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

——坤鹏论

坤鹏论:什么是哲学?-坤鹏论

坤鹏论已经写了不少关于哲学的文章,但它们往往聚集于某个主题,或是某个派别,而对于它们之上的哲学这门学问,却鲜有介绍。

其实,关于哲学的系列专题我早就开始准备,起码在10个多月前,也就是2020年年初。

不过,哲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这个准备工作持续了很久。

直到现在,坤鹏论才敢说,自己对于哲学的认知入了些门。

于是,这个专题也就从今天开始了。

一、哲学最没用

在许多人心目中、印象里,哲学代表着高深而又费解、脱离日常生活、全是没用的空洞大道理……

有人讽刺说:“整天在黑屋子里,找一只黑猫。”结果当然找不到,哲学是无解之谜。

这对于迷信科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可笑至极。

确实,几千年来,各门科学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明确无疑、普遍认可的结论。

而哲学,根本就没有普遍有效的、一致认可的认识。

还有人说:“哲学就是把简单的说成复杂,把大家懂的说成大家不懂。”

诘屈聱牙,痴人说梦,玄之又玄,令人望而生畏……这辈子根本没有希望也不希望染指。

甚至有不少认为,研究哲学是再愚蠢不过的一件事。

它无法告诉你明天该买哪只股票;也支付不了账单;改善不了你的生活……

只有傻子才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处理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他们捍卫常识,认为“生活就是一场搏斗,没时间去搞哲学!”

甚至有不少骗子借着人们对哲学的不理解,登堂入室,披着哲学的外衣,干着欺骗的行径。

但是,哲学为什么一直是大学中一门正式学科呢?

为什么自古以来西方推崇哲学为一切学问之母,就连图书分类也是总类为0,哲学为1呢?

人能生产出来的最宝贵、最长久的产品是什么?

无它,唯有思想!

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力量却是最强大的。

我们所谓的人类文化,其实都是思想的结晶。

思想决定了我们在宇宙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位置;

思想决定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什么是不值得相信的……

思想赋予了生命以意义。

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

哲学,专事生产思想。

二、什么是哲学?

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则给了哲学一个诗一样的定义:

“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起初,坤鹏论对这个定义并没有太深的感触。

但是,自从学习了存在主义后,方才恍然大悟,知道它是多么绝妙的一个定义。

人到这个世界前,这个世界早就存在,人就像被抛到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陌生而又无知,即使了解再多,也不像在自己的家园那样对一草一木如数家珍。

因此,人生如旅,人如过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流亡国外一样,饱受对“失去的家园”的相思之苦。

哲学便是人们寻找家园的冲动。

尽管,结果极可能是寻寻觅觅也寻不到。

但,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精神的满足。

好了,还是用坤鹏论推崇的名词法,让我们一起对对哲学这个词刨个根问个底。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是物理,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那么哲学研究的是哲吗?

哲学的希腊语为Philosophia,英语为Philosophy,德语是Philosophie,可见英语和德语都是直接借用希腊语的发音创造的词。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将世界上的人分为三类:

ho puilarguros——爱金钱的人,比如商人;

ho philotimos——爱名誉的人,比如军人和运动员;

ho philosophos——爱知识的人,比如他自己。

到了公元前5世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philosophos用作动词philosophein——热爱知识、热爱智慧。

不过,不管是毕达哥拉斯,还是希罗多德,他们所谓的热爱知识、热爱智慧,只不过模糊表达了好奇心强或求知欲旺盛等意。

坤鹏论:什么是哲学?-坤鹏论

而将philosophein从动词变为抽象名词Philosophia,并冠以某种被严格限定了的特殊意义的,是苏格拉底。

在柏拉图的对话篇《飨宴》中有一段苏格拉底对爱的独特描述:

“爱着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把自己所爱的东西据为己有。因此,热爱知识、追求知识的人都是些没有拥有知识的人,正因为还未拥有才拼命地追求。没有知识即无知,也就是说爱知识者皆无知,正因为无知才热爱追求知识。”

简单讲,就是缺什么,才会爱什么,没什么,才会拼命去争取。

Philosophia由动词philein(热爱)和名词Sophia(智慧)组合构成,意思是爱智慧,也可缩略为爱智。

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智慧不同于知识。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智慧意味着,世界、你在世界中的位置等基本特性方面的知识。

它代表着如下的知识:

你是谁;

你应该怎么生活;

社会怎么运转;

你怎么能发现这些知识。

汉语的哲学呢,是日本幕末时期曾留学荷兰的思想家西周翻译而成的。

当年,他受幕府之托,引进、翻译了欧洲近代科学的研究。

他曾把Philosophy翻译为希哲学

他在充分把握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中国宋代儒学家周敦颐《通书》中的“士希贤”一说。

他摒弃了儒家味十足的“贤”字,取而代之为与其同意的“哲”字。

哲,有智慧、贤明的意思。

因此,philein=希,Sophia=哲。

应该说这翻译得相当准确——“希望变得有智慧”。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西周在明治时期执笔《百一新论》中将“希”字删掉了,改为了哲学。

有人说,他是受到了当时世界最牛的哲学大神——黑格尔的影响。

黑格尔曾在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写道:“哲学最终得以舍弃爱智慧之外,并借助此名协助它接近成为现实知识的目标。”

他无法忍受仅仅停滞在对知识和智慧的爱和憧憬阶段,明确主张:苏格拉底的“热爱智慧”、“憧憬智慧”已无法表明真理的真实形态,只有现在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他提倡将哲学改名为:知识体系。

