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看过巴菲特的童年,会对这句话感触更深。

——坤鹏论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五、初中送报买农场!

1.12岁,在祖父的杂货店打工

1942年,沃伦·巴菲特12岁,他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搬到了首都华盛顿。

环境的变化令小沃伦难以适应,他思乡心切,郁郁寡欢,经常整夜无眠。

后来,他给祖父欧内斯特写信诉说了自己的抑郁心情。

祖父很快回信建议他搬回奥马哈,并读完8年级。

最终,父母同意了这个建议。

沃伦·巴菲特回到家乡,与祖父和爱丽丝姑姑一起生活并参加到了祖父的巴菲特父子公司工作。

搬箱子、拉苏打水瓶、清扫垃圾箱……

“没有谁在店里闲荡,从早上第一个钟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你都处于无比的繁忙之中。”

在这里他直接感受到了祖父节约每一分钱的美德。

同时,他的失眠症彻底被累治愈了。

用多丽丝姑姑的话说:“天哪,不,他睡得欢呢。”

查理·芒格小时候也曾每周六在巴菲特父子公司工作。

但他和沃伦·巴菲特的相遇,直到成年后才有缘一见。

这段时间,沃伦·巴菲特还经常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并再次宣布他将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当对方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时。

他说出了后来的那句名言:

“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2.13岁,开始伟大的送报事业

送报曾经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作,象征这个国家努力开创新局、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的精神。

送报员负责订户报纸的进货、销售和递送。

而且他们通常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门工作,甚至是天气严寒的季节,也是独自一人完成所有工作。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就是,送报员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有本书叫《报童瑞恩:送报纸的巴菲特美国式直线创富法则》,其中揭示了报童是如何从送报的经验里学到教训,而这些教训最终使他们得以提早迈向成功之路,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读本。

13岁,沃伦·巴菲特回到华盛顿,同时也开始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生意——送报。

开始是《华盛顿邮报》,但他认为光送一份报纸投入产出比低。

从这一刻起,沃伦·巴菲特的企业家思维开始闪烁光芒。

因为,投入基本是固定的,不管送几份,都要在一条线路上走一遍,那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品类。

于是,他又开拓了送《华盛顿时代先驱报》的业务。

并且,为了继续增加线路的产出,沃伦·巴菲特还在送报路线经过的公寓里兜售杂志。

这位小企业家还没有满足,他认为,既然一条线路可以赚钱,只要简单地复制线路就能大概率成倍赚钱。

说干就干,这就是小沃伦的风格,很快他就拥有了5条送报线路,每天早上5点20就得出发赶公交车,早上要送大约500份报纸。

后来,沃伦·巴菲特特别喜欢向别人讲述这个双重路线的送递故事。

在菲利普·格雷厄姆代表《华盛顿邮报》收购《华盛顿时代先驱报》之前,小沃伦就已经在送报路线上将它们合并了。

在他的精心运营下,送报业务成了一项大生意,每个月可以挣到175美元,相当于当时全天工作的年轻人的收入。

有人曾帮他计算过,20岁之前的他已经干了十几个行业,其中卖报纸一直是他最稳定、最喜欢的工作,同样,也是他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即便后来有了新的生意财源,他还是在卖报纸,直到研究生的暑假期间,他仍在卖报纸,当然,那时的规模更大。

甚至其父对他最有效的训诫是:如果学习成绩上不去,就不要送报了!

正是在送报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产品,沃伦·巴菲特注意到了报纸行业的利润丰厚。

1984年他这样写道:“一家具有主导地位的报纸,其经济价值是优秀的,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一类。”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报纸不再居于垄断地位,其他媒体分食了报纸业那块广告大蛋糕。

1991年,沃伦·巴菲特说:“实际上,报纸、电视、杂志这类媒体开始像普通商品型企业一样运转,不再是特许经营权类型的企业了。”

在赚钱的同时,他还积蓄着每一分钱。

13岁时,他开始登记自己的收入并提交了纳税申报表。

1945年,14岁的沃伦·巴菲特已经拥有了1000美元以上的储蓄。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取出了1200美元,投资到了内布拉斯加的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并出租给农民。

他在高中时的自我介绍词是:“我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沃伦·巴菲特,在中西部拥有一块农地。”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3.不成功的离家出走

总的来说,初中时代,除了送报,沃伦·巴菲特一点都不开心。

在学校,他经常给老师找麻烦,学习成绩也平平,不合群,不修边幅,就连校长都找其母亲提醒要好好给他修整一番。

甚至,14岁时,他还伙同两位小伙伴一起离家出走,准备到宾州一个高尔夫球场当球童。

不过,这次出走并没有完全成功。

他们虽然到达了目的地,可是,第二天却在酒馆的房间里遭遇警察的盘问。

尽管沃伦·巴菲特的油嘴滑舌让他们蒙混过关,最后警察将他们放走,但三个人的热情被扑灭了,当天搭车回家!

