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人生,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如果你觉得目标不重要,那你的人生必然会成为任人宰割的迷途羔羊。

——坤鹏论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这是《坤鹏论:10年!如何拥有500万?》的姊妹篇,讲的还是关于目标的事情,关注的是人们在目标制订和完成中存在的问题,算是那篇文章的拾遗补缺。

一、先讲个身边朋友的事

这位朋友,今年35岁,其被动收入已经稳稳地、妥妥地足够财务自由,已经获得了经济独立,拥有了说不的权利。

而且,他实现财务自由的速度蛮快,25岁开始,只用了10年。

其方法并不复杂,就像坤鹏论在《10年!如何赚它500万!》讲的那样,遵循了目标制定和实施的通用规则。

他自己总结为三步走:

第一步:设定每年的目标

当初大学毕业,这位朋友心气挺高,对工作挑三拣四,慢慢的,不是他挑工作,而是工作开始挑他。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他,开始彷徨焦虑。

正是在段时间,他无意中看了几本财商的经典名著。

也正是这些书,就像黑夜里的明灯点亮了他的心灵,并总结出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人生前行的动力。

正如诺曼·文森特·皮尔所说:“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他下决心改变,并设定了第一个目标:

摆脱当前的困境,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让自己的财务稳定。

在放下可笑而脆弱的心高气傲后,这位朋友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财务自由之路。

有人说,不管是谁,都有迅速成长的时期,这叫“人生的蹦床”。

比如:18岁、25岁、30岁……这段时间,基本每隔五年,都可能是一次自我超越式的成长。

就因为大部分人甘于庸庸碌碌,害怕改变,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丧失了这宝贵的10到20年。

这位朋友恰恰悟到了这个真谛。

每当自己成长了一阶段,就会给制定更高、更有挑战的目标。

他认为,年轻人变数大,机遇大,最缺坚持力。

所以,目标不要订得太高太远,先从1~2年的目标开始。

达成后,切实获得了成就感,后面就可以将下一次的目标拉长,并且更有挑战性。

在公司扎根稳定后,他开始立下新的目标——股票投资,让自己的现金流更加稳定。

第二步:学习

这位朋友从小就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所以,他上学时最喜欢的就是查字典,甚至有段时间英语学得不好,他竟然直接从抄字典入手,短短半学期,英语成绩跃升全班前十。

后来,他将老师的那句话扩展为:好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养成了遇到不懂不会,先去找相关经典名著的习惯。

学习投资也一样,他最开始也是先找书,从巴菲特入手,将价值投资的名著看了个遍。

他相信,如果连一本书都不愿意投资自己,自己怎么可能改变?

第三步:只有行动,才会发现如何修正

“任何挫折,都是上天馈赠的人生好礼。”

这位朋友坚信,没有任何事一开始都能很完美。

“先开枪,再瞄准,不完美的行动,永远胜过完美却不行动。”

最终,他在公司是中流砥柱,工资不菲,在帝都坐拥三套小户型但极好出租的房子,每月租金收入就能让他衣食无忧,还能余下钱投入到股票账户,而股票呢,10年虽然没有到10倍,还也相差不多。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二、目标要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要过高过大

坤鹏论曾说过,制定目标时,对于预设的成果先不要太纠结。

很多时候,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其实并不高,而看似合理的目标,反而不可实现。

对待世间万物万事,特别是一些下意识认为荒诞不羁或是不可能,最好不要先入为主地作出判断。

只有通过思考、分析、验证,甚至亲眼所见,得出的结论才更接近事实。

正像在《10年!如何拥有500万?》所讲,制订目标后,必须步步拆解,这个过程还会起到验证可行性的作用,如果验证不合理,那么修正起来也会心服口服。

不过,总的来说,目标最好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特别是开始的时候,宁可设立小目标,争取小成功,这样会对自己一步一个台阶迈向更大目标会有莫大好处。

什么叫目标过高过大?

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说,我要在30岁之前在北京买套房!

排除家里有矿的富家子弟,对于许多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目标显然不太合适。

没有目标不行,但目标设得过高也是问题。

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叫:一个公司想要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会就得到什么。

要想得到特定的结果,就要设置相应的考核。

而考核考的自然是结果,就像当年安然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盈利,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

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安然的企业精神浓缩为冒险,它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于是,安然的员工会去要求电力公司停业以维护价格;在加州森林大火时,安然的员工对着电视高喊着“烧,孩子,烧!”因为在大火中被烧的除了树木还有那些高压电塔,它们在大火中弯曲然后倒下。

这恰恰说明了,如果目标难以实现,为了达到结果,人们会不自觉倾向走捷径。

但是,正如国外的谚语所说:“你总是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以非常讽刺的方式。”

如果20多岁的年轻人就以买房为目标,光靠工资很难支撑,必然就要扩大贷款额度,甚至去借钱。

这就让以后几年失去了资金弹性,甚至不敢离开目前的工作。

而且,一旦买房贷款,就算背负上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未来需要付出很长时间来偿还这个决定的代价。

比如:500万的房子,首付3成,就是150万,贷350万,商业贷款利率是4.9%,贷20年,还款方式等额本息,利息总额是199.73万,每月要还22905元。

这个月还贷额对于很多年轻人还是亚历山大的,即使可以,也经受不住收入的闪失。

所以,坤鹏论认为,房子不是不能买,关键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抗得住。

人有雄心壮志很赞!

