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牛,且长久地牛,关键就是当自强,不管是人,还是企业,都一样!

——坤鹏论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企业如人,人如企业。

要想真牛,且长久地牛,关键就是当自强。

如果再有雄厚的根基资产,更是如虎添翼。

就像真正的有钱人,都是家底(净资产)厚,赚钱能力强,比如:巴菲特。

同样,看公司强不强也一样,一个是看底蕴,一个是看能力。

一、家底厚不厚——留存收益

底蕴最直接的数据就是留存收益,它不是一年的数据,而是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数据。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留存收益这一科目,它需要相加得出: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巴菲特认为,所有能帮投资者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指标中,“留存收益”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道理极简单,跟人一样,那些越来越有钱,优质资产越来越多,只要经过了时间考验,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不能保持“留存收益”一直在增加,它的净资产也不会增长。

如果净资产不能增长,长远看,企业财富也不会增长。

企业财富不能增长,股东的收益也不会增长。

伯克希尔取得巨大成功的超级秘诀之一,就是巴菲特在取得该公司控股权后,就停止了派发分红,将公司全部年度净利润增加到留存收益储备中。

当遇到好的投资机会时,他就将公司的留存收益投资那些收益率更高的公司,由此赚得的利润又全部汇入到公司的留存收益,然后再投资更能赚钱的公司,如此循环。

随着时间推移,伯克希尔不断增长的留存收益储备使其盈利能力也不断增长,赚取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个人想要富有的最好选择——钱不要乱花,把钱当成投资的生产资料,钱生钱;然后用金钱帮助自己享受更多美好时光,这就是最佳的幸福之道!

再简单点讲,就是留存收益→创造价值→提升市值。

如果这一过程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企业将收益留存而不分给股东,就是在价值毁灭。

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些企业的性质需要它必须留存收益。

因为它们需要不断投入用来维护或更新生产设备,否则企业就无法生产经营或跟上市场变化,更无法保持目前的状态。

这类企业挺隐蔽,甚至不少人还觉得它们怪不错,是中国企业的楷模。

它们需要把每年或几年赚来的钱不断投入到更新设备和技术中,要大搞研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

主要原因则是所做的事情没有进入门槛,每天都可能遇到新的竞争者,必须没完没了地研发和设备更新。

有了第一代的同时,就得赶紧张罗第二代,第二代还没上市,第三代就开始担心了……

这种收益的留存和消耗,不是为了扩张和成长提升竞争力,仅仅为了维持运行就需要巨大的不断再投资。

而这部分利润就属于限制性盈余,不属于自由可分配的利润。

这种企业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都不错,但企业的长期资本支出太高,实际没有多少自由现金流借企业创造新增回报或给股东分红。

这样企业的ROE往往是长期低迷,巴菲特曾特别表示过,要远离这类企业。

国内不少企业属于此类,坤鹏论曾给过他们定义:“高收入的穷光蛋”。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二、看能力——自我维持增长能力

底蕴之外,更关键的就是成长力,特别是自我维持增长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都应该是持续成长的,这也就是巴菲特的“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没有一定水平的内部盈利,公司在未来就不得不对外融资。

坤鹏论之前讲过,企业经营从运行逻辑上说白了非常简单,主要有三项:

收集资金、进行投资、提高利润。

而公司的三张表则负责进行记录。

资产负债表记录着企业收集资金和进行投资这两项经营活动;

利润表展示的是提高多少利润;

现金流量表用来表示现金在这三项活动中如何运用的表格。

企业收集资金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负债;

请出资人提拨资金——股东权益;

公司自己赚取的资金——盈余公积。

因为外部筹资比内部筹资的成本高很多,比如:以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交易成本可能光是权益成本就会增加好几个百分点。

所以,公司通常会尽量用内部创造的资金——留存收益。

那么该如何评价公司在不增加外部权益时最大的增长能力?

