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反人性是一对矛盾,只有让它们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的对立状态,才能碰撞出成功的火花,让你更接近成功。

——坤鹏论

坤鹏论: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混沌边缘才是复杂性系统的最佳状态-坤鹏论

学习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晰地明白:

复杂性,并不是个体自带的属性,而是个体的自组织行为在相互作用后,在系统整体层面涌现出来的新特性。

就像人工生命之父兰顿所说:学界公认的生物复杂性“是物质组织的结果 ,而非物质自身固有的东西。”

自组织产生复杂性已是学界的共识。

简单讲,A和B都是简单事物。

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AB,并在不断相互作用后,AB就是复杂性系统

正如人的大脑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负责思想、情感。

思想和情感是数十亿个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并在神经元自组织行为相互作用后才产生的复杂性。

今天,坤鹏论继续讲耗散结构、混沌边缘和适应性这三个名词。

一、什么是耗散结构?

讲混沌边缘这个名词前,坤鹏论先说说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

因为这个结构,他被授予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普里高津认为,一切复杂性系统都含有子系统(相当于我们一直说的个体)。

这些子系统或因为利益,或是其他原因,从来不会静止不动,而是不断起伏运动着。

这些运动就是它们自组织行为的反映,也总是在改变系统内的既定秩序。

有时候,一个运动或一组运动会由于正回馈效应而变得相当大,大到了能够破坏系统的地步。

此时,就会发生像爆炸那样的瞬间。

普利高津将这样的瞬间称为“奇异时刻”或“分叉点”。

坤鹏论: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混沌边缘才是复杂性系统的最佳状态-坤鹏论

二、什么是混沌边缘?

“奇异时刻”或“分叉点”后,系统会走向哪里?

前面的文章讲过,正回馈效应产生的结果只有两个:

一是,让系统趋向混乱、崩溃,归为混沌(请想象爆炸)。

二是,让系统朝有序或高有序发展(请想象嘈杂的会场突然安静下来)。

因此,普利高津认为,在复杂性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中,一定存在着秩序和混沌这两个极端点。

显然,这两个极端点对于复杂性系统来说,都不美妙。

变动太大,远离秩序靠近混沌,很可能会令系统真正陷入混沌、无序从而自取灭亡;

变化太小,远离混沌靠近秩序,则容易因僵化、呆板而失去生机,同样也可能导致系统的灭亡。

那么,复杂性系统想要存在,就必须使自己始终处在秩序和混沌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地带。

这个中间地带或者叫状态,就是混沌边缘,又被称为自组织临界态。

不断来自两端的引力“兴风作浪”,使其成为一个冲突区,充满了动荡,充满新东西和旧东西的不断对抗。

而且,在这个地带,系统的各个个体、各个部分也一直处于一种活动状态。

它们既没有完全锁定在一处,也没有混乱到解体的地步。

就像既不是萧条也不是高涨的社会经济。

而且,混沌边缘有着足够的震荡,这样才保证了系统能够不断地“涌现”出新特性,使其保持活力。

同时,混沌边缘又要有着秩序的牵扯,才能确保有足够的原有稳定因素,使系统不至于陷入完全的无序。

显然,复杂性系统只有处于混沌边缘才能创新不断、才能兴旺,才能持续向前。

混沌边缘是复杂性系统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讲来讲去,坤鹏论突然想到,它有没有暗合着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庸呢?

中庸讲究的是中和,抛开君子和圣人处世之道的一面,它同样也揭示了万物的普遍原则。

中和被认为是一种宇宙法则。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中”是天下人们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们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达到“中和”的境地,天地就各在其位运行不息,万物就各得其所而生长发育了。

而“中和”多少与混沌边缘有着异曲同工之义。

还记得坤鹏论在前面讲哲学时提到的辩证唯物主义吧!

