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听风就是雨,更不要跟着风做决定,风可以张嘴就来,但雨是要真下下来的,结果是要真干出来的。

——坤鹏论

坤鹏论:价值万金的每周工作4小时(三)-坤鹏论

七、忘了时间管理吧!

名著《小王子》的作者——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里苏佩里曾说过:“完美不是指没有东西能增加上去了,而是指再也不能减少什么了。”

李小龙有句名言:“不是积聚而是精简,不是每天增加而是每天减少,文明的高度总是向着简化迈进。”

奥卡姆剃刀的提出者——威廉认为,对于可以用不多精力就能完成的事情,过多的投入就是愚蠢。

1.大部分人傻傻地信奉着“忙是最好的!”

对于时间管理,就一句话——忘了它吧!

因为,很多时间管理的出发点就已经完全错了,它们无非是在延续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陈旧观念。

路错了, 再努力也跑不到终点!

大部分人是“大量工作才能获得好结果”理念的信徒。

从严格意义上讲,你不应该试图每天都做更多的事,同时,每一秒钟都在开足马力地工作也是不现实的。

忙碌不是勤奋,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傻忙。

而假装忙碌,通常是为了掩饰自己逃避了那些必须做又很难做好的事情。

不可否认,我们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老板,是根据表面忙碌来评判别人以及员工的。

所以,如果你想在公司里向上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着手机和几张纸在办公室里晃悠就行了。

不夸张地说,不少公司所谓的加班加点、热火朝天,其实只是因为老板还没下班,所以大部分人才不敢走。

或者干脆就是大家默契且心照不宣地表演给老板看。

所以,只要在办公室里面,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你一定会早九晚五地不停忙碌。

否则,即使你的工作成效是过去的两倍,同样的工作只用同事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老板也极有可能看你不顺眼。

因为,大部分老板对员工的期待永远是:一周工作40小时,多多益善!

不信就去看看吧,这类老板的公司通常雇了一堆冗员。

2.有效率?还是,有效益?

效率指的是,做那些使自己可以更接近自己目标的事情。

效益指的是,尽可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不管任务重要与否。

全世界公认的做事模式是:无论效率如何,有效益就好!

但是,蒂莫西告诉我们两个真理:

第一,不重要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会变得重要。

第二,耗时的工作并不等于重要的工作。

当然,做些什么比如何去做更重要,有效益确实很重要。

但是,如果不是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有效益也是徒劳的。

这个世界上能够最好阐述这两个真理的法则是:二八法则。

它的提出者是维弗雷多·帕累托,因此,也叫帕累托法则或帕累托分配法。

坤鹏论曾在《股市为什么总是八赔一平一赚》中讲过,所谓的八赔一平一赚、二八法则……其实都是复杂性科学中的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的共性是绝大多数事件的规模很小,而只有少数事件的规模相当大。

正如二八法则所揭示的:

社会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80%的公司收入,源于20%的产品和客户;

股市中20%的投资者赚和平,80%的投资者亏钱;

赌场里面的10赌9输;

……

后来,哈佛大学的语言学专家乔治·K.齐普夫,通过研究英文单词出现的频率发现,只有极少数的词被经常使用,而绝大多数词很少被使用。

实际上,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语言都有这样的特点。

齐普夫由此提出来了最小努力原则(或叫最省力原则)的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均受此原则支配,总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所以,懒是人的本性,为了懒,干什么事都想寻找捷径,做“懒”相关的生意,都差不了。

坤鹏论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股市为什么总是八赔一平一赚》。

看过后,你的认知会大大提升,足以让你俯瞰二八法则。

比如: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证明,为什么人要不断努力,不停学习?

因为只要在社会、经济、金融以及其中的股市等复杂性系统中,拼的是通过努力和学习打造的竞争适应性,它越强,处在系统的位置就越高,甚至强到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是可以塑造!

坤鹏论:价值万金的每周工作4小时(三)-坤鹏论

3.如何将二八法则运用于实践?

人们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常常很差,还喜欢夸大用来打发时间的琐事的重要性聊以自慰。

蒂莫西在学习了帕累托的二八法则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到底是哪20%的原因造成了自己80%的问题和不快乐?

到底是哪20%的原因带给自己80%的理想成果和快乐?

