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的相信,就不会有坏的相信,所以,没有真诚就没有自欺。

——坤鹏论

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中)​-坤鹏论

如果想透彻理解萨特的自欺,那必须先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相信和真诚。

一、自欺最难理解的是:它是相信

在自欺中最难让人理解的是:它是bad faith。

它的直译是坏的相信,显然,它首先是相信,相信是关键,然后才是形容词——坏的。

按理说,对虚幻的东西,对种种假象,人们应该持怀疑、否定的态度。

但是,在自欺中,人们却逃避、遮掩、不相信真实存在的东西,逃避人们所是的东西,反而去相信那些遮掩真实的虚假之物。

这种对自己需要而又违背真实的真诚相信、确信乃至坚信,就是坏的相信。

而且,这个坏的相信绝对不是来自深思熟虑的思考,更不是理性反复推敲做出的判断,它源于人之主观,是“自发决定”。

在自欺中,人被坏的相信紧紧抓住。

如同人在沉睡中很难苏醒和解脱出来一样。

可以说,自欺在它的原始谋划中,在其涌现的瞬间,就已经显露在人们相信的决定中,并且这种相信的决定“趋向永存”。

所以,自欺在清醒的他人看来,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人一面在说谎,另一面又在真诚地相信。

比如:

很多人坚信,人无横财不富,并以此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还有不少人坚信命运,将自己的窘境归结为命不好,直接向命运低头,得过且过;

很多人烧香拜佛,坚信可以由此升官发财,甚至可以从错误乃至罪责中脱身,更厉害的是,所有宗教都有一个万能护身符——心诚则灵;

……

显然,自欺基本就是给自己不去做的理由。

但是,事都是干出来的。

不做,就等于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结果自然就是按照不好的趋势继续发展,而不会自动变好。

这个逻辑简单至极吧!

是的,一讲就通。

因此,自欺很脆弱,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戳就破。

只是人们有意(并不是表层意识,而是潜意识的)将其当成理所当然,当成借口,当成托辞,当成用来甩的锅,当成护身符……

自欺有如此莫大的功效,自然百般呵护,不惜通过装睡来保护它。

究其不戳破的根源,无非是潜意识害怕戳破。

正如萨特所指出的:“我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这真情,以便我更加仔细地把这真情隐藏起来。”

也就是说,为了使我能够是自欺的,我总是自欺的。

“在自欺中,我正是对我自己掩盖真情。”

上面这句话中,我,可以理解为潜意识,我自己,则指的是意识。

因此,自欺绝对不是从外面进入人的实在的,是人内部的我对我自己的欺骗。

并且,自欺中的相信也不是来自于现实的支撑,而是来自于主体的 “承诺”,相信是通过主体自身的努力维系着。

在这一意义上,相信与信心或信念有密切关系。

比如:一个男人深爱着一个女人,其实大家早都能看出来,那个女人根本就不把这份感情当回事,不过是在利用他而已。

但是,男人痴心不改,执迷不悟,就像瞎了一样,完全看不到女人的种种负心行为,他相信女人,相信她是爱他的,对他们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

这个男人就是典型的自欺,他通过自欺维护了自己的需要。

而且,他不敢戳破自欺,那样他将面对的是彻底的崩溃。

相信,很多人的恋爱,都曾有过自欺,单恋尤甚。

所以,自欺的相信是主体的需要。

这种相信是有目的的,它建立在主体真诚的信念上。

主体耗费巨大的能量建立信念,目的是在相信中维持生活。

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中)​-坤鹏论

二、没有真诚就没有自欺

自欺中真诚非常重要。

可以说,没有真诚就没有自欺。

在说谎中,相信是因被对方的精心策划所骗。

在自欺中,相信则是出于真诚的。

自欺中的真诚表现为对人要达到的某种类型的期盼。

理想的情况下,真诚能够达到的存在是“人对他本身来说应该只是其所是,总之他完全地唯一地是其所是。”

在自欺中,真诚比真实更加重要。

真实涉及到客观现实,真诚则只是对主体的要求。

其目的就是,要把主体这种自为的存在变成完全肯定性的自在存在(物)。

不过,萨特认为,人永远无法实现真诚,人追求真诚的努力注定会失败。

假如说人真的变成了真诚,他会成为什么呢?

会成为一个物件,但是,这样一来,他根本就不知道真诚为何物,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是真诚的。

正因为人不真诚,他才可能标榜自己真诚;人不幸福,他才可能炫耀自己幸福……

人,缺什么,才会想方设法填补什么,这个填补往往会从说开始,也常常止步于说。

为什么说人永远无法实现真诚呢?

就像我们说一个学生上课专心听讲,那么前提是他不专心。

他的存在和专心之间必然有差异,他不能被专心完全充实。

当他要成为专心的,专心已被他虚无化,他只能在否定专心中接受专心,他只能接近专心而不能 “是”专心。

如果他真的被专心充实,他把自己完全纳入专心的存在中——他的眼睛盯着老师,竖起耳朵,最终精疲力竭,以至于什么也听不到了。

所以,真诚也只能是接近,而不可能“是”真诚。

正如装睡的人,他接近睡着,但并不“是”真睡着。

他是可以被叫醒的,甚至只要轻轻一唤即可,可他本人并不想被叫醒,于是继续“睡着”着。

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中)​-坤鹏论

三、自欺,是趁虚而入的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自欺,是趁虚而入的。

如果人的存在是实心的,比如像桌椅板凳那样,是其所是,人就无法自欺。

桌椅板凳是十足肯定性的存在,与它们的存在完全合一,不能容纳一丝的虚无,这使得它们与自身的存在无法拉开距离,不能对自身进行否定,所以,桌椅板凳般自为的存在中根本不可能发生自欺。

萨特说:“自为是其所不是,永远不会是其所是,自为永远不会与其自身一致。如果自为是其所是,自欺就是不可能的。”

人之所以是自欺的,萨特将其归结为人的存在扎根于虚无,只有理想和现实中间有距离,才有了人的存在,同时也有了自欺的空间。

人在他的存在中无法避开虚无,因为他本身就是虚无,在这一意义上,人是所谓“遥远的存在”,同理,人也总是会所谓的“遥远的自欺”。

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中)​-坤鹏论

四、自欺是真诚的

在法语中,真诚是bonne foi,直译为好的相信。

萨特说:自欺是真诚的。

那么,如果都从直译上讲就是:坏的相信是好的相信的。

我们可以这样将其润色为:坏的相信(的内容)被人好的相信着,或者人好的相信着坏的相信(的东西)。

可见,自欺中的关键其实全在好的相信(真诚)。

其中,好的,代表着坚定、确定的态度,坚定+相信=坚信,确定+相信=确信。

正如萨特所说:“自欺的根本问题就是相信问题。”

而相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因此,坤鹏论认为,萨特的mauvaise foi(坏的相信),应该理解为:

一种人的坏的好的相信→一种人的坏的真诚。

因此,没有好的相信,就不会有坏的相信,没有真诚就没有自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