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有什么好?上市最大的好处是,拥有了双重身份,一重是企业,一重是金融商品,特别是第二重身份,可以让企业插上梦想的翅膀——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别人的梦想,这也算是市梦率的一种解释吧。

——坤鹏论

坤鹏论:银行到底如何为自有资本补血充电?(上)-坤鹏论

银行,是个五行永远最缺钱的行业!

最近,中国的银行股又跌出了历史新低。

恰巧坤鹏论刚写完银行股如何选的系列文章,集中研究了不少,趁热打铁,今天就来聊聊市场为什么这么不待见银行股,以及银行如何解决最核心的资本充足率问题。

一、市场短期可能会犯傻,但长期绝对比你聪明

都说投资要逆向思维,但是,这个逆向绝对不能是傻不拉几、不问青红皂白地反向行之。

不管是巴菲特,格雷厄姆,还是芒格,亦或者戴维斯,大部分价值投资大师的成功靠的就是逆风而行。

但在扯起风帆之前,人家早就把风险摸得透彻无比,且计算出了概率,保证自己的数学期望值为正,接着再依靠凯利公式算出赔率,以大博小。

这里坤鹏论再唠叨几句凯利公式,它通过数学计算告诉我们,应该在高胜率低赔率时下大注,在低胜率高赔率时降低下注金额。

这背后就藏着价值投资的奥秘,像茅台、工商银行、平安等价值股,它们的胜率超高,但赔率并不高,凯利公式会坚决让你下重注。

而像10%胜率,赔率50这样的以小博大,虽然数学期望值高达410%,但是遵循凯利公式用赔率一除,反而要拿出最少比例的钱来投资。

这就好像从众多小股票中押注下一个阿里、腾讯或谷歌。

根据凯利公式你只能分散下很多小注。

运行几十年后,你会发现从众多小股票里押注下一个腾讯,会远远输给重仓持有茅台等股票的人。

这也是巴菲特愿意重仓可口可乐、富国银行,而不愿意押注早期的微软、苹果的原因。

实话说,概率、数学期望值、凯利公式真不神秘,小学数学水平就能计算,你不算,不代表别人不算。

坤鹏论认为,进了股市,一定要把自我感觉良好的臭天性戒掉,别以为人家说躺赚,真就是躺在床上等着掉馅饼。

优秀的人,都是因为努力才优秀,不是因为优秀才努力。

就说银行股,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从2008年开始一直走低,这都快低估10多年了。

这么长时间,已经说明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愚蠢,市场可能会在短期(1年内)犯错,但长期相对估值指标(PE、PB)一直偏低,100%说明有其他问题。

这个其他问题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供给侧改革、央妈和银保监会两大婆婆越来越苛刻的监管、强监管带来的可见的天花板、有了天花板资本市场的故事就没法编了……

坤鹏论:银行到底如何为自有资本补血充电?(上)-坤鹏论

二、其他问题都归于资本充足率

而这个其他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落到资本充足率之上。

它背后揭示的就是做任何事的根本——先得让自己配得上。

正如《龙公案》中那句俗语:大笔写大字,大人办大事。

银行经营的是金钱风险。

金钱的风险永远是损失,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丢。

钱越多,风险越大。

所以,银行存活的关键就是:自己的钱配得上,自己的钱赔得起。

也就是银行有能力用自有资本承担损失,保障存款人或债权人的资金。

当然,赔得起,也是指大部分情况下,真遇到非常严重的危机,还得靠国家出手。

同时,银行想要创造更多财富,提升ROE,永远会有扩大杠杆的冲动。

而在强监管之下,杠杆被限制,也只能靠杠杆这头的自己更沉重(自有资金更多),才能让杠杆那头撬动得更多。

另外,银行永远最缺的就是资本。

这个不难理解,因为,金钱就是银行的商品,金钱就是银行信用扩张(印钞机)的基础,金钱就是银行的杠杆基石……

坤鹏论一直认为,管理就是——你想得到什么,就考核和激励什么。

反之,重点考核和激励什么,说明企业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个什么。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巴塞尔协议》,美国的骆驼评价体系,还是我们银保证会的腕骨监管体系,以及央行的MPA体系,它们监管的核心之核心都是资本充足率。