是的,这个词确实更能体现现代科学的体系。

但是,却也让西方哲学丢了初心——爱。

不管怎么样,汉语哲学一词中苏格拉底学说中最重要的“爱”的部分消失了。

自此,在东方,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就这样被彻底遗忘了。

所谓爱,就是一种超越了简单好恶的感情。

比如:画家对于绘画、音乐家对于音乐、厨师对于美食,皆因热爱而投身于其中。

哲学家就是因为热爱智慧而投身其中并取得独立成就的人。

而哲学家这个希腊词汇,是针对当时的诡辩家而构造出来的。

它意味着,爱认识(本质)的人有别于掌握认识并自称无所不知的人。

所以,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认识到,哲学的实质是探求真理,不是拥有真理。

可惜在哲学的孩子——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走偏了,常常陷入教条主义,沦为用定理来表述的、最终的、完整的、可传授的知识。

但是,真正的哲学意味着没有止境,它的问题比它的答案更具实质性,而每个答案又会引来新的问题。

就像坤鹏论之前和大家一起讨论的人生的意义,最终我们需要推导到宇宙有没有意义,宇宙有没有尽头,宇宙会不会毁灭等问题。

坤鹏论:什么是哲学?-坤鹏论

三、关于哲学的那些定义

对于哲学的解释众说纷纭。

可能这就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千篇一律的结果就是单调乏味,千人千面才吸引人们不断投入其中。

所以,坤鹏论将这些解释进行了整理,一并奉献给大家,一起细细品味:

1.哲学,是人类从古代就已经开始思考的,关于宇宙世界与人生观的学问。

在古希腊,哲学不过是一门普通的学问。

此后因为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哲学成了有关探索宇宙万物与人生价值的学问。

哲学不再仅是经验的表述或某种宗教形式,而是作为理性认识的、带有学术性质的一门学问。

2.哲学,是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及态度的总和。

3.哲学,是对诸如生命、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或应相信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

它是一种对事物寻根究底的过程;一种对那些在大部分时间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从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想法提出根本质疑的过程。

比如:我们知道杀人是不对,但是为什么如此?它总能成立吗?战争时如何……

4.哲学,是一种活动,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思想实验。

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数学。

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依赖于实验或观察,而只依赖思考。

它也不像数学那样,有按部就班的证明方法。

哲学思考的过程只是提出问题、论证观点、提炼观念,同时又思考可能的反驳,并且试着发现我们的日常中那些最平常的概念(或者称为常识)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5.哲学,是人类利用思想这一工具揭示存在——包括人周围的外部世界和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之谜的一种尝试。

6.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风格的哲学定义:

哲学是,洞见现实的本原——根据我如何在思维中把握自我这一方式来在内心行动中把握现实——投身统摄的广阔疆域——通过爱的搏斗获取真理之意义,在任何一种这样的意义上勇于建立人与人的交往——即使面对最为陌生的人与不合作的人,也耐心且永远清醒地保持理性——哲学是凝聚一切的,人分有现实,才能靠这凝聚一切者来成其为人。

7.哲学,是彻底的本原之学,也是严格的全体之学。

8.什么样的思考是哲学思考?

如果你在冥思苦想——我们为什么做好事?我们是否应该做好事、不做坏事?——你就有点儿接近哲学家了;

如果你想一窥世间万物的真相——只有大脑才能产生思维吗?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吗?——那么,你就是在探讨哲学了。

如果你问一些诸如“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此类问题——这是一个你成功进入哲学家境界的证据。

9.哲学家反思人们对于宇宙万物的考察,无论这些反思关乎身体、精神抑或宗教,因为哲学思考本身就揭示了万物的联系。

这些反思是为了什么呢?

关键是为了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一个大局观,要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活好这一辈子,成为完整的人。

这不仅是政治学、伦理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最终目的。

正如亨利·大卫·梭罗指出的,所谓的哲学家,并不是说要拥有多么深刻透彻的思想,也不是说需要创建什么学派,他需要的是对智慧的崇拜,以及在这种崇拜的指点下将生活过得简单、独立、豁然开朗和自信勃发。

坤鹏论:什么是哲学?-坤鹏论

10.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解释过我们每天经历的事——那些最值得惊叹和赞赏的事——是如何被我们忽略的。

我们就像梦游症患者,也许碰巧能找对路,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哲学帮我们眼开了双眼。

11.哲学具备某些内在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方法——能够锻炼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12.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针对借助我们的语言来蛊惑我们的智性所做的斗争。”

13.就广义的哲学说,我们人人都有哲学,并且全是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生有一天从街上回来,王阳明问他:“你看见了什么?”

他回答:“满街都是圣人。”

换言之,也可以说,满街都是哲学家,这就是广义的哲学说。

我们对宇宙,或人生,都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意义,多数哲学问题,无论是谁,都有他的答案。

比如:我们问任何一个人,问他一个哲学问题:究竟有没有上帝?

他如果说有,他就是有神论者;如果说没有,他便是无神论者;如果说他不研究这个问题,他就是存疑论者。

这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吗?

14.狭义的哲学说,则需要每个哲学系统都需要有:前提(问题)、辩论、结论。

就像前面的问题,如果说没有上帝,就得说明白为什么没有。

15.哲学,是对人生系统地反思,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人生的学说、对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由这样的思考产生的。

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是人生的舞台,宇宙论就是这样的兴起。

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知识论由此而兴起。

16.哲学,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与神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包含着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思考;它与科学的共同之处则是,理性地看待事物,而不是一切都遵循权威,无论是哪种权威。

我们可以将凡是能够得到确切认识的知识归为科学;凡是不能得到确切认识的知识划为神学。

但是,还有一片领域,既不属于科学范畴,也不属于神学范畴,双方都不承认它,并且还攻击它,这片领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们最热衷的那些问题,科学根本给不出一个答案;神学家们给出的答案越来越不能让人信服。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