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个人的命运日益被商品化的社会所主宰。

——坤鹏论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存在主义代言——萨特面前。

曾经,存在主义就是萨特,萨特就是存在主义,人人腋下夹一本萨特。

严格意义上讲,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法国的存在主义。

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内部的一个独立的流派。

它不同于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比如:雅斯贝尔斯的哲学。

一、从社会中寻找思想之源

人类是社会生物,所以,很多思想产生的源头要从社会中寻找。

20世纪的西方,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西方迎来了人类近代历史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很快,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又来临了。

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

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发达程度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这段时期,战争的残酷,机器的力量、工业的威力、科学的发现、科技的魔力、资本的疯狂……

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让人类个体前所未有地深深体会到了渺小感、无力感。

人是信息生物。

人被信息所左右。

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使得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数量大得惊人的信息变得唾手可得,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被扩大。

比如:当代的世界、历史的往事、其他的文化、其他的生活方式、大宇宙……不管你想不想知道,它们都扑面而来。

但是,这个世界是概率的世界,除了死亡之外,一切皆有概率,事物在科技的加速下,其概率实现也越来越频繁,结果,人们感觉到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把握,确定性越来越少。

另外,还原论的科学观以及社会的集体性和墨守成规,日益抑制了个人的自发行为和自由。

现代个人的命运日益被商品化的社会所主宰。

正如人在现代的宇宙中变成了一粒毫无意义的微粒,个人在现代国家中也变成了一件毫无价值的东西,受到大众的操纵或压制。

另一方面,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种种矛盾、连续不断的人为灾难使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人们急于寻求解决。

而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阴影加剧了西方世界的双重危机——信仰的危机和科学的危机。

这就是被尼采所称的虚无主义的时代。

而萨特哲学的抱负就是要在这双重的危机中酝酿、诞生、发酵,直至大流行。

正如阿尔贝·加缪所说的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消极思想与积极的行动结合在一起的哲学”,萨特恰恰提供了。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二、萨特的生平

让-保罗·萨特生于1905年。

很早就显露出文学方面的天赋。

最先是阅读。

他三岁开始翻读马洛的《苦儿流浪记》,在把这本书全部复述下来后,他竟能阅读了。

八九岁的他,则开始阅读包括福楼拜、伏尔泰、雨果等法国文豪们的作品。

“我发现了我的宗教,对我来说,没有比书更重要的了……”

“我写作故我存在!”

此后一生,书就是萨特心中的上帝,写作则是如同生命须臾不可分离的第一需要。

晚年时,他曾这样说道:“我的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它无疑也将以书本结束!”

在学会阅读后,七岁的他疯狂地陷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

先是靠着想象编故事(想像是创作的直接前奏),借着母亲的钢琴曲扮演各种角色,接着靠模仿改写、东拼西凑别人的内容进行创作,他就这样“拼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说《为了一只蝴蝶》以及第二部小说《卖香蕉的小贩》。

不知不觉中,萨特创作中抄袭的成分越来越少,他先是越来越多地加入记忆中的细节,然后依据个人的喜好对原有的情节进行改动。

在把不同的故事进行衔接的同时,萨特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磨炼。

在时光流逝里,在笔耕不辍中,只有八九岁的小萨特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真正在写作了。

与哲学的亲密接触始于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

萨特被亨利·柏格森的哲学所吸引,后者的《时间与自由意志》征服了他,使他倾倒。

萨特感到“哲学是绝妙的,你能通过它学到真理。”

他立志“同时成为斯丹达尔和斯宾诺莎”。

1934年~1935年,他在柏林的法兰西研究所,研究了胡塞尔的现象学。

在这期间“直接受了胡塞尔的影响”的他写了《先验自我》。

也正是在柏林,他写下了小说《恶心》,他一生都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萨特告诉人们,人的生存是“偶然的”,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从中他揭示了,我们对于通过直觉所经验到的偶然的和荒诞的生存本性的病态感觉。

二战时,因为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萨特曾当过德军的战俘,在战俘营中,他阅读了海德格尔的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萨特是一位作品丰厚的哲学家、戏剧家、作家、评论家,一生发表过著作超过50部。

其作品的体裁各异,并且都能驾驭自如:戏剧、小说、论文、哲学和文学评论。

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拒绝领奖,理由是他不想被“纳入到一个官方的体制中”。

真乃牛人中的牛人,存在主义的践行者,更是存在的信仰者。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萨特反对宗教、反对信仰,公开宣称上帝已死。

