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一旦拉长时间,所谓的科学解释就成了笑话,这就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坤鹏论

坤鹏论:为什么技术遥遥领先的中国突然在明朝开始掉队了?-坤鹏论

一、中国,曾经独领风骚傲立世界超一流

现代科学在西方萌芽,而非在东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枪炮、病菌和钢铁》对此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分析,借此机会将其与我的思考一起分享给大家。

坤鹏论之前曾在《文字塑造了人类、知识、文明和历史》讲过,公元1500年之前,中东伊斯兰社会的技术处于绝对的世界一流。

它开放地接受着各种新事物,识字率也比同时代的欧洲高出很多很多。

它秉承着最彻底的征服不是土地占为己有,而是精神上的征服,如海绵般深深地吸收了古希腊文明的遗产,以致于许多古希腊书籍只是通过阿拉伯文的译本才为世人所知,欧洲人反而要将自己老祖宗的文化经典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拉丁文。

它发明或制造了风车、用潮水推动的碾磨、三角学和大三角帆……

它在冶金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和灌溉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而且,它还采用了中国的纸和火药,又将它们传到了欧洲。

中世纪,技术绝大多数是从伊斯兰世界流向欧洲。

只是到了公元1500年左右以后,技术的净流向才开始逆转。

那时候,伊斯兰世界的技术确实很厉害,但是,比它更牛的是中国,且只有中国。

中国就是世界独领风骚超一流的存在。

在公元1450年左右之前,中国的技术一直比欧洲更革新、更先进,有着一大堆耀眼璀璨的技术和发明,比如:

铸铁、深钻技术、牲口挽具、火药、风筝、指南针、活字印刷、瓷器、独轮车……

坤鹏论:为什么技术遥遥领先的中国突然在明朝开始掉队了?-坤鹏论

但是,公元1450年之后,中国就不再革新了。

请注意,那个时间点是明朝中期。

为什么?

对此,众说纷纭,如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说,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有关。

错!

因为历史早就证明,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大陆,在任何民族中都有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也会有保守的社会。

有人说,和一个国家的传统思想有关。

错!

这怎么解释中国曾那么长时间是世界技术强国,后来才变成技术弱国呢?这期间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变化!

所以,很多事情,一旦拉长时间,所谓的科学解释就成了笑话,这就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就像公元1500年以后新月沃地失去它对欧洲巨大的早期领先优势,中国也几乎在相近时间里开始渐失世界领先优势。


小知识

什么是新月沃地?

指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

包括累范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位于今日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黎巴嫩、约旦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东南部、埃及东北部。

由于分布地带在地图上就像一弯新月,因此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将这一大片肥美的土地称为肥沃月湾。

在新月沃地东部形成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国家并产生书写,公元前7000年这里已有粮食生产。

坤鹏论:为什么技术遥遥领先的中国突然在明朝开始掉队了?-坤鹏论

二、政治上的统一有时会彻底扼杀创新

曾经,中国拥有着让全世界都羡慕嫉妒恨的得天独厚: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新月沃地一样早;

从华北到华南,从沿海地区到西藏高原的高山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独立产生了一批不同的农作物、牲畜和技术;

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养活了这一地区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比新月沃地更好的是,中国没有干旱或生态脆弱的环境,这使得中国在将近10000年之后仍能维持高产的集约农业。

这些有利条件使中世纪的中国在世界处于绝对的遥遥领先。

不仅技术和发明领先,政权、航海和海上管制也全面领先世界。

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横渡印度洋,远达非洲东海岸。

每支船队由几百艘长达121多米的船只和总共28000名船员组成。

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从中国扬帆远航。

几十年后,哥伦布才率领3艘不起眼的小船渡过狭窄的大西洋到达美洲东海岸。

为什么这么牛掰的领先,却让给了原先十分落后的欧洲呢?

