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事,特别是被信息推动的事情,比如:金融,最该秉持的是——一慢,二看,三通过。

——坤鹏论

坤鹏论:任何事 从它不是什么开始做减法 因为少即是多(下)-坤鹏论

一、减法式预言

无疑,如果非要做预测,显然用否定法,从它不是什么开始,不断做减法,最终越容易一语成谶。

为什么?

首先,在否定和减减减中,越来越触摸到事物的本质。

其次,掌握事物的本质后,就能找寻到其发展规律。

再次,有了发展规律,就可以由历史推演出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有些预言家,就是以此为其方法,将历史套用到现在和未来。

其实,这并不算预言,真正的预言应该是,何时何地将发生何事,要非常具体。

为什么戴维斯、彼得·林奇、比尔·格罗斯等投资大师一直强调要学历史、读历史。

甚至会说“就确定未来而言,没有比历史更好的老师……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答案。”

这就是因为历史有本质、历史有规律。

在人类历史中,凡是能够针对事物的弱点提出警告,基本都接近于先知扮演的角色。

特别是那些在人们拒绝接受的情况下预测灾难的发生。

世界第一个提出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巴布森,他在1929年世纪大崩盘的前两年,就开始不断警告股市要跌、要大跌。

终于在1929年9月5日,当他在“国家年度经济大会”上发表演讲,再次重申一贯看法——赶紧卖出股票外,还预测股指会下跌“60~80点”,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大萧条,工厂倒闭,人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结果当天下午两点,巴布森的讲话出现在了新闻显示板上,美国股市开始跳水,当天下跌10个点。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巴布森突变”说法就此确立,甚至将其称为引爆点也不为过。

而巴布森被誉为股市先知。

就像巴布森,因为不断唱衰,一直不受人待见。

其他人类先知也一样。

甚至不少人为此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道理很简单,鲁迅的《立论》讲得很透彻。

在别人喜得贵子开心之际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只能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国外有谚语说,棒打信使,真相带来仇恨,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搞预测,明智的选择是,好上加好,即使错了,也不会挨打。

如果想做先知,预测灾难,唤醒装睡的世人,那得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

古人也借神话故事,不断警示后人,凡是对现实发出警告,以及那些能够理解别人所不理解的事情的人,都会遭受惨痛惩罚。

比如:希腊、罗马神话中特洛伊的公主,阿波罗的祭司——卡珊德拉,神蛇用舌为她洗耳,使其能听到一些特别的信息,获得了预言未来的天赋,同时却背负着不被人相信的诅咒。

坤鹏论:任何事 从它不是什么开始做减法 因为少即是多(下)-坤鹏论

坤鹏论认为,只要坚持常识,再学习一些世间亘古不变的道理,照样能够预知未来。

比如:只要懂了复利法则、回归平均值,就能99%在股票投资中不亏钱。

可惜的是,坤鹏论从去年不断提醒大家——赚钱从存钱开始,从存1元钱开始。

甚至不惜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算给大家,从最基本的“收入>支出”开始掰饬,一再提醒“钱最怕什么?最怕丢”,投资赚钱从不亏钱开始……

结果呢?

当时,不断被网友用“开源节流,关键是赚,省能省几个钱!”怼来怼去。

很多事,特别是人生中的大事,都该用逆向的否定法。

还记得我们看过的那些电影吗?

所有主角往往不是武功身手最高的,但绝对是最耐打的。

他们总是用被打到不成人形还能反败为胜说明着——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能挨打!

放大到人生,什么样的赢家都比不过人家活久见!

二、运用递归思维,为工作做减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们真的无法从过去的行为中学习,因为人类学习是缺乏递归思维。

什么是递归思维?

有句名言为:人理解迭代,神理解递归。

人的思维,一般是迭代。

比如:人都是先学习加减法,再学习乘除法,最后学习微积分。

数学归纳法就是一种迭代,从一个简单的起点,推广到一般情况。

递归,则是一种反人性的逆向思维。

计算机世界最讲究递归思维。

谷歌有一道面试题:

我们两个人一起做一个游戏。

第一个人先从1和2中挑一个数字,第二个人可以在对方基础上选择加1,或加2。

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他可以再次选择加1,或加2,之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就这样双方交替选择加1或者加2,谁要是正好加到20,谁就赢了。

用什么策略保证一定赢?

