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一定要先搞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位置,也就是先把坐标定好。

——坤鹏论

坤鹏论:讯息?信息?通信?通讯?(上)-坤鹏论

坤鹏论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搞清楚定义的重要性。

特别是学习和分享了信息熵后,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科学的世界里,许多东西和我们的常识不一样。

就像信息和讯息,大部分人将它们视为一个意思。

包括坤鹏论也曾如此认为,并且在以前的文章中经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傻傻地分不清。

但是,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讯息是message。

显然它们并不应该是一个意思,特别是在追求精准的英语中。

而信息和讯息,是信息论、是传播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

就像任意一门科学始于定义,咱们学习一门科学,同样也要始于定义。

对于一件事的定义理解错了,就相当于前进的方向不是偏就是错,永远难以达到终点。

因此,今、明两天坤鹏论就来和大家一起推敲、学习什么是讯息和信息;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同时再学习一下什么传播学。

一、什么是讯息?

英语世界里,information和message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含义和差异是学术常识,既没有混淆,也没有争议。

information我们已经在《信息是熵?错!》知道了它的渊源。

那message呢?

它大约在1300年前后进入到英语,直接源自古法语的message,再往前捯饬,最初源自古典拉丁语的mittere,意为传递。

后来,message的基本意思确定为“口信”,指人通过观察、阅读或与人交往所获得的任何消息,但不一定都准确。

随着传播媒体越来越丰富,它也扩展到了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所有传播媒体所发布的消息。

请注意,message只是存在的消息,但不能保证准确,这两点是该词的重点。

可是,在汉语世界里,信息和讯息却经常混杂在一起,互换互用。

甚至就连传播学的学者专家都搞不清,甚至直接搞错。

国内有传播学学者在其著作中顺着自己的错误理解去生编硬造定义——““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继续顺着这个错误定义,该学者继续指出:“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

偏偏就是这样的定义出现在了传播学的教材中。

实在误人子弟!

还有其他学者在上面的定义上继续错上加错:“大略地讲,讯息更指向具体的名物,而信息更包含抽象的意味。如果说在一个抽象阶梯上,‘消息’处在底端而 ‘信息’居于顶端, 那么讯息就位于这个阶梯的中部。比如同样一个 ‘发布会’,要是分别冠以消息、讯息、信息,其义就会显得越来越宽泛,越来越笼统。”

哎!

生生给message造出来两个意思,还讲得头头是道,这是几个意思?!

错误都如此地堂而皇之,理直气壮,也真是醉了。

成语的“不求甚解”就是对此最好的评语。

有人评价中国的传播学为:被中介的传播学。

真是一语中的!

坤鹏论:讯息?信息?通信?通讯?(上)-坤鹏论

二、什么是信息?

不管是传播学,还是信息论,只要是information,它就是信息,它就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就是还能说什么,而不是已经说了什么。

information是香农那个时代,工程师,尤其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开始广泛使用的。

它从一开始就主要用来表达技术性概念,比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测量等。

信息熵的英文也是information entropy。

而且,传播学也是将香农对information的定义照单全收其中:

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这样定义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

坤鹏论认为,对于讯息和信息的混淆,关键还是没搞清楚information惹的祸,想当然地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信息来理解它了。

当然,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也有坚强的支持,且还是来自于哲学的支持。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它表示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任何其它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 ( 或联系) 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哲学对信息的阐述。

如果把它放到通讯和传播领域,不仅没有说清楚信息是什么,反倒带来了误读,让人们的理解远离了这两个领域中信息的本质。

所以,做任何事,一定要先搞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位置,也就是先把坐标定好。

总结一下:

信息论、传播学的信息是:将来时;

哲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是:过去时。

坤鹏论:讯息?信息?通信?通讯?(上)-坤鹏论

三、信息熵怎么看这个问题?

坤鹏论认为,中文中对信息与讯息的混淆,里面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汉语的信息熵高,可输入信息多,很少的字就能使信息的确定性增强。

是啊,本来单独的汉字就有近10万个,《新华字典》收录的单字是11100多个,《汉语大字典》收录的是56000个。

日常使用的话,7000个就足够,但是,和26个英文字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中文的新词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在《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记录了1912年至2011年100年来主要新增的词条,一共才1.1万个词条。

而英语呢?

英语以70万个词汇总量,在全世界语言词汇排行榜上排第二名,并且,每年仍以涌现几千个新词的速度增长。

有人可能要问,词汇量第一的是谁?

是阿拉伯语(推荐看《文字塑造了人类、知识、文明和历史》了解文字们的历史渊源),它是词汇量最为丰富的语言,词库中拥有1230万个词汇。

为什么英语的词汇量大?

原因就在于英文字母的信息熵相对少,可输入信息少,所以,更勤于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准确,减少歧义。

相反,中文因为信息熵高,所以更倾向于精炼。

这还体现在了中国人与欧美人在许多事情上的不同处理方式,比如:欧美的菜谱精确到克,而中国的菜谱在提到重量时,大部分写的是适量。

这让很多人,特别是想学中国菜的外国人头疼,什么叫适量?适合的重量?到底多少是适合?

就像信息这个词,就像两个字所代表的意思——音信、消息。

可见,中文的信息的本意其实是message,而非information。

但是,因为引进information这个词,并对其进行翻译时,大家都没有深究,更不会想着去创造一个相对应的新词。

翻译的惯性思维是找到汉语中对应的词,而不是精准为先,于是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混乱。

坤鹏论:讯息?信息?通信?通讯?(上)-坤鹏论

四、讯息和信息的区别是什么?

坤鹏论理解下来,message翻译成讯息还是蛮到位的。

讯——因为任何消息本身都不能直接传播,必须要将其转化为某种编码,用语言就是声音编码、用文字就是符号编码、用图画就是图像编码、用肢体就是动作编码……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媒介进行传播,说到底,它们都是一种讯号;

息——消息。

讯息,就是用讯号承载的消息,而且到了主要以二进制编码传输的通讯系统中,这个叫法尤显精准。

正如美国传播学者多米尼克所说—— “讯息(message)是信源编码出来的真正实在的产品。”

因此,让我们审视“通信”这个词,相对来说,其实“通讯”才更为精准。

information,信息呢?

首先,它同样不能自己传播,必然要搭载在讯息中才能传播。

其次,坤鹏论认为,如果我们将信理解为取信于人,令人信任,息,为消息,也就是令人信任的消息,这恰恰符合信息论中信息的定义——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正如罗杰斯所说的 : “任何讯息 ( message) 都是已知和未知、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结合。在一个只含有你已经知道了的内容的讯息中,没有信息,所以,一个讯息中的预料之外的部分就是信息的一个标志。”

讯息是经过编码的消息,它是信息的载体。

讯息本身不是信息。

就像我们说飞机承载着乘客。

但是,飞机就是飞机,它不是乘客。

我们可以问某架飞机承载了多少乘客,就像在问某条讯息中有多少信息。

可是,我们不能把飞机当乘客,也不能把讯息当信息。

这两个概念不是大小问题,而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只要是message,它就是讯息。

从通讯传输模型上讲,信源发出来的叫讯息。

有冗余的是讯息,没有冗余的是信息。

所以,讯息才有可能被压缩,而信息不能被压缩,压缩后信息就会受损。

如此想想看,如果讯息=信息,为什么还说所有文字系统存在冗余?还有什么信息熵呢?

更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讯息=信息,也就是只要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字,就是没有不确定性的,所谓的压缩就不可能存在了。

不过,在这个概率的世界,100%确定性和100%的不确定性,都只是个传说。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