戴蒙德认为,中国西洋舰队的结局给了一条解开中国技术莫名落后的线索。

也就是中国的政治发生变化,导致船队出海远航被中止。

那时候中国朝廷正处于宦官当道,并进一步形成了宦官集团,他们不断与文官集团争权,相互压制。

其实,朱元璋最初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

但是,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

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

明宣宗朱瞻基甚至违背祖训,直接在宫中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读书认字,这些都为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

那什么是文官集团呢?

明初,朱元璋为确保自家江山永固,定下了“世乱用武,世治宜文”的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他积极从帝国的行政体制上完善文官制度的建设,采用优待文人知识分子的策略。

而武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统治的工具,地位上远远低于文官。

猛如戚继光,见到张居正还得自称为:门下走狗。

但是,什么事都讲究平衡,就像复杂性系统最优状态是混沌边缘,也就是在秩序和混乱的中间。

朱元璋废除了近2000年的丞相制度,代之以四辅臣制度,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无人可分享。

这等于创造出了一套既不让武官造反,又不让文官专权的看上去很完美的制度。

不过,这套体系的核心是,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工作狂中的工作狂,真是把天下当自家的事,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洪武十七年,他曾八天内处理大事3291件,平均每天处理400多件,比劳模还劳模。

劳模皇帝+配套的制度,使得那时候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都处于整个明王朝最低迷的阶段。

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朱元璋的初衷——唯我独尊,皇帝独揽大权。

客观讲,朱元璋这套制国体系完全是按自己量身定制的。

因为它良好运转的前提是,既要有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还得具备优秀的政治才能,以及超强的意志品格。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公司,甚至是维系家庭,最怕的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坤鹏论:为什么技术遥遥领先的中国突然在明朝开始掉队了?-坤鹏论

朱元璋的儿孙虽然都姓朱,但是,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

于是,他的儿孙搞出了内阁,使得文官集团回归正常的行政体制,且权利不断加强。

这就造成了明朝之前,皇帝只要对付丞相一个人,而明朝大部分皇帝面对的却是一个巨大而复杂,有着自己利益运作和不受皇权干预的晋升体制的文官集团。

而明朝极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度也为文官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后浪推着前浪,生生不息。

那时候,从中央到地方,权利基本都集中到文官集团手里。

到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在朝中的权利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朝堂之上从严嵩、杨廷和、张居正、徐阶、高拱等文官陆续登上内首辅,加上皇帝无心理会朝事,以内阁首辅为主的文官集团也成为明王朝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所以,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赋予宦官权力是皇帝抗衡文官集团的无奈之举,想用他们来压制文官集团,加强皇权。

但是,宦官集团不管是从体量还是人数上,以及谋略,都跟文官集团差的不是一个级别,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争一时之瑜亮,远不如文官集团筹谋长远。

纵观整个明王朝,真正不受文官制约的,也不需要通过太监来也制约文官的,可能只有3个人——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熜。

如果你看明史,会发现它基本就是一部文官斗争史。

文官集团与皇帝斗,与宦官斗,与武将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最后,无对手可斗后,就开始自己窝里斗,文官党争,齐党、浙党、闽党……各个党派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最终,斗着斗着,把大明斗亡国了,把皇帝斗上吊了。

大致了解了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我们也就明白了明朝的很多事情。

在当时,宦官支持派遣和指挥船队远航,所以文官集团在权力斗争取得上风时,便停止了派遣出海船队,兵部甚至直接烧掉了造船资料和航海图,拆除船坞并禁止远洋航运。

而且,不以掠夺或殖民这样不劳而获行径为目的的远航,实在是个亏本买卖,换回来的远远不及送出去的。

用劳民伤财来评论,也不为过。

再加上中国一直处于政治统一状态,一个决定就能使整个中国停止了船队的航行。

除了作出停止海外航行的决定外,中国朝廷还作出停止其他一些活动的决定:

放弃开发一种精巧的水力驱动的纺纱机,使得中国在14世纪从一场产业革命的边缘退了回来;

在制造机械钟方面领先世界后又把它拆毁或几乎完全破坏;

