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查理·芒格
坤鹏论:巴菲特坚决不买谷歌的股票 真不是和高科技有仇-坤鹏论
关于巴菲特当年力排众议坚持不上.com股票的当,这个精彩事迹自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就被无数人传唱,甚至许多人开始膜拜巴菲特,认为他简直就是股神附体,应该自那时起,巴菲特一直把持着股神的桂冠,从来没有旁落给别人。
巴菲特当初为什么坚持不买?现在回顾起来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说,股神就是股神,什么时候都很神。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坤鹏论从来不相信奇迹,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的传说,一个是大部分人见识不够,实在看不懂,就像马云所说的:“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第二个就是大部分成功,总会被幸存者偏差理论洗礼成神话。
1999年,顶着外部巨大嘲讽压力的巴菲特还是有点坐不住了,他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解释说,投资决策的关键不是看一个行业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可以增长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资产的优势和持续性。
巴菲特举了两个行业的例子,一个是飞机,一个是汽车,这是两个好行业,却不代表它能让你赚钱。
以汽车为例,美国历史上总共诞生过2000家汽车制造商,它们的产品极大地改变了生活,然而到了今天,汽车行业2000家只剩下3家,飞机行业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所以“与其投资汽车,不如看空马匹,因为前者赚不了钱,后者反而可以。”
但这并不能平息人们的嘲讽,因为互联网科技股就像非要和巴菲特对着干,继续疯涨,而就在这一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到达其历史最高点5038点,第二天,亚历山大的巴菲特给股东们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作为伯克希尔公司CEO的业绩不甚理想。
在他承认错误的下一个星期一,纳斯达克就掉头向下,3月17日,大崩溃来临。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众人皆醉我独醒,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横眉冷对千夫指,守得云开见月明。
显然,压抑了近5年的巴菲特终于扬眉吐气了,借着2000年5月初的伯克希尔年会,他和芒格开始全面反击,两人你唱我和地述说了许多互联网科技股的话题。
坤鹏论:巴菲特坚决不买谷歌的股票 真不是和高科技有仇-坤鹏论
坤鹏论找来了一份当时的会议记录,现在看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所以摘录过来,各位老铁可以品一品,照一照当下那些还没有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显然,巴菲特和芒格并不否认互联网的科技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有好处,但投资互联网的资本,最后总体算下来,会亏钱。互联网将带来效率的提升,可惜,许多带来效率提升的东西,未必能带来利润的提升。美国的众多公司很可能赚不到钱,还会搭进去不少。”
“以前我们见过这样的现象:有些公司市值几百亿,其实一文不值。”
“现在股市中有些公司市值高达100多亿,但它们在现实中连1亿都借不来。当前的现象以前出现过,但从未如此极端,连1920年代都没这么极端,去年,股民越是无知,越是有人从中渔利。”
“将来,人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我们眼前的这一幕不过是一场财富的大规模转移,只有实在的生意才能真正创造财富,现在行行色色的投资者可能觉得自己发了,这和传销是一回事,最早参与的那批人赚大了,实际上根本没创造财富。算上摩擦成本,财富甚至减少了。”
“哪次的大泡沫没破裂?只要参与的人够多,参与的资金够多,一场投机游戏就能玩很长时间,我们能看透这样的把戏,但我们不沾这个东西。”芒格还补充说:“我们瞧不起如此无度的投机,许多人最后会输得很惨。”
而对于这场泡沫,芒格不无嘲讽地说:“屎蛋就是屎蛋,放进去葡萄干,也还是一堆屎蛋。”
这么有学问、有修养,还是律师出身的人都用上了如此粗俗的比喻,可见之前的憋屈有多大。
“我们不投资科技股,不是因为教条,在投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10年后林子会是怎样,里面能有多少只鸟,我们没找到这样的科技股,我们绝对不买任何我们看不懂的公司,我们说的看懂,是非常清楚一家公司10年后会怎样。”
“我们知道科技的好处,知道公司可以利用科技促进发展,知道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力,但我们不知道10年后科技股的经济前景会怎样,我们预测不到。谁又能预测得了呢?我和Bill Gates、Andy Grove都有过深入交流,他们也一样无法预测未来。”
“我们就知道一种赚钱的方法,就是买入我们能看明白的公司。”
