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是什么?基金就是弄了一些股票,弄了一些债券,然后拿着老百姓的钱,最后统计出一个利率,这是不可靠的投资行为,因为你没能力选择好的基金公司,今年基金上涨百分之20,明年也许百分之5,后年跌百分之10,20年下来平均又是多少,短暂的盈利确实很爽,但长期利润上说,只有少数基金可以高于百分之5以上。
——网摘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曾经在华尔街干过几年职业交易员的小弗雷德·施韦德曾写过一本名为《客户的游艇哪去了》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位造访纽约的游客被带去参观华尔街。
在港口,导游首先指着一个方向说:“那是银行家的游艇。”接着,又指着另外一个方向说:“这是经纪人的游艇。”
天真的游客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客户的游艇哪去了?”
施韦德的真正意思是,和经纪人相比,客户都没能挣到那么多钱,买不起游艇。
他陈述道:“每天收市后,经纪人赚的钱漫天飞舞,而客户赚的只有可怜的涓涓细流。”
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经纪人,其实也完全可以套用到基金经理身上。
坤鹏论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我强烈不推荐你买基金。
一、靠什么赚钱才是本质,公募基金赚的是管理费
目前,基金主要分为两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不收收益的提成,只收管理费。
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管理费到底多少?
一般来说主动性基金的管理费是1.5%,再加上基金在银行的托管费0.25%。
两者相加,就意味着你的年后投资收益率每年要减少1.75%。
另外还有购买基金时交的申购费,以及最后出来时的赎回费,一般来回要2%左右。
申购和赎回费都是小数。但每年1.75%的固定费用可是一笔大费用。
坤鹏论在《投资艺术》一书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假设股票年度平均报酬率为10%,那么基金管理必须克服2.85%年度操作成本的负担。如果基金经理只希望在扣除成本后,能够媲美大盘10%的报酬率,则在扣除成本前,他就必须达到12.85%的报酬率,换句话说,即使你只要和大盘表现得一样好,你的基金经理就必须能够超越大盘28.5%!“
说的是美国基金,但道理是相通的。
来看看国内鲜活的数据,让你恨的咬牙切齿一下,因为不管行情有多烂,业绩有多差,基金公司都可以躺着赚管理费。
根据公募基金2018年6月31日之前的财报,他们坐收309亿管理费,一年管理费用超过600亿,而2071只权益类公募基金平均亏损超过14.91%,除了已经清盘的,最大亏损超过40%,这意味着权益类公募基金2018年亏损可能超1000亿,而基民在2018年累计放血超过1600亿。
在公司管理中,合格的管理者都明白,激励什么,员工就会向什么方向努力,而且员工不会考虑长远,他们只看眼前。
既然基金赚钱靠的是管理费,那么就意味着,拉的人头越多越赚钱,到底基金本身赚不赚钱,那还在其次。你和他根本就不同心同德,又怎么指望他真心实意帮你赚钱!
所以,不少基金的心思全都放到怎么搞宣传包装,怎么忽悠人进来了,就连分析师都被派到第一线喷客户了,这样基金的业绩能好才是奇了怪了。
于是,今年熊市,公募基金们也彻底熊了,截止2018年12月2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全线溃败,没有一只基金盈利。有两只亏损只有1个多点的基金,不是因为他们很能干,是因为他们空仓了。
今年公募基金清盘变成了常态。
什么标准要清盘呢?
凡是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连续20个交易日持有人数低于200人将清盘。
从2014年到2017年,清盘的基金一共156只,可到了2018年清盘猛增,截止三季度,有572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变成有清盘危机的迷你基金,截止12月24日,已经有380只基金清盘。
有老铁会问,公募基金是这个德行,靠管理费为生,那私募基金呢?
私募基金的费用要比公募基金高很多,私募基金要收取管理费和业务提成,常见的是2%的管理费和20%的收益提成。
那么,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一年得有多高的投资收益水平才算对得起投资者呢?
15%!
假如一只公募基金一年的投资收益率是15%,扣掉20%的提成,还剩12%,再扣掉2%的管理费,就还剩下10%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保持年化投资收益率长期在15%以上的绝对都是投资大师级的人物!
试问,我们国家有投资大师吗?
并没有吧?!
