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论都是建立在可说、已知的基础之上,那么,不可说、未知的就没有逻辑了吗!

——坤鹏论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三十五)-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柏拉图的理型论(三十四)》中,坤鹏论主要分享第一组推论——如果“一”是“一”的以下推论:

第十推论:“一”不在时间里

除此之外,还温故知新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内容。

时间,确实既烧脑,又令人着迷,一旦细细琢磨,便不由得沉浸其中。

今天,坤鹏论就和大家一起,再对时间温故知新一些。

第一,时间是第一个有形体的本质

赫拉克里特曾说:“时间是第一个有形体的本质。”

根据黑格尔的解释,“有形体的”,意即抽象的感性。

因此,时间是对于过程的抽象的直观。

它是第一个感性的本质,所以,时间是真正的本质。

而“抽象的感性”、“抽象的直观”则是指,抽象的时间可以从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事物成长以及死亡等感性直观中看到它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说:“时间是对于变化前后的量词。”

赫拉克里特在西方哲学史中是最早、最牛的对“变”有着最深刻理解的哲学家。

他注意到,“时间是在感性和直观中最初作为变而呈现的东西”,“时间就是变的第一种形式,时间在直观中是纯粹的变,时间是纯粹的变化,是纯粹的概念,是从绝对的对立中和谐地产生的单纯之物。”黑格尔如此总结道。

接着,黑格尔指出:

“时间的本质既是‘是’又不是‘是’,除此而外别无特性。”

“纯粹的抽象的‘是’和抽象的‘不是’直接在一个统一之中,而又有分别。”

“不是说时间空间‘是’或‘不是’,而是说时间是这样的东西:它在‘是’中直接地‘不是’,在‘不是’中直接地‘是’,时间是这种从‘是’到‘不是’的转变,是这种抽象的概念。”

“就其对我们的关系而言,这种概念是在客观的形式中(即被直观的)。”

“在时间里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现在,现在‘是’是为了‘不是’(指过去),马上就消灭,过去了——这‘不是’(指未来)也同样转变为‘是’(指现在),因为它是‘是’的。时间就是对这种(由‘是’到‘不同’,由‘不是’到‘是’)的转变的抽象直观。”

第二,时间是否存在?

之前,坤鹏论曾多次介绍过怀疑派翘楚塞克斯都·恩披里克。

他在其《反对理论家》一书中就曾讨论过时间是否存在,推论套路和《巴门尼德篇》的基本类似,正好拿来学习、练习、巩固一番:

假若时间存在。

那么,它或者是有限的,或者是无限的。

假若时间是有限的。

那么,曾经存在过一个时间尚未存在的时间,并且还会有那么一天,必将存在一个时间不再存在的时间。

然而,不论是说曾经存在过一个时间尚未存在的时间,还是说有那么一天必将存在一个时间将不再存在的时间。

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

因为,陈述句“曾经存在过”和“将存在”都暗示了不同的时间。

所以,时间不可能是有限的。

假若时间是无限的。

它的一个部分是过去,它的另一个部分是将来。

那么,这些时间部分或存在,或不存在。

而如果它不存在,那时间就是有限的。

既然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原先的困境依旧未消——曾经存在过一个时间不存在的时间;有那么一天必将存在一个时间将不再存在的时间。

但如果每一种时间——过去和将来——都存在,那么,它们就都会成为现在。

不论是过去的时间还是将来的时间,既然都存在于现在,那它们二者必将就是现在。

但说过去的时间和将来的时间都能被看作是现在,这一说法是荒唐的。

因此,时间也不是无限的。

如果既不能把时间看成是有限的,也不能把时间看成是无限的,那么,时间终究是不可能存在的。

另外,由不存在的事物构成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而时间被认为是由不存在的事物——不再存在的过去和尚未存在的将来——构成的,因此,时间也是不存在的。

接着,塞克斯都·恩披里克又论证了时间是否可分等命题,建议大家找《反对理论家》看一看。

如果你嫌《反对理论家》中的论证有些冗长,还可以找来《皮浪学说概要》一书,里面有其一系列论证的简略版。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三十五)-坤鹏论

二、第一组推论:如果“一”是“一”(五)

