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没有掘墓人,那么我们只能将我们自己托付给饿狼和秃鹰了。

——德鲁克

坤鹏论:是它!撑起了美国的大牛市-坤鹏论

都说美国股市是机构大鱼远超散户小鱼苗,而这些大鱼中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

在华尔街近几十年的历史中,这些机构投资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构成了华尔街这部商业大片最精彩的部分。

最近美股大跌,不少国内专业财经自媒体都会说上一句,这下,美国的养老基金堪忧了,到时候付不起美国老人的养老金才是大事。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今天,坤鹏论就来聊聊美国的养老基金。

一、养老金≠养老基金

养老基金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养老金不是一回事,养老金是指退休人员所领取的生活费,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而养老基金实际是欧美国家特别盛行的私人养老制度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养老金制度,但是由于美国的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广、标准较低,所以这种非正式的养老金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得以流行于美国社会。

二、美国养老的三大支柱

美国人退休后的钱主要从联邦退休金制度、职业退休金计划和个人退休金计划 这“三大支柱”中来。

目前,三大支柱里面的钱那是相当得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国三大支柱资金规模合计超28万亿美元,接近2017年美国GDP的1.5倍!

而且,令我们羡慕嫉妒恨的是,不少美国人退休后拿到的钱居然比上班时还要多,这绝不是忽悠,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如果一个美国人退休前平均工作收入为10000元,那退休后的收入可以达到10300元。

所以,在世界各地经常会看到美国老人家成双结队地游荡,惬意、潇洒,人家是真正的又有闲,又有钱。

在美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起到的是养老托底的作用,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据调查,在美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了96%的雇员,但是其提供的养老金却仅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就现今的美国社会,其养老社会保险制度采取的是随收即付的财务制度,但是在收取时,会衡量支出情况而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略有结余,这些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投入股市的,而只能由独立于政府的信托基金管理并购买国债,所以这笔基金几乎对资本的形成没有直接作用。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它们才是美国国民养老的主要来源。

由政府雇主或者企业雇主出资,带有福利的养老金计划构成了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前者为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是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其雇员提供的各种养老金计划,后者为企业雇主养老金计划。

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自行管理的个人退休账户(IRA),是一种由联邦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而发起、个人自愿参与的补充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及商业养老保险就属于第三支柱的范畴。

一般而言,企业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以个人退休账户为主要代表的第三支柱统称为私人养老金体系。

可以看出,这三大支柱存在相互替代相互补充的关系,第一支柱提供的基本保障,重在公平,第三支柱则提供更个性的保障需求,重在效率。

坤鹏论:是它!撑起了美国的大牛市-坤鹏论

三、养老基金如何运作

美国养老基金以如下的方式来运行:

相关机构发行基金股份,规定多少美元一股,或是发行某种凭证,凭借这种凭证,持证人可以按照某种方式获得利润,以此方式来获得社会上私人养老保险的大部分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委托给专业的管理机构投资于实业、证券或其他方面。

因此,这些投资机构往往面临着使这些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只有当这些基金有实际的收益时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也就是说,养老基金和其他共同基金类似,必须以获利为提前。

美国养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来源。

1.雇主既定收益计划

它是指在公司的收益中,雇主必须向退休者支付一定水平的退休金,所以,一般来说,雇主会在信托基金中建立一个基金项目,以赚取收入并支付未来的退休金。

美国《雇员退休收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养老基金必须由专业的托管机构实施严格的托管,并鼓励将养老基金用于多样化经营中。

经营养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必须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首要目标,因为提供基金来源的雇主公司虽然不能对基金进行直接管理,但它们享有对委托的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是说,委托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不能保证基金的必要收益率,雇主公司有权停止对该基金的投资或更换委托投资者,这就对受委托的机构投资者产生了投资收益压力,他们必须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能决策,而且要为决策提供必要的解释,这也同时提高了养老金的安全系数。

坤鹏论:是它!撑起了美国的大牛市-坤鹏论

2.雇主雇员既定贡献计划

它指的是养老基金中的本金由雇主、雇员按照固定比例缴纳,然后由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的一种养老基金形式。

