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金融交易,最关键的就是:搞定相信!

——坤鹏论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一、投资者之轻信

坤鹏论一直惊讶于人们在股市中的轻信。

有人只要逢人便说自己炒股很牛,就真有人凑上去虚心接受人家推荐的股票。

有人说自己预言了某次牛市,马上就有人五体投地高呼大师。

有人说自己拥有股市独家内幕,真就有人大胆地跟随真金白银地往里投。

……

在金钱面前,人类基本没有任何理智的抵抗力。

难怪罗伯特·希勒说,人类一直在两件事上完全丧失理性,一个是生命,一个是财富。

人们愿意接受任何能让他们致富的可疑建议,只要说得通就行。

对此,查理·芒格引用德摩斯梯尼的一句话作为精彩的点评:“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相信这次完全不同了,相信这次将出现颠覆人类历史的奇迹,它们是每一次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崩溃的核心。

二、投资者极端短暂的金融记忆

有人曾说,人们一旦遇到财富的事情,记忆就会像金鱼一样只有七秒钟。

这句话主要用来批评绝大部分金融市场参与者永远不会长记性,哪里跌倒,还会在哪里跌倒,单单一个庞氏骗局,100年历史,套路未曾不变,却总能旧人套新人,新人换旧人。

金融自始至终一直存在并不断重演,也必然会重演着: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四阶段,或是希勒的正反馈环理论,再或者复杂性系统的正反馈循环(《画龙点睛 让你比索罗斯理解得更深一筹》)。

用咱们古人的话这叫:好了伤疤忘了疼。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直接创造了一个更形象的词:极端短暂的金融记忆。

他在自己的《金融狂潮简史》中如这样写道:

“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时,有时仅仅相隔几年,通常会被年轻的、永远超级自信的新一代当做金融领域以及更广阔经济领域的创新发现而追捧。在人类活动领域内,历史的作用可能很少像在金融领域内这样无足轻重。作为记忆的一部分的既往经验,被斥为缺乏敏锐洞察力、认识不到当前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的人们的原始避难所而遭到摒弃。”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股市是金钱的交易场所,一切向钱看,以钱衡量一切。

只要市场、个体或一种技术获得了短期高额收益后,必然会很快吸引来人们的盲目崇拜。

因为,投资者永远都在寻找无风险致富的门票,甚至没有多少人怀疑它是否存在,更没有考虑,即使有,为什么会是他得到呢!

所以,他们的崇拜源于相信股市肯定存在保赚不赔的秘技,崇拜的背后自然是渴望获得秘技,只要能赚钱,就算顶礼膜拜又何妨!

而股票投资本来就是概率的游戏,任何一种投资方法,只要信者众,且使用后可以统一共识为某只或某些股票,那么它肯定会在短时间有奇效。

原因很简单,重温一下坤鹏论所说的股票上涨的两大条件:

第一,这只股票一定是被机遇垂青且股价上升很快;

第二,同时它也一定要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选择。

第一个条件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概率是一样的。

而第二个条件可以人为创造,比如:提出一种投资方法,或是专家或名嘴直接指引,甚至是欺骗都行,反正只要认同并采取行动的人多就行。

不管什么金融交易,最关键的就是:搞定相信!

因为金融买卖的是未来,无法眼见为实,所以让人相信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信息。

正如坤鹏论所说,金融就是信息背着金钱四处游走,金融业在本质上就是信息产业。

你看,中国那些个互联网公司,这些年争先恐后涉足金融业务,自然也赚得钵满盆满,不亦可乎。

坤鹏论一直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只要和金融发生关系,肯定水乳交融,各自都能获得如鱼得水般的快感与收获。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三、投资理论的非理性繁荣

让坤鹏论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种荒谬事情的演变过程。

最初,通常会存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也就是确实有某人或某些人因为某个方法赚到了钱。

就像人们常说的,华尔街没有秘密,有人知道了这样的事实,在金钱的强力催动下,不管是谁,肯定会有人把这个方法发展为一种投资策略,甚至包装成一种高大上的投资理论。

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创造区区一个理论呢!