但是,不管多大的鸿鹄之志,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实现。

不得不承认,我们总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高估和乐观。

这是人性中骄傲因子的体现,它让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比优秀的平均水平更优秀些。

就像很多人会去报名马拉松,但是,连半马都没有跑下来的比比皆是。

坤鹏论从2015年底开始写文章时,身边曾经有超过两位数的朋友开了公众号,发誓要活到老,写到老。

但是,近4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坤鹏论同行。

还有减肥这种事,有人开始发宏愿,非要减它10公斤;

还有人表示要学习,一年要读100本书;

……

可是,一旦过程不如预期,许多人便用所谓的“完美主义”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

“我的进度落后了,已经赶不上了,算了!”

“其他事情插进来了,生活好多杂事,我时间不够。”

“完美主义”最爱用的借口便是:事情已经不完美了,我不用再继续。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人在制订目标时,对自己的能力和坚持过于乐观和高估。

在没有达到预期时,会给自己一个理由放弃。

对此的最好解决办法是,接受不完美,制订完目标后,先把目标砍半,甚至接着再砍一半。

大多数目标都像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

在你没有坚持完成过长期目标的时候,就不要高估地认为自己可以一次达标。

其实,这就是要将大目标拆成小目标的重要原因所在。

设立目标,实现目标,再设立新的目标,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三、把过程中的困难点设定为子目标

之前坤鹏论曾说,大目标一定要拆分成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就是一个个阶段性需要攻克的难点。

就像攻山头战,敌人可能占据着很多山头,但要最后达到直捣其老巢的目标,肯定是集中优势兵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占,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

怎么确定目标的困难点呢?

正如芒格所说的逆向思维,“如果在世界银行工作,受命去援助印度人,如果能想出有助于增加印度人痛苦的三种最佳的方法,非常有用——然后不妨反过来做,尽量避免这几种方法。”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说:“智者从傻瓜身上学到更多,因为智者总是避免傻瓜犯下的错误,而傻瓜却不会模仿智者的成功。”

比如:你想减肥,就应该将减肥不成功的原因一一列出来。

或者,你干脆反向思考,该如何增肥,都有哪些方法?

发现目标困难点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不想达到什么目标(即非目标)?

怎样做会达到这些非目标?怎么样可以避免?

我现在想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才能实现?

逆向思维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取经验。

坤鹏论认为,成功经验很多是粉饰出来的幸存者偏差,只有失败,乃至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才真正让人得到经验。

而经验价值才是人最宝贵的价值之一。

研究表明,进行逼真的挫折模拟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错误总是让人记忆深刻,难以磨灭。

研究错误更能激励人们深入思考,也能够提高我们应对变化、新奇或者非同寻常的情景的能力。

而且,不得不承认,人们都不擅长设定长期目标。

比如:30岁的人很难会为50岁的自己作准备,就像15岁的少年没有考虑过30岁的事情一样。

大多数人想到最多最长的,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长期大目标拆分成短期小目标的现实原因所在。

要想30岁实现某个财富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今天开始,一年一年地拆解成年度目标,而这些年度目标就是达成30岁那个大目标的小目标。

大多数的事情越早开始投入,达成目标就会越简单。

四、目标要靠过程实现,过程最重要

一位前辈曾对坤鹏论这样说道,目标设定好后,将其束之高阁,只要埋头干,它总会实现。

他的意思就是,目标就是目标,关键在于过程,在于怎么干。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曾经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期中考试前一周,他找来一群大学生,并随机分成三组。

第一组:请他们想象自己高分过关的情景。

第二组:请他们想象自己何时、何地准备复习的情景。

第三组:请他们按照原来的习惯做事,备考。

最后,哪一组有机会拿高分呢?

答案是第二组。

原因很明显,关注过程绝对比关注结果有效。

第一组大学生,单纯关注结果,想象自己考高分过关,除了自嗨外,没有任何用处。

要知道,人类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做梦。

而第二组想象自己准备的过程、思考如何会成功、会遭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去一一攻克,从而获得高分。

所以,关注过程,可以对你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帮助。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五、实际看到自己的目标

大多数人很难为想象中的目标去努力。

就像新婚夫妇,虽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金很重要,也明白未来孩子将是家庭的重要消费人口。