就算号称牛的不行不行的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他自己发私募产品的时候,9 只产品八亏一赚。
当然,搞私募是相当相当赚钱的,游艇都是小case,私人飞机是标配,比如:巴菲特,如果他按照2%和20%的标准向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者收费,在过去的42年里,在他的公司为股东所赚取的620亿美元中,其中570亿美元归他所有。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二、开始有不赚钱不要管理费的基金了
既然基金产品固定管理费模式“旱涝保收”一直受到投资者诟病,基金行业也开始松动,之前就有推出浮动管理费率的产品,而今年8月,全世界第四的富达基金宣布:进一步消减基金管理费,将在整个人类基金历史上推出两只管理费为0%的公募基金。
这两只公募基金,将分别覆盖美股市场(Fidelity ZERO Total Market Index Fund)和国际股票市场(Fidelity Zero International Index Fund)。
这连名字里都有ZERO(0),看来富达还真是下了决定要开搞基金同行了。
不仅仅如此,富达还宣布将其它核心公募基金的费用平均降低35%,并且不会设置任何最低投资额度,不收取除管理费以外的费用(比如托管、申购费等),真是火力全开!
其实,最近5~10年,美国基金的管理费一直在降降降,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017年,美国股票基金中有43%的产品降低了管理费,这一年美国基金的平均费率(按资产金额加权计算)为0.52%,比2016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8%,是从2000年以来最大跌幅。
据相关机构估计,由于基金管理费的下降,投资者多赚取了40亿美元的回报。
在美国,不仅仅是基金管理行业,以佣金为主的证券行业,也是如此。
大家都在努力降低单一业务的基础费用来吸引客户,并朝着多元化的服务业务大幅挺近。
降低产品费用,算是一个Loss Leader Strategy(“亏本”销售策略),就跟互联网玩惯了的免费游戏一样,先通过免费或是低价把人聚过来,等到你离不开时,再用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曲线方式,从其他服务上赚钱。
当然,基金公司主要瞄准的还是用户的金融服务。
因为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产品,但更愿意为专属的服务付费。
特别是净值越高的客户,越需要精细化、独立和专属的服务。
一般来讲,为净值越高的客户服务,就越能赚取利润。
国内的基金也因为竞争压力,动起了管理费的奶酪,7月,有家基金号称“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不过它是封闭式基金,封闭期是三年,也就是在这三年里,你想赎回,是没门的。
为什么是封闭基金?你往下看就会有答案,实在是基金经理怕了基民的不理性。
三、明星基金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牛吗?
有老铁说,好多基金在宣传时,号称以前多么多么牛,基金经理多么多么棒,你却不推荐我们买基金,是何居心!
1.牛市牛不算牛,熊市牛才真牛
第一,牛市效应,在牛市里,谁都可以成神,俗话说得好:“牛市大神,熊市狗!”
在股市要知道到底谁是真神,一看长期回报率,二看熊市的表现。
牛市的时候,一堆明星基金经理,到熊市一来,全都打回原形,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而看基金经理的名气买产品,在坤鹏论看来,就是直接奔着亏死去的。
比如中邮基金的任泽松,牛市时都被称为 " 公募一哥 " 了,可是三轮股灾下来,亏得连他自己都要怀疑人生了。
2.供养基金的股市散户不够
第二,基金也是靠散户韭菜供养的,股市如赌场,投机的话,拼的就是谁钱多。
2018年,为什么股票型公募基金团灭呢?
因为,公募基金最大的对手就是散户,散户进场人数越多,交易越活跃,他们赚钱的概率就越大。
2018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增长7967亿,总规模超过12.4万亿,整体盈利高达696亿。
如此赚钱的主要原因不是基金很牛掰,而是新进场的散户韭菜络绎不绝,从2018年1月第一个星期新开户数17.8万开始,新进场的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到1月19日就到了30万这个心理关口。
但春节前后情况急转直下,特别是情人节后,新进场的散户跌破了10万关口,直接到了8.35万人。
新发行的7967亿公募基金不甘心当接盘侠,决定孤注一掷继续推高行情。
公募基金的推土机策略奏效,股市一好,新开户人数到3月2日时剧增268%,整个3月都维持在30万的高位。
但是,就是这样,公募基金也没有如愿以偿,尽管一季度赚钱了,可是跟2017年4季度的1313亿盈利相比,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公募基金一季度的盈利中,货币基金贡献了804亿,也就是说跟股票相关的基金亏损了107亿。
散户,散户,一亏就散。
而基民本质就是比股市散户更散的散户,他们在发现公募股票以及和股票相关的基金连续两个季度收益率下滑,环比下滑幅度超过117%,他们选择了赶紧快跑!