后来,伯克希尔的股票不断攀上新高,当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只价格达到六位数的个股时,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大约50%,换句话说,巴菲特超越了科技股市场191%。
《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媒体翻脸就像翻书般重新开始吹捧巴菲特为股神,这一次大家都心悦诚服地认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摧毁老股神的一世英名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巴菲特的信心,让他能够在那样狂热的五年时间里,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坤鹏论认为经验肯定是一方面,泡沫见过了,自然见怪不怪,人经历得越多,越不相信世界上存在什么奇迹和“这次不同”。
另一方面,巴菲特坚守着自己的投资哲学,再好的公司,也要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才会买,否则就算它连年以70%~80%速度增长,他也连瞟都不会瞟一眼。
显然,当年的互联网科技股每只的股票价格都远超了其内在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思维模式,坤鹏论就拿他投资的《华盛顿邮报》和谷歌进行一下分析对比。
1973年,巴菲特首次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在那个时代,这家公司就跟后来的谷歌一样是股市的宠儿和佼佼者,相当牛。
不过,巴菲特买入的时机选择的是《华盛顿邮报》毛利率最低,股价相当便宜的时候。
后来,从回报率看,绝对算是他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2004年8月,谷歌上市,立即成为股市上最热门的股票之一,当时开盘每股要价85美元,之后股价便狂涨,以每股100美元收盘价落下交易第一天的帷幕,自此谷歌的股票便一路飙升,在上市后3年后,其股价翻了6倍还多,而即使是股价不断回落的现在,它也是1084.06美元一股,12.75倍了。
这么牛的股票,巴菲特至今未曾买过!
因为,它一直很贵,即使回到2007年,也无法提起巴菲特的兴趣。
怎么知道一只股票贵不贵?
坤鹏论之前介绍过不少股票的价格指数,比如:市盈率(PE,股价与上年度每股收益比率)、市净率(PB,股价与净资产比率)、市销率(PS,市值与销售收入比率)、市现率(P/CF,股价与现金流比率)等,它们的数值可以让人快速分辨比较出同行业股票的价格贵贱。
但《华盛顿邮报》和谷歌的行业跨度有点大,一个是媒体,一个是互联网公司,不过从它们的收入构成看,似乎又很相似,都是靠卖广告赚钱,所以放在一起比较也没有什么不可。
我们看2007年9月这两家公司的价格指数数据:
坤鹏论:巴菲特坚决不买谷歌的股票 真不是和高科技有仇-坤鹏论
当时,谷歌每股卖570美元,而《华盛顿邮报》每股卖800美元,从价格上看,后者好像更贵,但巴菲特会立即提醒你,单从价格上看并不能比较哪个股票更贵,虽然邮报的市值高一些,但实际上它是一只便宜一些的股票,因为它的价格指数要比谷歌小很多。
而《华盛顿邮报》也是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之一,伯克希尔最初在它身上投资了1100万美元,截止到2006年它的价值是13亿美元,总共创造了116.09倍的回报率,还不包括红利。
小知识
曾经辉煌的《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1877年由斯蒂尔森·哈钦斯创办。
1933年由于经营不善《华盛顿邮报》几乎倒闭被拍卖,当时的金融家、美联储前任主席尤金·迈耶在破产拍卖会上买下了《华盛顿邮报》。
后来,《华盛顿邮报》发展成为集团,拥有一张报纸、一本《新闻周刊》杂志、6家电视台,其中Cable One为将近100万订户提供基本的和数字的有线电视服务,通过收购卡普兰进军教育领域,卡普兰属于备考服务公司,帮助学生备考大家入学考试以及一些专业执照的考试。
2013年8月5日,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将旗下《华盛顿邮报》在内的报纸业务以2.5亿美元出售给了亚马逊的贝佐斯,结束格雷汉姆家族四代人对该报业的掌管。
2013年11月18日,华盛顿邮报公司将把自身名称更改为Graham Holdings Co(格雷厄姆控股公司),在纽交所的股票交易代码更改为GHC。
价格指数在金融分析中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通过它可以正确、客观地观察价格,价格指数可以告诉人们一个投资者愿意为一只股票投多少钱。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比起邮报,投资者更愿意多买谷歌的股票,也就是他们愿意付48.2倍市盈率给谷歌,付13.1倍的股价与销售额比率给谷歌,而这两个数据,邮报只是25.4倍和1.9倍。
显然,作为精明的投资者,巴菲特希望在任何投资上都花尽可能少的钱,所以谷歌的价格明显太高太高了,自然也就激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看过坤鹏论以前文章的老铁肯定知道,市盈率值得投资的区间在14~18倍,在熊市或是崩盘的时候,还会更低,这时候是收割便宜货的好时节,当然市盈率低于10倍的话,有可能需要三~五年才能回升,和时间交朋友,耐心等待,必会有丰厚回报。但是,超过20倍的股票资产已经处于泡沫化,长期投资回报率下降。
既然明显贵了,为什么人们还愿意花那么多钱在谷歌身上呢?