三、我国银行商业化时间不长

我国银行真正的商业化时间并不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直到1995年才颁布实施。

这样,中国人民银行才转变为真正意义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开始建立。

在此之前,银行都是空有其名,经营水平低下,实际就是政府的钱袋子,相当于政府出纳,这边尽可能低成本吸收居民储蓄,然后补贴政府和国有企业。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4年,真实存款利率=名义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10.72%,而国企贷款享受零利差,也就是国企平均贷款利率=居民名义存款利率。

1999年,国家同时建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承接、处理银行此前的那些个烂账,银行才得以轻装上阵,凤凰涅槃。

2003年4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简称,银监会)成立。

2018年3月,它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

2005年至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陆续上市,银行规范经营时代开始。

坤鹏论:银行到底如何为自有资本补血充电?(上)-坤鹏论

四、银行如何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

2012年6月8日,银监会颁布了参考《巴塞尔协议Ⅲ》制作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银行业开始被强监管。

但是,该办法中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大部分银行很难达到,最后只能妥协出到从2013年开始到2018年截止达标的6年过渡时间表,可见我国银行在这块实在是太难了。

要注意,这还是妥协的结果,说明如果只是自我成长、自我积累,就算给6年时间,很多银行也达不了标。

再加上以下现实的压力:

第一,银行大量存量资本工具将在2019年~2020年进入可赎回的状态;

第二,《巴塞尔协议》要求成员国列出国内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并对它们实施更严格的监管。

所以,2019年11月26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准备打造中国版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初步打算评估出30家左右,使得银行需要更多资本来满足资本要求;

第三,金融稳定理事会的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监控指标实施迫在眉睫,我们位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工、农、中、建,很可能要在2022年~2023年执行;

第四,2018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要求银行的表外、表表外资产需要回表(这里的表指资产负债表),更是让众多中小银行压力山大。

这些压力袭来,从央妈的角度是扩表,也就是货币宽松,就是印钞。

银行们呢?它们该怎么办呢?

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融资!

1.融资第一步:上市

还记得坤鹏论讲的沙丁鱼罐头的故事吗?

两位炒手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

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价钱从对方手中买进这罐沙丁鱼罐头。

不断交易下来,双方都赚了不少钱。

有一天,其中一位决定打开罐头看看,了解一下为什么一罐沙丁鱼罐头为什么能卖如此高的价钱?

结果,他发现这罐沙丁鱼是臭的。

他以此指责对方卖假货。

对方回答道:“谁要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融资最好在什么地方融?

自然是金融市场。

那么,要想在金融市场融资,首先要让自己变成沙丁鱼罐头,成为金融商品。

因为成了金融商品,即使是臭的,大部分时候也不影响受人追捧。

而银行这种合法的借新还旧、靠信用扩张获取暴利的金融生意,只要给它资本、给它时间,再臭、再烂的摊子也能收拾好。

恰恰从2018年开始,银行开始扎堆上市,争先恐后要当金融市场的沙丁鱼罐头。

2019年更是迎来了银行IPO的井喷,8家银行上市。

而2020年截止到2月底,已有17家银行排队IPO。

目前,A股已有36家上市银行。

坤鹏论:银行到底如何为自有资本补血充电?(上)-坤鹏论

2.融资第一招:优先股

(1)什么是优先股?

优先股是普通股的对称。

它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

公司发行优先股,主要以保险安全型投资者为发行对象。

优先股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通常预先明确股息收益率。

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就像债券和存款一样,购买前就知道了利率。

所以它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增减。

而且,优先股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但是,一般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

对于公司来说,由于股息固定,它不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

第二,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

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活动没有投票权,只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享有投票权。

第三,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仅次于债权人。

索偿权是指在当权利,资源等因个人或集体而遭受侵害、损失的时候,所具有的要求赔偿的权利。

(2)银行最爱优先股

2018年前,优先股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实践应用不多。

因为,它的发行条件苛刻,不是大型公司(上证50指数成份股),就是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中,也是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居多。

据数据统计,2014年~2018年,有20家银行发行优先股融资5761.50亿元,占了所有优先股实际募资总额的92.77%。

而在20家银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实际募资2900亿元。

(3)为什么银行喜欢优先股?