为了便于理解,先让我们以谁加到10谁赢举例。

假设我让你先选。

你选择2,我选加2——2+2=4。

然后,你在4的基础上选加1——4+1=5。

我还选加2——5+2=7。

接下来,不论你选加1(1+7=8),还是加2(2+7=9),我都能加到10,因此我赢定了。

你可能觉得先选的吃亏。

好吧,我来先选,我选1。

你的选择有两个结果——1+1=2或1+2=3。

不管你的选择是哪个,我都会在自己这轮让自己得4。

接下来,你选择加1,是5,你选择加2,是6。

接着,我的目标就是得到7,这就回到上面的步骤了,最终肯定是我赢。

有没有发现其中的窍门?

如果要想抢到10,就需要抢到7,要想抢到7,就得抢到4、1。

不管谁先选择,关键是要先抢到4,这样就可以控制整个过程了。

谷歌的面试题,如果要抢到20,就先要抢到17,接下来就是14,然后抢到11、8、5、2。

所以,对于这道面试题,只要第一个抢到2,就赢定了。

这道看似是智力题主要考察面试者的什么技能呢?

就是对递归思维的理解。

一般人,让他们数数,数到20。

他们会从小往大数。

这道题解题思路正好相反,要寻找到20,先要找到17,接着14……

这就是递归思维。

上面说了,计算机编程中,如果一个程序员,每次使用递归,代码总会简洁到让自己心虚。

而这充分说明了递归思维也是一种减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但凡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递归思维,以结果为导向,倒推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比如:从几个维度考虑、每个维度又需要哪些资源等。

人类的认识受到我们生活空间的局限,所以从小就习惯了从小到大渐渐扩张的思维方式。

就像历史中那么多不断重复的错误,如果真能用递归思维,就应该存在一个纠错机制,使聪明的人最终从这类历史经验中吸引教训。

可惜并没有!

坤鹏论:任何事 从它不是什么开始做减法 因为少即是多(下)-坤鹏论

三、少即是多——快而俭启发法

外国有句俗话叫:只要倒出你鞋子里的小石子就可以了。

马三立的相声说:痒了,挠挠!

少即是多的核心是,直击事物本质,不在旁支末节费心,即使它们无比的美丽诱人。

伦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丹·戈尔茨坦和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捷尔德·盖格瑞泽创造了快而俭的启发法。

启发法的主旨是,帮助人们在时间、知识和计算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

戈尔茨坦认为,我们在决策中经常使用的复杂方法,很可能只是打动别人的幌子。

许多情况下,用大量数据搜集和分析来进行的决策都是多此一举。

他认为启发式是一种快速而节俭的决策方法,效果毫不逊色。

坤鹏论特意拜读了戈尔茨坦的《让决策快速而节俭》一文。

总结下来,他所说的启发式其实就是充分相信经验。

文章中说了很多启发法怎么优秀,怎么比复杂更强,但是,并没有告诉人们该怎么去做。

坤鹏论认为,要想启发法经常发挥奇效,前提有两个,一是,某个行业真正成为你的能力圈;二是,要有多学科思维模型。

然后,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特别是那些需要短时间内做出决定的时候。

是不是能力圈的检验标准就是,要像急诊室最优秀的大夫一样,当病人送来后,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并迅速安排做出诊疗决策,且准确率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坤鹏论也有个简单标准——能不能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行业的本质?

比如:房地产领域,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它的本质就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其他问题都可以认为是无足轻重,起码并不起主导作用。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所有理论的最高目标是使不可约的基本元素尽可能简单、尽可能少,且不用放弃经验唯一基准的充分代表。”

这句话通常被简化为——凡事应该求简,但不要过分简化。

这个过分简化就是把本质也丢了。

当别人羡慕地问你,为什么能够这么专业?

你的脑海中出现是《卖油翁》的那句话:“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说明,你真的迈进了专业的门槛。

如果,你看庄子的庖丁解牛时,并欣欣然深以为意。

说明你踏入这个专业的高手境界。

这其实就是:

塔勒布提倡的通过不断试错换来的知识;

1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收获的专业;

直接刻画进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所说系统1(快思考)的经验;

烙印在心理学家加里·马库斯所描述的反射系统的内容。

正如芒格所说,他经常看到巴菲特稍作思考就能说出某个投资的价值,而且极准,这就是典型代表。

当然,如果说它是直觉,很多人会认为更好理解。

盖格瑞泽认为,直觉具有3个特征:

第一是迅速出现在脑海中;

第二是个体并不知道直觉背后的深层运行机制;

第三是具有强烈的实现动机。

直觉为什么有时候很准?