不过,这次不成功的反叛,却改变了沃伦·巴菲特,他在学校突然用功起来,显得非常驯服。

六、高中,为本金而奋斗

1.开各种公司

上高中后,他还在不断寻找、尝试各种赚钱机会,并将自己的几项新买卖称为公司。

“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卖二手高尔夫球,6美元12个,他从芝加哥进货,进价是12个3.5美元,每卖12个高尔夫球,可以赚2.5美元。

这个生意是他早就做过的,还在奥马哈时,他曾号召半数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收集高尔夫球,然后他按品牌和价格分类整理出来,再让小伙伴拿出去叫卖,他给提成。后来生意实在太火,他们被职业贩子赶走了。

“巴菲特邮票公司”——向内布拉斯加以外的地区出售值得收藏的成套邮票。

“巴菲特光亮公司”——则从事汽车护理上光业务,后来,他放弃了这个生意,因为这事儿基本是个体力劳动,而且工作量大的惊人。

你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还撺掇朋友造假硬币,当然这个没成功。

2.经典之作——弹子球机租赁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他和朋友合伙,将25美元买来的二手弹子球机修好后,再租给理发店。

这样理发的客人在等待时可以投币玩游戏。

没想到这招很灵,第一天他们就用一台机器赚了14美元!

而且这个生意的扩张速度相当快,一个月就铺了三家理发店,后来又扩张到七家。

“后来,我们每周挣50美元,我从未梦想过生活会是如此美好。”

沃伦·巴菲特在这个生意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资本和财务能力,他负责为机器筹措主要资金,朋友则发挥动手的能力负责修理 。

同时,沃伦·巴菲特还记账并打印每月的财务情况报表。

从这次的经验他学到一件重要的事:“资本会为主人工作。”

在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存到大约5000美元。

这笔钱来自他送过的60万份报纸,来自他的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生意,还有来自那块农场的佃户……

这是沃伦·巴菲特人生的第一桶金。

3.延续儿时对赌马的喜好

预测艺术要以信息为基础,关键在于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信息,然后正确地分析,理性地使用。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沃伦·巴菲特就在阿克萨本赛马场中首次进行了预测。

他的好朋友拉塞尔的母亲将他们带入赛马的天地。

因为两个人年纪太小,不能下注,所以他们就开展了一项“弯腰屈身运动”。

也就是去捡拾地上被人们丢弃的注票,也常常能发现中了奖但又不小心被扔掉带着“魔钱的票”。

在赛马场,沃伦·巴菲特学会了一点看马经,这为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预测赛马结果综合了他非常擅长的两件事:收集信息和数学计算。

除了赢家有4条腿、在跑道上奔跑之外, 赛马和玩21点时候的计数没什么不同。

很快,沃伦·巴菲特和小伙伴有了足够的了解并写出了自己的马经,他们灵机一动,将其称为《稳健之选》。

他们在家里的地下室用一台老式打字机将赛马的名次预测打印成稿。

然后跑到赛马场叫卖:“快来买《稳健之选》吧!”

不过,当时《蓝色马经》的销量最好,而且价格比较贵,赛马场会从中抽佣金。

而他们的《稳健之选》只卖25美分,属于打折商品。

但是,赛马场很快就不让他们卖了,“因为除了我们之外,他们对赛马场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宰上一笔。”

不过沃伦·巴菲特的赌马情结并未结束,在父亲当上国会议员后,因为有权使用国会图书馆,所以他请求父亲:“爸爸,我就想要一样东西。我想你去国会图书馆把里面所有和赛马预测有关的书都借出来。”

“于是,父亲就给我找了几百本关于赛马预测的书。”

看书、订阅杂志、实地考察,在前一天进行预测,第二天看是否有效,“我每天都测试自己的预测能力,测试我脑子里所有不同的系统方法。”

这让沃伦·巴菲特对赛马的认识大涨,而且总结了不少赌马中存在的规律,比如:

输了之后继续赌,直到输光为止。

而赛马场靠的就是人们不停歇地下注,直到他们输钱为止。

这不就是赌徒输光定律吗!

他开始思考,如果做一个出色的专业赌马人,并对上面的规律善加利用,是不是肯定能赢到钱呢?

