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系列下来,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尝到了循序渐进甜蜜,任何学习,只要不急不躁,从微小处开始,一步一台阶,最终必然能够见微知著。

——坤鹏论

坤鹏论: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坤鹏论

距今约2300多年前,庄子在其著作《庄子》提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之说。

“宇”指上下东南西北四方,即一切的空间;

“宙”指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

这是原始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概念。

这也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

如今,宇宙为所有空间、时间、物质的总称。

而人类大部分学科,其实就是在研究事物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时间和空间(简称时空),就是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的基本概念。

其实细想之下,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不也都是围绕时空展开的吗?

一、缩地成寸芝诺龟

关于时间,最好的故事莫过于著名的芝诺龟了。

这是距今约2500年前的事了。

古希腊哲学有一派叫埃利亚学派,以永恒不变存在物的思想著称。

其中,巴门尼德是该学派的翘楚、代表。

他认为,世间既不存在变化也不存在运动,只有一种恒久不变的东西存在。

因为这种存在物充满了一切空间,所以也不会存在独立于存在物之外的思想。

因此,思想和存在物是同一的。

我们觉得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这实际只是一种错觉,并且还是一切错误的根源。

显然,这个否定变化的学说太违背人们的常识,很容易遭人攻击。

而且确实针对这一学说的攻击从一开始就没停过。

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他的老师的学说免遭非议。

为此,他发展出一种机敏但又有些过火的论证艺术。

也由于这个原因,他被认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之后,辩证法在希腊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

芝诺认为,世间难以解决的矛盾,全是人们认为事物存在多样性和运动的观点造成的。

不过,他留下的著作只有很少的残篇。

关于他的知识,人们大都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的。

让我们看看他拿出了什么样的证据(史称芝诺悖论)来否定事物是运动的。

证据一:缩地成寸芝诺龟

假设古希腊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

阿基里斯非常大度地让乌龟在他前面100米处起跑,他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

芝诺说,阿基里斯永远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的第1个起跑点时,乌龟已经向前爬了10米,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

阿基里斯继续追,当他追到乌龟爬出的这10米后,乌龟又向前爬了1米,他只能继续追向这1米……

就这样,乌龟制造出了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基里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坤鹏论: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坤鹏论

《庄子·天下篇》中也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句话指的是,一尺的东西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总会有一半留下,所以永远也取不尽。

在数学中,一个数可以连续不断地除以2,永远也不会被除尽(这个数非循环小数)。

芝诺与庄子的区别是:

芝诺讲的是一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不变(即速度不变);

庄子讲的是时间不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却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

可见芝诺限制了时间,庄子则可以使时间为无穷大。

尽管阿基里斯可以提速跑过芝诺龟,甚至一脚踩死他。

可是,在追求证据和准确实践的物理学中却无法超越。

于是,这个芝诺龟的问题整整流传了2000多年。

一直到物理学家牛顿和数学家莱布茨尼创造出微积分,人们才用微积分中的“极限”法门令阿基里斯超越了这只千年神龟。

证据二:飞矢不动

飞行在空中的箭矢在空间中的某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

因为它飞行的这段时间可以被划分为无数的时刻,在每一个时刻,它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静止不动。

如果它在各个单独的时刻是静止不动的,那么,整个来说,它也是静止不动的。

这就说明,飞行的箭矢其实是静止的,那么运动是不存在的。

坤鹏论: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坤鹏论

其实不管是芝诺龟,还是飞矢不动,有个更简单的破解方法。

那就是我们自己改变对时间的看法,或者说正确认知时间。

当我们说“一头大象比一只老鼠大”时,我们在说什么?

首先,大象没有一个性质叫“大”;

其次,老鼠也没有一个性质叫“小”;

再次,一头大象或一只老鼠,也没有一个性质叫做“一”。

总的来说,“比XXX大”、“比XXX小”、“一”这些概念,都不是物体的性质(如形状、材质)。

上面所讲到的芝诺悖论的论据,其实是利用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的错误认知,巧妙地将时间当做了运动(变化)的一个内在性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时间和“比XXX大”一样,都不是事物固有的性质,它们都是人类发明出来为了方便理解变化的东西。

“时间是对于变化前后的量词。”

因此,变化不是由时间组成的,变化是被时间来量化的。

时间,就是一个被人类发明出来的“概念”,并不是物体本身的性质。

这样的话,芝诺悖论就不攻自破了。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行的箭不动,都是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将时间无限细分,但是,变化并不由时间组成。

这两个所谓的证据在于我们在对这一条数轴上的“1”人为地不停二分。

但是,它这并不代表数轴所衡量的东西就不会超过“1”。

有人可能会认为芝诺悖论是荒唐的,是耍小聪明,搞脑筋急转弯。

错!