基民们开始不断赎回公募基金,而股市里的散户们更不可能经常抬轿子,到了2018年4月股市新开户数开始断崖式连续下滑,到现在再也没有回到30万这个位置。
根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目前,A股、B股投资者总数为14035.13万(截至12月14日),2018年,投资者数增加1192.45万,同比减少25.71%(2017年新增数量为1605.1万,2016年新增数量为1900.5万)。至此,三年来,新增投资者数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3.就连美国能够战胜飞镖的基金经理都凤毛麟角
1967年6月,《福布斯》杂志的编辑曾利用学术研究的成果策划了一场试验,他们通过向《纽约时报》股市版投飞镖的方式挑选了一组股票,他们总共射中了28只股票,然后假设对每只股票投入1000美元以构建一个虚拟的投资组合。
17年后,也就是1984年年中,当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个28000美元的投资组合时(这中间的所有红利股息全部作为再投资投入该组合),它已经增值为131697.61美元,凭借370%的收益率,它一举击败了所有股票指数。
而且,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基金经理人才能与它9.5%的复利收益率一比高下。
《福布斯》编辑的结论是:似乎“懒惰”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可以战胜大脑。
90年代早期,《华尔街日报》也曾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投镖板竞赛”,比赛内容是由四名专家选出的股票去对抗四支飞镖“选出”的股票。
截止90年代末,专家的表现似乎要比飞镖来得好。
然而,如果专家的表现是从股票选定之日起开始衡量,实际上飞镖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专家。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4.基金的辉煌业绩往往是昙花一现
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基金的业绩排名,这些排名总在向我们炫耀,有许多基金战胜过指数,其中有一些还是压倒性的胜利。
其实,这些辉煌的战绩都只是昙花一现。
一个在某一年战胜过市场的基金经理在下一年梅开二度的几乎不足50%,这和上市公司过去的业绩增长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的业绩一样。
而且一个在某段时期屡试不爽的投资方法可能到了下一步就会让你备尝辛酸。
结论:基金业绩的排名主要靠的还是幸运女神。
在大牛市时,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基金经理受到媒体热捧,写他们的文章妙笔生花到把他们捧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明星。
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一个公募基金记者的忏悔》,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我曾经是一个专门报道公募基金的记者。在白天,我们狂写那些类似于“最好的六支基金”这样的报道。而在晚上,我们自己偷偷去购买那些低价的指数基金。
牛市中,投机型基金往往会占据榜首,它们会以极大优势击败竞争对手,而其辉煌成果的背后,是年轻激进的基金经理和富有投机性的概念股。
但,熊市一来,这些成果迅速掉头,急转直下,他们手中的概念股涨也匆匆,跌也匆匆,所谓的基金经理的传说最终证明大都不过是他们自己编织的神话。
那些牛市中名列前茅的基金在熊市中都会跌入灾难的深渊,甚至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销声匿迹。
当然,凤毛麟角的基金确实很牛逼,比如: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70年代它排名第10位,80年代直接升级为王者。
正如前面所说,基金以前的业绩再怎么牛逼,对于你预测它将来的表现没有丝毫帮助。
有人曾这样来比喻基金:
这就像一场千人参加的掷硬币比赛,始终掷到正面的人将是获胜者。
一轮一轮赛下去,概率之神把参赛者一个个无情淘汰,最后当只剩下几个人时,人们开始围拢过来,他们想目睹这些掷硬币专家的精湛技艺。
而入围的这几个人已经被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辞覆盖,他们被普通大众视为掷硬币艺术中的天才,他们的传奇经历被写成书广为流传,人们迫切想要听到他们的建议,整个世界似乎都在围着他们转个不停。
最后的赢家是幸运女神最眷顾的一位,他能胜出真的和技术无关,和概率紧密相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概率定理确实在发生作用,而它有能力解释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经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所以,在人数众多的货币游戏中,概率能够而且确实解释了那些卓尔不群的投资纪录。
金融媒体常常对股票投资中的偶然成功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得人们偏信了很多“神话”。
美国有个数据显示,自1998年向前数25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输给了根本无人管理的标准普尔指数基金。
美国凯尔格里大学的理查德·伍德沃德和杰丝·乔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持有手中的股票要好于跟随市场节奏的买进卖出,因为在牛市赢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在熊市中遭受的损失。而且一个市场节奏的追随者只有在他70%时候都作出正确的决策时,他才有可能战胜“买入——持有”策略的信奉者。
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能在预测市场转折时达到70%的准确度。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四、基金经理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
1.基民是一群比散户还散的人
当然,咱们也得讲讲客观原因,上面说了,基民其实还如股市里的散户,但只要是散户就会有追涨杀跌的心态。
基金的净值稍微涨一点他们就想着赎回,基金的净值跌破1了他们也想着止损。
这让基金经理怎么操作?