经过整整一天的分析后,他不再和120多位批发客户中的95%联系,彻底取消了2%的批发客户名单,最后只留下3%的优秀批发客户继续销售和生产。

因为:

95%的客户只创造了5%左右的收入,但却花掉了他98%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涉。

那3%的客户基本带来了他85%的收入,并且定期订货,沟通顺畅,几乎不用太多维护。

2%的客户也是大客户,占了公司收入的10%。

但是,他们却是蒂莫西一天所有不快乐和愤怒的源头,甚至还影响到了私人时间。

所以,他果断炒了这样客户的鱿鱼。

经过如此调整,蒂莫西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每周工作时间从80小时减少到15小时左右,月盈利从3万美元增长到了6万美元。

后来,他又把二八法则运用到了广告、网上加盟和合伙人。

比如:找出带来80%收入的广告,发现其中共同点,然后强化,取消其他所有广告,广告费立省70%,直销销售额却从每月1.5万美元增加到了2.5万美元。

再比如:解散了超过250个低产出的网上加盟机构,集中精力在两个给公司带来90%收入的加盟者身上,管理时间从每周5~10小时降到了每月1小时。

4.显得忙碌与时间不够,那是主次不分造成的!

蒂莫西告诉我们,放慢步子,因为大多数事情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差别。

显得忙碌,只是懒惰的一种形式——懒于思考和未经选择地去选择。

显得忙碌,通常和无所事事一样的低效率,更让人生厌。

做事情有所选择,也就是少做,才是通往效率的途径,集中精力做少数重要的事,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容易陷入琐事之中,摆脱的关键就是,永远提醒自己:

时间不够,实际那是自己主次不分造成的!

如何才能让自己做得少得到的多呢?

诀窍就是:写一个待做事情的表单,写一个不需要做的事情的表单。

如果你还是无法下手,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得了心脏病,每天只能工作2小时,你会做什么?

问题2:如果你的心脏病二次发作,以后必须把工作量控制在每周2小时以内,你又会如何做?

问题3:现在有把手枪指着你,不得不把每天工作量的4/5砍掉,你会砍掉哪些?

简化需要无情,每个月最少考虑一次这个问题,这样才会使你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问题4:我希望自己看起来非常高效的时候,通常会做哪些事?

找出这些事,因为它们基本就是你用来拖延重要事情的借口。

重要的事通常会令人不愉快,要么是失败的概率高,要么有面临被拒绝的可能。

所以,大部分人会用忙碌于别的琐事,来躲避去执行这些重要的事。

问题5:谁是那20%的人,为你带来了80%的欢乐时光?谁又是那20%的人,带给你80%的抑郁、愤怒?

远离那些用消极态度、倦怠和对自己及外部世界低期望值来荼毒我们的人。

断交,或是切断和某个群体的联系,才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否则你是受虐狂。

不要低估你那些悲观、犹豫不决、做事没条理的朋友对你的影响力。

如果朋友不能帮你变得更强大,那他们就在把你变得不堪一击,分类就这么简单!

问题6:学会反问自己,如果这就是我今天所完成的全部事情,我会对自己的一天感到满意吗?

你应该每天早上列出今天重要性排前三的事情 ,甚至还可以把明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

不建议用电脑,用一张标准的A4纸,对折三次即可。

一天之内,不要给自己计划两件极为重要的任务,永远不要。

如果事情都至关重要,那就没有重要了。

在考量事情的紧急程度时,不妨问自己,如果我不做这件事,会怎么样?

坤鹏论:价值万金的每周工作4小时(三)-坤鹏论

5.选择的悖论

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写了一本名为《选择的悖论》,他从心理学来解读人的经济行为。

其中心思想就是:选择越多,幸福越少,如果选择更少,人们会活得更好。

选择过多不仅使人们做决定的过程更艰难,因而感到更沮丧,还会让最终被选中的“幸运儿”魅力大减,导致满足感更低。

巴里教授提供的“明智选择锦囊”第一位就是:

(1)“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通过限制选择的数量,我们可以少做一点选择, 多一点舒心,这反而是一种解放。

因为收入是可以改变的,但有些资源则不能,比如:精力和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永远是稀缺的,所以好钢永远要用在刀刃上。

(2)想过得更好,就该追求“足够好”,而不是“最好”。

事事都要最好,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同时,它还会让人总是陷入所谓的深思熟虑、举棋不定的境地。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并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只是人们做的效果不同,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要想得到好的结果,想得差不多就好,关键是干干干!