高中时期,大概在16岁的时候,他暑假会回到奥马哈去阿克萨本赛马场赌马。

平时,还会找自己的高尔夫教练一起去西弗吉尼亚查尔斯顿的赛马场,甚至是请假不上课也要去。

而这位名为鲍勃·德韦尔的高尔夫教练被沃伦·巴菲特视为可以提高自己的赌马技术。

德韦尔教会了他如何高明地阅读最重要的马经——《每日赛讯》。

后来,他还和同学一起去赌马,投的赌金在6~10美元之间,有时候买得很准。

“沃伦只在独赚赔率很好的时候才下大赌注,但是,他会冒风险把送报赚的辛苦钱投到看中的赛马身上。”

这个风险就发生在他自己一个去查尔斯顿赌马。

他在第一轮比赛中输了,但他没有就此回家。

他不停地下注,又不停地输,直到他输的钱超过了175美元——差不多输了个精光。

后来,沃伦·巴菲特这样总结道:

“我回到家,去了Hot Shoppe给自己点了他们提供的最大份的东西——一份巨大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冰激凌,这花掉了我剩下的所有钱。我一边吃,一边算我得送多少份报纸才能把我输掉的钱挣回来。我不得不工作一周多才能赚回这些钱,而我损失掉这些钱是因为一些愚蠢的原因。 我不应该每场比赛都下注。我犯了最严重的错误,输钱了,而我认为我那天能把输的钱赢回来。之前说过的第一条规则是第一轮比赛后,没有人就此罢手。第二条规则是你不必非得用输钱的方式把钱赢回来。你知道,这是非常基本的道理。”

他意识到自己作出了一个情绪化的决定吗?

“噢,是的。噢,我觉得很恼火。那是我最后一次做这样的事!”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4.继续专心研究投资

除了做生意,沃伦·巴菲特还在专心地研究投资。

就像别的男孩在早饭看报纸时,会留意阅读体育版,而他却已经开始研究股票图表了。

并且他已经读了不下100本有关商业的书籍。

甚至关于他是股票投资专家的猜测传到了学校,就连老师们都千方百计想从他那里挖出一些关于股票的信息。

在其高中学校的年鉴中,对他的描述如下:

有着双明亮的、流露着渴望的眼睛,整齐中分的头发和温驯的笑靥。

标题上注明着“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家”。

七、从小就热爱阅读,并从书中找方法找答案

沃伦·巴菲特是第五十三大街有名的书虫。

他被邻居们认为拥有照相术一般的记忆。

“我从没见过他扶犁耕过地,但是,他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布赖恩特夫人这样说道。

而且,沃伦·巴菲特有个特别好的习惯,那就是遇到不懂或想不通的事都会先阅读大量相关图书。

比如:如何获得财富、如何投资、如何赌马等。

下面,坤鹏论再讲几个与他读书相关的事情。

自从10岁开始对股票发生浓厚兴趣后,沃伦·巴菲特每个周末都认真阅读《巴伦》杂志的交易专栏,在将父亲书架上的所有书籍看完后,又读完了当地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图书。

而且他的投资之路和一般人类似,也曾琢磨过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

只不过他在30岁前就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在这个年龄才刚入市。

在大学毕业回到奥马哈后,沃伦·巴菲特开始研究技术分析。

“我把所有这些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加菲尔德·德鲁写的那本关于零股交易的经典著作,我整整读了三遍。我也读了爱德华和迈吉写的那本技术分析圣经《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我会跑到图书馆,把这些书一口气读完。”

而且,他并不是光看书,还会每天画图表,分析股票走势,试图发现哪一个技术手段真的有用。

一天,他在当地图书馆看书,发现了刚出版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书《聪明的投资者》。

他描述当年的情景:“就像看到了一道光!”

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对于求知若渴的沃伦·巴菲特而言,如逢甘霖。

他不仅读书,还要到格雷厄姆身边聆听教诲。

他毅然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加入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主任,大卫·多德的课《证券管理和证券分析》以《证券分析》为基础。

这本书,大卫·多德是起草和架构组织者,自然对书的内容非常熟悉。

那么,有比书作者还要熟悉书的内容的人吗?

有!

那就是沃伦·巴菲特。

“事实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里的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差不多有五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有如此喜爱他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多德有怎样的影响。”

很快,沃伦·巴菲特就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学生。

每当格雷厄姆发问,甚至问题还没有说完, 巴菲特就已经举起了手。

和里克·卡尼夫一起创建红杉基金的比尔·鲁安也在同一个班级。

他说在沃伦·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之间有着瞬间的化学反应般的默契,而其他的同学们基本上是观众。