当初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就是这么给搞到走投无路,甚至犯了熊市用杠杆,投机想翻本的大错,最终痛定思痛总结出价值投资的基石定律:
不亏钱!
所以,基金经理不得不在构建投资组合时留存一部分现金来应对散户的赎回操作,实际上这部分的资金就相当于浪费了,没有发挥投资收益的作用。
再者,牛市时,许多人都会按耐不住投资,基金规模自然会快速增长,这是好事,因为管理费多了。
但是,对于投资本身来说,却没那么好,因为牛市股价节节高,这时候再买入新股并不划算,但基金经理又不能不买,因为他们每天每周每月都有排名。
如果排名靠后了,谁还会买他的产品?所以他就必须把这部分新进的钱买进新的股票。
如果牛市继续,他要是没有买股票,基金的净值涨幅就会落后。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牛市新进的资金绝大多数还是要去追买那些高估值的股票的。
那熊市呢?
熊市来了,散户为了止损肯定会去割肉把基金赎回,这个时候随着股价下跌,股票的投资价值就会逐步显现出来,但是基金经理又必须把股票卖出来应对这些赎回的基民。
没办法啊!他要赎回你不能不给啊!
最后的结果是,牛市基金有花不完的钱,但股票估值偏高,不值得购买;熊市基金没有钱,但是股票估值偏低,值得购买。
这就是公募基金没办法解开的死结。
2.基金也是输家的游戏
现在的基金太多了,再有了科技的加持,基金经理的能力越来越强,以至于基金变成了输家的游戏,而不是赢家的游戏。
为什么这么说?
赢家的游戏中,结果由赢家正确的行动决定。
输家的游戏中,结果由输家犯的错误决定。
专家和专家对决,牛人和牛人大战,除了极少数超级牛人外,99%的基金经理的水平都处于半斤八两,伯仲之间,最终拼的是谁犯错最少。
如何犯错最少,哲学家告诉你,不做不犯错,但对于金钱时刻在买进赎回不停流动的开放基金来说,基本不可能。
另外,自从基金业绩被排行还公之于众后,基金经理的头上显然又被加上了排行的金箍圈,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要被念上一遍紧箍咒。
所以,基金经理不得不沉迷于短期绩效,以致忘了用心关切比较长期的策略目标,这点很容易造成持续调整长期策略,以便改善短期绩效。
五、基金规模越大越难赚钱
基金规模越大越难以操控,因为法规要求基金对单一个股的持仓量是有限制的,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大,现实中可供其购买的股票品种的范围反倒缩小了。
在我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以下情况是不允许的:
(一)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
(二)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十;
如果某个基金是100亿的盘子,等额持有50只股票,每只股票平均占用2亿的资金,进一步转化为购买总市值在20亿元左右的上市公司。
假设基金规模扩大到了500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金还想等额持有50只股票,那么每只股票平均要占10亿的资金,而购买的股票则要在总市值100亿元左右的公司中选择。
无疑,基金盘子越大,可选择的公司越少,坤鹏论查了一下,总市值如果在20亿,A股可选的公司是3119家,如果是100亿,就只有768家公司了。
彼得·林奇曾经主持的麦哲伦基金就是一个鲜活的越大越抽抽的例子。
在该基金运行初期,其规模不足10亿美元,业绩可谓光彩夺目,彼得·林奇也因此成就了其辉煌的投资生涯,而他当时靠的就是选择小而美的成长股。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麦哲伦基金曾连续3年以20~30个百分点的优势将大盘远远甩在身后。
但在80年代剩下的时间里,一直到90年代,随着基金盘子越来越大,尽管它的表现仍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比起早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1994年到1996年三年间,其业绩已经大大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了。
到了1997年末,麦哲伦基金扣除费用后的收益率竟然输给先锋指数信托(标准普尔500)投资组合不下6.5%。
同时,由于它的手续费和申购费不菲,所以投资者的实际净收益会更低。
所以,坤鹏论甚至猜想,彼得·林奇当初选择毅然提前退休,是不是也是看穿了这个关节,不希望好不容易赚下的名声丢失殆尽。
六、指数基金可以投吗?