(3)想过得更好,就该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

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虽然到处都是选择,但不代表你一定能找到最完美的选项。

(4)想过得更好,就该明白,好不可能永远好。

任何好东西都不可能源源不断、不停地给我们带来欢乐。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愉悦感减弱后依然感到满足。

比如:买新车时要明白,无论你买的车多好,两个月后,你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激动。

记住,关注现有的事物有多美好,而不是关注它们现在没有原先那么好……

(5)想过得更好,做决定时就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

当某个东西允许换货,我们就很可能真的去换了。

当我们可以对某个选择反悔,满足感就会降低。

如果选择不可更改,我们就会施展验证性偏见等多种心理机制,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好的。

这对于一些事情是有好处的。

就像寻找终身伴侣,收获幸福和安宁的唯一途径就是对自己说:“我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就算那个谁长得再好看,也与我无关。”

一旦做了不可逆的选择,你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已有关系上,而不是无谓的猜疑。

(6)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少关注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别比较!

只要是自己最亲爱的人,都不要不停地去和别人家的比较,它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爱情、婚姻、亲子关系的痛苦之源。

人比人气死人,社会比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恶劣。

学会接受“足够好”,而且,再怎么比,别人的好也不可能比到你身上来。

你还得明白,所有的真好就像发大财,从来都是闷声享受,绝对不会秀出来。

(7)想过得更好,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别去多想那些已经被否决的选项,那不仅会降低你对选择的满足,更是庸人自扰。

就像股票投资,对于满足者来说,所谓的“好投资”不过是回报率比通膨率高就好,其他的就不用劳神思考了,不用去想如果把钱用在别的地方会不会更好。

除非真的很不满意,否则还是买常用的那款;

在采取行动前,不要让自己陷入深思熟虑、举棋不定的境地;

不要轻易被所谓的“新款或升级版”迷惑;

没“痒”别乱“挠”;

……

(8)想过得更好,做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选择者掌握选择主动权,知道什么需要选择,什么不该做出选择,他们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选择机会。

但是,面对海量选择时,我们通常会被迫成为捡拾者,只能被动地从已有选项里挑选。

少花些时间决定无关紧要的事,用省下来的时候问问自己,在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中,能让你迸发激情的是什么?在没有适合的选择的时候,不妨思考怎么创造出更的选项。

坤鹏论:价值万金的每周工作4小时(三)-坤鹏论

6.别抱怨

后悔是过去式的决策,停止抱怨!是减少后悔感觉的良方。

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关注到自己在抱怨,然后采取行动停止抱怨。

你可以试一下威尔·鲍温著名的21天不抱怨试验:

在手上戴一个手镯,每抱怨一次就把它摘下来,换到另外一只手上。

这个试验的目标是21天都没有抱怨,每抱怨一次就得从零开始计次。

这种持续增加的对抱怨的警觉,能够帮助你减少那种毫无意义地对过去事情的反复思量。

这种反复思量除了消耗你的专注力外,对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善。

九、朝九晚五的幻想和帕金森法则

没有一定的利益,一般人是没有动力去好好利用时间的。

这个世界已经习惯了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这段时间工作。

既然你在这个时间段里受雇于人,那就必须待在办公室里,你就不得不找各种事情来打发这段时间。

因为有的是时间,所以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我们总认为,一天的时间真的不够多。

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维已经掉进了8小时工作的陷阱。

因为8小时的时间要填满,我们才有满满的8小时工作;

如果我们有15小时,我们就会工作15小时;

如果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2小时完成,并且绝对不能拖延。

神奇的是,我们往往会在2小时之内完成它。

有个法则叫帕金森法则,该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

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

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一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做的6天。

如果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它就会变成一场精神磨难。

精神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的最终产品通常不会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

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帕金森法则。

十、二八法则和帕金森法则一起用起来!