因为,优先股能计算入银行资本充足率。

所以,银行发行优先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补充资本。

而且,《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除了商业银行外,优先股不能转股。

也就是其他发行人不能约定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没有期权的价值。

而对于有转股特权的银行来说,这也就凸显了优先股的最大优势:

本质上是一种股权融资手段,也就是不用还钱!

其实,从《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中可以显示感受到:优先股承载了补充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历史使命。

2019年7月,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证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修订)》。

这次修订,最大的意义就是有效疏通了非上市银行(大部分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优先股发行渠道,让它们也更好地享受通过优先股的补充资本。

对于银行来说,优先股结合了债券和普通股的优点,既无到期还本的压力,也并不必担心股东控制权的分散。

就现金流而言,优先股类似于永续债,可以计入权益,降低资产负债率。

其次,优先股是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捷径,募资成本低。

发行成本基本上没有见过超过7%的,而普通股的募集成本就相当高了,正常都有7%~9%。

所以说,即便考虑税收的因素,优先股的募集成本也是相对比较低的。

最后,我们要明白,银行的优先股发出来,它叫股,意味着没有到期日。

不过,它有赎回条款和强制转换条款,但基本都是保障银行利益的,投资者基本只有买的权利。

其中,赎回条款是,银行可以选择某一特定时间(通常5年)赎回优先股。

强制转换条款呢?

它允许银行在某一时间将优先股转换为公司普通股。

比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5.125%或被银监会认定生存困难。

(4)优先股的缺点

优先股只能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而且其成本也要比后面要介绍的可转债高。

坤鹏论:银行到底如何为自有资本补血充电?(上)-坤鹏论

3.融资第二招: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

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为增加二级资本公开发行的债券。

它是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二级资本债原始发行期限5年以上,目前主流的是“5+5”期限结构债券。

它的优点是:类似股权募资计入银行的资本金而不增加银行负债,不仅大大提高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资本总额增加),而且财报中不体现为银行负债。

二级资本债对于非上市、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优势尤为突出。

2019年1月~11月,我国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规模已经达5836.5亿元,超过了2018年整年的4900亿元的规模。

规模量大增的背后是中小银行持续入场发行。

二级资本债最重要的条款有三条:

(1)次级条款:债券本金清偿顺序和利息支付顺序都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之前。

除非发行人结业、倒闭或清算,投资者不能要求发行人加速偿还本期债券的本金。

(2)减记条款:简单理解就是银行破产时,银行有权单方面宣布将对二级资本债的投资人承担的本金利息偿付义务一笔勾销,对于投资损失,采取普通股的形式支付。

(3)提前赎回条款:也就是银行有选择提前赎回的权利,在目前相对主流的“5+5”期限下,商业银行可在第五年末申请银保监会行使赎回权,如果发行人赎回后资本水平仍满足银保监会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发行人一次全部或部分赎回全部债券。

从2017年起,接连出现商业银行发行人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虽然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底线,但也高不了多少,资本厚度不够,面临短缺压力,所以就耍赖不赎回。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就是被动拉长投资风险。

上面介绍的二级资本债实际为减记型二级资本债。

2018年,央行发布第3号公告,其中特别提到“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资本补充债券可以实施减记,也可以实施转股。”

并且,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时间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

该公告可谓打开了银行新型“补血”工具闸门。

而条款中专门约定转股的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债用股偿)不远矣。

当然,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并非新鲜事物,此前早已有之,但发行数量屈指可数。

我国第一笔附有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可以追溯至2016年8月,嘉兴银行发行8亿元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发行期限为10年。

不过,此后转股型二级资本债逐渐淡出投资者视野。

现在,它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就看如何给它赋予创新了。

(未完待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