当然,国外专家一般在批判完共同基金后,都会建议指数基金,就像格雷厄姆所说:“长远看,指数基金将胜过大多数基金,虽然它比较令人乏味。”
他还曾建议防御保守型投资者,可以平均买进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只股票。
彼得·林奇对于指数投资简直推崇备至,他曾极具“蛊惑”地写道:
“如果你在1940年1月31日,投资1000美元购买标准商业普尔500的基金(只有假设,因为当时还没有指数型基金),那么到了1992年,这笔投资金额价值已超过333000美元。
如果你从1940年开始,每年同一时期,投资1000美元买股票,这笔钱到1992年就会价值35000美元。
更棒的是,如果你在52年内,在股市指数下跌10%或更多的31次机会里,每次都多投资1000美元到股市,那么你投资的83000美元,就有6295000美元的现值。
在这段时间内,你不必去担心市场走势,也不用绞尽脑汁弄懂一堆股票细节,只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出的股票投资组合,带给你的投资回报,和你购买标准普尔500基金的回报,其实差不多。
所以,你根本不必太担心经济发展、未来趋势和市场时机等问题,你可以把专家那套何时买卖股票的说辞,完全抛至脑后,只要在每次股市下跌时,再多投资1000美元进去,最后你就可以让投资回报变成两倍。
而且,这个根本不需要你是天才,就能达到这样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但是,这个建议适合美国不适合中国,因为美国优质企业多,而我们优质的上市公司实在稀少,而有些国内指数的成分股选择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存在严重缺陷。
所以,根据统计,在2008~2017年十年期间,股票指数型基金平均总回报率只有-9.2%。也就是说,如果在2007年底买入股票指数型基金,再把2018年也加上,持有11年,不但没有正回报还亏损了部分本金。
如果只谈现阶段,坤鹏论认为,不如自己根据严苛的选择标准DIY个指数,然后平均投资来得靠谱。
坤鹏论推荐你看看我之前写的《这里有个懒人投资法 每年只要动一次保赚不赔》,其中有改进的、适合国内的方法。
完全跟随指数的投资方式归根结底属于投资组合范畴,而投资组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降低风险,所以在搞自己的指数组合时,需要记住以下要点:
上市公司的选择尽量加大其不相关性,比如:你选择了汽车股票,最好不要再选轮胎公司的股票,因为一旦汽车股不灵,轮胎股也大概率受牵连。
只要不是完全正相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潜在地降低风险。
有人研究证明,20是投资组合的黄金数字,通过这样的投资组合,总风险将会被降低70%。当然,如果进一步增加持有股票的数量,也不会再带来任何显著的额外风险下降。
同时,如果把投资组合中拿出24%用来购买外国股票,剩下的76%购买美国股票,这样承担的风险最低。
坤鹏论:为什么我这么强烈地不推荐你买基金-坤鹏论
说了这么多,坤鹏论就想告诉你,别迷信基金,就连彼得·林奇退出江湖后,在多本书中都强烈建议投资者自己单干,甚至提出,业余投资者大概率会比专业投资者投得更好。
他曾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这样写道:
“从某一方面来说,股票基金和股票没什么两样,赚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长期持有不动。”
“投资者费时费力,拼命想挑选出一个好基金,选个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努力全部都是白费。只有少数几家基金能够持续战胜市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