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谁,特别是涉及到与人相关的事情时,千万不能盲听盲信,要各方的说法都听听,让子弹飞一会儿,结论和行为,特别是后者,尽量慢一些。

——坤鹏论

在《为什么叫戏剧主义?戏剧主义的五元模式是什么?》中坤鹏论介绍了戏剧主义的五元模式,那么,它又该如何应用?它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重要特点之一——关系,以及基本的应用方法。

一、伯克的理想决定了戏剧主义的终极目的

人的理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人的行为。

所以,当我们去学习某个人的理论时,一定不能忽视他的理想。

而且,不管是多么公正的专家、学者,他们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人性——验证性偏见。

验证性偏见是指,因为人类在事前的担心和恐惧往往会大于真实结果,所以导致偏好那些可以验证自己所做事情的消息,而躲避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专家在做记忆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受刺激想要得到某个结论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寻求记忆中支持他们想要得到的结论的那些证据。

专家、学者,就连最牛的大师也一样,同样会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避免收集和认可对自己结论不利的证据。

因此,不管是谁,特别是涉及到与人相关的事情时,千万不能盲听盲信,要各方的说法都听听,让子弹飞一会儿,结论和行为,特别是后者,尽量慢一些。

这也是坤鹏论学习和分享哲学这个超大话题的初衷。

同时,秉承着爱智慧的初衷,我还会尽可能地将延伸出来的知识进行详细分享。

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说,看不懂。

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过很多次了:

第一,学习不就是学自己不懂的东西吗?如果只喜欢看自己懂的,排斥看不懂的,就需要警惕自己的认知是不是正在固化的过程中。

第二,因为主旨是学习和分享,坤鹏论的文章比较系列化,一个话题会尽我所能扎下去,如果没有从开头的文章读起,确实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懂。

第三,坤鹏论更希望与有缘的朋友一起成长,因此,阅读量最浮云,而且实话说,光靠写文章也发不了大财。再说,金钱是财富,智慧也是财富,年龄越大,越需要后者。

咱们把话说回来,伯克的理想是什么?

前面坤鹏论讲过,伯克一直抱有修辞促进社会协同的道德期许,一生致力于对和谐世界的追求,希冀修辞产品上不仅应该维持竞争,更应该促进合作,寄希望于修辞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这就是他的理想,并决定了其戏剧主义修辞的终极目的正在于这样美好的愿望。

所以,伯克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和社会的动物”的观念,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视为核心。

他认为,人在自然中生存,在社会中生存,离不开与他人调节关系,离不开用语言去影响他人,诱发他人的合作。

伯克甚至直接将动机与关系画上等号——“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本身就是他的动机,因为这些关系是他的情境,而情境只能是动机的另一个词。”

然而,概率世界从来只有最大可能,除了死亡之外没有绝对,因此,就像其理论阐明的那样,伯克很清晰地意识到,只可能更加接近目标却永远不可能达到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伯克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坤鹏论:贯穿戏剧主义的关系-坤鹏论

二、从行事者的定义中看关系

伯克对戏剧主义的五个元素一一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阐述,并赋予了它们更多不同寻常的意义,比如:在行事者的定义中,就充分体现了伯克对于社会关系的重视。

伯克的行事者是三体一位的——包含了三个角色:主角(行事者主体)、正面配角(共同行事者)与反面配角(反行事者)。

也就是说,行事者=行事者本人+合作者+反对者,三者通过辩证统一形成了大写的行事者。

这个定义完全体现了他所认为的人类关系的特征——社会性、互动性和对话性,是人类一切象征行为最本质性的特征。

依据这样的特征,所有象征行为都是互动(关系)的产物。

那么,既然是互动,必定不可能只是一方或一个人。

我们看到的作者、演说者、发言者等,看上去他们是一个人在台上战斗,但是,在他们的背后、在台下,在别处……都会有其他人的配合或反对,共同构筑起某些话语结构——辞屏。

这从戏剧的角度看会更容易理解,只要演员登台表演,即使一个观众也没有,照样还有剧作家、导演、化妆师、服装师、舞美设计人员等为其支持配合,他们在一起才构成了整部戏剧。