自我维持增长率正是衡量这种能力的指标,它也叫企业内生收益增长率,或是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这个指标表示,公司在不发行新股票,不改变营业政策(不改变营业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和筹资政策(不改变负债权益比和股利支付率)时,其收益的最大增长率。

举个例子讲解一下。

假设以A公司2018年末的情况为例。

2018年初A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值是7000万元。

它在当年创造了1020万元的税后利润。

公司留存利润700万元,320万元给股东分红。

所有者权益从7000万元增加到了7700万,增加10%。

如果希望下一个年度所有者权益增加相同的比例——10%,并保持负债权益比不变。

那A公司的负债值也必须以10%的比例增长。

这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增加10%,其总和就是公司投入资本也以10%增加。

如果公司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投入资本)不变,那它的销售额增长率也应该是10%。

这个10%的销售增长率就是等于A公司的自我维持增长率。

它同样等于公司权益的增长率10%。

同时,它也是公司在不改变资本结构和营业方针,也不通过发行股票增加权益的情况下,获得的最高的销售增长率。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适用于各类企业的计算自我维持增长率的通用公式:

第一步:留存收益率公式。

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税后利润=1-股利支付率

第二步:因为自我维持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因此可以写成:

自我维持增长率=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率×(EAT÷所有者权益)

自我维持增长率=留存收益率×权益回报率(ROE)

自我维持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权益回报率(ROE)

最后一个眼熟吗?

这就是坤鹏论在《ROE=投资回报率!巴菲特和芒格是在忽悠我们吗?》提到的企业内生收益增长率公式。

那时候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这次圆满了。

第三步:因为权益回报率(ROE)可以表示成息税前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财务成本比率、财务结构比率、税收效应比率的乘积,所以公司的自我维持增长率也可以写成:

自我维持增长率=留存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财务杠杆乘数×(1-实际税率)

这个等式特别清晰地告诉我们,公司在不增加权益的情况下决定其发展能力的五大因素。

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反映了公司的营业方针;

留存收益率、财务杠杆乘数反映了公司的筹资政策;

最后的(1-实际税率)是税前利润纳税的实际税率。

如果这五个因素都保持不变,公司除非发行新股票,否则无法以超过维持增长留存率的比率增加销售收入。

让我们继续用A公司作为实例计算一下,加强一下理解!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第一,如果销售增长率总是小于自我维持增长率,公司就会创造现金余额,也会面临投资的问题,因为,创造的现金超过了投资需求;

相反,如果前者总是大于后者,最终会造成公司现金赤字,并面临筹资问题。

第二,如果销售增长率超过公司的自我维持增长率,管理者该怎么面对难以支持的销售增长水平呢?

答案是,必须得采取营业或筹资决策来促使其自我维持增长率增加。

否则,公司必须会持续消耗现金,最终面临着偿债和资产流动性的危机。

回顾一下“自我维持增长率=留存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财务杠杆乘数×(1-实际税率)”。

这就是从公式找本质、找办法,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五个因素去想办法,比如:

减少分红,甚至不分红。

这也是为什么发展好的企业,最好少分红不分红。

因为,如果不分红,留存利润率就是1,此时自我维持增长率=权益回报率(ROE)。

提升营业获利能力,也就是资本回报率(ROIC)。

公司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看看权益回报率(ROE)。

因为自我持续增长率=留存率×权益回报率。

那么权益回报率(ROE)=自我持续增长率÷留存率

假设留存率0.8,也就是股利支付率20%,获得15%的自我持续增长率:

ROE=15%÷0.8=18.75%

也就是必须达到权益回报率18.75%。

如果要达到18.75%的ROE,财务杠杆和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要达到什么水平呢?

温故一下:

ROIC=ROE÷财务杠杆乘数×(1-实际税率)

假设财务杠杆乘数1.5,40%的实际税率,1-实际税率=60%:

ROIC=18.75%÷(1.5×60%)=20.83%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获得15%的自我持续增长率,就得有18.75%的权益回报率(ROE),营业利润提升到20.83%。

该怎么做才能让下一年的投入资本回报率达到20.83%?

通过公式证明,只能通过提高营业利润和加速资本周转来实现。

假设预期下年度的营业利润率为6%,要达到目的的资本周转率就是:

资本周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营业利润率=20.83%÷6%=3.47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要获得15%的自我持续增长率,就得把下年度资本周转率提高到3.47。

如何实现?

首先,集中精力处理企业的营运资本需求,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和各项投入。

其次,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三、调研:哪些最影响公司获利能力?