接着,就需要把它广而告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使用它,就像前面所说,从概率角度讲,只要用得人多,这个方法的盈利概率肯定会比大多数只是随机选择股票的投资者高。

所以,它必然会带来短期利润,但是,这很可能不过是新信徒的购买行为推高了目标资产的价格。

最后,就会出现两种典型的现象:

一是,人们相信存在一种100%可以致富的方法;

二是人们纷纷效仿。

当然,这种事情往往出现在牛市。

因为,牛市一来,四海沸腾,妖魔鬼怪纷纷钻出熊市期间蛰伏已久的洞穴,开始疯狂地四处觅食韭菜。

比如:自称早早就预言当前牛市的神仙,自称获利N倍的股神,还有参透天机保赚不赔的秘技……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保持冷静理智状态,就会发现,人们的智商正在直线下滑,什么样的人都敢信,什么样的话都敢说,什么样的理论都可能流行。

如果你读过坤鹏论之前写的《画龙点睛 让你比索罗斯理解得更深一筹》,就会明白,只要是复杂性系统,不管是金融,还是其他什么人类活动,都会在正反馈环的中间部分出现类似情况。

不得不说,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当值得回味与反思,这里坤鹏论就用当时的两个代表性理论作为实例。

第一个理论——股票只要长期持有注定赚钱。

1994年,巴菲特的好友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教授出版了著名的《股票长期走势》。

他给出的结论是: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常见的投资中股票投资的收益率最高;只有长期持有才能稀释风险。

在该书引领下,美国出现了一股新的股市图书出版潮。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哈塞特的《道指36000点》、戴维·伊莱亚斯的《道指40000点》以及查尔斯·卡德里克的《道指10万点》。

它们的出版时间都在1999年,股市最火的那个时间点。

这些预言家一再强调,自1802年以来,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股票的年均回报率高达7%。

因此,他们断定,投资者在未来也可期望同样的回报。

甚至有些牛市论者走得更远。

他们认为,如果持有股票的时间足够长久,就可以消除任何风险,那为何还要计较购买价格呢?

这在当时形成了一套股市永远能赚钱的理论。

话说,人最怕半瓶子咣当,因为这样的最容易被忽悠,给他们展示一个实打实的结果,中间的理论可以随便编,只要能自圆其说。

就如前面所说,长期持有能不能获得高收益?能不能消除部分风险?

确实能!

巴菲特就是如此践行的。

但是,巴菲特坚持的是好公司,便宜买,而在“股市永远能赚钱的理论”中,直接弱化淡化了这两大核心关键。

想想看,“烂公司,越贵越买”,或者仅一条“越贵越买”,这样的投资不亏钱,老天都看不过眼!

什么事,不抓本质,永远都是韭菜。

1999年9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于10395点,这意味着在短短20年间,主要的美国公司的平均价格增长了近12倍,就在那天,《商业周刊》发表了这样一段话:

“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哈塞特在《道琼斯36000——在上扬的股市中牟利的策略》中提到:现在的形势无疑证实股市会达到36000点。他们指出,市场就应该到36000点,至少在3到5年后会达到这个目标,到那时投资者也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市盈率达到30倍是远远不够的,按他们的预测,市场最合理的收益应该是能达到100倍。”

对照一下前面的分析,首先,西格尔用人们认为的最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了长期持有股票可以稳稳跑赢其他诸如债券等投资,并且还有巴菲特相当实锤的业绩作背书。

而且西格尔将其结论写成书,除了广而告知的作用,还确立了理论的高度。

后面的股市暴涨为西格尔的理论不断提供佐证,再加上最火的时候,其他相同观点的图书推波助澜,让人们对股票投资只赚不赔深信不疑。

信息只要和钱发生关系,必然会染上一身铜臭。

而且,人们对于和金钱相关信息的忍受度极高,因为他们饥渴赚钱之道,垂涎明天的预测,饥不择食。

即使某个专家、名嘴、媒体一直在错,他们也不会放弃跟随,他们之大度,让人怀疑是不是已经傻透了。

所以,做经济预测、股市预测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对了,被人膜拜,错了,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昨天错,甚至是大错特错,也不用羞愧,今天继续登台,观众照样如云。

如果透视过去,他们背后永远闪烁着资本的身影。

就像罗振宇、吴声等现象,不过是资本要收割韭菜,寻找接盘侠,大量项目要套利,他们必须要有讲故事之人,而罗振宇、吴声就是相当好的人选,因为,他们最擅长讲牛粪其实是朵花的奇幻故事,而恰恰资本手里最多的就是牛粪。

将知识滥用于此,知识很生气!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第二个理论——科技股是最好的股票。

1996年,迈克尔·曼德尔在《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新经济的胜利》。

该文向人们描述了一种以技术为驱动、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经济,他将其命名为“新经济”。

很快,“新经济”在大众话题中占据了首要位置,大部分美国人民沉浸在“新经济”的幻想中,坚定地相信,这次完全不同了。

有趣的是,美国人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词就是“新经济”,它最早出现于80年代,90年代更为流行,它是指一个以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

有没有让你联想起马云曾高歌的“新零售”?