15世纪晚期以后不再发展机械装置和一般技术。

三、欧洲的政治分裂更利于发明的传播

而欧洲恰恰是政治分裂的,当年,哥伦布先是求葡萄牙国王,不行;再求梅迪纳-赛多尼亚公爵,不行;就去求梅迪纳-赛利伯爵,还是被拒;他又跑去求助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第一次没同意,但再次提出请求时,总算同意了。

如果欧洲也是像中国那样政治统一,它对美洲的殖民也许就没有开始了。

也就是说,欧洲的分裂才让哥伦布成功地在第五次在几百个王公贵族中说服一个来赞助他的航海事业。

正是有了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先例,其他欧洲国家看到了财富滚滚而来,就像牛市到来韭菜也疯狂一样,还有什么比身边人发横财这样的现身说法的号召力更强大呢,立刻又有6个欧洲国家加入了对美洲的殖民行列。

后来,欧洲的大炮、电灯照明、印刷术、小型火器和无数的其他发明,情况也是如此:

每一项发明在欧洲的一些地方由于人们的习性起先或被人忽视,或遭人反对。

不过,一旦某个地区采用了它,它最后总能传播到欧洲的其他地方。

欧洲分裂所产生的结果和中国统一所产生的结果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鲜明对比。

中国最肥沃的地区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起来后,大部分时间里一直维持着这个局面。

除此之外,中国的文字一直只有一种书写系统;2000多年来文化一直由儒家思想所统治。

而欧洲与统一这个词始终相隔十万八千里。

14世纪时,它有1000个独立的小国;

公元1500年有小国500个;

20世纪80年代缩小到最低限度的25国;

后来又上升到40个国家。

欧洲现在仍然有45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经过修改的字母表。

欧洲各国的文化差异甚至更大。

好不容易搞了欧盟,搞了统一货币——欧元,但是,英国却很快就奋力脱欧……

四、地理因素对分裂和统一的影响

戴蒙德还从地理的角度对欧洲长期分裂和中国长期统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欧洲海岸线犬牙交错,有5大半岛,每个半岛都近似孤悬海中的海岛,在所有这些半岛上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府。

而中国的海岸线则平直得多。

欧洲被很难逾越的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挪威边界山脉分隔成一些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治单位。

而中国西藏高原以东的所有山脉都不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中国中心地带从东到西被肥沃的冲积河谷中可通航的长江和黄河连接了起来,而从南到北又有运河连接,这使得两个高生产力核心地区成为一体,最终又合并成一个中心。

而欧洲两条最大的河流——莱茵河和多瑙河则比较小,在欧洲流经的地方也少得多。

欧洲有许多分散的、小的核心地区。

并且,其中没有一个大到足以对其他核心地区产生长期的决定性影响。

每一个地区又都是历史上一些独立国家的中心。

所以,即使历史牛人如查理大帝、拿破仑等,都对征服和统一欧洲无能为力,铩羽败下阵来。

就算罗马帝国最鼎盛时期,所控制的地区也没有超过欧洲的一半。

地理上的四通八达和非常一般的内部障碍,为中国奠定了历史上长期的绝对优势,特别是为统一作出了贡献。

但是,世间事,有利就有弊,这个优势的不利一面就是,某个皇帝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且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真实地发生过。

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

如果某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变创新,别的国家做了并获得了利益或优势,就会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很可能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处于落后地位。

戴蒙德认为,从长远看,在地理便利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而是中等适度的地区,技术可能发展得最快。

中国、欧洲、印度次大陆过去1000多年的技术发展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它们分别代表了高、中、低三种不同程度的地理便利条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另外,历史上长期以来,新月沃地、中国和欧洲一直受到了中亚草原上骑马的游牧民族野蛮入侵的威胁,但是,受到的威胁程度有所不同。

这些游牧民族有一支蒙古人破坏了伊朗和伊拉克的古代灌溉系统,相当于摧毁了一个文明。

但是,他们没有一支成功地在匈牙利平原以远的欧洲西部的森林地带站稳脚跟。

从世界地理的角度看,新月沃地居于中国、印度与欧洲的中间,控制着贸易路线,再加上中国距离欧亚大陆其他先进的文明国家路途遥远,使得中国实际上成为一个大陆内的巨大孤岛,这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会出现先是采用技术,后来又排斥技术的奇怪做法。

五、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第一,饱暖思淫欲,饱暖还能让人们有功夫折腾。

人类的技术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开始时的速度简直慢到了难以觉察。

几十万年过去了,人类的石器看不出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类会使用其他材料制造物品。

而今天呢?