美国曾有过一个著名的企业研究,通过对500家主要是北美和欧洲公司旗下的3000家分公司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从中发现,影响ROIC的各种因素最终和营业获利能力的关系如何。

数据时间从1973年到1990年,跨度够长。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虽然最终ROIC的平均值是22%,但是离散程度很大,其中16%的公司是负值,而12%的ROIC却又超过50%。

坤鹏论也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了数据采样,结果如下:

坤鹏论:自强才是真强 企业的自我维持增长率怎么算?-坤鹏论

我们可以对比看看,北美和欧洲的公司ROIC分布度比较平均,说明它们的企业成熟度高,市场竞争良性,但相当优质的公司也不少,像ROIC超过50%的竟然占了12%。

我国大部分公司集中在“10%>ROIC>0%”,说明真是获利能力一般,企业和市场都不成熟。

整体平均ROIC才5.7%,​可怜可怜,正应了前面那句——收入高的穷光蛋。

收入连续创新高,但是真实的利润​,只有呵呵了!​

我们还看到,各区块的比例可以说是严重不均衡,越往高处,越是稀少,真真的高处不胜寒。

这表示国内企业贫富、发展、能力等不均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再次印证,在目前阶段,坤鹏论投资坚持抓行业第一、第二的策略,对于真正能够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者,赚钱的概率相对大得多。

既然国外的调研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差别如此巨大,看它们的数据有意义吗?

坤鹏论认为,规律不管到哪里都会一样,企业发展规律也不会有幺蛾子,只是阶段不同罢了。

所以,欧美公司现在的状态,基本就是我们的未来,但到底多长时间能够实现,谁也不知道。

可是,只要方向知道了,朝着它前进,绝对不会跑偏。

研究发现,有30种因素综合起来决定ROIC的80%,其中3种最突出:

第一,市场份额。

调研数据显示,市场份额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因为市场份额越高,市场控制权就越大,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毛利。

而且单位成本低,价格稳定。

原因并不能让理解,比如:

企业可以用大规模的销量分摊固定成本;

企业大批量采购原料,享受折扣和账期;

企业可以阻止市场力量对其产品的降价压力。

在我国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它也是造成上面统计出来的ROIC严重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产品或服务质量。

产品或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因为质量可以通过顾客的感觉来衡量。

以前,坤鹏论曾说过,当我们用各种指标算来算去,比来比去,最终往往逃不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可能单个老百姓眼界有限,更容易被信息迷惑,被忽悠。

但是,对于能够实实在在摸得着,切实感觉的产品和服务,谁都明白得很。

当选择和使用的数量巨大后,人们最终的选择结果往往是最正确的那个。

行业第一永远不是靠财报造假造出来的。

但排在后面的,就不敢保证了。

而且,产品质量印象好的企业比产品质量印象不好的企业,在获利能力上可以相差到两倍之大。

获利能力强还能够做出很大的边际贡献。

因为优质产品有能力抵制竞争造成的价格下跌。

苹果的诸多产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抽样企业中,在产品质量方面,最好的和最差的在ROIC的差距是:39%和9%。

Word天!

另外,调研还显示,高市场份额和优质产品印象对企业获利能力的有利影响呈现累计效应。

所以,再牛的奇技淫巧也比不上长期坚持质量至上的实干。

人也是一样!

第三,资产和成本结构。

从ROIC公式中我们可以确定,资本周转率对企业获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平均的投入资本回报率随着资本周转率的增加而增加。

实践也表明:资本周转率低的企业往往为实现一定销售投入大量资本,以至于难以实现足够的利润来抵补。

比如:资本周转率低的企业往往属于资本密集型,固定成本较高。

当经济环境不利时,它们为了维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往往降价促销。

这样,就降低了利润水平。

而且,因为营运资本很高,退出障碍就大。

这些企业通常试图驾御不利的市场经济形势,期待好转。

典型产业有:航运、冶炼、造纸、造船和基础化工等。

坤鹏论对于ROE的学习重点,基本和大家汇报完了,通过这次系列学习,再次说明了学无止境。

同时,许多事情就怕较真,一旦较真,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了,或者是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知道的,可能不全对,甚至是南辕北辙的错。

所以,凡事多自问一下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