1.第十一推论:“一”不是

上面的推论从运动和静止的(年长、年少、同龄)方面考察“一”的时间状态抑或时间所是。

而这个推论则进一步从“是”方面考察“一”的所是。

“‘已是’、‘已变为’、‘已在变’这些词意味着都分沾了过去的时间”,与过去的时间相连。

“‘将是’、‘将变为’、‘将要变’这些词意味着都分沾了未来的时间”,与将来的时间相连。

“‘正在是’、‘正在变为’、‘正在变得’这些词意味着都分沾了现在的时间”,与现在的时间相连。

时间有三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

“已是”、“正在是”和“将是”表示这三部分时间的分沾,而且分沾也只有这三种方式。

事实上,这等于在讲:“是”(理型)的分沾只有在时间;时间以外没有“是”,没有超时间的“是”。

这是希腊哲学中比较奇异的一点——以为“是”只在时间里。

“那么,如果‘一’根本不分沾任何时间,那它就既不在过去‘变为’、‘在变’、或‘是’,也不在现在‘变为’、‘在变’、或‘是’,也不在未来‘变为’、‘在变’、或‘是’了。”

“一样东西除了以上面中的某一种方式以外,不能以其他什么别的方式分沾‘所是’了。”

所谓“是”只在时间里,“是”必分沾有时间,按陈康的注释讲就是:

无论“甲是”或“甲是子”,这个“是”不能逃脱“已是”、“正是”和“将是”以外。

这个思想显然受了语言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确实如此。

“所是”,就是“是什么”,也就是“理型”。

“那么,‘一’就根本不能分沾‘所是’。”

“那‘一’就根本不是了。”

2.第十二推论:“一”不是“一”

“它也不像‘一’那样是,因为那样它就已是、已分沾着‘所是’了。但是看起来正好相反,如果相信这个论证,‘一’就不是‘一’,而且根本不是了。”

这第一组推论的假设是:“一”是“一”,也就是说,“一”分沾有一的理型——“一”,虽然它没有其他性质,但至少还有“一”这个性质,至少是“一”。

但是,这个推论的结论——“一”不是“一”,却彻底毁灭了“一”自己,只能说它“根本不是”。

这个结论是以第十一推论为根据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不以任何方式是其所是,它也不已是,也不正在是,也不将是,结果它也不能是“一”,因为如果它是“一”——一的理型,就说明它是在时间里的,要不然它就不能分沾“一”。

这个推论的意义是:如果“一”是隔离了孤立的,“一”不是“一”,也就是,“一”的隔离根本毁灭了它自己。

3.第十三推论:“一”没有名称、言论、知识、感觉以及意见

“如果一件东西不是,那就不能有什么东西属于这个‘不是者’,不能对它有什么看法了。”

“那它就没有名称,关于它就不能说任何话,有任何知识、任何感觉、任何意见了。”

“那就没法称呼它、说明它、设想它、认识它,谁也不能感觉到它了。”

“但是,‘一’能是这样的吗?”

不能!

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如果“一”是隔离了孤立的,“一”不能任何可知性。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体现了古希腊哲学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之一,那就是关于认识的。

近现代西方哲学着重认识问题,产生了认识论的唯心论,认识统括一切,万有被包括在其中。

古希腊哲学则刚好相反,在它那里,认识只是万有之一,而这个推论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三十五)-坤鹏论

5.第一组推论的总结

由这一组推论,我们看到,如果理型和个体事物分离,结果就是:分离的理型对于我们是不可知的。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如果“一”是“一”,巴门尼德推论出来的“一”是什么样子。

孤立的,只是一个,不是别的;

不是整体,没有问题,无开端,无末端,无中间;

无界限,无形状,不圆,不直;

无处所,不在其他里面,也不在它自己里;

不在过程中,无质变,无位移,也不是不变的;

与其他的既不像,也不不像,既不相等,也不不相等,既不老些,也不少些,也不同龄,即不在时间里,与“是”无干,不被认识和知觉。

“一”是不是!

其实,只要是在时间里的,就说明它是有始有终的,有生有灭的,而对于永恒来说,时间是最没有意义,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永恒不变的理型——“一”,不就应该是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吗!用咱们的老话所说,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客观讲,以上这些巴门尼德的逻辑推论是建立在可说、已知的基础之上,是他那著名的断言——“它是,它不能不是;它不是,它必定不是;因为不是者你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的结果。

可是,渺小的人类难道什么都知道了吗?

最起码的,我们连我们自己本身还没有搞明白,比如:大脑是怎么回事。

所以,不可说、未知的难道就没有逻辑了吗!

不在我们认知里的东西就是不合理的吗!

这不禁又让坤鹏论想起了色诺芬尼那伟大的言语:人类以“人”拟神,假如狮子或牛有神,也许把神拟成狮子或牛呢!

太多时候,人类太自大了,太主观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