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科的最小个体都是名词,它们犹如是学科大厦的一块块砖石。

——坤鹏论

坤鹏论:伟大的知识都是从一个个名词开始的-坤鹏论

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复习和分享,坤鹏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最伟大的系统也由最渺小的个体创造。

因此,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见微知著学习法。

也就是不管什么知识或技能,都从最基础、最微小处学起。

践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坤鹏论坚持每日写作四年半以来,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学习法的莫大益处。

就像《由0晋身200%价值投资高手》的财报部分,三张表,一个科目一个科目从定义开始细细地精讲,即使你没有任何会计基础,也能学会。

后来,坤鹏论买了一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导书,结果书中不少题目都是手到擒来地答对。

一、《编舟记》

去年,坤鹏论看了一部日本电影——《编舟记》,讲的是如何编撰一部字典。

听上去似乎很无聊,但是,看过后,你一定会陷入沉思。

为什么叫编舟呢?

语言就像大海。

日语的“语言”叫“言叶”。

我们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有自然生命,由音律、节奏、意象长成了叶子, 叶子串成枝条,枝条汇聚树林,言语越充盈、越丰盛,绿海就越茂密,只言片语、点滴汇聚最终会成为一片大海。

字典就是横渡大海的舟楫,助人们走过无知的黑暗汪洋。

就像我们常说的,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编撰字典的编辑就是“编舟的人”。

电影中四五个人组成了一个字典编辑组,他们耗费几十年,将散落在人间的各类只言片语从“言叶之海”搜集、晾晒、汇聚、分类。

坤鹏论:伟大的知识都是从一个个名词开始的-坤鹏论

看过之后,坤鹏论不由得联想到了我们的《咬文嚼字》杂志。

如果说人类的知识由语言和文字传承和发展,那么不管是编撰字典,还是咬文嚼字追究本真,都是人类最宝贵财富的守护者。

网上曾流行过下面这个段子: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

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到底叫什么?

为什么喝酒的是夜店,过夜的叫酒店?

为什么站在电梯里要说是坐电梯呢?

为什么明明是馍夹着肉,却叫肉夹馍呢?

为什么是太阳晒我,却说我在晒太阳?

明明是人用的为什么要叫马桶呢?

为什么发生了火灾要叫救火不叫灭火?

许多人将这些问题视为无聊,甚至当你真的去找答案时,还可能被人耻笑。

但是,别人的耻笑不是因为他早知道答案,只是笑你较真儿。

这就是东方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习以为常的东西,就让它习以为常吧,不习以为常才是有毛病、大惊小怪、吃饱了撑的。

就连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都是满满的负面——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随着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写文章,坤鹏论越来越体会到名词的重要。

越是你认为简单的事,往往是越难的,永远不要小瞧简单,当你随口说出简单两个字时,赶紧琢磨一下,自己真的搞明白了吗?

就像金融这两个字,你能用一句解释清楚吗?

所以,搞懂名词真的非常重要,有时候是一通百通的奇效。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所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论个头、论力量,人类在所有地球生物中很难排上号,但是,为什么却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力量呢?

其中原因只有一个——知识。

记忆是一切智慧之母,人类因为有了文字才能够存储记忆。

坤鹏论推荐大家看一下《文字塑造了人类、知识、文明和历史》。

坤鹏论:伟大的知识都是从一个个名词开始的-坤鹏论

二、战胜什么=定义什么!认知之始

正像坤鹏论以前所说,但凡积累之事,都可以有大成就、大作为,财富是,知识亦然。

知识的积累和财富一样,财富从一分一元积累而来,知识的一分一元就是名词。

正如牛顿定义了力、质量、运动,甚至时间这些名词,一举打破了当时阻碍物理学的桎梏和瓶颈,使得此后的物理学几乎成为了百科之首。

而香农能够开创信息论,也始于对信息这个名词进行了天才般的定义。

坤鹏论曾经提到“战胜恐惧=定义恐惧”。

懂得名词的定义,可谓认知之始。

就像股票投资。

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股市短期的暴涨或暴跌,不知道个体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会是什么,事到临头的时候,你也会汇入盲目的人群之中,随波逐流。