所以,增加成效和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

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二八法则)。

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则)。

方法是,两个法则一起用,确定几件重要的事情,用非常短和清楚的时限来计划它们。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没有正确选定目标和重要的任务之前就莽撞开始和结束,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会摇身变成重要的事情。

即使你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限,那些强加到身上的(或突发的)次要事情就会不断地出现,不断占用你的时间,让你一天下来一事无成。

二八法则和帕金森法则告诉我们,大部分的投入都是无用功,浪费的时间与得到的时间成正比,只有对高负荷工作量的有效限制,才会迎来优异的效率和时间的自由。

每天固定的时间段,至少问自己三次以下问题:

我现在有成效,还是很忙碌而已?

我不停地找事做,是不是为了逃避做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定要避免多任务的一心多用。

它会带来一种病——任务蔓延综合症,就是表面上很忙碌,仿佛做了很多,其实成果很少。

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都使用帕金森法则。

把日程缩短,设置必要的时间节点,让任务更为集中,从而避免犹豫不决和拖拖拉拉。

坤鹏论:价值万金的每周工作4小时(三)-坤鹏论

十一、培养选择性忽视的能力

蒂莫西表示,他从来不看新闻,也几乎不买报纸。

他认为,大多数信息耗时、消极,与目标无关,也在你的能力之外,知道了也无能为力,反而平添烦恼,何苦来哉!

为自己控制不了事担忧,那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为你不认识或他不认识你的人或事,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注意力,还大多是负面作用,这不是有病,是啥?!

所以,对于信息,正确的选择是大量输出,减少输入。

蒂莫西每天只在吃午餐时会扫一眼自动售报机那些报纸头版的标准。

而且,就在整整5年时间里,他没有因为这样的选择性忽视而遇到任何麻烦。

如果你想知道今天发生的大事,可以在聊天时问别人:“告诉我,最近世界上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吗?”

如果事情真的那么重要,人们一定会谈论它,你可以从别人口中了解整个事件。

坤鹏论做股票投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每天90%以上的财经信息不是假的,就是无卵用的。

如果你有心去统计一下大部分财经公众号全年的文章标题,最集中的用词就是:

重大利好、国家战略、惊雷、重磅信息、大影响、突传好消息、大拐点、惊人一跃、趋势已来、2020年最大发财机会、最危险、最大悬念……

有一个强大的定律是:都重要,都不重要。

如果一个人天天说有惊天消息或是内幕,这个人不是骗子,也是为了骗点什么,骗点击也是骗!

可以说,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已经“重大”了、“重磅”了、“惊天”了快365天。

截止2019年12月25日,对于大多数老百姓,基本还没有一个真让人心服口服地惊诧!

静心琢磨一下,如果你不看它们,这一年也是该怎么活,就怎么活,反而少了毫无意义的焦虑。

所以,千万别听风就是雨,更不要跟着风做决定,风可以张嘴就来,但雨是要真下下来的,结果是要真干出来的。

十二、如何在10分钟内将阅读速度提高200%?

蒂莫西在书中提到了“如何在10分钟内将阅读速度提高200%”的方法。

坤鹏论测试了一下,效果不错。

技巧1:两分钟

在快速阅读的同时,用一支笔或手指在每一行下面画过。

阅读是一系列的间歇移动,也叫扫视,视觉上的引导可以防止遗漏。

技巧2:三分钟

从每一行的第三个字开始看,到倒数第三个字为止。

这就用上了眼睛的余光,我们平时的余光都浪费在了空白的边框上。

而且,即使下一行的关键词句就在头尾的三个字的位置上,你也用余光阅读到了它们,而且还减少了眼球的运动。

习惯以后,可以再增加两边跳过的字数。

技巧3:两分钟

一旦习惯两边跳过三四个字后,尝试每一行只间歇性地移动两次,只看跳字后其余部分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

技巧4:三分钟

运用以上三个方法,以超出理解限度的速度阅读5页,然后再以舒适的速度继续阅读。

这会提高你的理解力,并重新定位你的阅读极限。

就好像50公里的时速已经比较快了,但如果这是你在高速公路上由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降下来的,就会觉得前者只是慢动作而已。

最后,在阅读的书里计算每分钟的阅读字数,以取得进步。

将10行的字数相加后再除以10,得到平均每行的字数。

接着,再乘以每页平均行数,得到每页平均的字数。

如果你1分钟内读完了1.25页,平均每页字数是330个字,你每分钟的阅读字数就是412.5个。

经过训练,如果每分钟能读3.5页,每分钟就是1155个字,你就能进入世界上阅读速度最快的读者中的前100位了。

(未完待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