坤鹏论曾讲过,经济学中有个著名而神奇的词叫“预期”,在股市中投资者会对高增长的公司给予高预期,而这样的预期随着越来越多人相信,还会不断加乘、攀升,往往最终会失去控制,即使都快跟神话接近了,一样还有人信。
而且,投资者都倾向于把现在的推断强加给未来,当现在进展顺利时,人们就坚信这样的走势会一直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这类公司的股价有时候会升得过高,投资者常常在这样的股票上花过多的钱,并导致价值投资者没有办法再购买它们。
但是,人们的“预期”也是脆弱的,当走势变得很糟时,投资者往往会放弃希望,悲观情绪就像超级传染病一样,快速传遍整个股市,人们不会相信事情还有转机,信心丧失,只想着快速逃离,大块割肉都在所不惜。
于是,下跌开始蔓延,甚至会导致崩盘。
但恰恰在这样的时候,巴菲特开始出手,他的很多颇为成功的投资都是在其他投资者放弃希望时进行的。
巴菲特提到过,长期型的投资者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股价上涨上,相反,他们应该希望股价下跌,然后就可以廉价收购更多股票了,而期望股价上涨的唯一时机就是你准备抛售它们的时候。
所以,坤鹏论相信,巴菲特对于谷歌不出手,只是还没有到他认为的便宜价格。
坤鹏论:巴菲特坚决不买谷歌的股票 真不是和高科技有仇-坤鹏论
其次,巴菲特坚信,没有一个大型企业,包括谷歌在内,可以永远保持惊人的增长率,它必将降到一个大家足以承受的水平。
这个世界上有句俗话,捧的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狠,当你很牛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来欢呼鼓掌捧臭脚,而一旦你回归普通,人们就会无情地转身离去,还有不少人会根据你的虚弱程度考虑是不是再踩上几脚。
同理,当股票走势很好的时候,人们很容易高估它的价格,一旦股票大幅下跌,人们会很快放弃希望,比如:一家公司一个季度的收益没有达到市场平均预测水平,那股价疯狂下跌直至最低谷也是很平常的事。
此时,99%的投资者都会失去理智,会认为这种走势会一直持续下去,然后就冲动地抛掉手中的股票。而职业交易者,比如:机构的基金经理们,往往会预测到投资者的这种反应,所以他们也快速抛售手中的股票,甚至在股价刚开始下跌时就将它卖掉,所有这些抛售的压力将使股价跌到比基本价还低的价格。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彼得·林奇会告诫投资者,尽量选择没有机构大规模持股的上市公司,其实就是怕它们从中捣乱。
当然,仅靠价格本身还不足以证明某只股票有购买的价值,因为很多公司在股价崩盘后就破产了,所以巴菲特还会进一步分析。
自从不赚钱的互联网股票盛行,市值成了人们最喜欢谈论的数字,似乎谁的市值高,谁更牛逼。
但市值其实是个很虚伪的数字,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以及购买相应股票投资者的虚荣心,因为它简单地等于每股股价乘以股票数量,而股价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比较两只股票最恰当的方法是看它们的市值和净资产之间的差额。
净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净值和负债,它同时也反映出股东直接投资给公司的金额以及公司清盘后股东所领回的金额,理论上,净资产是当要卖掉公司所有资产时,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的总余额,然后这些资产就会被拿去抵债。
巴菲特为了增加伯克希尔的净资产厚度做了很多努力,到今天可以看到,该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51.23万美元,而谷歌的呢?每股净资产是428美元。
拿每股净资产和股价相比一下,伯克希尔最新股价是326481美元,两者相除是1.57倍。
谷歌的最新股价是1088.3美元,其每股净资产只相当于股价的0.39。