首先,人们超过90%的决策是由直觉决定的,次数多了,从概率上讲,准的时候也多,会让人觉得它很准。

其次,相对而言,人们在进行逻辑推理、理性判断的时候,需要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但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人掌握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不完备的。

所以当面对复杂、易变的情况的时候,有限的知识反而容易使人做出片面、甚至错误的判断。

特别是在情况紧急、需要立刻做出判断的时候,未经整理的有限知识更容易混淆人的思维。

这时,直觉反而比所谓的深思熟虑更有效。

再次,直觉看似无意识的判断,其实,它建立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后天经验等之上,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随意。

有些知识、经验在获取后,经常不用,似乎被遗忘了。

但是,它们只是隐藏起来,在急性刺激的情况下,比如:黑天鹅突然降临,就会被激发出来帮助我们。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在面对复杂、易变、突发情况的时候,直觉往往更加准确。

总的来说吧,要想让自己越来越好,只有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这才是王道。

而且,人生已经够复杂了,为什么不让自己简单点呢!

也许,大部分问题都不可能有一个容易识别的原因,但往往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解决方法是可以立即识别的,有时直接就能看出来,而不用复杂的分析和十分脆弱、容易出错、追根溯源的复杂办法。

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

这两句是古人教导我们的,坤鹏论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后发现,12个字,价值抵得上千言万语。

另外,在我们的成长中,还有很多潜移默化的经验。

它们太平常,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偏偏这些都是人类代代总结出来的,对人生最重要的事——生存和安全的经验。

这些不成文的经验法则对我们的生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最后再次提醒,启发法背后更多靠的是厚实认知的支撑。

不要用二元论思维傻到停止学习和实践,每次决策靠灵光闪现。

我们总要琢磨一下,那些个脑袋中的灵光来自何方吧?

不要忘记《反脆弱》的核心思想就是——干,实践出真知。

人生高度在于不停地试错。

试错出真知,试错长灵光!

坤鹏论:任何事 从它不是什么开始做减法 因为少即是多(下)-坤鹏论

四、越来越集中,有时反而越容易解决问题

以前坤鹏论专题讲过二八法则,其实现在很多事情正在逐渐从二八变成了更加不均衡的99/1。

99%的互联网流量是不到1%的网站创造的;

99%的图书销售是不到1%的作者贡献的;

……

就不多举例子了,会让你桑心添堵。

不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只要对系统 进行1%的改善就能降低99%的脆弱性,或者也可以说增加反脆弱性。

只需要几步,很少的几步,往往还能以较低的成本,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比如:公司极少数员工会导致最多问题,败坏风气,辞退他们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少数的客户为公司带来大部分收入,那么就该用最大的精力来维护他们,这样既省时间又至少能保持收入;

找出带来80%收入的广告,发现其中共同点,然后强化,取消掉其他所有广告,广告费立省70%以上,收入却很可能增加。

五、如果找出一个以上做的理由,那就不要做

塔勒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用少即是多的直觉方法,很有道理。

比如:如果你做某件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

这不是说一个原因比两个原因更好。

只是,通过努力想出一个以上原因的时候,你其实正在试图说服自己做一些事情。

显而易见的决定,根本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再比如: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论,那就说明这不是真的。

没有人会说:“他是一个罪犯,他杀死了很多人,他很不懂礼貌,还有口臭,驾驶技术也糟糕透顶……”

还比如: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该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另外,如果在招聘中看到某个人的简历很长,他几乎做完了别人两三辈子才能做完的事情,让你都不由阵阵自卑。

直接将其忽略吧,绝大多数是不会错过。

因为,那不是真牛,而是真的吹牛。

六、随机的世界,减……慢……

有句经典叫:让子弹飞一会儿。

我们的世界常常伴随着随机,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就是最好的诠释。

就像股市,每一秒都在起伏波动。

如果时刻紧盯波动,不断出手干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之前的文章也说过,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出钱为他请一名私人医生,多么顶级都行。