以上这些角色可以视为正面的共同行事者。

正面的共同行事者,为站在台上的“演员”——行事者主体,提供论点、论据、目的、方向、对象,对其行动加以“授权”和激励,它们包括:机构、作者、对话伙伴、受众等。

同时,我们知道,只要是做事,不管是谁,不管做什么事,必然会有支持的,也必然会有反对的,事情越大,这样的分歧越大。

所以,只要是做事,必然要克服某些障碍不可。

那么,除了正面的共同行事者外,还有反面的共同行事者,他们是对立面,是阻碍行事者主体实现既定目标的人、作者、机构等。

坤鹏论:贯穿戏剧主义的关系-坤鹏论

三、五元模式的精髓:复杂动态关系网络

除了像行事者这样的凸显着关系之外,伯克戏剧主义五元模式的精髓也建立于关系之上:

动机,在五个元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动态关系网络内产生。

请注意“动态关系网络”这个关键词,今天坤鹏论重要说其中的“关系网络”,“动态”可谓修辞学的本质特征,这个明天细讲。

“关系网络”的体现就是:五个元素可两两正反双向组合构成20个关系比率。

比如:行为/情势、情势/行为、行为/行事者、行事者/行为、情势/手段、手段/情势、行事者/目的、目的/行事者等。

这就是伯克用来破解人们不协调而导致的视角的方法——每一个关系比率代表着一个观察视角,从这20个最主要的观察角度入手,找寻哪种关系比率的搭配最符合所研究的行为对象,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注意并分析了其他关系比率的影响。

显然,这样能够让人们更为简化、清晰地分析出某个行为背后的决定因素为何,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另外,坤鹏论再次强调一下,正如伯克在其戏剧主义的定义中特别指出的——五个元素中行为是本,其他元素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

再后来,他认为态度也应该作为元素纳入进来,从而构成六个元素。

因为态度通常是行为的准备,无论导致行为与否,都能折射出动机。

坤鹏论:贯穿戏剧主义的关系-坤鹏论

四、看实例学习如何应用

因为伯克戏剧主义的五元模式分析法具有灵活、实用、易操作等特点,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修辞范式。

那么它到底该如何应用呢?

在《西方修辞学史》一书中,作者对此举了一些实例,坤鹏论感觉非常到位,借鉴改编分享给大家。

人们做一件事的原因,一般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行为/情势:比如形势所迫、见机行事,逢场作戏等,其中的“势”、“机”、“场”都指向了情势,也就是做事主要因为情势导致。

第二,行为/行事者:个人性格 、兴趣、爱好或承诺,说明做事主要是源于行事者自己。

第三,行为/手段:比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它说明手段已经炉火纯青,行为完全是水到渠成。

第四,行为/目的:因为抱负、雄心、理想的驱使,也就是说,目的清晰明确,由它致使行为的产生。

不知大家有没有Get重点?

戏剧主义的五元模式分析法就是将分析的重点放到分子的位置,然后将另外四个元素作为分母进行关系比率的分析,哪个在分析后比率更高,哪个就是分子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为了解释分子,我们只能转而求之于其他四个元素。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跟着练习。

同样道理,如果进一步追问,仍然可以用五个元素的关系比例进行分析,比如:

为什么会出现“迫人”的情势造成做一件事的动机?

这一情势的出现必然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情势/行为:因为发生了某个影响深远的行为(事件)。

第二,情势/行事者:由于某个创造时势的英雄的个人性格、品德、兴趣。

第三,情势/手段:因为某个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新发明创造。

第四,情势/目的:由于一个新的远景规划的制定。

我们以“时代”这一情势词为例。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流行词语,比如:全球化时代、企业家时代、互联网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等,事实上都是情势/行为、情势/行事者、情势/手段、情势/目的等关系比率的具体实现。

坤鹏论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关系使我们有可能分别以某一种行为(全球化)、行事者(企业家)、手段(互联网)和目的(民族复兴)作为所面临形势或语境的代表特征来突出表现。

但是,突出某个关系比率,往往会造成对其他关系比率的轻视,甚至是忽视,这就是伯克所说的不协调而导致的视角。

而人类历史中,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且一直是主流的存在。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特别是在针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网文翻飞中,你会深有体会。

明天,坤鹏论将重点分享伯克戏剧主义五元模式的另一重要特点——变。

变,也正是修辞学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工作原理,它背后的强大支持者是概率。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