有没有发现,什么事情只要简单地加上个“新”字,总有种让人很激动澎湃的感觉,这就是语言蕴藏的魔力。

马老师在这方面的造诣确实不浅。

1999年夏天,整个硅谷沉浸在燥热的狂喜里。

Web技术和电子商务成为口口相传的热词。

谁不谈论“新经济”、“新秩序”,谁就会被当成商业社会的盲人。

初创公司只需在名字上加“e”或“.com”就能让估值翻番。

《连线》杂志更是给出大胆预言:未来25年整个世界将步入长久的繁荣(The Long Boom)。

那时候,不仅是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相信科技、电子商务和电信公司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

当时,还有一股强大的刺激力量不断刺激着人们,那就是风险投资,它们投资了成功的创业公司,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几百倍,几千倍的故事不停地激荡着人们的渴求暴富心灵,同时也让股民越来越安心地炒炒炒。

投资者不断被专家、媒体、分析师教育着:

(1)这些科技公司表现好,所以科技股的表现将胜过其他股票。

(2)更多的科技股开始被纳入股指中,它们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3)指数基金将买入更多科技股,投资者会跟进,水涨船必高。

(4)美国养老基金也将提高科技股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综上,科技股必须涨,而且上涨速度必须超过其他股票,只有这样才会继续吸引更多人购买。

有没有发现,这个理论简直从内到外,从大到小,论据充足得让人不得不信。

同时,正像前面所说,以上这些论据真的在短期内实际发生了。

于是人们更加相信这一理论。

可以说,人们已经几近疯狂,没有多少人关注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炒股就是炒股票,和公司完全脱离了关系。

这种疯狂蔓延到了科技股的IPO,其疯狂程度尤甚。

如果你的股票在发行首日不涨个几十甚至几百个百分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股。

坤鹏论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汤姆的同事彼得说,自己买了一个IPO,汤姆问,这家公司是干啥的?彼得摇头道,不知,但是他的经纪说,发行首日会翻倍。

汤姆认为这简直就是胡扯。

一个星期后,彼得洋洋得意地炫耀,股票确实没翻倍,而是变成了原来的三倍!

但是,他仍然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

就这样,每次彼得的炫耀都让汤姆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人性里有这样一种东西,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能快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富有、聪明、漂亮而快乐,而是因为自己以为比别人更富有、更聪明、更漂亮而快乐。

汤姆动摇了,尽管他心中一直认为这根本没有任何道理,但他不想继续让别人觉得他像个傻瓜。

最终,汤姆也在一家公司的IPO中买进了几百股。

就这样,越来越多不愿当傻瓜的傻瓜入场,水涨船越来越高,股市的火越烧越旺。

中华网——china.com也是那时候上市的,绝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个啥,但最高也能到140美元一股。

那时候,投资科技股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如果你没有投资科技股,你就是被时代抛弃的老古董,巴菲特就是一个反面典型的典型。

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后来,巴菲特曾这样总结:“股民越是无知,越是有人从中渔利。”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看过坤鹏论《深度强文 这次算把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讲透了》、《画龙点睛 让你比索罗斯理解得更深一筹》就会很清晰地明白,这一次的泡沫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反馈环。

那么,深谙其中奥妙的索罗斯做了什么?

在2000年前,索罗斯大量买入科技股。

1999年的最后几个月,他的量子基金从科技股赚的钱比8年前做空英镑赚的还多。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1月大幅下挫,然后转头向上创下新高,量子基金卖出了大部分的科技股头寸。

但是,行情并没有结束,量子基金卖掉的科技股继续疯涨,索罗斯又买回一个月前卖出的科技股。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顶峰,几个星期后,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被挤出来,纳斯达克指数狂泻30%。

2000年4月28日,索罗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量子基金亏损21%,损失金额达50亿美元,将关闭旗下两大基金——“量子基金”和“配额基金”。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全盛时期曾拥有220亿美元资产,结果只剩下了71亿美元。

所以,坤鹏论一直认为索罗斯的投资方法非一般人可学,就说一个,你能亏得起吗!