尼采提出了上帝已死的观点,而萨特则要将所造成的后果深入解说。

萨特对宗教的排斥可以追溯到童年。

由于父亲早逝,他从一岁零三个月开始就随着母亲生活在母亲家的女人中间。

这些女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个礼拜天都要到教堂望弥撒,小萨特也常常跟着一起去。

这也让他看到了人们在教堂内和教堂外的判若两人。

教堂内,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亲切和善,但是一离开教堂,就原形毕露,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造谣。

所以,萨特认为,宗教只不过为许多人提供了伪装的借口。

比如:一个人如果有宗教信仰,当他犯错时,只要虔诚地到教堂去忏悔,就能洗清所有罪恶。

罪恶洗清后,他就不再有任何压力,然后就会不自觉地回到以前的生活轨迹上,继续做不好的事情 ,如此不断循环。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忏悔的机会,错误就会压迫他的良知。

如此一来,这些人反而能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

所以,宗教虽然对人类非常重要,但是,最后往往被误用。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三、《存在与虚无》

萨特可谓公认的存在主义的代名词,这主要得益于他那种明晰晓畅的写作方式。

他是多样才能的作家,具有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不仅可以用每一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而且能够把抽象思想与生动的观察和诗意的象征结合起来。

那些首先出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凝重语言中的东西,在萨特的笔下变成了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小说风格。

而通过小说、舞台剧等文学形式表达哲学思想,也成了法国存在主义的另一重要特点。

萨特对存在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大部头的《存在与虚无》。

它发表于1943年,是20世纪完成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巨著之一,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圣经,是二战后席卷欧洲和北美的存在主义运动的核心。

但是,这本书非常晦涩难懂,即使真正的存在主义者也没有多少人曾经读过并真正理解它。

可以说,它从前言部分就让人生出无助感,特别是你对欧洲大陆哲学没有什么知识背景的话。

不过,《存在与虚无》真正抓住了人类困境方面的基本问题,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值得坚持读下去。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四、从意识到存在

《存在与虚无》全部内容的根基依赖于存在的不同形式之间的根本有差别。

而这个根本差别的关键词是意识。

胡塞尔因为强调具体存在而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其后的现象学家(包括萨特)主要着手解决意识结构问题。

萨特就是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试图深入分析意识,由此揭示存在的真相。

意识是什么?

他指出,意识都是关于某事物的意识,它自身从来都不是简单的。

它就是允许我们“把自己投向未来、重新评估过去”的那些东西。

他注意到了世间万物基本可以分为“无意识的存在”和“有意识的存在”这两种存在。

无意识的存在,英文为being in-itself,萨特将其命名为“自在的存在”,国内也有翻译成“在己”。

它指一切现存与既成的事物,一切非意识性的事物。

意思是,它只是存在着,不过是“在那里”而已,比如:路边的一块石头。

这些事物如果想获得意义,必须依靠人的意识。

就像庄子的齐物思想所指出的,宇宙万物的价值,都是相对于人的,没有人的意识,它们就是它们而已。

有意识的存在,英文为being for-itself,萨特将其命名为“自为的存在”,国内也有翻译为“为己”。

它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作为一个意识主体而存在,这点只有人做得到,而事物(如石头)则做不到。

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主体,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物和人的世界相联系,随时赋予一切事物以意义,但也可以随时改变它。

《存在与虚无》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揭示它的主要特征。

但是,萨特没有回答,非人类的动物到底是不是可以划分在“自为的存在”这个范畴。

而神=“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所以,这种合一关系是矛盾的,因此,神不可能存在。

《存在与虚无》的中心意思包含在一句高深莫测的话中:

“意识的本质同时是‘成为它不是的东西’和‘不成为它是的东西’。”

你会觉得它既拗口,还那么故弄玄虚,其实,这是萨特对人的本质的一个总结。

多读几遍,你会感受到它有多么妙。

坤鹏论:萨特——用生命写作,我写作故我存在-坤鹏论

最后,坤鹏论用萨特在晚年对其写作人生的反思作为结尾:

“我并不具有写作天才,这一点我早就被告知了。我被认为是一个勤奋苦读的人,我的书充满了汗味与辛苦。我常常使自己勉为其难,也叫别人勉为其难。以聚精会神、竭我心智始,以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告终。人们已将给我的命令缝进我的皮肉之中,如果我一天不写东西,伤口就会产生一阵阵烧灼感;而如果我轻而易举,下笔千言,伤口也会灼得我难受。这种刺痛的鞭策至今仍使我深感其苦。”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用生命在写作吧!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