但是,这些也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有人会在孩子出生前未雨绸缪。

一直在孩子即将出生,甚至是实际看到孩子时,才开始考虑一大堆关于孩子未来的烦恼。

许多人想着退休后,要如何如何周游世界,或是在南方沿海城市买套房,做个候鸟。

但是,大部分人只将这些停留在想象中,并不会放入到自己实际的财务规划里面。

有时候,趁着年轻,你可以去世界各地旅行,或是在沿海城市住上一段时间。

这样不仅会让你对目标有切实感受,而且,还可以验证是否适合自己。

曾经不少人将去大理、去丽江生活当成目标。

结果当他们卖掉一二线城市的房子,真正到这些地方落脚生活后,很多人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又纷纷回到原来喧嚣的都市。

不是这些地方不好,只是真的不习惯。

所以,很多目标只有非常具象和清晰后,人们才会真正考虑着如何准备筹备资金。

六、为了实现目标,要给你自己一个承诺

坤鹏论那位朋友之所以能存到钱,是对丈母娘的承诺,后来能够买房并轻松还房贷,是对银行的承诺。

所以,想达成目标,一个好的方式就是给自己一个承诺。

许多人定投基金,或是定期存款,或是买保险,有个很通常的原因就是——“这可以强迫自己储蓄”。

可能这些承诺稳定投资的人,不见得获利最高,但他们往往是最能稳定达成财务目标的人。

七、偏见!成功为什么一定要受苦!

社会上很多宣扬成功的故事,总会把成功的历程描述得很辛苦,很艰难。

这也使得我们习惯地认为,不受苦就不会成功。

任何痛苦和快乐都是很个人化的,就像坤鹏论每天写文章到凌晨一两点,许多朋友表示,实在太辛苦。

可是,我自己并不觉得,反而总会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以及认知成长的幸福中。

放弃一件事最大的杀手不是那件事很困难,而是它很无聊。

只有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才会让你不知疲倦地坚持做完。

当然,不是有乐趣的目标才去做,而是要在目标中寻找乐趣。

就像巴菲特那样,他把每天阅读财报、看书、打电话、投资当成乐趣,所以他每天可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只要在目标中找到乐趣,并以此为动力,你在往通往目标的路上才不会思考什么是放弃。

为不爱做的事情努力叫压力,为喜爱的事情努力叫热情。

八、“如果……就”、“等到……就”

这两种语句其实都是在将事情提高难度。

“如果我有时间就带着家人去旅游”;

“如果我有钱了就开始股票投资”;

……

“等到我不忙了就去运动”;

“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开始读书”

……

其实,这些事你完全可以马上去做,根本不用“如果”和“等到”。

从根本上讲,这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其中心思想是,我不投资、不读书、不运动,不是我不做,而是没条件。

凡是用这两个词开头的语句,基本都代表着,不想做,想放弃。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九、蜡烛效应

在房间每多点燃一根蜡烛,亮度就会有所提升。

点燃第2根蜡烛时,房间的亮度会增加一倍。

但是,当点到第15根时,房间的亮度就没有太多变化了。

这就是蜡烛效应。

它说明,一件事情增加同样效果,但到一定的程度时我们的感受会变得不明显。

比如:减肥,开始的时候都会觉得效果明显,但在中间阶段时,就会觉得体重的减少似乎停滞不前。

这种时候,不少人因为灰心而放弃。

坤鹏论发现,许多事情在这种貌似停滞不前的阶段,反而就是突破的临界点。

只要再坚持一下,后面就是质的飞跃。

可惜,大部分人都会倒在这个阶段。

这种时候,看数字比靠感觉更靠谱。

因为数据不带情绪,也不会说谎。

减肥真的没效果吗?

看看运动次数、体重、腰围、体脂。

有句话特别好,盯着终点线时,我们往往会觉得还很遥远,但回头看看起跑线,就能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坤鹏论:为什么你的目标总是无法实现?-坤鹏论

十、把目标清晰地写出来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曾对其商学院100位应届MBA毕业生做了一次调查:

“有多少人,对未来设定出明确的目标?”

当时的结果是:

84%的人,没有明确目标;

13%的人,有明确目标,但没有写下来;

3%的人,有明确目标,并且写下来,甚至包含了详细的执行计划。

10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当年这些学生进行了回访调查。

13%有明确目标,但没有写下来的人,他们的收入比没写目标的人,平均高2倍;

3%有明确目标,并写下来,还制订了详细执行计划的人,他们的收入比没写目标的人,平均高10倍!

要知道的是,这些都是MBA学生,都是高才生,还是哈佛大学,按说,他们毕业后的成就应该差不多。

考虑到运气的成分,平均收入差顶多也就两三倍。

但是,统计结果却显示出10倍这样的高差别。

当然,会有人质疑这个研究的真实性。

但是,坤鹏论还是比较相信其中必有差别,因为写下来的方法真的非常有效。

在写目标执行计划时,还可以具体地明确出如何办到。

比如:一年读100本书,那就列出来,什么时候读?比如:每天上下班时读、中午午休时读、晚上睡觉前读……

这样成功的概率又要比只写“一年读100本书”更大些。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