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技术方面的相关报道。

人类的技术有两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100,000年到50,000年前,它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人类身体的遗传变化,即语言或大脑功能或两者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次飞跃产生了骨器、专用石器和复合工具。

第二次飞跃就是农耕革命带来的定居生活方式,因为粮食生产要求人类留在他们的作物、果园和剩余粮食储备附近,彻底被粮食拴住了!

定居生活对技术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人们可以积累不便携带的财产。

所以,农业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投资行为。

而且,在农耕之前,人类需要经常迁徙,他们既没有车辆,也没有牛马,人们的财产只能是小孩、武器和最低限度的其他一些便于携带的小件必需品,这样,什么陶器、印刷机、织机之类的明显就是累赘。

粮食生产在人类技术史上还起了另一个决定性作用——人类进化中第一次使发展经济专业化社会成为可能,也就是产生了社会分工,奠定了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员的社会结构。

历史证明,吃不饱的人,是没机会空出时间搞科学,打造文明的。

就像欧洲科技最早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干的富二代搞出来的。

仓廪实知廉耻,饱暖不仅仅让人思淫欲,饱暖还能让人们有功夫折腾起来。

就像《到底是先想好了再干,还是边干边想呢?》所说的,发明才是需要之母,人类的很多发明是被好奇心驱使的人或喜欢动手修修补补的人折腾搞出来的,而且,基本上当时并没有对这些发明的需要。

所以,发明如未来,都是未知的,它们都需要实干创造。

坤鹏论:为什么技术遥遥领先的中国突然在明朝开始掉队了?-坤鹏论

第二,开放自我。

戴蒙德认为,对于所有社会来说,许多或大多数技术不是当地发明的,而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

当地独立的发明更多是处理天然原材料而产生的,比如:

全世界至少有9个地方独立进行过对植物的驯化;

陶器在大约14000年前出现在日本,大约10000年前出现于新月沃地和中国,以后又出现在亚马孙河地区、非洲的萨赫勒地带、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

人类文字只有几次是独立发明出来的,字母则只产生过一次。

而其他困难一些的发明,比如:转磨、齿轮装置、指南针、风车、照相机暗箱等,则更多是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借用。

当它们在旧大陆被发明出来以后,很快就被传播到其他地方。

轮子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

考古证明,最早的轮子于公元前3400年左右出现在黑海附近,接着很快它就在几个世纪内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出现。

此前的700万年,人类一直都没有发明出来轮子,那么估计没人会相信,相隔不到几百年时间里不同大陆不同地点的不同人们居然同时开了窍,独立制造出了轮子。

所以,轮子必然是从唯一的发明地向东向西迅速传播。

这样例子还有:门锁、滑轮、转磨、风车以及字母,它们都是从一个西亚发源地向东向西传播。

历史上这种发明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其他社会看到或听说了这个发明,觉得可以有用,就采用了。

第二种是,没有这种发明的社会发现与拥有这种发明的社会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而且这种劣势大到一定程度,就有被征服并取而代之的危险。

第三种则是,贸易、移民、间谍活动、战争等。

不管传播方式如何,传播的本质都是交流。

交流的关键就是开放自我,要不然谁来和你交流呢。

而明朝的几道禁令,特别是禁海令,其实就是自断了与其他社会的交流。

结果就是让中国顿失了世界领先的地位,还不仅仅是科技一项。

所以,就像坤鹏论之前一直分享的,开放自我很重要!

不管是从熵,还是从复杂性科学,亦或者从概率上讲,封闭都意味着让自己走向熵增,走向落后,脱离混沌边缘,胜的概率越来越小……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