他对后世哲学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就像俗话所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人们在对这样的悖论不停论证、辩论过程中,增加了认知能力。

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可能就会发现,一些显而易见和理所当然的观点和见解是值得怀疑的、陈腐的和自相矛盾的。

比如:当我们考察一个诸如“无限”之类的概念时便会如此。

二、熵是时间之矢

热力学第二定律真正的内涵中,并不只是热量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性。

里面还包含着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事物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现实中,几乎所有涉及热的现象的本质都是不可逆的。

其根源就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

该定律不仅第一次描述了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而且,它还以熵恒增定律的形式把演化的概念引进入了物理学。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埃丁顿在《物理世界的本质》一书中将熵比喻为时间之矢。

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专业名词。

它专指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和时间的方向性。

科学界有以下几种时间之矢:

热力学、统计力学的时间之矢——即熵增加、无序、退化的时间方向;

生物学的时间之矢——即生物进化的时间方向;

电磁学的时间之矢——即振荡电磁所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量子力学的时间之矢——即原子自发辐射的时间方向;

宇宙学的时间之矢——即宇宙自大爆炸起不断膨胀的方向。

注意到这五种时间之矢的共同特点了吗?

对的!

都是方向!

什么方向呢?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时间这个绝对的熟悉的陌生人。

时间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是从过去指向未来,过去和未来判然两别。

因此,时间的内涵是无尽永前,不可逆。

无尽,是相对来说,只有宇宙永恒不灭,时间才会无尽不息。

永前——永远前进。

这里面包含两个关键,一是,时刻不停地流动;二是,向着一个方向流动,这个方向就是未来。

同时,时间,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

日常生活,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就是——秒、分、小时、天、周、月、年……

但是,时间并不是由一系列的时刻组成的,它是永前的。

就像前面芝诺龟的故事后面的解释一样。

把时间分割为单个的时间点并不是时间本身所为,而是我们人的主观意志。

因为,我们更多需要将其用作度量。

由于不可逆,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时间,归根结底,是个极其抽象的绝对概念。

它,并非自然产生,完全是人类创造。

它,无形、无声、无色、无味。

而且,它无法单独存在,它全因不可逆的事物而存在,也是不可逆的事物存在的基本属性。

所以,想要说明时间,必须要从不可逆的事物那里取证。

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中找证据。

正因为事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或是一直错误理解了。

坤鹏论: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坤鹏论

坤鹏论认为,时间之矢有六个含义:

一是,人类总是用箭头指示方向,因此,它有指示时间方向的意思;

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用时间之矢很好地说明了时间和事物发展的不可逆性,是增量,且总是正数;

三是,箭总会以一定的轨迹(规律)运行,上面五种不同科学都力图找出运行的规律;

四是,箭必须要施以力才能射出去,上面五种不同科学描述了不同的五种力;

五是,箭射出去,必然会射中什么,它便是目标,五种不同科学全力研究的就是,各自领域那只时间之矢要射中的目标是什么。

六是,箭的作用就是杀伤敌人,代表着死亡与毁灭。

熵,就是热力学、统计力学指明的:

时间方向;

与热相关的事物的不可逆;

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推动的力是什么;

最终会射到什么目标。

让我们一起重温熵这只时间之矢在熵恒增定律之下,说明了什么:

——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这个过程无尽永前,无法自发逆转;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孤立系统)无法利用的能量只会越来越多,是增量,且总是正数;

——熵恒增定律就是热力学发现的一个关于热力运行的重要规律;

——热力是时间之矢的推动力;

——熵恒增最终就是达到无序的极限值,达到平衡态。

在某种意义,热力学的诞生恰恰是对以下两种过程的区别:

第一,与时间的方向无关的可逆过程;

第二,与时间的方向有关的不可逆过程。

而熵,就是区别这两个过程的概念,而熵的增加只是由于不可逆的过程而产生。

再继续思考!

熵,是自发增加的。

所以熵的增加相当于系统在自发地演化。

最后,补充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只有当一个系统的行为具有足够的随机性时,这个系统的描述中,才可能有过去和未来间的区别。

也因为如此,才可能有不可逆性,时间之矢的熵才能够存在。

这个前提是个普适的前提,生物学、量子力学、宇宙学都符合。

三、伤心定律——热寂说

如果,所有形式的能量都不可避免地注定变成不断积聚的熵。

那么,在被认为是孤立系统的宇宙中,必然最终要会是一个结果:

除了秩序,还有无序,且会越来越无序。

那么,人类、地球乃至宇宙的最终命运,就是走向一种完全无序的、没有生命与意识存在的状态,宇宙的死亡。

所以,许多人说,这是一个伤心定律。

坤鹏论再次提醒一下,以上的前提是宇宙是孤立系统。

就像霍金所说,熵减(逆转)来自系统外部,不可能来内部,因此,不会有外力做功。

1862年,开尔文宣称:“虽然机械能不灭,但一个普遍趋势是机械能会耗散,导致在整个物质宇宙内,运动会停止,势能会耗竭,而热能则会逐渐增加和扩散,这样最终整个宇宙会归于一个静止和死寂的状态。”

坤鹏论认为,这里的“耗散”一词用得特别精妙。

能量没有损失,只是耗散了,耗散掉的能量仍在,但已无法被人利用。

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熵的那篇文章中,对将热力学两个定律做出了宇宙论的论断:

第一,宇宙的能量是常量,保持不变——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能量守恒;

第二,宇宙的熵趋于最大——总是向着熵增发展,熵恒增,越来越混乱。

同开尔文所说的一样,他也指出,宇宙越是接近于这种熵达到极大的极限状态,那就任何进一步的变化都不会发生了。

这时宇宙就会进入死寂的永恒状态。

也就是,极大值的熵带来了极大的混乱,系统进入极大稳定的平衡态,宇宙恒温,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不温不火,了无生气。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平衡态。

前面讲过它,坤鹏论再大致说说,一起温故一下:

当气体分子越来越混乱无序,结构却越来越稳定,达到极大值后,宇宙内各部分宏观性质会处于长期不发生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平衡态。

1867年9月23日,克劳修斯正式提出了著名的热寂说。

刚才所说的极限状态,就是宇宙热寂状态,是熵恒增定律对宇宙最终结局的推论。

坤鹏论: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坤鹏论

四、关于热寂说的争论

100多年来,科学界和哲学界持续不断地争论着克劳修斯热寂说的推论。

因为,它属于科学上无法通过观测和验证来做出最后判决的学术问题。

这里面先要排除一类反驳。

热寂说存在的前提基于“宇宙是个孤立、封闭系统”这样的宇宙观。

于是,有人会说,世界是无限的,不是封闭的,所以,不能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全宇宙。

但是,宇宙到底是不是孤立、封闭系统,这不仅是个自然科学的问题,还是个哲学问题。

下面所说的都以“宇宙是一个有限且无界的孤立、封闭系统”为前提。

在反驳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

1.玻尔兹曼的涨落说

1872年,玻尔兹曼提出了“涨落说”。

一生笃信原子论的他,在对粒子运动的研究中,最先对熵增进行了统计解释。

他也从统计角度对于克劳修斯的热寂说进行了反驳:总会有宇宙的某些局部,因为随机的涨落出现熵减小的情况。

尽管在整个宇宙来看,熵是增加的。

但是,随机的涨落永远会存在,于是一直都不会迎来完全的热寂。

所以,宇宙也就不可能产生“热寂”。

玻尔兹曼以地球为例这样解释道,整个宇宙虽然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地球正好处在“因为随机涨落而出现的熵减小”的区域,因此是偏离平衡的。

2.朗道的引力场作用

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朗道主张,在天体物理领域,引力对热力学的影响相当于使系统受外界的干扰,而且是不稳定的干扰。

也正是由于引力的干预,使得实际的广大宇宙的区域始终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3.耗散结构

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是第三个著名的反驳。

耗散结构是指一种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处在热平衡态就是有最大的混乱度,此时熵值达到最高,系统即出现所谓热寂。

而有序结构的出现则意味着熵的降低,系统便可“起死回生”。

这显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悖。

比如:生命的发生和物种的进化等,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是一个熵不断降低的过程。

正是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上面这种现象。

它认为,熵不断减少的关键在于——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而且,系统内有序结构的产生要靠外界不断供给能量和物质以及负熵流。

关于这一点观点,坤鹏论明天专门讲。

五、宇宙还在膨胀,但热寂说无法否定

后来,这个争论渐渐平息。

因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当时世界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发现银行系以外遥远星系都纷纷作远离地球的运动,其速度和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

根据这个观测结果可以推论,宇宙是在膨胀的,因为星系间的距离在增长。

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将当时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微波天线,指向空间各个方向,在偶然之中发现了宇宙空间存在有各向同性3K黑体辐射背景。

什么是各向同性3K黑体辐射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探寻宇宙的诞生问题。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大爆炸理论。

它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

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

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于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所以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又称3K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由于这种辐射来源于宇宙的各个方向,又有着近乎同样的频率和强度,所以叫各向同性。

宇宙学家相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由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是创世遗迹。

微波背景辐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具有黑体辐射谱。

所谓黑体,就是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的理想物体。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观测结果,让他们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时,这个观测结果还证明了,宇宙空间,即使是开放系统内,热确实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因此,热寂说是无法被断然否定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