但是,不管多么疯狂的时代,总会有人保持客观冷静,要不然怎么有“世人皆醉,我独醒”呢。

就在那个时候,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西格尔的私人好友——罗伯特·希勒,那个写《非理性繁荣》的行为金融学家,就是一位独醒者。

他看了西格尔的数据统计后,在其《非理性繁荣》中比较了美国近140年来股票市场市盈率的变化情况,指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国股市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

同时,在该书中希勒还道出了著名的反馈环理论,认为股市泡沫就是“自然发生的庞氏骗局”,终究要崩盘,并且具体描写了各个重要环节的特征,包括牛转熊崩溃的光怪陆离。

就在这本书问世之际,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2000年3月初,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周之内由历史最高点记录11700点下跌了近20%,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也遭受了重创,由2000年3月24日的5078点跌至4月17日的3227点,其跌幅超过30%。

于是希勒一举成名,《非理性繁荣》迅速成为当年畅销书,并且经久不衰火到了现在。

最终,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华尔街日报》用一张表格显示由此造成的损失:99%以上。

另外,坤鹏论之前也曾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过人类固有的从众心理,股市专门为它创造了一个形象的名词:羊群效应。

它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最后,不要忘记人类存在的验证性偏见心理,许多时候,那些个理论、分析、研究,只不过是被用来坚定自己的选择,证明自己持有的股票就是好,就是涨涨涨。

可以说,股市诞生410年,一次又一次,从众的压力、赚钱的欲望、心理的偏见使人们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怀疑精神,将与生俱来的风险规避抛于脑后,转而去相信毫无意义的东西。

坤鹏论:股民亏于轻信 但不轻信真的挺难-坤鹏论

四、如何才能在股市中不轻信

坤鹏论聊了这么多,肯定有人会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变得不那么轻信吗?

实话说,挺难。

在财富的跑道上,谁都不想轻易弃权。

投资者该如何对待那些促使他们作出愚蠢投资的心理冲动呢?

第一,认识它们。

坤鹏论一直强调,股市就是人性市,要想不赔钱,关键得过心理关,但许多朋友根本不理解,怨我们天天给他们灌鸡汤。

哎!这认知,也是让人醉了,这不是活该赔钱吗?

只有知道自己存在什么样的心理误区,你才能走入克服它们的第一步。

第二,接受人性,接受现实。

如果你觉得自己绝对不会犯上面所说的问题,超理性,越有免疫力,那么你99%肯定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就一句话,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足够大到改变整个市场,你凭着什么样的底气认为它们不会影响你?

坤鹏论一直认为,当你接受自己现实、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时,你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强了,因为在股市中太多自以为不是傻瓜的人。

相信坤鹏论,在别人都买进,专家态度乐观,媒体一片喝彩,上涨理由充分,价格不断飙升,隔壁大妈不断获得不错收益的鼎盛期,不买是很难的。

相反,在股市跌入谷底、持股或买进似乎会带来全盘损失的时候,抵制卖出也是很难的,当然,买进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除了你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认知防护,真没有好办法。

不要妄想在股市中有什么一招制敌的秘技,所有宣称有的,都是大骗子。

更不要痴心有什么可以专治非理性的公式,保证你不受情绪影响的魔法药丸。

如果非要坤鹏论总结一下建议,那么有以下几条:

透彻地学习和理解股市存在的反馈环理论,以及复杂性经济学所揭示的重要道理,达到内心级的认同。

阅读投资大师的著作,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导师,并在实践中模仿他们,进行验证,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尽量少看互联网那些噪音文章,特别是分析经济形势,分析股市走向,分析上市公司的,因为它们中90%没有任何卵用,甚至更多是在释放错误信息,引你上钩。

怀疑一切好到不像真的事情,总是保持一颗怀疑之心,并将它落实到行动中,去深入了解资产负债表、了解最新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好消息查个水落石出……

将股市历史中几次著名的大牛市大熊市了然于胸,这会让你起码在遭遇牛市和熊市时,可以借鉴警醒。

最后,一定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伴,这样你可以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