在这其中,最有名并且很受欢迎的是401K计划,所以许多人说到美国养老基金时,甚至会直接用它来替代所有养老基金。

坤鹏论也查了查它的起源。

此养老基金的模式其实是前通用汽车总裁查尔斯·威尔逊的杰作。

1950年4月,时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查尔斯·威尔逊向美国汽车工人联盟提议,为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设立养老基金。

尽管当时的工会顾虑颇多,但最终因为这个提议实在太诱人,特别是当时汽车工人联盟中老龄工人越来越多,1950年10月,通用汽车公司的养老金计划付诸实施。

这个计划提出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产生了空前示范效应,在此后的一年内,美国一共有8000个新的养老金计划陆续面世,并且每一个都沿袭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模式。

通用汽车公司的养老金计划是一种投资信托,它要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上进行投资,而此前的养老金计划都是年金计划,基本都是投资于普通的人寿保险投资产品。

威尔逊由此一炮走红,他所提出的关于养老金投资的四项基本原则最终还被写入了1974年美国《退休改革法案》,这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第一,将员工的养老基金作为投资基金进行独立而专业的管理;

第二,员工养老基金只能最低限度地投资于他们所在的企业,或者完全不能进行这种投资;

第三,对任何一家企业的投资在比例上绝对不能超过该企业资本总额的5%;

第四,对任何一家企业的投资在比例上绝对不能超过养老基金总资产的10%。

后来,在1963年底,美国发生了“斯图特贝克事件”,这一事件促进养老基金从企业自己的事变成了国家的事。

那时候,著名的斯图特贝克汽车制造厂因陷入产品危机关闭,5000名工人下岗失业,加上2000名已退休工人,7000人的养老金灰飞烟灭。约4000多工人完全丧失了退休金受益权;有些工人工作近40年,只差一二个月就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因为制造厂的倒闭,高达10000人的生计瞬间陷入困境。

“斯图特贝克”事件在美国工人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震惊全国。

美国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并派出特别委员会进行调整。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1974年《退休金保障法》出台,逐步形成了现代美国养老金制度。

401K这个词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税法修改和相关免税条款的出台,当时新颁布的《国内税收法案》第401K节规定:雇员可以将其一部分税前工资存到一个储蓄计划中,这部分储蓄可累计到退休后使用。

这种延期付税的雇员储蓄计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新的养老金计划,并发展成为确定型缴费计划的主要形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401K计划的资产规模较80年代翻了两番,在养老基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截至2017年,401K计划账户余额为9.2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社会保险税财政收入仅1.61万亿美元。

在它的良好示范作用下,与之类似的其他部门的养老计划也有所发展,比如:为地方政府雇员建立的457计划,为事业单位雇员建立的403B计划等。

401K计划的投资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有在未来支付时才会按每年收入状况缴纳个人所得税,算是一种合理避税。

401K计划在每个月投资多少资金上具有弹性,雇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但国税局为免税部分设置了缴纳上限,如果想超过上限多缴也可以,但多缴的部分需要交税,同时交了税也不是想放多少钱就放多少钱,同样最高缴纳也有限额。

通常情况下,雇主投入到雇员401K计划的资金为雇员年收入的3%,上限不能超过6%。

坤鹏论:是它!撑起了美国的大牛市-坤鹏论

3.公共雇员的养老基金

这些养老基金主要是为地方政府雇员或事业单位雇员所设立的。

虽然它在总养老基金中所占的绝对比例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良好,增长迅速。

这三类养老金的来源比较稳定,特别是雇主和雇员的既定贡献养老基金计划催生了美国现代化的养老基金制度,使得养老基金每年都会有固定数量的资金投入。

这些固定的现金流入使得养老基金的资金预算较为容易,与其他形式的共同基金相比,其投资策略更容易制定。

同时,养老基金有长达几十年的存储期,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了最适合长期理性投资的一种投资资金。

