为世界存在奠定了基础。

交互主体性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在胡塞尔的许多著作中被详尽地讨论过。

胡塞尔吸收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追根溯源寻找还原论的哲学鼻祖》),他认为完全具体化的自我是一个单子。

单子,就是指一个包含了其全部生活、行为和意义等内容的人。

一个单子是一个个体的、活的、具体的统一体,也是一个生成中的统一体。

胡塞尔将交互主体性看作一个单子论,并谈论单子论的交互主体性的、交流的和开放的共同体。

单子是独一无二、彼此绝对分离的个体。

但是,它们生活在一个由诸多单子组成的共同体之中。

单子们处于“和谐”之中,并通过这种单子共同体的和谐,达成一种共享的共同世界的意义。

坤鹏论:悬置的方法有哪些?-坤鹏论

二、悬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过,胡塞尔在著作中并没有给出如何运用悬置的方法,以及运用这种方法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而他的学生马克斯·舍勒做到了这一点,并获得到不小的成就,在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都有着相当深远的贡献。

海德格尔这样评价道:“舍勒是全部现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力量。”

舍勒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8年)的哲学家。

正是舍勒,使得现象学从哲学又与社会科学发生了密切联系。

因为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很适合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

自此,现象学在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神学、美学乃至建筑学当中都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了解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以下三个研究过程:

第一步:描述(搜集客观描述)

现象学研究总是始于经验的描述,描述常常通过访谈来获得,访谈的目的是使参与者能对研究者的情境进行忠实和详细的描述。

第二步:对这些描述进行分析来把握构成这一经验的普遍因素(分析)

对描述素材进行分析,获得某一现象的一般结构,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现象的意义,促进人们对现象的理解。

第三步:描述(总结)

将分析得出的结论转换为心理学的结构性描述,也就是总结成心理学的专业语言表述。

上面三个步骤,关键是第一步,采取访谈,就是尽量保证素材不被自己已有知识的“污染”。

因此,悬置的重中之重就是——无我。

开始之初一定要完全摒弃我的认知,凡有观点,必先问它,曾经是我的吗?

如果是,就放进括号,存而不论。

牢记现象学的箴言——朝向事物本身。

用它不断提醒自己!

坤鹏论:悬置的方法有哪些?-坤鹏论

对于悬置的方法,大家提及比较多的是傅佩荣教授总结的三个:

第一,描述定义法

认识某事某物,不要先入为主地认定它是什么,而先要用知觉直观进行描写,所描写的都应该是最直接的显现。

比如:长,长多少;宽,宽多少;原来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

原则就是,只就事论事,周边的东西都存而不论,逐个排除,此时就要配合下面所说的自由想象法。

坤鹏论觉得,关于如何客观描述,最好的实例就是看类似《重案六组》这样的刑侦电视剧,因为我国重证据轻口供。

第二,自由想像法

如果想知道什么是什么,可以想象:“如果少了这个特征,Ta还是Ta吗?”

比如:想知道人到底是什么,就可以问:

如果没有了手臂,他还是人吗?是,是无臂人;

如果没有了双腿,他还是人吗?是,是无腿人;

……

最后,只有在失去头颅,可能就不是人了,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没有见过无头的活人。

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十分严谨,不过,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意识,我们现在都认为它在大脑中,所以,人类的死亡定义也是以脑死亡为标准。

现象学的目的在于拨开人类为事物蒙上的所谓知识、常识的层层迷雾,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本质。

现象学用自由想像法描写事物,希望通过描写的方式使一样东西的真相呈现出来。

它会采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用各种方法使得一样东西的表面现象,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描述而慢慢消解。

描述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有些部分是一定存在的,缺了它们中任意一个,事物就不再是它,而这些部分就是此物的本质。

可以说,通过自由想象法,我们更能够看清人和事,更能够抛弃外在有形的条件,不受其干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外表迷惑。

就像漂亮女孩很容易招人喜爱,甚至连缺点也常常被认为是可爱,东施效颦就是对此的最好总结。

但是,用现象学的方法,像外表这样的很多条件都是可以去掉的,去掉后内在的特质才会凸显出来,被认知到。

坤鹏论:悬置的方法有哪些?-坤鹏论

第三,地平线法

地平线的英文为horizon,有时也翻译成视野或视域。

人看东西总有视域,也就是视线所能覆盖的区域,这个视域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

当我们走在一马平川的地方,比如:大草原或是沙漠,看到远处有一根尖尖的东西,你会觉得它是什么?

也许是一棵树,也许是犀牛的角,也许是教堂的塔尖。

但是,你不知道它是什么。

只有当我们不断逼近它,到了一个临界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它是教堂的塔尖!

这样恍然大悟似的反应,就需要我们不断向前探究,经过一个过程或经过一个阶段达到顿悟点,才能够真正辨识庐山真面目。

这个地平线法,在坤鹏论的理解,就是百炼成钢,就是千百次努力后的顿悟,就是典型的学习曲线——非线性、幂律分布,前面很长一段是平缓的积累,成长似乎很慢,甚至还会有停滞不前的感觉,但是,到达一个点,曲线陡然上升。

另外,坤鹏论认为,人类有两个视域,一个是物理视域,它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另一个则是认知视域,它也叫眼界。

人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是它们相加之后的结果,事物外表大家都能看到,虽然可以借助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工具看的更多,但是,工具大家都可以用,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就在认知视域了。

站的高,望的远,这个高,关键就是认知高。

坤鹏论:悬置的方法有哪些?-坤鹏论

明天,坤鹏论会分享自己对于悬置应用的体会。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