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对自己不懂、看不惯的事物下定论,大部分时候的不懂和看不惯只是你的眼界不够而已。

——坤鹏论

坤鹏论:真正地失败才能真正地存在-坤鹏论

在《为我们自己操心》中,坤鹏论介绍了雅斯贝尔斯一生中60年都在笔耕不辍,以写为学,以写为思,写下了大量文字。

其中《哲学入门——12篇电台讲演集》值得一读,文字上通俗易懂,内容上深邃精辟,饱含了他对哲学的思考与认识,全书只有120页,非常适合对哲学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一、人的奇怪天赋——自由

真正的哲学都关注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之所以无法解释,因为人有一种奇怪的天赋能力:自由。

“在自己身上,人找到了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也无法找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无法被认识,难以得到证明,超越了所有科学研究范围,这就是人的自由。”

他表示,“没有任何历史规律,在整体上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未来取决于人的责任感,取决于人的决定与行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雅斯贝尔斯将人理解为自由。

那什么是自由呢?

雅斯贝尔斯指出:

首先,“自由既无法得到证实,也无法被否认。”

其次,自由只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在具体的行动中,人做出决定,选择可能。自由并非通过我的认识显示自己的存在,而是通过我的行动。”

再次,自由意味着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这种或那种可能。

自由更深层的意义则是:通过自由,人可以把握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也可能失败;通过自由,人可以得到自己,但也可能失去自己。

显然,雅斯贝尔斯的自由就是,与人的生存不可分裂,是“生存的选择”,是“选择自我”,不管成败,关键在于:

把握自己,自由地选择自我,依赖自我,进而实现自我,回归自我。

但是,这条路是崎岖坎坷的,所以他说:“失败是必然的宿命。”

在雅斯贝尔斯心目中:

自由的人,是完整的人,即不会被职业生活、政治生命等切割而变成片面性的人;

自由的人,是不断抉择自身的人,即主动抉择自身发展方向的人,也即内在地超越的人;

自由的人,是不被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人,即非对象性的人,也即康德所说以自身为目的而非以自身为手段的人。

坤鹏论:真正地失败才能真正地存在-坤鹏论

二、超越密码

雅斯贝尔斯认为,世界存在的对象是透明的,它们是密码。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充满了密码,如果解开了密码,人们就会发现人生虽然有限,却有它存在的真正基础。

更关键的是,超越在这些密码中变得澄明起来。

坤鹏论认为,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解开密码,类似于禅宗的顿悟、庄子的唯道集虚。

比如:我们在读书、做事的过程中,特别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可能会因为一个密码解开,而使整个生命明朗起来。

马丁·路德有一天在《圣经》中读到:“我相信罪过可以得到赦免。”

在那一瞬间,他解开了密码,顿悟了。

其实,相同的经文,此前他读过不下千百次,可就是因为某个年龄、某个心境以及某种外在环境的配合下,忽然豁然开朗了。

显然,这种忽然的觉悟是很难操控的,也无法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

但是,雅斯贝尔斯认为,人被逼到无路可退时,比如:死亡、痛苦、斗争、罪责等,往往会激发出强大的解码能力。

三、界限状况

雅斯贝尔斯指出,人的处境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获得关于对象的知识;

第二阶段:我在我自身中发觉生存的基础;

第三阶段:我意识到自己在努力成为真实的自我。

在最后这个阶段,我发现了我的限度,比如:我死亡的可能性。

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限度时,我同时也意识到它的对立面——作为超越性的存在。

这种超越性的领悟是一种纯个人的体验,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加以具体描述和证明。

一般人活在世上,很少会去思考人生的问题。

一般人对于别人思考这个问题,总会给个庸人自扰的评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完全是我们自己目光短浅,虽然用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有些大,但意思也差不多。

这也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对自己不懂、看不惯的事物下定论,大部分时候的不懂和看不惯只是你的眼界不够而已。

雅斯贝尔斯认为,尽管人们大部分时候不会思考人生,但是,只要处在三种极限困境的界限时,也就到了必须思考、作出抉择的时候。

在极限困境中,人会惊愕地感觉到,人实在太渺小,自己的力量杯水车薪,人已无法继续前进,就像碰到了人生的界限,进入到了无路可走的绝境,我们的人生变得“动摇不定,难以捉摸”。

但是,“只有在极限困境中我们才能意识到人的本质。”

总的来说,雅斯贝尔斯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他崇尚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睁眼进入到自己的绝地,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极限困境指死亡、罪孽、战争、事故等科学无法解释,技术无法解决的人生壁障。

它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

但是,人在经历了界限状况所带来的真正挫折时,可以遇见包容一切的神一般的存在——超越者。

这样的相遇会让人对真实的存在觉醒。

坤鹏论在《为我们自己操心》讲到过,雅斯贝尔斯是基督徒的存在主义,所以,超越者在他心目中,就是以上帝的名义呈现给人类的。

坤鹏论:真正地失败才能真正地存在-坤鹏论

1.身体界限

一些人在面对身体界限时,才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

比如:车祸、受伤、衰老,或是觉得来日无多之时,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

这时候,他们开始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走到如此田地?将来我该怎么办?生命如此短暂,怎么才能使生命有意义?