沃伦·巴菲特的最终成绩是A+,这是格雷厄姆执教22年以来给出的第一个A+。

当他开始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时,让他一战成名的联合电车公司和可可豆交易,

他首先研究了格雷厄姆公司的所有材料,不放过一页纸。

为了找到有价值的“烟蒂”公司,厚达10000页的《穆迪手册》,他翻了好几遍。

为了真正判断出公司的价值,他直接跑到待评估公司去实地调查。

他所主导的这两个项目,是符合格雷厄姆公司的操作标准的,他为公司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的计算和调查表明,更大胆的行动,可以赚的更多。

在他用自己资产进行的交易中,确实赚的更多,事实上他破纪录了。

这两笔交易为他赚了3.5万美元。

除了投资之外,沃伦·巴菲特遇到其他问题也会首先想到从书中找方法。

比如高中时,他的同学关系并不好,社交能力不强。

正巧他看到祖父的书架上有本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讲述了与人相处的基本法则,包括“不当面批评人”等等。

沃伦·巴菲特如获至宝,马上拿同学进行实验,并列出表格记录,如果按照这些原则做会是什么效果。

他发现方法很灵,没过多久,他的人缘扭转了,而且这本书还让他专门上演讲课,锻炼演讲能力,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演讲者。

可以说,沃伦·巴菲特将阅读发挥到了极致,从六七岁从看父亲的图书开始,阅读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他一生中的所有的关键节点背后都有阅读的身影。

对于阅读,他说:“每天读500页。然后你就体会到知识的威力。知识的增长就像是复利。”

即便晚年,当记者问他如何能够跟上时代的时候,他的回答依然是:阅读。

这就是学习机器的威力:它消灭了偶然!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八、巴菲特的成功建议:爱自己,持续学习,与智者同行

这是坤鹏论看过的一段巴菲特采访视频,早先就将其记录下来,正好在写这篇文章时把它捡进来,做为最后的结尾。

问:你如何定义真正的成功?

答:我之前说过很多次了,如果你能活到65岁或70岁或更久,成功的定义就是:你想要到得一个人的爱,而你能够得到。

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

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在我这个年纪的人,当然我不是说那些非常贫穷,非常痛苦或怎样的人,但我真的没有见过哪个处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他身边有很多爱他的人,但他却不成功的……

当然,反面典型也不是没有,我也见过很多非常非常富有的人,人们会为这些人举办功绩宴会,会用他们的名字去命名学校等等,但他们身边没有爱他们的人,你懂的。

他们自己的孩子都会说:“我对我爸这个人没啥可说的。”真这样可就悲催了。

问:对于那些想在商业中成功的人来说,你的三个建议是什么?

答: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投资还是投资你自己。

我的意思是,比如:一个人的沟通技巧,我告诉那些学生们当他们毕业走出校园后,他们在校园里学到的商业课程,各种公式这些东西,如果你能够好好学习一下包括人际与书面两个方面在内的沟通技巧,那你至少能够提升你50%的价值。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跟别人很好地交流,这就相当于黑灯瞎火的时候你给妹子抛媚眼。你啥也弄不成,真的。

你必须能够把你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这个还是挺容易的,我自己是通过戴尔·卡内基课程做到这点的。

不管怎么说,投资你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够对你自己进行投资,没有任何人能够拿走。

第二个建议是,我自己常常因为这个事情(以喜好吃垃圾食品著称)被人家批评,我想告诉那些学生们的是,假如我送了辆车给你,而这辆车是你这辈子唯一的车,那你肯定会对它百般呵护。

一有剐蹭,你会立刻去修好,你会仔细地阅读产品手册,你会把车放在车库存放好,用尽一切方法去保护它,同理,你的身体和你的思维也都是独一份的,但你总不能到你50岁的时候才去保护它们吧。

你要不能未雨绸缪,等你老了,你的身体可就彻底废了。

所以,你应该确保的一件事是,你要记得你会带着你唯一的一具身躯和一个大脑度过一生。

并且对它们物尽所用。

坤鹏论:揭秘巴菲特的童年 他的成功并非运气和偶然!(下)-坤鹏论

问:人生的建议又是怎样的呢?

答: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除了我刚才说过的事情外,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为伍。

你应该选择比你优秀的人为伍,当你与这些优秀的人为伍时,你会发现自己也在变优秀的路上了。

你想要身边有那些对的人,如果你想要努力赶上某个人,那这个你作为标杆的人必须得选好。

很显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在这件事上毫无选择。

但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有别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你崇拜的人,选择你想要效仿的人,还有最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决定的关键在于选择好自己的另一半,当然,选对商业伙伴也非常重要啦。

但选择对人生伴侣才是最重要的,你最好选个比你稍微优秀一点的另一半,当然你肯定希望你的另一半不要太快发现你的这个小心思。

投资自己,永远是投资的第一选择,没有任何人可以抢去。

保护好身体,就像你保护你的企业一样。

与智者同行,择善而从。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