所以,要想在暴涨或暴跌前,泰山压顶面不改色心不跳,你必须学透投资中的那些专业名词的定义是什么。

股票投资,长期考验的是企业分析能力,短期考验的是心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未知才会让你心理脆弱。

归根结底,最后都得靠你自己的认知。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说,马上要去国外参加一个培训,且不说全英文授课,关键是培训的内容对他来说几乎全部陌生,所以有点焦虑担忧。

坤鹏论给的建议是,买一本培训内容相关的入门书,先把其中的名词都搞明白,记熟练。

语言是什么?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声音符号。

后来人类又为它创造了图像符号——文字,用来专门记录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符号系统。

请注意这个定义,不难发现,词汇是语言的核心。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语句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你、我、他等)+动词+名词+(形容词、量词、数字词等)。

显然,语句的核心是名词。

所以,理解语句,先得懂名词。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新知识,看不懂,听不懂,并不是字不认识,而是字都认识,就是不懂里面的专业名词闹的。

名词就是构成学科最基础的知识点,将它们串在一起,就是整个学科的蓝图。

就像以前坤鹏论所讲的,搞懂了专业名词的定义,往往就能最直接、最快速地抓住其本质。

有时候,学习新知识,和学一门语言很相似,不管用什么样的技巧,关键还是要攻克词汇。

面对一篇外语文章,如果单词都懂,就算语法不熟练,或是不知一些特殊用法,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经常到国外的朋友肯定对此深有体会,大部分时候,你不用说句子,光是冒单词都能搞定大部分事。

不管什么学科,专业名词就像一门外语的单词,只有学会它们,你才能读懂将它们连续在一起的学科专业知识。

任何学科的最小个体都是名词,它们犹如是学科大厦的一块块砖石。

同样道理,如果你不一块块地搬砖,拿什么在大脑中构建学科的认知呢?

所以,坤鹏论一直坚信,学习任何学科、任何新知识,最正确的路径永远都是从名词开始。

坤鹏论将它应用在《由0晋身200%价值投资高手》专栏中,特别是在财报分析部分,基本是一个科目一个科目地讲,且都从名词开始讲起,甚至不放过讲解中涌现的其他名词。

正是这种看似很笨、很枯燥的方法,却让坤鹏论受益匪浅。

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它们聚集在一起的力量令人大吃一惊,再看财报中那些科目,更加心明眼亮。

而且,它们不仅融汇还能贯通,对财报的理解,渐渐超越科目本身,可以用俯瞰的视角来审视财报。

也正因为对名词的重视,坤鹏论还经常会对已知名词进行回炉思考。

可能会有人说,你琢磨这个有何用?

这个用处就在于,夯实认知,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增强信念,真正能够做到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

你说它重要不重要?!

就像你不会外语,即使使用该语言的人说,“你好!你是谁?你怎么了?”这些最简单的话,你也听不懂。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的关键是不懂人家的语言。

再比如:金融中的各种名词。

有人说,金融总是把事情搞得复杂化,特别是各种名词花样百出。

这其实也有点冤枉它。

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金融的定义。

用坤鹏论之前讲过的拆字法,金融=金+融。

金,金钱;

融,流通。

所以,金融就是金钱的流通。

其正式定义为,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融是一种通过交易实现的金钱流通活动。

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创造价值。

金融交易是一种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

也就是明天的钱今天来花。

不管说得再怎么花哨,金融就是交易契约形式的未来故事。

“今天你给我10块钱,后天我给你20元”,这就是金融,不管它叫什么,都是类似套路。

后天未来,凭什么相信能拿回20块,这不是故事,是啥?!