健康的人,由于随机性,1/2时间里血压将高于正常值,另外1/2时间里,血压低于正常值。

如果他们去医院就诊,遭遇高于正常血压警报的概率约为50%。

如果医生又主动给他们开药,那么,一半人将处于服药状态。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预期寿命会因不必要的治疗服药而缩短。

所以,经常看医生,尤其是在疾病并不危及生命,或并非给你带来不适的情况下,就像你频繁看信息一样,是有害的。

人生,特别是信息通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不仅要摒弃各种正常波动带来的噪音,还要防止不少人为私利制造的噪音。

总结成中国一句俗话,别总是拿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大部分事,特别是被信息推动的事情,比如:金融,最该秉持的是——一慢,二看,三通过。

不仅要减,还要慢。

慢——就是且慢下结论,更不要听风就是雨,有点消息就赶紧下手。

看——一定要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看仔细了。

通过——这是最后一关,同样是成败关键,必须以价格这个安全边际为唯一标准。

坤鹏论:任何事 从它不是什么开始做减法 因为少即是多(下)-坤鹏论

七、财富越多越不独立

坤鹏论之前讲过,财富的终极用途是——让人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获得自由。

但是,很多人却受困于跑步机效应——为了停留在同一个地方,你需要赚越来越多的钱。

贪婪是具有反脆弱性的,但贪婪的受害者则不然。

其实,不光是个体,现在国家也同样受困于此。

综观历史,我们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无从未像现在这样负债那么多。

每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创造”纸币,不停地向自己的未来借钱。

寅吃卯粮,经济增长,不过如此。

贪婪的受害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拥有100万后,当看到还有人有1000万,马上觉得自己是个穷人,以此类推。

人外永远有人,山外永远有山,只能在跑步机上不停地奔跑。

这背后也有二元论思维在作祟,因为人类有失败的定义,但从来没有成功的定义。

就说用财富来衡量,到底拥有多少钱是成功?

于是,100万相对1000万,是不成功,1000万相对1亿,是不成功,1亿相对10亿,是不成功……

宙斯之子坦塔罗斯,以富有而出名,虚荣心令他骄傲自大,侮辱众神,因此他被打入地狱,永远受着痛苦的折磨。

什么样的永恒折磨?

他被困在一池深水中间,波浪就在他的下巴下翻滚。

可是,他只要弯下腰,想用嘴喝水,池水立即从身旁全部流走。

他身后的湖岸长着一排果树,累累果实压弯了树枝,就吊在他的额前。

只要抬头,就能看到蜜水欲滴的生梨、鲜红的苹果、火红的石榴,香喷喷的无花果和绿油油的橄榄。

可是,当他踮起脚想要摘取时,空中就会刮起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向空中。

最可怕的痛苦则是,连续不断对死神的恐惧——头顶上吊着一块大石头,随时都会掉下来,将他压得粉碎。

塔勒布说,你不可能信任一个站在跑步机上的人。

也正因为跑步机效应,为了让自己不掉下跑步机。

现代人,经常过一个阶段的知识灌输后,就会迅速成为一种职业的奴隶。

甚至对任何问题的观点都变得自私,以利己为目的。

商人靠年轻人的挥霍,烟草商等靠损害别人的健康,律师靠诉讼和人们之间的争斗……

如果我们能够进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窥探到他的真实想法和动机,我们会看到他的意愿和希望几乎总是寄托在牺牲他人的利益上。

当然,整体不会要求个人的仁慈,因为自私是成长的驱动力。

正如坤鹏论曾说过的,当全球所有国家都以GDP为唯一考核标准后,最终必然是你争我夺、你多我少、尔虞我诈的零和博弈。

只有将别人踩在脚下,才能让自己站得更高些,只有从别人碗里抢,才能让自己的碗里多……

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剥削,它只能让贫富更加分化。

国家如此,企业也会如此,人与人之间必也如此。

自由是什么?

谁有自主的意见,谁就是自由的。

谁能够跳下跑步机,谁就是自由的。

谁能够不会被强迫做他本不愿意做的事情,谁就是自由的。

自由,就像我们世界所深藏的秘密,只有真抓实干地去实践,才可以发现并拥有它,意见或分析是无法全面捕捉它的。

正所谓,话谁都会说,但不是谁都会做。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