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只有那些告诉你具体怎么做的人,才是真正愿意帮助你的,凡只讲大道理的,多数是想忽悠你。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96)-坤鹏论

第五卷第十六章

原文:

凡被称为“完全”的:

(一)是在这以外,再找不到它的部分,一个零件也找不到;

例如每一个事物的“全期”就是说在这时期以外,你再也找不到旁的时间属于此期。

解释:

这一章解释的是“完全”(完整、完成、完善、完满),

它本来是一个日常生活的词,但是它在“目的”和“善”(好)的意义上,和哲学用语有关。

“完全”有以下三个意思:

(一)那个被叫作“完全”的,在它之外不可能找到它的任何的(甚至是一个)部分,即没有任何部分是在它之外。

比如,每一个事物的完成的时间是那在它之外不可能找到任何时间是它的特有的一个部分。

换言之,每一个事物的“全时期”就是在此时期之外再无别的时间可以分配给此物。

这是就时间来说,恰恰就是在那个时间段。

原文:

(二)是这事物的优越没有可被超过的;

例如说我们有一个“完全的”医师,或一个“完全的”笛师,他们精湛于各自的本行,是无以复加的了。

转到坏的一方面,我们说一个“完全的”流氓或一个完全的窃贼;

有时我们竟也说他们“好”,如“好一个窃贼”,“好一个流氓”。

优越是完全;

每一事物,每一实质,所擅的形式苟已无复任何自然的缺陷,它们就是“完全的”了。

解释:

(二)这是从德性和特长来说的,“完全”就是在同一种类内不可超越的。

比如,我们有一个完美的医生或一个完美的笛子演奏者,也就是说他们于自己的专业非常专精,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没有什么再可以超越。

并且这个意思也可以转用在坏的事物上,我们说一个“完全的”(彻头彻尾的)流氓或一个“完全的”小偷;

因为这样的缘故,有时我们也会说这些人“善”,比如说“善于偷盗”、“善于行骗”。

而德性是某种完美,每一事物,每一质,其在德性的形式上所呈现已经达到无可复加之地,就是“完全”(完整)。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96)-坤鹏论

原文:

(三)是事物之已臻至善者,被称为完全,善终即是完全。

如将以终为极的意义转到坏的方面说,一事物已被“完全”搞坏了,“完全”毁灭了,就意味着已毁到一点也不剩。

因此辞藻上就以死为终;

死与终均为事物的结束。

最后目的也是一个终点。

解释:

那些达到目的的东西,如果这目的是好的,这些东西也成为完全,善终即是完全。

由于目的是某种终点,所以也可以将将这层意用于坏的事情,比如:一物已经被完全破坏,完全毁坏,也就是说已经毁坏到不能再坏之境地。

因此,话语之上才会以死为终极,

死亡转意也就是目的,两者都是终点——事物的结束。

目的就是所要达到的终点。

这(二)和(三)点,都是说要达到“极致”,好要好到极致,坏也要坏到极致,这种状态就叫作“完全”或“完善”了。

因为“完全”(完善、完成)有终点的意义,所以引申到死亡也叫作“完全”,凡达到目的者,也都被视为“善”。

原文:

——这样,事物在它们的本性上被称为“完全”就是这些含义;

有些是因为它们已属全善而无复缺陷,无复遗漏,亦莫能超越;

另一些是因为它们优于品级,一切齐备,不待外求;

再有些是依于上述两项的“完全”,或持有其义,或分沾其旨,或附丽其事或联类相及,也因而被称为“完全”。

解释:

这样的话,事物在天性之上被称为“完全”的意思就是以上这些意义;

有些是因为它们已臻至善,完美无缺,不可超越,穷尽无遗,此外无物;

另一些则是它们在品类上较为卓越,不可超越,一切自己都具备了,根本不求之于外;

再有的是依托于上述两者的“完全”,它们或是具备了其旨,或是略微有其意,或是类及于此,也因而被称为“完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