4.养老基金的投资去向

因为数额巨大,所以养老基金的投向就成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自然也成了雇主雇员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总的来看,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去向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经济大环境正处于二战之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由于普遍的高效益使得养老基金的资金筹集相对较为容易,且此时期的养老基金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强调的是基金的安全性,所以养老基金以购买美国国债或存入银行吃利息为主。

由于养老基金的初始规模不大,20世纪50年代也就140亿美元,再加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和处在上升经济环境,所以此时对管理者的增值压力不大。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经济虽然基数很大,但其增长速度开始出现了明显放缓迹象,因此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同时,经过了初期建设,美国养老基金的运营也步入其成熟化阶段,风险的可承受性增加、运营观念的变革和市场化操作手段的提升使得养老基金的投向突破了原有的束缚,逐渐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市场。

所以,从本质上讲,美国养老基金市场化的初始目标是实现其保值增值,以确定未来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后来的股市中,养老基金的作用已远大于此。

另外,养老基金以“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为主,其中,目标日期基金会根据投资者的年龄,逐步减低对较高风险性的权益类产品投资,增加稳健型产品投资比例。并且,目标日期基金是美国养老金投资的主要配置标的。

5.养老基金如何支取

以401K计划为例,其领取条件是:年满59.5岁;死亡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发生大于年收入7.5%的医疗费用;55随以后离职、失业、被解雇或提前退休。

在年满70.5岁时,必须开始从个人账户中取款,否则将对应取款额征税50%,这一规定目的在于刺激退休者的当期消费,避免社会落入消费不足的陷阱。

坤鹏论:是它!撑起了美国的大牛市-坤鹏论

​四、养老基金是牛市的基石

20世纪80年代养老基金进入美国股市后,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呈直线上升,其在股市中的控股比例高达34%,到了90年代则又升至48%,几乎掌握了股市一半的财富。其中养老基金的地位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在整个机构投资者中所占的比例近50%,而它投资在股市中的资产占总市值的20%以上,成为美国股市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美国相当于全民在炒股,而且很多公司其实就是所有美国人民的公司。

德鲁克曾在《养老金革命》中这样写道:“美国企业的雇员通过养老基金至少拥有了美国企业25%的股权,自我雇佣者、公务员、教师的养老基金持有另外10%的股权。因此,美国的劳动者已经持有美国企业1/3以上的股权。”而这本书在1976年出版,所以如今的情况应该远远超过了上面的数据。

据有关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养老基金投资于股市的总市值为8682亿美元,而到了90年代末,其在股市中的资产规模就迅速增加到2万多亿美元,短短十年间价值增长2倍多。

由于资金量庞大,占比高,养老基金在美国股市中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如果大量持有某只股票,就很难在不影响股票价格的条件下顺利地将股票抛售出去,因此养老基金大多数时候对股市的影响建立在更强的控制权之上。

比如:某些养老基金的投资者对某一公司股票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掌握公司的部分治理权,从而向董事会施压,迫使其对经营不善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关键人员做出重新安排。

在20世纪,养老基金曾迫使通用电气公司、柯达公司等大型上市公司更换其不称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可见其在股市中的影响力已不再是买卖股票所带来的股价升降这个较浅的层次,而是深入到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根本层面。

同样在20世纪,加利福尼亚公共雇员退休基金,控制着价值约为495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相当于当时全部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8.4%,是全美最大的机构投资人之一,该基金每年都会发布业绩差的公司名单,强迫有关公司改组董事会或撤换经理人员,由此可以见,养老基金在上市公司业绩改进方面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此外,养老基金具有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特质,而且其资本转换的速率快、质量高,这使得它为股市提供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优质资金,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

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股市上,就是进一步繁荣,20世纪90年代,美国纳斯达克股指上扬了1180%,养老基金功不可没。

从另一方面讲,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有足够的信心,而养老基金这种优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投资者信心的必要保证,也是推动企业投资行为的动力之一。

所以,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养老基金“撑腰”,美国股市在历次危机中都能屹立不倒,并在危机后迅速恢复。

称养老基金为美国牛市基石一点也不为过。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