正如雅斯贝尔斯一直强调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抉择,也就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实现自我的过程。

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

也就是,人生的意义只能是由内而发,而不是向外寻求的。

比如:1879年,正值青壮年的尼采忽然垮了。

他甚至已经给妹妹留下了遗言。

但是,他之后康复了,而他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尼采认识到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他喜欢上了阳光、生命、欢声笑语,并从音乐中得到了抵御死亡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他成了唯一一位以健康为思想主题的哲学家。

从那之后,他的书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曙光》、《快乐的科学》。

2.心理界限

人的心理指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

比如:别人夸我,我高兴,别人批评我,我难过。

但是,这些都还只是普通人的心理状况。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子路,闻过则喜,也就是听到别人说他过失会很开心,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才有改善的空间。

这才是有高度修养的心理状况。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不仅善良而且正直。

然而在遭遇一些重大考验时,我们会突然有一种黑暗的、莫名的冲动。

这时候,我们才警觉到自己其实并非平常自认为的那么君子,那么可靠。

于是我们就遇到了心理界限,心理的极限困境。

还是以尼采为例,1883年,他请朋友向心仪已久的路易·莎乐美转达爱意,结果流水无情。

万念俱灰之下他不仅选择了放弃,还留下了一堆攻击女人的格言。

带着憎恶世界上的男男女女的心理状况,他横穿意大利,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顶峰。

在寂寥的山顶,他打破了心理界限,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坤鹏论:真正地失败才能真正地存在-坤鹏论

3.灵魂界限

在雅斯贝尔斯的定义中,灵魂代表着精神,它关系着人生的意义的问题。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到我这里来治疗心理疾病的,大都是上层社会的人,他们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

为什么不快乐?

显然,不是因为身体,也不是因为心理,那必然有第三个因素决定人们是否快乐。

雅斯贝尔斯指出,问题出在了灵魂。

雅斯贝尔斯认为,在这三种典型的界限状况下,最易遇到超越者。

但是,仅仅遇见超越者,并不能翻越界限状况的壁障,一个人无法存在,还需要与同样陷入界限状况的孤独的他者彼此交换意见,此时,进行存在的交流(爱的搏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存在的交流是指,必须以真实的自我相互碰撞来往——“你若不是你,我便成不了我”,否则就没有真实的存在。

坤鹏论认为,在现实中找到同样的他者并不容易,其实阅读经典同样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雅斯贝尔斯是现代德国哲学中独一无二的人物——他从未正统地学过哲学,也没有哲学老师。

但是,他有着许多昔日的哲学老师,“他把伟大的哲学家当作老师”。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和海德格尔、萨特的哲学类似。

不过,他的悲观主义又有所不同,在他那里,只有在真正的失败中(界限状况),存在才能被完全领悟,真正的失败可以成为真正存在的密码,一切以失败告终的存在的背后都是超越,是上帝的永恒和不朽。

他研究了历史上各大文明的重要思想家后,认为四个人可以作为人类的典范——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耶稣。

他们并非一般人眼中的成功者,如果严格按照世俗的眼光来衡量,他们其实都是失败者。

但是,他们的伟大所在就是,见证了人类精神中丰富的潜能。

他们也用自己的人生告诉后人,所谓崇高,并不是指人一生下来就是崇高的,而是指人类在面对自己的生命、走在人生路上时,必须对自己有怎样的自我期许,以及希望得到何种结果。

这种精神,就是四位圣人最大的贡献。

也正是这四位圣人,共同创立了人类的哲学,并为哲学研究确立了标准。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典范不应该是那些靠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成就大业者,而是让你我这样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可以效法的。

而这四位圣人恰恰告诉我们,烦恼不值得担心,烦恼之中能够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死的稀里糊涂。

四、瞬间和永恒

人类与物不同,并非只是存在,而是以存在而活着。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在成为真正存在着的人(成为自己)的瞬间,就是立足于界限状况的瞬间。

在这个瞬间,可能因为某件事、某个人、某个画面,让我们感动,觉得自己的真我浮现了,觉得人生好像不一样了。

这时候,再回头去看以前的日子,就知道生命的质与生命的量是不同的。

尼采在阿尔卑斯山的顶峰顿悟并写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属于此。

坤鹏论以前也讲过自己的经历,那是一次出差,在飞机上看一本哲学的书,恰好看到了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那一个瞬间彻底明白了,并反省了以前的人生,明确了:为别人提桶工作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是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优质资产。

五、独一无二的哲学家

人们可以用雅斯贝尔斯自己写过一句话来总结他的生平——“我工作,此外我一无所为”。

疾病很早就规定了他所能够采取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唯一可能的……是在精神活动中发挥影响。”

他具有极强的研究力,他研究心理病理、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并且全都有着斐然的成就。

他不是哲学的科班出身,却对哲学有着独特、深邃的理解力。

他创造了关于哲学的新概念,也许它就是哲学本源的概念:

“如果说我知道哲学是什么,那是因为我在它之中生活,而借助于定义,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对他来说,哲学就“在个别生活的充实中”,哲学是每个人的“生命的因子”。

所以,雅斯贝尔斯寻找生存,寻找“每个具体的一天”的真实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

他强调学以致用,“任何作为思维的产物在生活中不起作用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思维。”

哲学的真实并不在于它是对体验的思考或是对生活的思考。

它要从生活中来,并且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在那里发挥作用。

哲学的影响在不于生活智慧方面,而在于建立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期望自由,并且始终同时意味着也、期望着他人的自由。

正是由于对他人自由的这种期望,哲学才是交往性的,包括它其它的真理意义也是交往性的:真理就是联系。

这样一种哲学,正如雅斯贝尔斯常说的,它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和内在行为这两翼所做的腾飞。

作为创造物,它并不腾飞,但是它却“引起”腾飞;它对这种腾飞做出反应,它关注着,它思考的东西有何结果。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