也就是,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在又统一又斗争中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就像社会经济,参与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理想的经济活动效果。

但是,无论单个经济个体的愿望有多么好,无论政府、货币主管当局、决策部门如何努力,采取什么非常措施,社会经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导致经济陷入衰退的泥潭,要么让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经济在二者之间忽上忽下呈波浪起伏状。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过去对此有一些解释,但大多解释总有牵强附会之嫌,或乏善可陈。

有了复杂性科学的“自组织”、“涌现”、“回馈”、“混沌边缘”等,再理解经济,一切都变得合情合理。

推及到我们个人,人性和反人性就是一对矛盾。

其中,人性恒常在,反人性则必须刻意为之。

只有让它们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的对立,相当于混沌边缘的状态,才能不断碰撞,才能催生出成功的火种,让你更接近成功。

其中,反人性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提高认知,需要自律,更需要傻傻地坚持,也就是坚持不懈地逆向而行。

坤鹏论: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混沌边缘才是复杂性系统的最佳状态-坤鹏论

三、复杂性系统靠什么维持在混沌边缘?

个体不停歇的自组织行为,既可以令系统维持在混沌边缘,更可能驱使系统走向僵化或混乱,特别是那些涌现现象。

而复杂性系统就像庞大的生命体,它的目标也是进化,它靠的是组成它的个体的变异和消逝完成演进。

这就是塔勒布所说的,“系统的反脆弱性是通过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不断牺牲个体,不断使自己的反脆弱性更强。

同样,复杂性系统也总是努力让其内部的秩序和混沌保持平衡,保证自己不离开混沌边缘地带。

这种努力被称为适应性。

而这种适应性同样源于系统中最基本的个体,是个体自下而上,非系统向下传递给个体。

复杂性科学家认为,复杂性系统具有一种天然的活性——其中个体能够根据其他个体的行为来改变或改善自己。

或者说,个体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自动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这种活性,就是刚才说的努力,就是适应性。

在复杂性系统中,适应性随处可见,动物适应食物、免疫系统适应感染、企业适应市场……

因此,每个复杂性系统都具有适应性,有适应能力,能够通过学习预期未来,并根据预期自我调整进入新的运行状态。

这种运行并非被动地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而是努力将所发生的一切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所以,复杂性系统无法预测,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其适应性本质。

而且,因为适应性是属于个体的,相对庞大的系统,他们都很渺小,容易被忽视或是根本无法注意到。

比如:经济系统的适应性本质,增加了经济的不可预测性。

经济系统的适应性指的是,经济个体从经验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玩游戏和适应新的经济气候,股市亦然。

复杂性科学先驱、著名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这样解释经济的适应性:

“我们经济学中的微粒是很聪明的,而你们物理学的微粒是哑巴……我们的微粒必须提前考虑,并努力推测出他们在从事某些行为时其他微粒将如何反应。”

而英国哈特福商学院教授拉尔夫·斯泰西同样指出:“物种、生态、社会(或经济)这样的复杂有机系统是适应性的,不是决定性的,原因是规则会随着这些系统所产生的结果而改变。”

这意味着经济运行的规则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即使我们能找到经济的完美模型,它也会很快变得过时。

所以,复杂性科学理论足以解释经济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经济预测者过去可怜的成就。

其中的关键在于,复杂性系统确实会呈现有秩序并可预测的一些时期。

但是,它们会被自己产生的预料之外的混乱时刻所打断。

这就是经济学家不能预测经济转折点的原因。

同样,复杂性系统在适应环境并不断演进中,会涌现出使先前确立的理论不再适用的一些新特性、新行为。

所以经济和股市从来都没有常胜的秘技,同样越是具体的方法越只能在一定时期灵验,有其保质期。

四、谬误的适者生存

提到适应性,自然会联想到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

在学习了复杂性科学后,我们应该明白,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说法。

因为,在复杂性系统中根本无法追溯到变化正确的初始条件,它往往很渺小。

所以,我们绝大部分事后的因果关系总结,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幸运者偏差,听着头头是道,其实谬之千里。

那么,我们也一样不可能知道所谓的适者在什么条件下生存下来的。

就跟我们常说,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工作都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

还有,成功从来都是因为努力才成功,从来不是因为成功才努力。

因此,适者生存应该是,生存者生存,但是,生存者生存,什么都不能证明。

这不仅证明了幸存者偏差,还直接否定了优胜劣汰。

还是芒格说得棒——想得到什么,最好的办法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