为了让人们更加相信,于是,故事被写成了合同契约,然后金融业就以纸为交易物,越来越火。

所以,说白了,金融就是对未来的交易。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人们就用契约(合同)进行约束。

所以,金融产品其实就是一张张合同,金融市场交易的也是一张张合同。

合同具有法律效应,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合同的用词就会极为严谨,这也就造成了金融名词多,金融名词不好理解的现象。

有时候,金融还要照顾到交易者的面子,不会用一些明显有贬义的名词,而是换个比较中性或是高大上的名词:

比如:借钱往往被说成融资。

再比如:本来是卑躬屈膝地借钱,企业好了,可以转成股,企业不好,就是债,它居然有个好听的名词叫:优先股。

在坤鹏论看来,凡是要支付利息的借钱,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缺钱。

不管企业怎么为这件事添油加醋,涂脂抹粉,都改不了事实。

金融行业,就是一个中间行业,所以它必须两边都不得罪,都得保证满意。

于是,同一件事往往就会有针对两边的不同词汇,比如:融资和借债。

所以,在金融中生存,你永远要听不好听的那一面,而不是华丽的那一面。

股票,其实也一样,它的本质也是借钱。

和普通借债不同的是,只要企业存在,就不用还投资者的本金。

巴菲特对此看得极为清楚,他从不自我麻醉,一直将股票视为股权债券,像估算债券一样估算股票价值。

企业最怕就是缺钱,特别是缺现金,压垮企业的只有债,以及很多只可能变坏不可能变好的资产。

许多企业负债率之所以偏高,常常是资产价值出乎意料地快速降低所造成的。

为什么巴菲特会丢弃资产评估法,而向市盈率、绩优企业、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法不断升级转型了。

因为所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重置价值,都是虚的。

如果这家公司不生产,不能赚钱,什么设备都白搭,再好的资产都会严重贬值。

而且,就价值来说,企业的资产无外乎三类:

第一类,具有实际账面价值的资产。

现金、存款、有价证券等售出就能转为账面金额的资产,是企业的血液;

第二类,账面价值不确定的资产。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库存等。

这类资产具有一定价值,有可能转换为现金。

但是,它们也有可能转变为不良债务或不良库存。

所以我们根本就无法确定其账面价值的存在性。

第三类,需要分期摊销的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机械设备、建筑物、软件等)、无形资产等。

这类资产是以购入资产总额在列入资产相应科目后,还没有摊销部分。

所以,在看资产时,我们一定要记住,除了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外,拥有其他资产越多,将来需要支出的费用也越多。

特别是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在建工程越庞大且建造时间越久的公司,越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许多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就是,不断募集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

它们发行股票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发配股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不分配利润也是为了省钱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因此,坤鹏论看到负债多,第二类、第三类资产过多,特别是金融资产偏多的非金融企业,会直接Pass!

这种底气和坚决,就源于对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有名话叫“语言可以让人变成有钱人。”

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名词,行业术语。

如果你想了解这个行业,必须要学会人家的行话、黑话。

比如:投票投资中的“PE”、“ROE”、“PB”、“EPS”等。

如果连这些你都还搞不懂,那么你根本无法在投资圈里交流,更无法快速抓住投资家们的思想。

其实,这句话背后还深藏着另一个创造财富的秘密——讲故事。

坤鹏论:伟大的知识都是从一个个名词开始的-坤鹏论

三、此时回味稻盛和夫对ROE的论述别有滋味

写到这里,坤鹏论不禁想到了当年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对ROE的那段论述。

现在看来,特别特别值得我们反思、细品:

“ROE就是相对于自有资本能产生多少利润,从重视它的投资家看来,不管你有多么高的销售利润率,你只要把赚到的钱储存起来,用这么多的自有资金却只能产生这么低的利润,他们就判断为投资效率差。”

“受他们的影响,不少经营者也开始认为‘必须提高ROE’,因此,将辛苦积攒起来的内部留存资金去并购企业、购买设备;或购买本公司股票,消耗掉内部留存,将自有资金缩水,去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样的经营ROE达到了高值,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这样的经营被评价为优秀。”

“京瓷的经营高层在美国、欧洲开投资说明会,总会听到这样的意见:‘京瓷的自有资本比例实在太高,而ROE太低,存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应该去投资,应该去使用,好赚更多的钱,给股东更多的回报,这是我们投资家的要求。’”

“当这种观点成为常识的时候,我的意见就是谬论。但是,这种所谓常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短期内衡量企业的尺度。现在买进股票,待升值时抛出,这样就能轻松赚钱。对于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来说,当然ROE越高越好。但我们要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的繁荣,对于我们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承受得起任何萧条的冲击。”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