换个更易懂的例子,如果两家公司都破产清算了,并且都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伯克希尔起码还能让股东们每股拿回18.58万美元,而谷歌呢?肯定是分文皆无,理论上还欠股东每股660.3美元。
从这方面看,伯克希尔的股价高达32.6万美元,但比谷歌显得过于廉价。
所以,有人说股市是乌合之众的最好舞台,群体效应下,智商全部被拉低,投资者之所以会蜂拥在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股上,是因为他们喜新厌旧,喜欢新科技,或对新近的财务报告感兴趣,其结果就是股价疯涨,以至于超过了巴菲特乐于投资的范围。
另一方面,投资者似乎特别瞧不上那些业务过于枯燥或未能完成预期收益的公司,避之不及,而偏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些投资大师偏偏会对这些公司产生兴趣,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许多公司都曾因出现问题而被人冷落,而那恰恰是巴菲特初次购买它们股票的时候,彼得·林奇也多次表示,“令人厌烦、甚至感到郁闷的股票,往往蕴藏着不断升值的潜能,最终会成为大牛股。”“身处困境的公司一旦复苏,就会赚到巨额利润。”
可以说,巴菲特、彼得·林奇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在其他人都认为某只股票没有成长潜力的时候购买它们。
当然,巴菲特的成功还在于他还一直手握着秘密武器——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法,理论上,它是辨别一只股票是潜力股还是价值被高估的股票的唯一正确方法。
这个估值方法,坤鹏论以前曾在《1小时学会巴菲特的选股秘技 你的人生从此变得不同》介绍过,近来又有不少新的心得体会,因为篇幅有限,下次再专门介绍。
坤鹏论:巴菲特坚决不买谷歌的股票 真不是和高科技有仇-坤鹏论
坤鹏论认为,像互联网科技股虚高的股价其中还有一个隐藏的价格指数,那就是雷军所说的市梦率,人们对它的梦想有多大一样会反映在股票价上。
在这个世界上,梦想很廉价,不需要付出,只要坐着或躺着一想就会连绵不绝地出来,而且它也创造不出任何实际价值。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梦想很昂贵,一旦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梦想,它就会以乘数的效果反馈到股价上,可以抵消不赚钱、不盈利、巨额亏钱的现实。
人类不能失去梦想,但企业生存发展绝对不能靠做梦。
巴菲特、彼得·林奇这些投资大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选股指数中从来没有市梦率,他们只相信客观存在的现实,他们的概念中没有互联网股、高科技股,他们坚信,科技永远是为生产服务的,不和生产结合在一起,再梦幻的科技都没有顶点儿价值。
特别从今年开始,纯互联网公司越来越难过,因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不信打开如今的联通和移动客户端,是不是完全没有以前的土鳖模样了?从功能和设计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所以,技术最终要落地,刻意强调互联网+没有意义,因为技术从来都不是生意的本质。
坤鹏论相信,巴菲特正是看透了这些,才会该坚持的时候毫不动摇的坚持,从来不被新技术华丽的外表所动,因为牛逼的企业关键还在内涵,在股市中,什么都是浮云,买进唯一要看就是价格!价格不适合,就是天仙降临也不动心。
最后,坤鹏论建议,每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即将被别人强大的市梦率冲击到准备相信时,请将芒格的那句名言在心中重复三遍:
“屎蛋就是屎蛋,放进去葡萄干,也还是一堆屎蛋。”
“屎蛋就是屎蛋,放进去葡萄干,也还是一堆屎蛋。”
“屎蛋就是屎蛋,放进去葡萄干,也还是一堆屎蛋。”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